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是在2005年出版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册)基础上修订而成。与第三版相比,在内容和章节上有较大的变动。全书分为基础和专章两部分。在体系上,将采用按官能团分章、按基本反应机理分章和专章描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内容上,命名、四大光谱将分别单独设章。以便更加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更加合理处理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和更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专章部分将介绍有机化学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每章末附有本章的指导提纲和中英文对照词汇等。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下册》是在2005年出版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下册)基础上修订而成。与第三版相比,在内容和章节上有较大的变动,修订篇幅超过全书的50%。主要介绍:(1)胺、杂环化合物、芳香化合物、酚、醌等各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
控制系统原理及相近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这是本书第十四版的中译本,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系统导论、系统数学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线性反馈系统的稳定性、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频域稳定性、反馈控制系统设计、状态变量反馈系统设计、鲁棒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等。 本书的例子和习题大多取材于现代科技领域里的实际问题,新颖而恰当。学习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本书可以用作高等学校工科(自动化、航空航天、电力、电子、机械、化工等) 本科高年级学生以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阅读参考。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于2013年5月推出了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最新版本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DSM被誉为精神障碍领域的"圣经",是一本美国及其他国家常用的诊断精神障碍的指导手册。为了能进一步改进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和在所有临床工作者中产生一种共同语言,DSM-5对所有精神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并制订了精确和具体的诊断标准,因而极具实用价值。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修订版)(DSM-5-TR)》(DSM-5-TR)是DSM-5的文本修订版。该版本对DSM-5的绝大多数障碍的文本进行了修订,更新了相关特征、患病率、发展与病程、风险与预后因素、与文化相关的诊断问题、诊断标志物、与自杀想法或行为的相关性、鉴别诊断等内容;增加了 延长哀伤障碍 的诊断;将最初发布的 DSM-5 诊断标准与对 70 多种障碍的
该教材内容主要涵盖材料的基础知识介绍、原子的结构与键合、金属和陶瓷的结构、高分子结构、固体缺陷、扩散、力学性能、变形和强化机制、失效、相图、相变、电性能、材料类型及其应用、材料的合成制备与加工、复合材料、材料的腐蚀与降解、热性能、磁性能、光学性能、材料科学与工程所涉及的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 。 本书内容全面、先进。不仅是材料学科的必修课教材,也是应用物理、化学工业、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电子电工、车辆工程、航空航天等专业的必要补充教材。也可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经典光学世界名著,也是光学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全书以麦克斯韦宏观电磁理论为基础,系统阐述光在各种媒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反射、折射、偏振、干涉、衍射、散射以及金属光学(吸收媒质)和晶体光学(各向异性媒质)等。几何光学也作为极限情况(波长趋于0)而纳入麦克斯韦方程系统,并从衍射观点讨论了光学成像的像差问题。新版增加了计算机层析术、宽带光干涉、非均匀媒质光散射等内容。本书引文丰富且所涉广泛,上溯历史,下至近代,旁及有关学科和应用,故能于一专著中给读者以宽阔视野与充分求索之空间。全书共十五章,前半部分为基础内容,后半部分层次较深。
