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篇翻译:英汉双向》包含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科技、环保、旅游、人物、叙事、散文共13个主题和文体,力求满足读者参加各种翻译考试(如MTI、CATTI和专八)和从事多种主题翻译的需求,读者可通过英汉文章的翻译学习获得翻译双向用词、句型和结构的灵感。每个主题由四节组成:英译汉讲解(两篇)、英译汉练习(两篇)、汉译英讲解(两篇)、汉译英练习(两篇)。讲解力求浅显易懂、娓娓道来,就像在翻译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一样。讲解部分的文章均保持在250 400个单词或汉字,练习部分每篇文章保持在150 250个单词或汉字,且紧跟在讲解之后,目的就是让读者根据前面的讲解立刻进行复习和练习,从而夯实基础。 《 译 无巨细:英汉互译技巧示例》是北外彭萍教授在近30年的翻译教学与实践中总结出的翻译规
《英汉翻译二十讲(增订版)》二十讲均由 英语原文 参考译文 和 翻译讲评 构成,选文典型,翻译考究,讲评细致。另附九讲,包括《中国翻译》 新人新作 栏目的两篇点评和历届 《英语世界》杯 翻译大赛的七篇译文评析。各讲内容均来自作者多年的翻译与教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对英语专业师生和翻译爱好者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全书以精选的西方翻译理论选文为主体,揉入编著者对选文的解读、课堂讲授、翻译、编译等,同时附上部分专家学者对某个理论的解说和阐述。全书编著及选材,紧密围绕着编著者的学术取向,始终关注翻译理论的实践意义、指导意义和认识价值。虽然如此,本书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书包含八章,在阐释、析理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方面面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论述了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翻译研究范式的可操作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必须经过翻译实践的检验,因此,在每章的理论介绍和探讨中,我们都结合了大量生动、具体的汉译英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也在每章后面设计了一些针对性练习,供学习者揣摩和锻炼,以进一步巩固与提高。
《齐向译道行》主要内容简介:做翻译,需要有潜水人的能耐,面对原文,先得纵身投入,在碧海深处遨游探索,游目四顾,待寻得宝物,又能及时抽身,浮游而上。
本书首先对中西翻译、英汉语言的差异、文体、实用文体、译者素质、翻译标准、翻译技巧等内容进行了详尽 的阐述}对文化翻译、修辞翻译进行了讨论;重点对影视文体、经贸文体、广告文体、新闻文体、法律文体、医学文 体、科技文体、旅游文体、演讲文体等具体实用文体的翻译展开了研究。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框架合理、内容完整、条分缕析、层层深入,能够帮助读者高屋建瓴地俯瞰 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化对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的认识。
本书为系列文集之七,共选收737篇重要论文,其Bb7篇为我国翻译理论史上的名篇,其余为30年来在翻译本质和翻译标准研究方面有重要影响的文章。本书共分四部分:翻译的本质:多棱镜下的译学基本范畴;翻译价值观:对翻译标准的不懈追求;翻译价值观:多元视野中的翻译评价;翻译价值观:对翻译的伦理学探究。本书所收论文反映了翻译本质和翻译标准研究方面传统与现代的衔接,反映了这一领域近些年来的重要进展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本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翻译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和教学人员以及对该领域有学术兴趣者的参考书。
本书综合运用问卷、访谈、语料分析、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总体水平及在口译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发掘学生在口译产出(包括语言使用、信息传递、表达流利度等方面)及口译策略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以考察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此外,本书还分别从学生需求角度和记忆训练环节探讨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问题。
《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一书立论于中西译学的对比,建基于语言文化历史分析。一方面,本书探讨了中国的翻译传统、翻译理论的中国价值体现,其中重点讨论了严复的翻译思想以及墨家思想对译学研究的启示,提出中国译学的建设必须重视 反思 超越 重构 三个阶段,提出 还形式以生命 的形式功能观;另一方面,作者对西方当代译论的源头、西方当代翻译思想及流派以及西方当代译论的局限性进行了正本清源的探究,对维根斯坦的意义观与翻译研究的关系作出提纲挈领的论述,指出了翻译作为一种 语言游戏 的特征;此外,还对本杰明的翻译观、翻译的原创性、以及翻译对原语的超越途径和特征进行了讨论。
商务英语是专门服务于商务活动的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体系。由于商务文本涉及各方的经济利益,所以对商务文本的翻译要求很高。本书将商务英语置于功能翻译的视域下进行研究,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主要对商务英语的问题特征、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以及商务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系统讨论;第二部分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了阐述,从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功能翻译的发生与要素、商务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分析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探讨,构建出功能翻译理论与教学的基本框架;第三部分是应用笔译研究,论述了功能翻译理论与笔译教学研究,并主要探讨了IT术语问题、商务广告、化妆品文本、旅游文本与其他类型的商务体裁中的翻译问题,以及功能翻译理论在笔译教学中的应用。
