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阐述公共安全的相关概念,以及公共安全理论的历史、框架等内容,进而从哲理层面阐述公共安全的基本理念,揭示公共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接下来,从法学视角重点阐述公共安全的法制基础,从政治学、社会学等视角阐述全社会共治的公共安全治理框架,并从微观的管理学视角介绍突发事件应对的全过程管理;*后,从文化学和教育学视角,论述公共安全文化培育和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问题,并介绍用以支撑公共安全的主要科学技术与产业问题。
本书从简介创新理论入手,讨论了创新的作用,强调了近现代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经济形态的变化以及经济的飞跃发展,都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并介绍了发达国家的创新经验。本书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的实际,论证了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与发展创新型经济相适应的“创新型政府”的概念,详细论述了政府在创新活动中所应起到的判断、引导、协同、助推和保障等方面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操作形式。
范瑛*的这本《警察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培养策略研究》共分为五部分,首先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现状、理论依据,然后基于此展开警察胜任力现状调查、警察胜任力模型分析、警察院校警察培养现状与问题及警察院校警察胜任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各级各类党的基层组织尤其是高等学校,如何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入党教育培训尤其是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工作,就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本书精选传统典籍文献中关于处世之道的名言睿语,将其归并为若干基本范畴,亦即“宽”“恕”“中”“诚”“信”“和”“忍”,“礼”“让”“藏”“防”“报”“朴”“权”,凡十四字,列为全书的十四章。各章又分若干小节,集中呈现并略释*代表性的处世箴言,并借助全书导言、各章导语及章后思考题,引领读者加深体会、转识成智、正道而行。
本书以当前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与发展为主线,全面汇集与公共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做出适当解读,旨在帮助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成为案头的参考书。本书共分为七章。章导论,勾勒我国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框架,阐述我国公共文化政策法规的性质、作用、类型、特点、效力和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以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公共文化的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开放利用、业务活动、服务规范、保护促进等六个方面,精选重要的政策法规,并进行概述性、指引性解读,旨在阐明政策法规的主旨理念、核心规范和意义价值,以便于读者更好地通揽政策法规全文,抓住重点,面向未来,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
全书从四个方面展示中国古代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智慧:应急原理篇从危机规律、应急理念、危机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反思等方面立论,设“天行有常、安危有道”、“君子务本、本立道生”、“深谋远虑、居安思危”、“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前车之鉴、举一反三”六章。抵御灾害篇从预防灾害、应对灾害角度立论,设“预弭为上、有备无患”、“振乏救穷、惟政所先”两章。社会安全篇从安国之道、危机管理角度立论,设“仁义治国、国泰民安”、“上下相交、纾解民心”两章。应急领导篇揭示优秀应急领导者的素质与行为思想,设“自强不息、大智大勇”一章。
本书着眼于古为今用,旨在深入挖掘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从中梳理出我国古代的执法之道,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古人的智力支持。通过对繁杂众多法律典籍的搜索、校译和整理,编者依照执法目的论、执法主体论、执法原则论、法律品格论、执法方式论和执法责任论的内在逻辑形成了本书的体例。其中,章、第二章为执法目的论;第三章至第七章为执法主体论;第八章、第九章为执法原则论;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为法律品格论;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为执法方式论;第十八章、第十九章是执法责任论。
本书将古代用人之道的阐述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以人才的作用、人才的识别、人才的选拔、人才的使用、人才的考核、人才的任用以及人才的培养为关键词进行选择编录,每一部分又由三到四个相关主题组成,各主题部分的语录一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便于读者了解掌握历史的脉络并可进一步展开阅读。
内圣而外王,修己以安人。中国传统文化以修身为起点,以治国、平天下为鹄的,浩繁的史籍中汇聚着古人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和深邃智慧。本书从立国之道、立政之道、济世之道:施政之道、吏治之道、邦交之道等六个方面,寻章摘句,阐释先贤论述,涉及国家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内容、治理手段等诸多方面,时间跨度上从先秦到清末,力图相对全面地呈现中国古代治国之道,为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历代军事文化遗产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治兵方法或方略,而且,历史的尘埃和烟霭并不能遮挡其理性的光辉,以至对当今仍显现出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该书从十个方面,即: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富国强兵,经国大计;合军聚众,以治为胜;民之司命,必选贤能;兵贵训练,训须严格;关爱士卒,教戒为先;令行禁止,赏罚分明;三军同力,务在励气;器械不精,不可言兵;治兵为用,用兵有则。比较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兵学先哲们所思所想的“为何治兵,如何治兵”的聪明睿智。
修身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关于个人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重要内容。本书作者按照对修身内涵、意义、作用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从“慎独自律,养心节欲”、“立德正心,修身为本”、“谦虚谨慎,恭敬礼让”、“崇俭戒奢,勤政清廉”、“忠信仁厚,致诚如神”、“知错就改,从善自新”、“志向高远,刚健有为”、“持节重义,爱国尚勇”、“亲敬相爱,尊长爱幼”、“治气养生,延年益寿”等十一个部分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每一部分内又根据其具体内容分为不同的小节,涵盖了古人论述修身的大部分思想。本书的编写,有助于广大读者提高对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认识水平,也有助于广大读者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修身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
创新是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得以发展的生命力所系。教学方式作为重要的教学创新元素,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创新》主要围绕教学方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创新经验介绍等方面展开讨论,抓住了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对于深化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律和学院教学工作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创新》由冯俊主编,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达成了以下共识:近年来的教学方式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多种教学方式还出现了交叉融合的创新态势;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应紧紧围绕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来谋划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等等。它
该教材共分六章:*章医院消防工作概述,讲述了医院的分类,火灾风险,火灾的主要原因,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意义;第二章建筑防火基本知识,讲述了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防火防烟分区、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灭火救援设施、装饰装修和外墙保温防火等内容;第三章医院消防设施器材,讲述了消防器材、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疏散引导设施等内容;第四章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讲述了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消防安全制度、管理职责、重点部位的管理、用火用电用气管理、消防安全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消防档案管理、医院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内容;第五章医院初起火灾扑救与人员疏散,讲述了初起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灭火
天人之道是国人理解世界为重要的框架和命题。古人既注意到天人之间相通相融的关系,也注意到天人之间相分相异的关系;既注意到天地对人的先在性和生发作用,也注意到人对天地的改造和影响。其中,先贤们非常重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方面,强调世界结构和人生理结构的对应,强调人的生命过程和自然过程的一致,强调日常生活对天地四时的顺应。这一认识深入融汇到我国的医学、武术、气功、建筑、艺术、哲学、身心修养、治国理政等方面,直到今天还在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发挥着作用。站在今天的视角上,我们应该注意挖掘其中的财富,去除其中的落后成分,结合新的时代需要发挥其更大的功能。
商品描述 本书立足于我国司法改革的实践,同时参照国外司法改革的有益经验,总结归纳司法改革语境下审判管理制度改革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措施,从司法改革的任务与审判管理的回应、审判体制设计、审判组织改革、司法责任制度、审判管理模式转型、司法改革的难题与审判管理的突破六个方面,对司法改革形势下的审判管理基本理论进行深入探索、研究与思考,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商品描述 详见书摘插图......
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提出了“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务员培训工作,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追求卓越。因此编者们特编写了本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基石:公务员培训导论;精确把脉: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科学策划:公务员培训设计;量体裁衣:公务员培训方式方法等七章。每一章开头有本章概要、开篇案例,以便让读者在章节伊始就了解该章的知识要点,并引入入胜,每章结尾有本章结构图,以便读者回顾总结本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