本书是一本有关腐蚀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工具书。内容包括水、大气及土壤等主要环境中的腐蚀与控制问题,涉及生物污损,腐蚀模型与寿命预测,腐蚀失效分析,腐蚀管理、维修与检测,腐蚀监测,工程设计与选材,保护涂层,缓蚀剂和阴极保护等相关内容。本书不仅涉及腐蚀与腐蚀控制的基本理论,而且还结合大量工业腐蚀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补充了目前腐蚀工程领域中一些重要进展,全面实用。本书适合从事腐蚀工程的设计、生产、科研及管理人员使用,还可以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简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概述、分类、发展趋势及表面活性剂化学;详细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原料与中间体的合成方法、性质等;重点介绍了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型、两性型及双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的分子结构特点、合成方法与生产工艺,特种及功能型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合成与应用,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应用篇阐述了各种类型日用化学品的设计与生产应用,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等方面。 本书可供从事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生产的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化学、化工、精细化工、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本书由交互设计界的三位学者联袂撰写,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被全球各地的大学选作教材。新版本继承了本书一贯的跨学科特色,并与时俱进地新增一章讨论数据分析,同时补充了新的发展成果。书中包含大量实例,涉及敏捷用户体验、社会媒体与情感交互、混合现实与脑机界面等。全书紧紧围绕设计与评估的迭代过程,不仅包含了传统的理论知识、实例解析、实践指导等内容,还通过 窘境 模块讨论了一系列启迪思考的开放问题。此外,本书网站www.id-book.com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教学PPT以及大量的案例研究。
自1958年集成电路诞生以来,硅基集成芯片制造技术迅速发展,现今已经进入亚5nm时代。硅基芯片制造技术可以概括为一系列微细加工硅片技术,这些愈益精密的微细加工技术持续创新与升级,源于20世纪初以来现代物理等物质科学知识的长期积累。充分了解各种微细加工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是理解和掌握集成芯片制造工艺技术的基础。 全书共20章。前8章概述硅基集成芯片从小规模到极大规模集成的创新演进路径,分析集成芯片制造技术快速升级换代的独特规律,研判器件微小型化技术与摩尔规律的内在联系,并对半导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基础理论知识作概要讨论。后12章分别阐述热氧化、硅单晶与外延生长及SOI晶片、精密图形光刻、扩散掺杂、离子注入与快速退火、PVD与CVD及ALD薄膜淀积、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金属硅化物自对准接触和多层金属互连等多种集成
nbsp nbsp每个元素都有丰富且具有特色的结构化学,而了解元素的结构化学可从多方面触发。《高等无机结构化学(第3版)》共分化学键理论基础、化学中的对称性及元素结构化学选论和超分子结构化学三部分,共20章。《高等无机结构化学(第3版)》部分内容以化学键理论作为切入点,化学键理论在无机结构化学的各种研究课题中作为指导方针,包括合成路线的设计、分子和晶体中原子的空间排列、尚待制备的化合物的预期性质等,主要介绍和引用化学键理论的新成果和新进展。第二部分内容以对称性作为论据去解决化学问题,特别是用群论等数学工具去简化问题,非常复杂的问题可以得到非常精致的简单答案。对称性在化学中的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它不断发展,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第三部分内容以具体的例子来分析结构和成键原理,并结合文献来阐明前两部分
本书从学科概述、文献指南、学科建制三个方面,反映国际科技史学科发展的全貌。 学科概述 收入国际著名科学史家、技术史家、医学史家、中国科技史家对于本学科发展的历史概述。 文献指南 按照通史、专科史、断代史和国别史、专题研究、中国科技史五大研究主题,分类介绍本研究主题的入门文献、经典文献以及文献。 学科建制 按照杂志、学会、国际会议、学位设置、奖励、科学史家小传介绍国际上重要的杂志、会议、研究机构、学术奖励以及重要的科学史家。本书的读者对象是科技史界的所有学者以及对科技史感兴趣的读者。
全书(上、下册)内容涵盖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程,列举了大量工程实例,通过强调物理背景、提供精彩的图片,学生可对流体力学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并认识到流体力学是如何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全书共 15章,包括引言与基本概念、流体的性质、压强与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伯努利方程与能量方程、流动系统的动量分析、量纲分析与模型化、内流、流体流动的微分分析、纳维 -斯托克斯方程的近似解、外流、可压缩流动、明渠流动、叶轮机械、计算流体力学导论。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流体力学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五版)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含6篇53章。上册包括工厂设计、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化工单元工艺设计3篇;下册包括化工系统设计、配管设计、相关专业设计和设备选型3篇。除新增化工工艺流程设计一篇外,其他各篇在专业内容和设计现代化方面都进行了充实,内容更为翔实和丰富。