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该词典的法文原版是拉鲁斯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的《法语词典》(DICTIONNAIREDE LA LANGUE FRANCAISE)。这是一部中型词典,共38 000词条,含50 000个同义词及20000条短语。法文原版中《词典介绍》部分详细介绍了该词典的特点,我们认为还有以下几点特色: 1.几乎所有的词目都注明其词源,介绍之详尽在同类词典中实属少见。这对读者了解法语的语言演变和构词手段是很有帮助的。 2.释义中插入许多百科小知识介绍。无论涉及动植物还是数理化等专业学科词汇,常附有简洁、精确的注释。读者在了解词义的同时,还可丰富相关的知识。3. 该词典从选词、释义到举例都注重反映时代,贴近生活,例如:bogue,bugn.m.[信](程序设计上的)错误,故障[如“千年虫”];transgenique adj.转基因的;mecaniquen.f. 转,书 手腕
1800幅精美图片 常用词语 汉法英三语对照
《汉法大词典》(新媒体版)附赠 外研社法语大词典APP 年会员。 外研社法语大词典APP简介: 1. 以《汉法大词典》《新世纪法汉大词典》等6本权威词典的海量词库为基础,可查词条覆盖学习、生活、职场、商务、工程、文体等多领域。 2. 一站式 个性化的学习场景:丰富的学习资源,覆盖初中高级各类法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所需的词汇、语法和句库;听写练习、口语训练、背单词功能,满足听、说、读、查、练五大学习需求;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板块,中法对照,助力法语学习者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兼顾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需求;另外还有法语熟语、法语日历、好文推荐等特色板块,帮助学习者了解法国文化,掌握地道法语。
《拉鲁斯法汉词典》是一本构思设计新颖,既能适应目前法语教学需要、又能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学习关注点的工具书。本书特色在于:收词35000条,完整全面;每个单词释义细分层次,例证丰富;每个例句之后列出同义词、反义词突出词条之间的联系及语义的细微区别;标注语言等级,明确使用语境;标注音标、词源,词条易读好记。本词典还附完全语法表和法语常用成语谚语表。方便法语教学和读者查阅。
本书共收集了2700余个法语常用动词。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列出了这些动词和相关介词搭配的不同用法,并附有生动而贴近生活的例句,同时配有中文译文,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模仿。可以说本书是法语专业学生和其他法语学习者***的一本工具书,相信这本书可以帮助您快速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动词方面的困难,帮助您快速提高词汇量,准确地掌握法语动词的用法和结构,并为您参加各类法语考试助一臂之力。另外,在对第三版进行修订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增加了两百多道习题,以让学习者在练习的基础之上对动词和介词的搭配有更深入的掌握。
《袖珍法汉汉法词典》分为法汉和汉法两个部分,法汉部分收录词条13500余条,汉法部分收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12500余条。
本词典共收录各类词语 4万余条,中心词近1000个,以围绕中心词的特定主题释义、集中网罗与之语义相关的各类词语和表达为主体,其中包括近义名词、近义动词、近义形容词、中心词的可搭配形容语、中心词做主语或补语时可搭配的动词、关联义前后缀、联想词汇和联想词组、参见等。各个语言板块均按照语言等级区分俗语、书面语、民间语、俚语等。词典后附正文所录谚语格言一览表,并标注其所在中心词。
《法语词根漫谈》 构词法知识与文化、文学知识融为一 ,具有以下 点:一、摆脱了按照首字母顺序排列词根的窠臼, 同属一个场的能产性较强的词根及其 生词编排在一 ,便 读者举一 三,联想 忆;二、对 每一个词根,均指出其来源; 生词皆为法语专业八 以内词汇,冷僻词均未收入;三、对绝大多数词进行了剖析,给出各构词成分的意义,以 助读者更好 理解单词的结构 词根词缀间的关 ,更牢固 掌握词义;四、对 部分常 词的学习难点 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讲解;五、讲授了单词或短语所蕴的文化知识;六、例句多出自名家名 ,或富 理,或清新隽永,内容丰富,文笔多样,不仅可以陶冶情 ,而且从中可窥作家作品风 一斑;七、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均标注法文名称,例句均提供汉语译文;八、提供了80余幅*图以配合文字,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商务印书馆与法国利氏辞典推展协会通力合作,于2014年中法建交五十年之际隆重推出单卷本《利氏汉法辞典》 · 目前国内*的汉法辞典,收词11万条,约700万字 · 以七卷本《利氏汉法辞典》为蓝本,从30万词目中精选10万多词目,增加新词6000条 · 收词古雅,以常用为主,尽力保留俗语、歇后语、谚语、成语,着力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 涉及百多个学科,同时是一部汉外百科全书 · 法文释义精准、地道,令中文与法文有极强的语义对应性 · 汉语词目的字形、读音、义项、排序依据现代汉语规范进行整理 · 17项附录,包括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易经、佛教、儒学、古代天文学、中医学、古代数学、古代历法、青铜器、书法、篆刻、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国亲属关系称谓等,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的同时,又便利读者用法文表达和传播相关主
《法语同义词词典(修订版)》2001年问世以来,经过多次印刷,成为了有影响的法语参考书之一。本书收录同义词3800余个,常用词组1000余条,词义辨析详细,解决法语常用词学习难点。释义之外还有大量常用搭配词组,帮助学者使用地道法语。本书例句实用、鲜活,有助于提高读者口语表达和写作水平。
