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系受*委托编写、全国通用的高校教育学公共课教材,而且是全国的一本持续畅销近40年的教育学教材。曾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奖,为全国十大畅销书(文教类)。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已累计发行600余万册,创造了教育学教材史上的一大奇迹。 该书第七版由著名教育学家王道俊、郭文安教授联袂主编,教育学界知名专家共同编写,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思想先导:为编写出优质的教育学教材,作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尽力体现主体教育思想,并在每个时期的教育学教材更新中,都得到越来越深入的贯彻和体现。2.定位高远:在科学地把握教育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教育的思想理论中诸种矛盾的对立面的统一,用历史的、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和梳理各种不同的教育
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 格兰特 威金斯和杰伊 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自1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些关键概念作了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可测性,制定教育目标不是为了表述理想的愿望,而是为了便于客观的评价;二是目标具有层次结构。布卢姆把知识维度分为四个类别: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布卢姆又把认知过程维度分为六个主要类别,依次是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以上是该书的主要类别,每个主要类别又都包括若干子类别,也是依次排列的。这样,目标由简单到复杂递增,后一类目标只能建立在已经达成的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目标的层次结构。
解读即把文章读懂,是统理、鉴赏的基础。全书讲析了解读文本的三条基本规律。第一,关键信息导引律: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词句、段落有主次、轻重之分。抓住作者最想让读者把握的关键信息,就能准确而迅速地整体把握文本。第二,文内诸因互解律:构成合格文本的诸因素之间有一种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发的关系,因此可以文解文。第三,文外诸因互解律:文本必然体现着作者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着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事(与文本相关的事实)解文、以理(事理、文理)解文、以情(人之情感态度)解文。本书通过列举大量经典文段、高考用文等实例解说上述三条规律,简明,好懂,有用。
作为一名曾在北京四中工作12 年的语文教师,作者深深地感到语文启蒙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的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中学后学习起来会举步维艰;相反,则如鱼得水。母语学习,在当下,是促进孩子成长、培养亲子关系的绝好切入点;在未来,优秀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将会成为孩子立身的重要竞争力。 作者在本书中分享了语文启蒙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语文启蒙有哪些关键词?父母有哪些功课可以做?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又怎样让孩子爱表达,会表达?不同的年龄段,语文启蒙的要点是什么?更专门辟了一章,分享作者对女儿的语文启蒙实践案例,带你听说读写,玩转语文,赶紧一起来吧!
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意义深远,却很不容易。而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可以让日常的学与教超越传统的 双基 ,为落实核心素养提供可行路径。 如何用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如何提炼大概念?如何将大概念转化成核心问题?如何设计核心任务?如何设计、实施、评估大单元教学? 本书涉及10多个学科、100多个大概念,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大概念教学实践模型,系统论述了大概念统领、核心问题导向、核心任务驱动的大单元教学是如何设计、实施和评估的,并提供了三个完整的大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这是一本大概念教学实践工具书。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把那些看似 高深 的理论说清楚,讲明白,让大家看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中的真正样子。书中来自教学一线各学科生动、鲜活的案例,接地气、可操作、可执行,真实可见,很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本书是特级教师吴非关于 课堂 的思考笔记。作者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 课堂 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对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的任务与价值、教师的修养与学习,等等,皆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剖析,探讨 教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 本书是作者历经五年潜心思考的心血之作,更是作者数十年课堂教学经验与反思集成。文章皆篇幅短小,一事一文,说理透彻,语言精练,情透纸背,启人深思。值得每一位中小学幼儿教师阅读。 本书也特别适合于中小学幼儿教师、校长、教育工作者培训使用。 本次由源创图书策划,纳入 吴非作品集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满足读者阅读、珍藏的不同需要,新版同时推出平装本和精装本。由著名设计师、 世界最美的书 设计
本书是杂文家、特级教师吴非老师的教育随笔集。怀着对历史与现实的忧思,作者在书中梳理教育观念、探讨教育难点,针砭教育时弊,体现了思想者的深刻、教育者的魅力。 《不跪着教书》初版由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出版,广受读者好评。十年来,已销售20余万册, 不跪着教书 成为十年来中国教师的代表性 声音 ,成为一代教师 坚守教育理想 的一种精神姿态。无数教师受到此书鼓舞,燃起教学的勇气。本书曾入选文化部 知识工程* 、 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 等。 本次新版,由源创图书策划,纳入 吴非作品集 ,改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新版订正个别字句,作者并撰写了 再版前言 。 为满足读者阅读、珍藏的不同需要,新版同时推出平装本和精装本。由著名设计师、 世界*美的书 设计者曹琦操刀设计。平装清新雅致,适合阅读、圈画;精
伟大的人民教师,把整个身心献给孩子,立足全面和谐发展和公民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实践素质教育,用毕生心血谱成《育人三部曲》,奏出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的成才历程的辉煌乐章。
产出导向法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中国学者经过十余年探索,在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中创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该体系覆盖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各层面,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书系统介绍POA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主要内容,以及POA倡导的研究范式 辩证研究 。全书共十六章。*章至第三章为全书提供背景知识。第四章至第六章介绍POA理论体系的内容和特色。第七章至第十一章详解POA理论体系下的中观理论,包括关键能力目标设定、驱动场景和促成活动设计、师生合作评价实施、教学材料使用等。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介绍POA倡导的研究范式 辩证研究 。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报告POA教师发展研究以及对POA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 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 《*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心理辅导课是一种以团体活动为载体,以班级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发展、预防和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如何设计心理辅导课? 怎样操作心理辅导课? 从哪里找心理辅导课素材?有没有优秀的心理辅导课范例? 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从概念、理念到设计、操作等细节,诠释心理辅导课的关键要素,融合团体辅导前沿理论与课堂实践经验,介绍心理辅导课的基本流程、方法与资源,为读者提供全面而专业的指导。 本书适合中小学班主任、心理教师培训参考,也适合心理学研究者和工作者阅读。