本书可供化工、石油化工、医药、轻工等行业从事工艺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其他行业和有关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书详细讨论了有机涂料开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具体包括涂料基础理论,如聚合与成膜、流动、机械性能、户外耐久性、附着力及涂层防腐蚀;涂料基料,如丙烯酸树脂、乳胶、聚酯树脂、氨基树脂、聚氨酯和多异氰酸酯、环氧与酚醛树脂、干性油、醇酸树脂、硅衍生物、其他树脂及交联剂;涂料溶剂;涂料颜色与颜料;涂料的施工与漆膜缺陷;并介绍了各种种类的涂料,如溶剂型涂料和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电沉积涂料、粉末涂料、辐射固化涂料、金属底材产品用涂料、木器涂料、塑料涂料、建筑涂料、特种涂料、功能涂料。 本书可供涂料行业研发和生产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涂料专业学生的专业参考书。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本书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详细内容包括统计学导论、描述统计、概率、离散概率分布、正态概率分布、置信区间、单样本假设检验、双样本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卡方检验与F分布、非参数检验等。全书以真实的统计例题为引导,内容前后连贯,语言简洁,定义和公式明确,每个重要的概念都提供例题和自测题,每节的末尾都提供习题,每章的末尾都提供复习题、测验题和测试题。全书以图形方式进行表述,所用的数据能够充分体现相关的概念,可用不同的软件实现;同时,全书在强化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强调统计学的日常应用,所用的数据均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数据。
本书介绍了光固化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书共有16章,第1章为概述;第2~5章介绍了光固化原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附有合成方法实例;第6~11章介绍了光固化产品的性能要求,附有合成方法实例及参考配方;第12章为光固化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13章为光聚合和光接枝;第14章简介了UV-LED固化;第15章为电子束固化;第16章为紫外光源和设备。本次再版介绍了光固化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前景,并更新了对光固化产品的介绍。 本书适合于从事光固化材料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光固化技术研究或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有关偏振光学及光学系统偏振设计和分析方面的一本系统性论著,讨论了偏振光基本理论和测量方法、偏振光线追迹和偏振像差理论,以及偏振像差理论在常用偏振元件和系统中的应用。全书共27章,分为两卷,其中第一卷为第1~13章,介绍光的偏振特性及其表征方法、偏振光干涉、琼斯矩阵、米勒矩阵、偏振测量术、菲涅耳公式、偏振光线追迹、光学光线追迹、琼斯光瞳和局部坐标系、菲涅耳像差、薄膜等内容; 第二卷为第14~27章,介绍基于泡利矩阵的琼斯矩阵解析、近轴偏振像差、偏振像差对成像的影响、平移和延迟计算、倾斜像差、双折射光线追迹、基于偏振光线追迹矩阵的光束组合、单轴材料和元件、晶体偏振器、衍射光学元件、液晶盒、应力双折射、多阶延迟器及其延迟的不连续性等。本书内容非常丰富、翔实,特别是关于光学系统的偏振光线追迹
本书收集了大部分聚氨酯相关化学品的资料,包括化学和物理性质、中英文名称和缩写、特性及用途、主要生产厂商等,部分原料助剂还简述了制造方法等,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多的更新。全书分12章,内容包括各种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其他含活性氢低聚物、扩链剂和交联剂、催化剂、阻燃剂、泡沫塑料助剂、溶剂及增塑剂、防老剂和稳定剂、填料和色浆、聚氨酯涂料等CASE材料助剂、低聚物多元醇原料、改性单体、除水剂、抗静电剂、偶联剂、脱模剂等。此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聚氨酯的基本工具书,可供聚氨酯原料、助剂和各种聚氨酯材料生产和开发、聚氨酯材料应用人员参考,也适合于相关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发人员使用。
本书对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实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版已对*版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更新。解释了为什么需要用到这一特殊的技术以及如何将这一特定概念运用到实践中。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4篇,总计40章。*篇主要介绍一些与透射电子显微镜相关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子衍射的基础知识、仪器的构造与功能,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的制备等。第二篇主要介绍电子衍射的基本原理、不同的电子衍射实验技术,以及对电子衍射的理论描述。第三篇主要介绍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成像类型、不同的成像技术,以及对实验图像的处理、分析和理论模拟。第四篇主要介绍X射线能谱和电子能量损失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实验技术。全书有近700张图表,在英文版中全为彩图,而在中译本中大部分为黑白图,但并不影响所表达的意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