《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一方面记录和反思了新教育实验缘起和发展的过程,梳理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也呈现了新教育的参与者、专家和媒体眼中的新教育实验。 具体而言,全书分五个部分。*部分 成长的历程 讲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第二部分 理论与实践 记录了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 参与的感悟 选取了新教育同人讲述他们与新教育的故事,第四部分 学界的评论 摘录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于新教育实验的评价,第五部分 媒体的报道 选择了国内部分媒体关于新教育的报道文章。
市场上有很多关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图书,但教师们却时常面临不知如何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困境。这本书向教师们介绍了精心设计的教学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使用21种精选的思维技能,以提升其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写给教师的MiCOSA教学法》共四部分、十一个章节,介绍了MiCOSA教学法的背景、理念、内容,如收集、转换、交流信息等,并引导学生掌握技能迁移。此外,对思维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评估、如何进行课程设计也有充分的说明。了解了这些,教师们对如何引导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才能做到 心中有方略,手中有方法 。
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应用研究的秉性,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的协同 作战 。该书从总论、心理科学的研究视角、教育科学的研究视角和群体教育的研究视角四个部分,展开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研究的序幕。从心理学、教育学交叉融合研究的历史演变进程看,这种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是由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趋势所决定的,也是由其主干母学科的历史演变所决定的。本书强调心理学与教育学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赋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更多的客观的、科学的逻辑属性,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研究思维定势,构建以人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以人的发展为研究核心,以现实教育问题为导向,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坚定地站在教育学的立
《教海漫记》1999年初版,2005年出版增订版,是于永正老师生前亲自选定的一本文集。出版后,此书在中小学教师中引发阅读热潮。读者中,很多人成为优秀教师、学校的骨干教师,甚至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在于老师家属的鼎力相助下,本次“特别纪念版”修订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这次修订,只改正了原书中存在的文字差错,调整了部分词句、段落,对原书框架未做改变,全部篇目、篇目归类与前后次序等一仍其旧。个别篇目采用了于老师后来补充、完善过的版本。作为于老师毕生教育教学经验的一个缩影,《教海漫记》一直被视为其代表作,“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综合篇”四大主题,全景呈现了一个杰出教师、一位优秀教育家精湛的教育艺术、对学生的热爱和高尚的人格。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与阅读。不但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也是难
"上海教育-教育"微信平台和"上海特级教师"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特级教师公开课"栏目,邀请沪上各学科的特级教师提供权威、实用、详细的学习方法。特级教师循循善诱,对各科目的学习指出了具体的路径和方法。他们的学养与胸襟,也值得学生与青年教师揣摩与学习。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由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校长领衔的权威专家团队研究编写了《知心育人 适合每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版、中学版)。该系列图书由基础教育司指导审定,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手册》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教师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帮助教师基于学生发展规律,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学生情绪、行为、学习、交往、个性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入学适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等。 《手册》秉持 五育 并举育人目标,根据教师真实工作场景进行内容设计,能够为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师生交流、家校协同等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唯其 前沿 必须要有新意、要有创新。该书包括理论研究前沿、领域研究前沿和应用研究前沿三个部分。在理论研究前沿上,提倡心理健康,一定要提高站位,即站在时代和教育的制高点上。以时代而言,社会转型是新时代的核心特征,是时代的制高点;以教育而言,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是教育的制高点。在领域研究前沿上,强调追踪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洋为中用,这是藉以发展、壮大自己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应用研究前沿上,更要有清醒认识,心甘情愿坐 冷板凳 十年。实事求是地说,要很好地把握一门学科的前沿问题或新近进展,并非易事。需要不断接受新思想,增加新知识,理解新成果;需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顺流而上,不断创新。本书是新的研究和应用前沿,具有前瞻性和巨大的学术影响力。
