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自汉代至清代的大量各类笔记、杂著、小说中辑取收录志怪小说 539 篇,集合中国当代近百位从事古代文学教育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对这些或叙述神话传说、或描绘神鬼妖魅的古代志怪小说进行鉴赏品味,鉴评其艺术风貌、文学趣味、文学价值,并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从这些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传承下来的特殊的文学作品中看透本质、借古喻今、体悟道理。
编写《莎士比亚大辞典》的宗旨,主要为了提供有关莎士比亚的知识,为教学、科研、表导演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也为广大的莎士比亚爱好者提供一份精神食粮,当然也为了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来丰富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 全书分六章,即: 1.莎士比亚时代和生平。一部分包括那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科学、文学、戏剧、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等,勾画出整个时代的面貌;另一部分是莎士比亚的故乡、家族、亲朋、经历、婚姻、生活、传说,以及与他有关的人和事,等。 2.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手稿、版本、编者、出版者、题材来源、人物角色、艺术风格、创作年表,以及作品真伪归属等问题。对每一部剧的介绍有这些内容,即版本、写作年代、题材来源、故事梗概、评论、舞台演出史和批评摘要。 3.莎士比亚研究和批评。内容有考
“四部要籍选刊·集部”之一种。以上海图书馆藏汲古阁本为底本影印。“楚辞”是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后经宋玉、东方朔等人参与并发扬光大,至西汉时刘向将历代楚辞作品裒辑成书,名为《楚辞》。楚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诗文研究者所重视。至南宋时洪兴祖对《楚辞》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作《楚辞补注》,排解了其中的疑难问题,提升了该书的可读性,是迄今最重要的《楚辞》注本。汲古阁刻本《楚辞》即吸收了洪兴祖的注,刊印精美,差错较少,是古代《楚辞》刻本之殿军。
《桐城派大辞典》是一部知识性与学术性兼备的全面介绍桐城派文化的大型专科工具书。它以桐城派的产生、发展、壮大、消亡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人物、著作、理论、评论研究、文化遗存为主体内容,对桐城派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内容翔实,资料权威。全书包括《人物编》《著作编》《理论编》《评论研究编》《文化遗存编》5编,17个部类。成书条目12527个,人物1209位,著作6797部,全书2186千字。
本辞典收录200余位作者的300余篇辞赋。这些辞赋上自战国,下至近代,包括诸如屈原、宋玉、贾谊、司马相如、张衡、曹植、左思、江淹、庾信等人的代表作。所选作品风格多样、形式丰富,充分反映了辞赋这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所选辞赋由霍旭东等百余位中国古代文学专家逐篇进行了注释和分析鉴赏,以帮助读者提高对古典辞赋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世界名诗鉴赏大辞典》精选世界61个国家260位著名诗人的经典诗歌771首,由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巴金、王佐良、吕同六、杨宪益等,以及现当代著名诗人冯至、卞之琳、穆旦等亲自翻译,由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朱维之、戈宝权、袁可嘉等亲自撰写赏析文章,集名诗、名译、名析于一身,可谓经典荟萃,名家云集。本辞典汇集了外国诗歌的精华,所选名诗代表了世界诗歌典范,书中对诗歌作者的介绍,对每首诗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的赏析,引领读者进入优美诗境,获得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
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文学的大辞典。
本书中一篇篇鉴赏文字均出自深有研究的学者、名家及行家之手。对诗文的作者与作品、内容和形式、价值与意义、色彩与意境、构思与手法、语言与修辞等,均作了极为深入的剖析,多角度多层面揭示诗文的丰厚内涵,推敲遣词造句的表现力、生命力,其中精到、精湛之笔屡见不鲜。尤其是对诗文创作的背景,有分歧的看法、形象的塑造、精辟的议论、多彩的语言,采用分析、比较、描摹、对照等诸多方法一一述说,不仅帮助读者弄清诗文的来龙去脉,品味意象、语言的精美,受熏陶感染,而且大大开拓读者的视野,培养探究的能力,增添文化底蕴。针对学生的阅读需要,该辞典还增添了“关键词”栏目,提纲挈领举其要,让读者一目了然。关键词尽管廖廖几个,但内容丰富,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到作品内容的要义,从意象的特征到作者的情怀,从写作的时代背
这是一部供广大爱好学习和写作的同志便于查寻古代名言警句的词典,依中国文学史的顺序,从浩瀚的古代文学宝库中爬梳剔抉,筛选名句,选目制卡,分类编排,从写作角度分为写景、记人、抒情、论事、说理5编、36类、157项,下分细目,共搜集名句6050条,然后按词条详注出处,诠释赏析,提示用法。
