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不漏: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是一本指导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写作研究性论文的指南书,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三节讨论了构写论文的前期准备,包括确定主题、撰写大纲及厘定结构;第二部分的六节内容涉及具体论文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
1.本书收集、挑选外国入学习汉语过程中在语法方面普遍感到疑惑的201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答疑。为了分散难点,我们将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语言点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来进行解答。 2.所有条目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王还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为依据进行分类编排,但不求全面系统。不同词性的语法条目进行对比,安排在前面的词性归入所属的类别,为了便于使用者查阅,我们在总目录上标注了分类的名称。另外,书后还附上音序索引。 3.每个条目包括如下部分:①典型例句;②疑问;③析疑;④考考你(练习);⑤练习参考答案(统一附在书后)。 4.本书没有采取边解释边展示例句的一般做法,而是将典型例句用方框框起来,置于每个条目首位,目的是希望使用本书的非汉语母语的学生能学着通过观察例句,先自行
%26nbsp;%26nbsp;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历史,一个动人的故事。《汉字的故事》以时间为轴,纵向考据汉字字形、字义的发展变化;横向举一反三,
本书作者经认真选择,从浩瀚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摘取了100首流传广泛、引用频率高、有时代特色、难度适当的代表性作品,逐字逐句进行较为详细的解释,并用中英文双语介绍作者和分析全诗。因此,本书可帮助学习中文的外国朋友更好地理解中国古诗,大幅度提高中文水平,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精髓;亦可帮助中国读者在学习中文古诗的同时学习英语,帮助在涉外机构和旅游服务中担任对外接待任务的工作人员提高用英语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能力。由于本书的中文解释较为深入详细,相信只读中文的朋友亦会从中有所收获。应该指出,古诗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小部分,其他诸如文、词、曲、赋等形式的文学作品本书未予收录,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予以介绍。 本书诗歌排列顺序按作者生卒年先后,每首诗的介绍包括以下部分:作者生平(
本字典收录了汉语中最常用的汉字1000个,每个汉字提供了包括读音、例词、例句、笔画、笔顺、汉字结构、繁体字、古文字等全方面的汉字知识。字典按音序编排,在给出读音、笔画、笔顺、汉字结构等知识的基础上,每个汉字按照义项展开,标注词类标注和英文释义,并给出例词和例句,例词多为2-4个,例句多为1-2个。例词、例句都标注了汉语拼音及英文翻译,对有多个义项的汉字,按使用频率高低排列。字典最后还附有汉字笔画表、汉字形体结构类型表、汉字书写笔顺规则表及汉字偏旁名称表等相关汉字知识。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汉语风”系列第3级:750词级中第4本,故事精彩,语言经过词汇分级处理,适合中高级汉语水平学生。内容梗概:“一对漂亮的大蝴蝶从坟墓里飞出来,它们在彩虹下快乐地飞着。人们说,这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女孩子是不能上学的。祝英台装成男孩子去上学,爱上了她的同学梁山伯。后来,梁山伯知道了她是个女孩子,也非常爱她,他们谁也不能离开谁。但祝英台的爸爸妈妈却要她和别人做夫妻。梁山伯急得生了重病,*后死了。为了他们的爱,祝英台也死在梁山伯的坟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