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英译全集》共收录李清照诗词96首。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李清照在诗词造诣上的成就,探寻其不同侧面的人生轨迹,作者搜集了李清照分散在古典名著中被引用的零星诗句或残句,译介了与李清照诗词相关的史料。此外,对李清照的一些已经无法补齐的残稿或有争议的诗词,译者也一并收入并注明存疑。中英文译注是本书中解读李清照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学生通过本书学习英文或外国学生学习中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的译文通俗易懂,延续了《中国历代诗词英译集锦》的风格。阅读这本译作,不仅可以全面欣赏李煜的诗词,还有助于从不同角度了解李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本书的中英文译注,是解读李煜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学生通过本书学英文或外国学生学中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但是。智慧不能靠基因遗传。如果不努力学习智慧。不运用智慧,我们就无法传承智慧。《中国智慧故事(英文版)》搜集了中国历史经典中著名的故事。这些引人深思的故事是中国智慧宝库里的明珠。读者即使不熟悉中国历史,也能欣赏故事里超越时空的寓意。
西汉刘向是我国文化史上卓有成就的大家,其编撰的《列女传》,是我国很早的一部妇女专史。它为我们全面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提供了有益的资料。由于劝戒作用显著,学术价值较大,《列女传》在西汉末年即开始广泛流传,对该书的校勘、注释也在原书出世后起步,成果颇丰。本译注注重吸收前人成果,以《文选楼丛书》为底本,校以黄鲁曾本、黄嘉育本、张溥本、《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王照圆本和梁端本。本书注释力求通俗流畅、用词精当、简明扼要、客观审慎,信达雅兼顾。
本书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线索,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不同节日的由来,以及相应的节日故事、风俗习惯、民间传统、趣闻轶事等。内容浅显,故事性强,配有彩图,适合孩子阅读。
本书从戏曲发展史,戏曲行当、服饰、道具、名家等戏曲知识为出发点,告诉孩子什么是中国戏曲。不仅用精美的手绘图展现戏曲的外在美,同时配以二维码,嵌入经典唱段的音频,让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戏曲的内在美,再辅以画脸谱、设计服饰等延伸活动,全面激发孩子对戏曲的兴趣,从而了解戏曲,亲近戏曲, 好地领略传统艺术的瑰丽与神秘。
《雒诵堂蒙学大字指读本》共六册,分为《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五字鉴》《千家诗》《声律启蒙》,此为第六册。中国传统蒙学是中华 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的人生哲理是孩童时期重要的精神食粮,也是人一生中人文道德修养的基础。雒诵堂是作者檀作文在京开设的私塾,主讲国学,首届诗词大会亚军李子琳便是雒诵堂的得意门生。雒诵堂目前在京名气渐大,自带流量,所用国学读本经作者多年考究、积极实践,已经十分成熟。《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可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这类读物,在
亲近母语研究院结合多年研究,精心挑选了符合现代儿童口味的数篇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爷爷奶奶听过,爸爸妈妈讲过,多维度展现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体验中国之美,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散发着古典韵味与气息的古老民间故事,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密码:不畏艰难的勇气、永不放弃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气魄。
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中国人的人情纽带,爱情和亲情,生离和死别,不同的节日中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情绪。一本节日之书,就是一本中国人的生活简史。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传统的流失,节日的商业味渐浓文化味渐失,不少人呼吁:节日味淡了,没了。因此,找回我们的传统节日,成为一项很好有意义和价值的任务。本书由有名学者余世存撰写,是目前靠前靠前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读本。相对于《时间之书》,本书更注重故事性和知识性,更贴近广大读者,书中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进行多方面讲述,以学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将中国传统节日进行解读。配以有名画家老树画画专门绘制节日插图,精心呈现中国传统节日之美,是给当代人的很好知识读本,对
Confucius and Mencius are known in the Chinese history as the two greatest sages.In the two millennia that have passed since Mencius lived,his thoughts and ideas have continued to have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people.Even today,people can be regularly heard to quote the saying of this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