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古典诗词比兴转义大词典》由国学大师傅璇琮领衔,与著名学者艾荫范、刘继才主编,15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编纂。该词典历经断续三十余个春秋,累计时间达十年之久,凝聚了前后四代人心血。 编写出版《比兴大词典》是一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出版工程,该词典收入词目1500余条,全书150余万字,词条涉及了诗、词、曲、赋、文等诸多领域。这是我国系统研究总结古典诗词比兴转义手法的大型工具书,传承了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全书收录了现代各种大型辞书中所没有的部分新词条,极大丰富了当代辞书的内涵,可有效地解决阅读古代诗文时遇到的语言问题。一般辞书对有些词目,只对其本义、引申义有诠释,而对比兴、象征、暗示义等到则不作介绍。以及列举大量可供品鉴的诗词语例,所以兼有词典、字典和类
《中华名言大辞典》的前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秦牧主编的《实用名言大辞典》。这次的书稿在原书基础上,新增了大量词条,共收录约30000条名言。本书“篇”这一级按内容分类排列,以自然——人生——社会——文化为序分为四篇;“篇”下分“章”,共28章;“章”下分“节”,共183节。本词典具有立目精当、视域宽广、词条齐全、引文准确、出处详尽、结构新颖、排序合理、内容与时俱进等特点。附录还新增了“中华文化典籍博览”,参照《四库全书》的做法,力图用小的篇幅把中华文化经典的粗略轮廓勾画出来。
《桐城派大辞典》是一部知识性与学术性兼备的全面介绍桐城派文化的大型专科工具书。它以桐城派的产生、发展、壮大、消亡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人物、著作、理论、评论研究、文化遗存为主体内容,对桐城派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内容翔实,资料权威。全书包括《人物编》《著作编》《理论编》《评论研究编》《文化遗存编》5编,17个部类。成书条目12527个,人物1209位,著作6797部,全书2186千字。
《京剧知识词典(修订版)》为京剧基本知识的分类词典。共有行当、音乐、声腔、声韵、念白、行头、化妆、脸谱、砌末、基本功、表演程式、特技、龙套高度程式、戏班高度程式、戏班行科、戏箱、扎扮、检场、后台班规、演出习俗、演出场所、团体、科班、戏校、流派、历史、术语、谚诀、著作·期刊·电影、人物、剧目词条4300个,构成完整的京剧艺术的知识体系。
《古文辞类篹》一书,由“桐城派”大成人物姚鼐编选。本书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类,在每类之下说明文体源流;共选文719篇,在每篇文章之后都有精彩评点。本书是直接体现“桐城派”创作观的名著,与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的文集一起,是“桐城派”的核心经典。本书编选精到、广为流行、具有总结性质,可以称为古代文选的范例和高峰。本书与《骈体文钞》《七十家赋钞》被张之洞《书目答问》誉为“ 古雅有法”的三种选本,数百年来影响巨大。此次整理,保留了姚鼐的圈点,力求凸现桐城义法,从而呈现《古文辞类篹》的本真全貌。
此书是一本真正中国的综合性音乐百科词典:它覆盖面广,集中外古今于一书,其内容包括中外音乐家、乐器、作品、理论和表演术语、音乐学、表演团体、教育机构、著名乐器制作公司和音乐出版社,共收词6600余条,该书无论是条目的取舍还是内容的写法,都充分考虑中国读者的需要,与西方出版的音乐工具书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作为本由中国人编纂的百科性音乐词典,当然对中国的内容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不仅为中国读者提供方便,也为有兴趣了解中国音乐全貌的外国人士提供了参考;在“地区音乐”部类,书中收入许多日本、东南亚、印度和非洲国家的音乐理论、音乐家、乐器和作品,在西方的工具书中,由于"欧洲中心"的传统观念,这些内容是很难找到的;在西方传统音乐部类,则力求适合中国读者的需要,深浅适度,繁简得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是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术语和保护实践,全面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总体反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的专科辞典。全书共计320万字,6640条。分为基本理论、制度机制、实践活动、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五大部分,从理论到实践对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其中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两部分细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类辞条,详细介绍了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底蕴深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技艺精湛、甘于传薪的代表性传承人。正文后设有附录,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包括诵读读本(14册)、导读(1册)、素养训练(1册),以及配套诵读音频、专题讲座视频。 诵读读本:1-8册从诸子百家经典、史传文学作品中遴选了300余篇有关道德修养和人格培养等方面的论述,既有格言式的短篇警句,也有篇幅较长、表述相对完整的论说。按思想内容分立八册,包括崇德近仁、笃志力学、诚信勇毅、谦抑勤俭、尊师敬长、友贤乐群、家国情怀、天道自然八个主题,从中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有益的启示。9-14册选取从先秦到近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以诗(包括词、曲)为主,兼及散文(包括赋),共收诗168首,散文35篇,体现中国文学独特的真善美气质和中华文化的人文之美。分为诗骚流韵(先秦时期)、古诗新变(两汉六朝)、诗国高潮(唐,上下)、词曲辉煌(宋元明清
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系列,收录了上自春秋战国时期,下迄清朝末期的著名诗词曲赋10000多首(阙),包括诗经楚辞、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唐诗、宋词、元曲、元明清诗、金元明清词、明清散曲、历代辞赋、千家诗等,共10个品种,1531多万字,总计455个印张。 该系列辞典作者阵容强大,汇集了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包括程千帆、唐圭璋、萧涤非、余冠英、程俊英、霍松林、钱仲联、沈祖棻、魏耕原、吴调公、叶嘉莹、周振甫、袁行霈、赵义山、钟振振、霍旭东、周啸天等,他们都是当代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有成就的大家。每篇鉴赏文字都凝聚着这些专家学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追求行文典雅、注释严谨,力图深入浅出、推陈出新,可谓含英咀华,精彩纷呈。 该系列辞典封面古朴,版式新颖,厚重大方,品相精美。既可以作为广大读者案头之***辞
本书是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先生从具体的个体诗人入手,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讲解评析,阐述了历史时代、社会现状和诗人个体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展示了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及这一时期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其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楚辞,战国时兴起于楚国,是源于江淮流域的歌谣,与《诗经》并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两大渊源。“楚辞”之名,见于西汉前期,至西汉末年,刘向编屈原、宋玉等人作品成集,曰《楚辞》。《楚辞》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七篇,其浓郁的情感、瑰丽的文辞、丰富的想象,对后世诗、赋、骈文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辞》因所收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多困难。基于此,我们邀请《楚辞》研究专家赵逵夫先生主编《楚辞语言词典》。全书约90万字,分《前言》、《凡例》、词典正文和附录四部分。收入王逸《楚辞章句》中全部作品中的实词、虚词和专有名词,除专有名词外,一般以意义的小单位为词条。每个词条皆标引出处和书证。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