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十二五”规划教材。本书以学术交流为主线,对国际会议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的正式与非正式场合进行了较完整的阐释。本书共分9个章节,包括学术报告,主持小组会议与专场讨论,介绍发言人,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学科与专业、导师和科研环境介绍,发出会议邀请,致祝酒词等。每章还包括中西方文化介绍,英语能力的技巧训练等内容。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有意于提高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的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英语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语义学(第四版)》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反映了语义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发展,如“因果关系”“情境类型分析”“词汇语用学”“构式语法”等方面有大量新增内容。此外,本书每章都配有小结、思考题及答案,方便读者理解原书并作进一步研究。
《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是规划项目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失误分析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方法,包括:如何建立CLEC,如何对CLEC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如何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言语失误进行分析。
长期以来,衡量翻译作品好坏的标准一直被囿于是否能让译文在各个方面与原文实现对等这一框架内。这种衡量模式过于注重原文和作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对于译者、目的语读者和译文没有足够重视,忽略了译者本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影响译文成败和效果的目的语文化社会因素也多有疏忽。为了亲身体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不但将研究对象选定为澳大利亚华裔作家布莱恩·卡斯特罗和他的小说Stepper,而且自己把英文原版小说翻译为汉语,以求很大程度上实现译者的价值和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意义,并且充分利用《功能主义与文艺翻译观视角下多维翻译补偿策略研究(英文版)》所提出的十维翻译补偿理论与方法,最终确保汉语译本能兼顾原作作者和译文读者的意图与需要。《功能主义与文艺翻译观视角下多维翻译补偿策略研究(英文版
《典籍翻译研究(第八辑)》精选收集了“第九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的文章60篇左右。主要是汇集了我国典籍翻译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有关典籍翻译研究以及全国民族典籍翻译方面的研究阐述自己观点、看法以及研究成果,并对中国典籍翻译的目的、做法、现状、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放眼世界,立足本土”的精神指导下,更好地继承、发展和传播中国的典籍翻译事业。
近年来,国内翻译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有关翻译研究的丛书也出了多套。不过,长期以来,国内引进的原版翻译著作匮乏,不少研究都是根据资料;另外,学习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这种状况若继续存在,将十分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翻译人才的培养。鉴于此,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约请了多名国内翻译研究学者分别开列出最值得引进的国外翻译研究论著的书目,并对这些书目进行整理、排序,最终确定了准备引进的正式书单。该丛书涉及的论著时间跨度大,既有经典,也有新论;内容的覆盖面也相当广泛,既有翻译本体的研究,也有跨学科的研究。这套丛书的引进将会满足翻译专业研究生教学原版参考书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需要。
《语气·情态》在版的基础上作了补充和修订,从跨语言的类型学视角对情态作了详细论述,所选语料广泛,既包括欧洲语言,也包括美洲和澳洲的土著语言,所讨论的情态特征增加了证据性、非写实等新的热点研究问题,对情态的研究现状总结较为全面。《语气·情态》采用系统的术语,论述深入浅出,不仅为情态的跨语言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更是情态研究的入门教材。
本书是奈达博士继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之后的又一部论述翻译的经典著作,它旨在帮助译者在进一步领会翻译理论精髓的同时,切实掌握翻译技巧和策略。 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是本书的主要特点。两位作者从《》的不同译本中选取了大量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这些例证涵盖了翻译的方方面面,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代表性,同时也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作者一方面对翻译进行了详尽的语言学分析,另一方面也指出,翻译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而真正理想的翻译甚至是一门艺术。 本书的写作历经四年,几易其稿,凝聚了作者和学会翻译工作者多年的经验和心血。全书脉络清晰,语言深入浅出,说服力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翻译学参考资料。
当前,我国外语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改革的内容涉及到外语教育的方针政策、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教育文化、教育实施、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也关系到新世纪亿万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随着课改新理念、语言新方针和教育新策略的确定及课改的逐步推开,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最终获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语言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对英语教师来说,新一轮的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原则: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语言学习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语言目标的新内涵:知识、技能、策略、文化和情感等;强调语境教学与综合全面评价理论的引进。所有这些具有丰富内涵的理念,都需要广大教师学习和
在《情境学习》一书中,莱夫和温格否定了对学习或认知的传统理解。他们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在个体的大脑中发生的,相反,学习是情境性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在这个环境中,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与“实践共同体”中的专家和同侪一起协作。他们根据这一观点,以五个不同的实践共同体为例,构建了学徒制概念的理论基础。莱夫和温格并非挑战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人,但他们提出的这种“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的理论模式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