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山西师范大学优质课程 教育心理学 (教师教育类)的配套教材。全书共14章内容,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感知觉与注意、记忆、思维与想象、情绪情感和意志、人格心理、品德心理、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和学习策略、心理健康以及中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后阐述了教师的心理。在体例上,以 知识导图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考纲链接 拓展阅读 经典实验 思考与讨论 视频 本章小结 实践.反思.探究 板块来呈现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实现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课程的相互关联和融合。 本教材可供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类本科生、大专生做教材使用,也可供教师教育类培训机构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者实际工作时参考,还可以为广大教师自学服务。
本书是为帮助大学生 好地理解心理健康, 好地了解自己而编写的。大学生可从本书中学习心理自助与互助的方法,从而打造自身的“软实力”——心理素质,扩展生命的广度,提高生命质量。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学习心理、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活设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健康恋爱及性心理的培养、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心理咨询、大学生常见精神障碍及应对、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 本书可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通识教材,也可作为高校相关教职人员了解大学生心理的参考书,还可作为青年人健康成长的指导手册及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自学用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第4版·数字教材版)》围绕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自我、学习、人际关系、爱情、情绪、人格、职业、生命等八个方面,以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心理学的专业分析与解读,帮助学生深刻全面地理解大学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其成长。为了深化主题内容,在自我、爱情、职业三课还增加了以活动为主的“训练营”。 本次修订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首先,为响应2020年 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特别融入了大学生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设计了“心·思想”栏目,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其次,实现了纸质教材的数字化。一方面,灵活运用二维码,精简纸质书内容,将大量的拓展阅读资源以二维码形式呈现,大大延伸了纸质教材的空间;另
每个人都生活在双重世界中:一个是“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一个是“我与你”的灵性世界。 在“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中,我们与他人,与万事万物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北大中文系的教授讲过一个故事,他上课时,有一个学生每次必定坐在一排,对他的授课频频点头微笑,于是,他对这个学生产生了好感,并经常交流。就在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造之才”时。这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请求,说自己正在申请美国常青藤名校,希望钱教授可以帮忙写信。 钱教授欣然答应,可是当他把信交给那个学生后,这个学生从此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再也没来上他的课,也没有私下里找他讨论过问题,到这时,钱教授才明白这个学生与他建立关系的目的。他将这种人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生活在“我与它”的世界中,他们在与别人建立关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