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与教室的互馈:口笔译培训思考:英文》由(西)塞莉娅·马丁·德莱昂,(西)维克托·冈萨雷斯-鲁伊斯编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作为原国家()资助的相关研究课题的成果,于1991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翻译学界的重视和欢迎,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许多院校均把它作为外语及翻译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或参考书,并于2000年重印。最近,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的主持下,经专家、学者审定通过,《简史》一书被正式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从而得此机会再版。 本次增订保持了原书的基本框架。第一章概述西方翻译实践和理论的梗概、变迁和发展,对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翻译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在以后各章中,分时期、分阶段对西方翻译的发展作了简要的回顾。全书注意吸收当代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力求突出重点;对各历史时期,尤其是对20世纪以来西方翻译领域的代
翻译教学研究不仅可以推动翻译教学的进步,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案和正确的导向,还促进翻译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是对翻译教学研究的研究,旨在为翻译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本翻译教学研究指南,实现教研相长、互为促进,推动翻译学科的持续发展。 全书内容共七章。第一章梳理国内外翻译教学的发展历史,勾勒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全景并总结其特点。第二至七章聚焦翻译课程设置研究、翻译教材研究、翻译教学方法研究、翻译测试与评估研究、翻译技术教学研究和翻译教师研究,分析研究发展现状,介绍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概括研究的特点和不足,进而指出未来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 本书理论与应用兼顾,兼具学术性、前沿性和引领性,适合广大翻译研究者、翻译教师、翻译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翻译
俄汉双向全译,即俄汉、汉俄完整性翻译。全书将信守一条全译极似律,采用直译与意译两大策略,遵循对应、增减、移换与分合四大机制,灵活运用对译、增译、减译、移译、换译、分译、合译七种方法,基于语言学、符号学、逻辑学等学科理论充分论证,创建俄汉双向全译方法论体系。本书的读者对象以一线从译者与在校习译者为主,兼及全译教授者、研究者及翻译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