1.本辞典将民国时期(1912-1949)活跃在书界、印坛的艺术家工600余位,配以相关人像、书法、印蜕1100余帧。收人人物的主要活动时限自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涉及具体人物生平事迹延伸至生于1911年之前,或逝世于1949年之后。 2.本辞典所收人物为长于书法、篆刻创作人士以及与书法、篆刻、金石、文字等相关的研究者、鉴藏者。人物身份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部分社会贤达有作品流传且影响较大者,亦予收入。 3.词目释文力求简明扼要。包括人物生卒年、常用名号、生平、社团艺事活动、论著、艺术成就等。所收人物的亲属与书法篆刻有渊源者,一并予以著录。 4.图版择要配置,人物肖像照从相关文献中选出;书法篆刻作品选配其擅长的书体、印风,对后世影响大且风格多样者,适量
中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有一个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程,小说的概念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本书所收小说,时间跨度大,取义广泛,举凡神话、寓言、轶事、志怪、传奇、话本、章回等各种类别,均有众多名篇入选。全书内容丰富,佳构迭出,从不同历史时期、各个社会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魅力。 本书鉴赏文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原文作出分析与评价,并致力于发掘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以帮助读者获得艺术上的享受。 本书选收先秦至晚清小说近600篇。本书正文一般包括小说原文、注释、赏析文章三部分,节省篇幅,其中读者常备与易见的小说原文从略。小说版本释善而从,并作适当校注;同一分句中有多个需注释的,合用一个注码。
《文学辞典系列·日本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收录的基本上是日本的主流作家以及被广泛阅读的重要作品,其中不仅包括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戏剧家及其作品,还有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散文家及其代表作。对于词条的选定,难免带有个人倾向,但我们的原则是竭力寻求基本的认同范围,同时,充分考虑中国学生和学者的关注兴趣。
本套书为博库 。全套书应渠道方要求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使之 加赏心悦目,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 本套书以入选 “首届向全国 中华 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的《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为基础。全书选收唐诗名篇1100余篇,所收唐诗作品面广,各种艺术流派的诗篇兼收并蓄,较全面地展现了唐诗绚丽多彩的艺术风姿。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撰写赏析文章。分为四册, 加便于读者携带、阅读。
这本小书是为广大普通读者学国学读诗书服务的。国学元典始于六经,《诗》为六经之首,而风诗又是《诗》之 六艺 之首,是我们祖先*早的吟唱,*接地气,直通心灵。但是从汉代起,《诗》就被人裹上了一层又一层隐身服和迷彩装,文学的真身看不清了,诗歌的倩容模糊了。今之读者面对繁琐深奥古注及刻板教义式的训导,虽欲读而却步,即愿品却艰涩。有感于此,本书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广大读者诵读风诗提供些微帮助:一,注释尽量简明扼要浅显易懂。二,翻译力求既尊重诗之主人也尊重今之读者,既紧扣愿意又适当贴近今天的民歌语调。三,为一些重要诗篇写几句点评,尽一丝助读之力。通过开卷调研,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的《诗经国风导读》在今年9月一个月就卖了1064册,说明市场需求很高,有出版价值。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收录金词38家、103首,元词54家、155首,明词72家、136首,清词152家、318首。每位词人的作品前,列有该词人的小传,内容包括生卒年、籍贯、经历、艺术风格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每篇作品之后,由钟振振等百余位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专家逐篇进行了校勘、注释和分析鉴赏。鉴赏文字典雅规范而又流畅易懂,能够为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起到相应的启发、解惑和帮助提高鉴赏力的作用。
编写本辞典之目的,是为学术界提供一部知识性、学术性兼顾之辞书。唐诗爱好者可从中学到各种基本知识,唐诗研究工作者亦能从中得到进一步探索之启示。因此,每一条辞目之写作,力求总结学术界已有之成果,提供可靠之结论,并附入可供进一步探讨之新说,藉供读者参考。 本辞典内分诗人、体类、著作、名篇、格律、典故、成语、胜迹八大部分。若干栏目辞条之中尚含其它内容,如名篇之中包含佳句、地名之阐释。务使唐诗各种基本知识于本辞典中均有所反映。 本辞典共收辞条约6000条(包括参见条)。其中诗人部分3800余条,囊括迄今所知唐五代诗人;名篇部分900余条,可作一独具特色之唐诗选本阅读;著作部分400余条,精选古今有关唐诗书籍而成,多有它书所未道者。 本辞典后附综合索引,按汉语拼音顺序编排。 本辞典遵从学术界之
本书是《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之一,共收外国著名人物传记109篇。由南京大学外国文学传记研究中心主任杨正润教授及其学生刘佳林教授担任正副主编。本书的传主包括了世界上许多人类文明性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如佛陀释迦牟尼、耶稣、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美国华盛顿、富兰克林、德国南非曼德拉等等。每篇传记均有专家学者写的鉴赏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