本书是用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薛绍徽、林徽因和冰心三位闽籍女作家的英译汉作品为研究对象,专题讨论汉语翻译语言特征及其成因的论著;共有八章,前五章分别对三位女作家的翻译作品进行了量化和实例分析,后三章从社会行为学和翻译行为的需要理论出发,解读译者的翻译行为及其译作特征。
问答对话、口传心授是古今中外求学问道、释疑解惑、薪火相传的有效的方法。儒家的《论语》、《礼记》、《朱子语类》、《传习录》;佛家的“佛所说经”、“五灯会元”;西人的“苏格拉底对话录”等等都是古人弥足珍贵的教学实录。本书作者师法古人,把指导研究生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串讲和讨论、公开讲学以及解答学生问学的通信内容整理出来,并适当插附学生作业点评、推荐阅读书目等相关教学材料,不仅展示了作者指导研究生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透露了一些研究心得和教学方法等“不传之秘”。本书内容详尽,形式活泼,且具互动感、现场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以及一般文学和翻译爱好者借鉴。 部分是作者应邀在各高等院校所做专题讲座的录音整理。内容不仅专注英语诗歌研究和翻译,而且旁及为学之道和文化乃至人生感悟,旨在让一般听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9)》编著者潘文国。在英汉翻译与语篇对比领域,我们也提出了六个问题:(1)语言学的发展与翻译研究的关系;(2)翻译研究的方法论研究;(3)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交叉与融合问题;(4)翻译的实证研究;(5)中国当代翻译研究学派的梳理与中国翻译史论研究;(6)多层次翻译人才培养的实证性研究。其中个问题的提出,我认为就是梳理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切入途径。翻译理论的发展和更新,与对语言学的态度息息相关。曾几何时,所谓翻译学的“科学化”,就是彻底走语言学的道路,自觉接受语言学的指导,在当时流行的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先是结构主义,后是生成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亦步亦趋地建立起翻译理论。
思维模式对译文的句式有着很大的影响。《思维模式下的译文句式》重点研究的是东西方思维模式对翻译句式的作用。我们通过文本分析软件对西方译者与中国译者翻译的同一部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文本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在句式使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那些高频句、句、句,那些不同长度句子里的不同核心词与主体词,那些的句与句尾,那些风格迥异的疑问句、感叹句、陈述句与引语句,那些让东方学子惊叹不已的抽象概念词做主语的欧式句子,都充分显示了西方思维对英语译文句式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形成显著的语言特点。中国思维下的译者应该从这些西方思维模式下的语言特点得到一些启示,使我们自己英语译文的语言更加地道,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我们的中国文化。
PACCEL语料库光盘的总体结构包含三个部分:口译语料库、笔译语料库以及检索工具。口译语料库包含语音文件和文本文件,文本文件包含学生的完整英汉、汉英译作和经过句级对齐的平行语料,平行语料又进一步分为生文本和经过词性赋码的文本。笔译语料只包含文本语料,其分级格式与口译部分相同,同时笔译平行语料也包含生文本和词性赋码文本。本手册共四章,章为绪论部分,对PACCEL进行了总体介绍;第二章详细介绍了PACCEL的口译语料库;第三章详细介绍PACCEL的笔译语料库;后一章对PACCEL检索工具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根据赵萝蕤先生的回忆,她是在1935年5月间,无意中试译了《荒原》的节。当时,赵萝蕤先生年仅23岁,在清华大学外围文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她喜欢写诗并在戴望舒先生主编的上海《新诗》刊物上发表过诗作。这一时期,赵萝蕤先生选修过吴宓先生讲授的“中西诗比较”、叶公超先生的“文艺理论”、美籍教授温德先生讲授的多门法国文学课程,其中包括“司汤达”、“波德莱尔”、“梵乐希”等,而且“对波德莱尔的诗歌养成了强烈的爱好”。由于温德教授在课堂上详细地讲解过艾略特《荒原》一诗,所以,赵萝蕤先生开始对艾略特的诗歌发生了“好奇的兴趣”。在温德教授的课堂上,赵萝蕤先生了解了《荒原》中的文学典故,并读懂了《荒原》的基本内容;在叶公超先生的课堂上,赵萝蕤先生了解了《荒原》内容与技巧的要点和特点以及艾略特诗学
《标志翻译1000例(理论篇)》一套学术与应用并举的翻译教科书。原汁原味的英文图标实例,标准地道的英文译写规范。收录词条1600余条、图标照片800余幅。注重国内双语标志误译案例的解析。练习编排,“读写译”三结合,实用有趣,配有参考答案。附有“汉英/英汉双语词表”光盘,查检方便。
本书借助语言学原理诠释了“准确、通顺”的翻译标准,用语言学原理阐释翻译过程,解释技巧的用法,突出技巧的工具性。含翻译简史、翻译分析手段、翻译方法等诸多章节,练习丰富多样。
杨敏主编的《时事篇章跨文化对比研究》从跨文化对比语篇分析、功能语篇分析、批评性语篇分析、修辞语篇分析等不同视角,介绍了语篇分析的主要理论框架,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多种新闻语篇分析的实践中,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时事篇章跨文化对比研究》实例丰富多样,涵盖国际政治新闻、社论、领导人讲话、足球评论等不同语篇类型,对该领域的广大读者必有裨益。
《标志翻译1000例:方法篇》是一套学术与应用并举的翻译教科书。原汁原味的英文图标实例,标准地道的英文译写规范。收录词条1600余条、国标照片800余幅。注重国内双语标志误译案例的解析。练习编排,“读写译”三结合,实用有趣,配有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