《法语同音词近音词词典》是国内本专门辨析法语同音词和近音词的词典,共收录法语常见同音词和近音词1410组,其中同音词约1000组,近音词约410组。 同音词,顾名思义,即指语音形式相同而语义不同的词;近音词则指语音形式接近而词义不同的词。同音异义关系是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人们在学习时经常会因同音误导,造成理解偏差或拼写错误。同音词在修辞方面也 大有作为 。如写诗的时候可以利用同音词来押韵。即使在散文中,也可以利用同音词作文字游戏,使文章生动多彩,或者达到幽默讽刺的目的。同音词和近音词之间并无*的界限。法国词汇学家 Alise Lehemann 和Fran oise Martin-Berthet认为,所谓近音词,是一种 近似的同音词 。在某些情况下,近音词之间的差别仅在于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的不同,但词义完全不同,可谓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因此,要想洞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无非是用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而两者相比,无论是从语言的发展或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来看,都应当是口语居先,因此,法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法语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任何人学习一种语言,如果只有读写能力,而听不懂,说不出,那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哪怕学得再好,也不能摆脱 聋哑法语 的缺陷。这一点道理虽然简单,却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便重视了,却也往往满足于把所学的书面表达用作口语表达,结果口语表达既生硬又不得体,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总之,不合乎所学语言的口语表达习惯,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综上所述,口语非但一定要学,而且要学得地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借助于各种有效的手段,其中包括教材和参考书籍。《法语口语句典》一书从功能和交
《袖珍法汉汉法词典》分为法汉和汉法两个部分,法汉部分收录词条13500余条,汉法部分收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12500余条。
《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特点: 部法汉双解词典,收录38000余词条,50000个同义词和20000个词组和短语。 以法国法语品牌的原版词典为蓝本,由10位法语教学专家、学者,历经4年翻译完成。 选词精当,释义准确,收词丰富,录有大量全新词汇,所有单词的读音以国际音标注音,便于读者正确发音。 所有单词都注明词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法语语言的演变和掌握法语词汇结构。
《法汉词典》1978年问后,受到读者的欢迎,成为广大学习、使用法语的读者常备的中型综合性语言词典。但是二十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演变,法语中的一些语词地运用上有了变化,并有不少的新词语产生。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我们从1998年起进行了这次修订。 这次修订,增加了不少新词条,着重吸收经济、法律和科学技术(包括电脑、信息科学和生物工程)等方面的新词语。与此同时,删去了一些陈旧的、法语中型词典大都已不收的词条,以及一些带有特定时代印记的例证。此外,还对相当数量的词条在释义和用法上作了改动或补充,在体例上也作了的修改,并根据语音发展的趋势采用了较新的注音规则。修订后的词典共收约六万五千词条,容量比原词典有所增加。 我们的目标,是使修订后的《新法汉词典》成为一部更准备、更切合实用
《外研社·精编法汉汉法词典》收词新颖、时代感强。在词典的编纂过程中,收录了一些近年来新出现的已经广泛使用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新词汇,如"绿色食品"、"磁悬浮列车"、"克隆"、"纳米技术"等,力求反映当代社会的近期新发展。《外研社·精编法汉汉法词典》选词精当、释义准确。词典共收词条约5万,以常用词汇为主。编写者在多方参考国外同类词典的基础上,兼顾国内读者的习惯与需要,特别注重选词规范、释义准确和例证实用,充分体现"精编"的特点。《外研社·精编法汉汉法词典》提供双向查阅、使用方便。本词典分外汉、汉外两部分,既可从外语查汉语,又可从汉语查外语,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另外对外部分的词条加注了汉语拼音,可供外国人学习汉语时查阅。
俚语是一种丰富多采的、富有活力的非习惯用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赋以旧事物新的含义。俚语源于各亚文化群体的专用语,也就是人们所称的下层文化群,即各职业集团和其它类型的群体,如贫民集团、帮会团体,业,赌博业,军队,警察,教育,体育等组织及其活动。大多数亚文化群体喜欢从常用语言衍生新义。 俚语通常采用隐喻,明喻,转喻,民间词语,俗语,外来语,缩略语以及通过语音改变,语义扩大、缩小、剪裁的方式达到变形和换义的目的。 俚语因宣传媒介而不胫而走,它的流行是社会力量推动的结果而非个人所为。以前被人们所不齿的俚语在报刊杂志,文艺作品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巴尔扎克,雨果等人的著作中也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解决阅读和翻译难题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