本丛书是新中国*套尝试以系统结构编写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研究从书,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组编,瞿葆奎、吕达任正、副主编,各卷作者均为教育学相关分支学科专家。它从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角度力求全面反映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勾勒教育科学的概貌,并体现新的学术见解,做到历史与逻辑相结合,材料与观点相结合,叙述与评析相结合。 本丛书以其鲜明的学术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反复再版重印。其中不少分卷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海外一些出版机构已经购买部分分卷版权。 《丛书》共20卷:《教育哲学》《教育逻辑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生态学》《教育文化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
本书向广大读者呈现一条以 课 为本的教师研修新路径:不分年龄、教龄、职称和职级,把新手教师、普通教师和专家 混搭 ;用 自荐+推荐+抽签 的方式,促进全员高质量参与。 这是斯苗儿带领团队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不断变革听评课方式,逐步形成的 现场改课 教研范式。已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应邀在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作现场展示,向世界展现中国教研的独特魅力。 书中的32个案例真实地记录了 现场改课 是如何助力 好课 形成与 好教师 成长的,值得广大教研员、教研组长和一线教师借鉴、推广。
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 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 《*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心理辅导课是一种以团体活动为载体,以班级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发展、预防和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如何设计心理辅导课? 怎样操作心理辅导课? 从哪里找心理辅导课素材?有没有优秀的心理辅导课范例? 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从概念、理念到设计、操作等细节,诠释心理辅导课的关键要素,融合团体辅导前沿理论与课堂实践经验,介绍心理辅导课的基本流程、方法与资源,为读者提供全面而专业的指导。 本书适合中小学班主任、心理教师培训参考,也适合心理学研究者和工作者阅读。
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 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 《*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心理辅导课是一种以团体活动为载体,以班级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发展、预防和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如何设计心理辅导课? 怎样操作心理辅导课? 从哪里找心理辅导课素材?有没有优秀的心理辅导课范例? 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从概念、理念到设计、操作等细节,诠释心理辅导课的关键要素,融合团体辅导前沿理论与课堂实践经验,介绍心理辅导课的基本流程、方法与资源,为读者提供全面而专业的指导。 本书适合中小学班主任、心理教师培训参考,也适合心理学研究者和工作者阅读。
本书是语文教学名家张必锟先生谈文言教学的文章选粹,按内容分为 文言教学 实词译解 虚词随笔 断句指津 笔法漫谈 文化常识 六部分。作者认为:教文言文应当立足于传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参考当代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作适当的改革,才是真正的出路所在。作者从文言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主张用文言诵读为纲统摄文言教学设计。本书内容精要,观点明确,语言上乘,涵盖文言教学法的诸多要点,如文言的特点、诵读教学法的要义、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教法、经典名篇背诵指导、实词教学要点、虚词用法和教法、文言断句窍门、文言笔法和文化常识,等等。
本书汇集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三篇重要著作,全面反映了作者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可供教育工作者参阅。
《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 理论到实践》一书对青春期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引导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目前我国儿童社会性教育兼具理论和实践指导的双重价值。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既可以理解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因素,还可以按照书中所提供的具体方法来调整自身的言行,从而达到有效地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的。因此本书不但可以作为广大在校学生,包括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校教育专业及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材料,也能为在职工作人员,包括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及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中的指导,同时也有助于家长及其他照看者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孩子。
安全是办学的底线。如何有效管理学校安全风险,防患于未然?如何让繁杂琐碎的学校安全工作变得系统、有条理? 本书聚焦于人、物、活动等方面的管理,从时间、空间、活动、事故灾难四个维度切入,全方位总结学校安全风险点,科学规划、设计安全防范路线,搭建安全防范网络,为学校全面提供安全问题解决方案。对事前安全防范、事中应急处置、事后纠纷处理,本书均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并给出了40个切实可行的建议清单。这些建议清单涵盖了学校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高度凝练了作者作为律师的专业判断,以及多年来协助学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处理事故纠纷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本书有丰富案例,有专业建议,有精美插画,既能为各地学校的安全工作提供借鉴,也可供教师参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务》是著名特级教师李怀源及其团队十余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成果的*结晶。 本书集中反映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流派的思想智慧,全面体现了从整体教育到整体课程再到整体教学的基本框架体系。 本书收入了六个单元的教学实录,从中读者可以看出单元整体教学在不同年级的实施样态。本书提供的思路和实施案例,对一线教师如何学习研究理论和把理论应用到教学实际中,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备课时如何消除 无从下手 的恐惧? 低年段课文怎么教,才能既不流于形式,又指向核心素养? 如何通过创新教学设计,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难题? 备课能力是教师基本的业务能力,但很多教师在执教几年后,备课渐渐流于形式。 何捷老师认为,没有好的备课就没有好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有多少,学生是否获得了成长,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这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备课时到底做了些什么。备课是个技术活,有门道可摸、招数可学、章法可依、规律可循。何捷老师在本书中,系统总结了他在阅读及写作教学中的备课方法,涉及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展示出他成长的关键细节以及他的专业技术和教育智慧。 本书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
本书从STEM中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国内外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人工智能课程目标、人工智能课程内容以及人工智能课程实施过程等方面,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丰富的教学课堂案例。本书还探讨了人工智能课程在中小学各学科、特别是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教的问题,为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