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了电动汽车能量回馈式制动系统的原理与控制技术,是电动汽车领域的一部学术专著,凝结自作者团队在该领域十余年产学研密切合作产生的自主研究成果,以较为严密的结构体系阐述了能量回馈式制动系统的方案设计、控制和测试评价技术。本书主要面向电动汽车整车企业、制动零部件企业、汽车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汽车学院等电动汽车及其制动技术领域的工程师、研究人员、教师、学生等。
先进复合材料丛书 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组织编写,并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丛书共12册,围绕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促进我国复合材料研发和应用的发展与相互转化,按全新研究进展评述、国内外研究及应用对比分析、未来研究及产业发展方向预测的思路,论述各种先进复合材料。 本书为《高性能纤维与织物》分册,全书共20章,其中第1章至第7章为高性能纤维篇,重点论述特种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芳纶纤维、UHMWPE和PBO纤维的发展历程、全新制造技术和应用实例等;第8章至第18章为高性能纤维织物篇,详细论述10大类高性能纤维织物的结构、成型原理、制造装备和应用实例等;第19章和20章为高性能纤维与织物评价技术篇,论述从单根纤维到各类纤维织物的结构与性能或功能的评价方法,为高性能纤维与织物的特性提供评
《赛艇生物力学》汇聚了作者与全球优选的赛艇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合作经验,以及作者对数百万份样本数据的详细分析,通过在各种变量中寻找很好平衡点,构建生物力学模型,形成了其对赛艇技术和战术的独到见解。本书系统阐述了赛艇运动技术的相关知识,力求帮助读者找到正确的方法,实现很好的赛艇运动表现。
本书是一本定期出版发行的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分篇章全面总结了我国 2020—2021 年物料搬运装备产业的发展情况。报告共七篇, 分为概论, 起重机械、 连续搬运机械、 物流仓储机械、工业车辆四个专业篇, 以及供应链、 工厂物流系统数字化设计两个共性技术篇, 对物料搬运装备产业进行了规模分析、 发展环境分析、 市场分析和技术分析等, 对物料搬运装备产业的相关企业进行了竞争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 介绍了两年以来产业发展的新技术、 新产品。 附录汇集了与产业相关的 联盟、 行业展会、 专业期刊、 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等资料。报告数据的主要来源有政府主管部门官网、 专业学会、 行业协会、 编写组问卷调研和企业实地访谈等。 报告利用各类数据和资料, 通过技术分析和研究, 真实反映了我国物料搬运装备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内容全面、 翔实, 便
本书以智能车辆为背景,层层递进地介绍了电驱动和运动控制技术。本书共12章。第一章主要对本书所涉及领域做了总体介绍;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智能车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相关的传感设备、车载网络和线控底盘技术等内容;第五章到第九章主要介绍了智能车辆电驱动系统构型、电机结构及设计理论、电机控制相关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电路、控制算法等内容;第十章到第十二章主要以电驱动智能车辆为背景,介绍了当前智能车辆常见的运动控制技术和四轮独立运动控制技术,然后分别对单车运动和多车协调运动控制做了系统性的阐述。本书适用于对智能车辆、电驱动等技术感兴趣的研究生、学者和工程师。
《中国铁路电气化建设(2014-2020 套装上、下册)》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详细记录了2014至2020年中国铁路电气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对已建成电气化铁路赣韶、张唐、敦格、兰渝、青连、连盐、九景衢、怀邵衡、格库、沪通线,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沪昆客运专线各段、南广、大西、贵广、合福、哈齐、哈佳、成渝、宝兰、张呼、石济、京沈客运专线和济青、京张、大张、安六、合安、太焦、盐通等高速铁路,以及30多条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等130多条电气化铁路线路的概况,线路主要技术标准,电气化、电力、通信、信号专业设计方案,承建的设计和主要施工单位,开工、建成或开通日期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书对读者了解近年来我国铁路电气化建设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和史料价值。 《中国铁路电气化建设(2014-2020 套装上、
本书以智能车辆为背景,层层递进地介绍了电驱动和运动控制技术。本书共12章。第一章主要对本书所涉及领域做了总体介绍;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智能车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相关的传感设备、车载网络和线控底盘技术等内容;第五章到第九章主要介绍了智能车辆电驱动系统构型、电机结构及设计理论、电机控制相关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电路、控制算法等内容;第十章到第十二章主要以电驱动智能车辆为背景,介绍了当前智能车辆常见的运动控制技术和四轮独立运动控制技术,然后分别对单车运动和多车协调运动控制做了系统性的阐述。本书适用于对智能车辆、电驱动等技术感兴趣的研究生、学者和工程师。
