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典是在德国朗氏出版公司的《德英技术与应用科学专业术语》版(2002年)和第二版(2005年)的基础上编译扩充而成的一部大型科技类工具书。整部词典涵盖了120多个学科,总收词量约26万条(其中包括约6万条德汉对照的释义说明),词典中每一条目均界定了学科属性,释义也按学科概念确定。本词典可供广大德语学习者和翻译人员参考使用。
本词典于1972年开始由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三个单位合作编写,1975年列入国家语文词典出版计划,并明确由上海外国语学院统一领导。1977年至1979年四川外国语学院也派员参加了编写工作。本词典是一部中型的综合性语文工具书,释义与用法并重,收词85,000多个。鉴于德语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应用较广,本词典选收的科技词较多,约计18,000个。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我们在词例的编排方式上,参照国外语文词典作了新的尝试。这种编排方式是否恰当,有待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加以鉴定。本词典所选收的专业词目大多经过北京大学、武汉医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其他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协助审查,但后仍由编者统一审定,如有错误,当由我们负责。在此,我们谨向以上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所给予的支持深表谢音。
本书收词11万余条,包括80多个专业门类及已通用的新词、新义;按照近年来已在德语国家正式实施通用的德语新正字法;释义和用法并重,提供语音、语法、用及词源等核心信息;释义精准、详尽,语言规范,例证丰富,难点突出,使用方便。
《环境词典》以38000 个德文词条和数量更多的短语词汇覆盖了“环境”这一主题范围内所有重要领域。在搜集词汇时特别考虑到从环境角度看来关系重大的领域。在搜集词汇时特别考虑到从环境角度看来关系重大的领域,即:废物处理、预防、水、空气、土地、工业、交通、农业、规划、规章、监督以及生物、化学、物质、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此外,也收入大量属于环境技术方面的词汇。许多专业词汇和名称并非新出现的,如生物、化学或技术领域的一些词汇,但随着环境意识的日益增长,这些词汇却赋有了新的意义,因而对广大公众来说已变得十分重要。有鉴于此,本书收入了科学技术方面许多门类中的词汇。撰写者充分利用了来自行政部门、各部、公共机构、厂商以及科学出版物和其它可接触到的出版物(英文和德文)的大量原始资料。 从词典编纂
德语成语(包括惯用语、俗语、谚语性成语、谚语等)是德语中不易理解和掌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书收德语成语约13 000条,每条成语后除附有中文释义外,还挑选了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句,以便读者理解。本书还对谚语性成语提供典故出处,帮助读者增长文化、历史、国情知识。这也无形中会使读者拓宽知识面,对德语也会理解得更深、更全面。
本词典于1972年开始由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三个单位合作编写,1975年列入国家语文词典出版计划,并明确由上海外国语学院统一领导。1977年至1979年四川外国语学院也派员参加了编写工作。 本词典是一部中型的综合性语文工具书,释义与用法并重,收词85,000多个。鉴于德语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应用较广,本词典选收的科技词较多,约计18,000个。 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我们在词例的编排方式上,参照国外语文词典作了新的尝试。这种编排方式是否恰当,有待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加以鉴定。 本词典所选收的专业词目大多经过北京大学、武汉医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其他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协助审查,但最后仍由编者统一审定,如有错误,当由我们负责。在此,我们谨向以上各有关单
本词典于1972年开始由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三个单位合作编写,1975年列入国家语文词典出版计划,并明确由上海外国语学院统一领导。1977年至1979年四川外国语学院也派员参加了编写工作。本词典是一部中型的综合性语文工具书,释义与用法并重,收词85,000多个。鉴于德语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应用较广,本词典选收的科技词较多,约计18,000个。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我们在词例的编排方式上,参照国外语文词典作了新的尝试。这种编排方式是否恰当,有待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加以鉴定。本词典所选收的专业词目大多经过北京大学、武汉医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其他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协助审查,但后仍由编者统一审定,如有错误,当由我们负责。在此,我们谨向以上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所给予的支持深表谢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