本书聚焦于那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教育者。在两年时间里,作者卡特里娜 弗里德采访并记录了美国50位富有激情、具有创新力、备受赞誉的教师的故事,这些受访者来自全美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公立以及公立特许学校。这些教师以极富创造性的新颖方式,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在这些教师的故事后面,还附有学生情真意切的信;而那些极富感染力的照片,则出自全美各地优秀摄影师之手。 这些教师是教室里真正的英雄,他们改变着这个世界。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好的教育能够并且的确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教师的语言力》 师生沟通50法 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的实用语言指导 ●5种语言: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 ●21个场景:学生迟到、说谎、处理矛盾、不做作业、无人举手等; ●50个方法:目标法、选择法、想象法、发现法、扩大法、收束法、原因法等。 《教师的沟通力》 人际关系80法 让话语直抵人心的教师沟通指导 ●3种人际关系:学生、同事、家长; ●5种自我状态:父性、母性、成人性、自由的儿童性、顺从的儿童性; ●80个方法:提请求、提建议、做汇报、同事协作、处理家长意见等。 《教师的工作力》 高效工作100法 重塑工作底层逻辑的高效方法指导 ●2大板块:教育教学、事务工作; ●100个方法:细化分解、八成主义、番茄工作法、借助管理层力量等。
《成为有效教师:从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开始》以 关注教育过程,重在教育结果 为核心理念,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习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也包括教师需要掌握的新技术和新手段,维护课堂环境以及有效组织课堂交流的能力,处理好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和行政人员,甚至是法律的关系的能力。读了本书如同上了一堂精彩的教学培训课,使人深刻理解21世纪教师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此外,本书在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上都充分体现了互动性理念,全书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来检验、反思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这一点可促使教师思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营造良好的互动教学环境,以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书在美国再版多次,在美国为师范生的经典教科书、入职新教师的***之物。本书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了成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具体的条件、应做的准备,与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旨在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为优秀的教育者。 本书作者Forrest W. Parkay为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美国教育界知名学者,其在美国的地位,相当于我国课程改革先锋钟启泉教授的地位,颇俱影响力与权威性。
《学思维活动课程教师用书(小学版)》是《学思维活动课程》1~6年级学生用书的配套教师用书,内容包括“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旨在为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一站式、全方位的指导。“理论篇”包括思维的基本理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其培养、学思维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学思维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篇”包括一年级教学指导、二年级教学指导、三年级教学指导、四年级教学指导、五年级教学指导、六年级教学指导和三种模式的教学设计案例。
本书是一部熙春园?清华园三百年的园林沿革史。它将清华园的盛衰置于清朝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九代王朝政治、历史和文化大背景中去观察,从而揭开了当时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它是北京古代园林研究和清华校史研究的新成果,是为清华大学百年庆典的献礼。 本书*的贡献是揭开了雍乾二帝布下的疑谜,证明了:清华园的“荒岛”就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刷印之地。陈梦雷可歌可泣的90年坎坷人生中,后居熙春园“松鹤山房”13年,完成了1.6亿字《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校正并刷印了全书的96%。人们熟知的工字厅“水木清华”,就是康熙皇帝10次莅临、8次过寿、命名”熙春”之处。熙春园的和第二任园主是康熙皇三子允祉和皇十六子允禄。 书中引用了《四库全书》、《清实录》等典籍、历史文献和专著140多种;有
本书由八篇组成,序篇“清华百年之路”简要地叙述了清华的缘起和发展的历程、学校的概貌和历史文化特色;后续的七篇均以校园文化铭文作为切人点,、二篇,叙述了清华的名师和杰出校友的事迹,名师和校友是清华精神的主要载体,也是清华盛誉的主要体现者;第三至七篇,以典型的人、事、物分别描述了清华的校风、学风、校箴以及体现在体育和美育中的精神文化内涵。
《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方法篇》课题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三两句话说不清,但分解成十八个子课题来研究分析就可以说以说得比较清楚。我们本着一种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的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众智成书,为众人揭开课题研究高端、神秘的面纱。 《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案例篇)》本书立足河南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际,从2014年、2018年两届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的29项河南课题研究成果,荣获2016年、2018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壹等奖的84项成果中,精挑细选,精益求精,按照课题研究的六个主要环节摘选*案例,并援法析例。本书共分六章,每章首先呈现本环节研究要点的思维导图;*节概述方法篇相关内容,方便读者了解做好本环节工作的正确方法;第二节对至少三个优秀案例从不同角度
《教师怎样做“个人课题”研究》是论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如何做“个人课题”的专著。从基层学校老师的兴奋点切入,以问题为体系,以案例为基础,力求准确把握“个人课题”的基本定位,帮助读者切实掌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事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文体形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和能力。
记录一种教育生活方式,提供一种教师成长可能。 觉者为师 系列由《寻找不一样的教育》《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成为更好的老师》四本书构成,诠释了一线教师可能会经历到的迷茫探索、慢慢清晰、渐入佳境和追求更好等成长阶段,旨在唤醒教师的成长意识,帮助教师获得精神上的自我觉醒,专业上的自我觉察,行动上的自我觉悟。 书中,作者以自身及众多凭借叙事教育成长起来的一线教师的经历现身说法,帮助教师从琐碎与平庸中挣脱,寻求到适合自己的有质感的教育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