本稿件为《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4-2020)的英译本。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全面总结了北京、上海、温州、成都、重庆、天津等城市市域(郊)铁路建设、运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注重改善乘客体验,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合理、市场主导等原则,注重标准包容性、规模效益和经济适用性,为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有序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奠定基础。 本规范由27章组成,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总体设计,客流预测,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车辆,限界,线路与站场,轨道,路基,桥涵,隧道,牵引供电,电力,通信,信号,信息,安全防护与监控,车站,通风空调与供暖,给水排水,防灾,车站机械设备,运营控制
《中西交通史》是方豪先生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一部中西交通史著作。该书共分四大篇章,详尽地论述了史前至近代包括南洋区域在内的中西交往史迹及历史过程,阐明民族、宗教、文化、交通、政治和贸易等诸般关系,尤以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为主。全书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考证缜密,论断精详,为研究中西交通史必参之书,堪称集中西交通史研究之集大成的名著。该书内容包括“历代中国与欧亚大陆之中国迤西部分之关系”,而在叙述上有必要时,亦兼及中国与东南亚及南洋等处。此外,民族之迁徙与移植;血统、语言、习俗之混合;宗教之传布;神话、寓言之流传;文字之借用,学之交流,艺术之影响,著述之翻译,商货之交易,生物之移植,和平之维系(使节往来、条约缔结),和平之破坏(纠纷、争执与大小规模之战斗等)也
本书围绕现代测绘技术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与发展,从智能驾驶的底层逻辑到顶层设计,从单车智能驾驶到车路协同智能驾驶,从算法设计到应用,较全面地介绍智能驾驶技术,包括现代测绘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智能驾驶系统构成、基于视觉和激光点云的环境探测、面向智能驾驶的高精度地图、智能驾驶自主定位技术、智能驾驶规划与控制技术、车路协同智能驾驶等内容及智能驾驶未来发展展望。本书可作为测绘、机器人、计算机、车辆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使用。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中国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与智能汽车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成果。“战略框架篇"提出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路径,明确了未来跨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方向。“关键技术篇"包含智能汽车使能技术、赋能技术、支持3S融合云控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交通融合升级关键技术和智能共享移动装备共八个关键技术领域。 本书适合汽车、交通、城市规划及相关行业从事技术研发、企业战略研究的人员,以及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的各级政府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对汽车、交通、城市产业发展感兴趣人员的专业读物。
本稿件为《铁路斜拉桥设计规范(TB 10095-2020))》的英译本。本规范为统一铁路斜拉桥设计要求,提高铁路斜拉桥设计水平,在全面总结我国铁路斜拉桥建设运营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本规范贯彻安全优先的原则,强化质量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要求,并结合我国国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条件等因素,同时与现行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和重载铁路等相关标准统筹协调,系统规定了铁路斜拉桥关键技术参数和主要设计原则,为铁路斜拉桥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本规范共分9章,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设计荷载、结构计算、结构构造、施工控制、养护维修及防护等,另有1个附录。
本书是以南京地铁建成10条、在建13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工程实践为背景,从建设管理角度对工程进行全面总结的论文集,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综合篇,包括项目建设管理与实践、总体技术应用与实践(含规划、一体化、勘察、测量)、筹融资与财务对策;第二部分土建篇,包括地下工程技术与施工实践、高架工程技术与施工实践、施工环境保护技术实践、新技术应用与实践:第三部分设备篇,包括设备系统技术应用与实践、设备系统创新实践、设备系统诊断与故障分析。 本书全面总结南京地铁近十年的建设历程 . 盘点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 , 将先进的理念、技术进行沉淀 , 对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 , 可供从事轨道交通管理和设计的相关人员 , 以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学习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