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3》从中华文明的角度,讲述正在或曾经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200亿中国人,如何用智慧缔造出独属于自己的非凡家园,形成独属于中国人的文明基因,从此瓜瓞延绵,赓续文脉。 一万年以来,农业起源后, 我们创造了蓝色星球上最灿烂的文明之一, 为了养育更多人口,我们建设农田、开发山地, 为了居住,我们建起各式家园, 为了安全,我们修筑大小城池,筑城以守民 为了交流,为了记录,我们发明文字 我们创造了文明,文明也定义了我们, 我们希望,用极致视觉与内容,为中华文明做一份真诚的注脚。
这是一套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精美图书知识礼盒。 这里是中国 系列紧紧围绕 中国 这个主题,由星球研究所历时多年打造。它从地理的视角出发,书写中国的地理变迁,从人文的角度,书写中国人的智慧创造。《这里是中国》从空间的角度,讲述中国广阔地域和自然之美;《这里是中国2》从时间的角度,讲述百年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这里是中国3》从文明的角度,悉数华夏大地上的城池家园、智慧创造与人文精神。 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到处是景致,处处有故事。这套书以广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解读中国故事;以唯美的照片、专业的地图、深情的文字,描绘祖国山河,让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
BBC科普三部曲是一套经典的自然博物科普书,包括《地球:行星的力量》《海洋:深水探秘》《生命:非常的世界》,也是BBC标杆记录片同步书,入选《jiao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版)》,被科技部评选为 2019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之一。 三本书结合科考队的探险经历与故事,分别从地球、海洋和动植物的角度,呈现丰富多彩、全面动人的自然博物知识。遥望星空,向往海洋,探索生命,人类的浪漫不止于此,也永无止境。 其中《地球:行星的力量》讲述了BBC运用高端拍摄科技,历时3年,远赴世界各地,探索地球如何运转的科考经历。书中逐一介绍了塑造地球并维持生命的五种力量:撞击、火山、大气、海洋和冰川,用令人震撼的图片和科学发现,诠释关于地球的诞生、生命和未来的史诗故事。 《海洋:深水探秘》讲述了一支由海
《中国历史地图集(1~8)(套装共8册)》(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国内外市场上广受欢迎的经济学经典教材之一。与同类书相比,本书的特点在于,更多地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而不是经济学模型。书中包含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研究和政策讨论。第8版更新了全书中的数据、习题及案例,并新增了 专家看法 等专栏。此外,第8版还配套了英文版的MindTap在线学习平台,内容包括互动电子书、视频导读、视频讲解、学习指南、在线测试题、拓展阅读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这里是中国礼盒套装(共2册)》包含《这里是中国》、《这里是中国2》两本图书,以及一张精美海报 中国地貌鸟瞰图 和一个便携实用的 华夏盛世 帆布袋。这是一套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精美图书礼盒。 这里是中国 系列紧紧围绕 中国 这个主题,由星球研究所历时5年打造。它从地理的视角出发,书写中国的地理变迁和中国人的创造。《这里是中国》从空间的角度,讲述中国广阔地域和自然之美,《这里是中国2》从时间的角度,讲述百年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到处是景致,处处有故事。这套书以广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解读中国故事;以唯美的照片、专业的地图、深情的文字,描绘祖国山河,让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
《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地理普及读物。全书以中国行政区划为经,以每一省区市的行政区划、民族人口、历史文化、地貌、水系、自然资源、经济和旅游地理为纬,内容涵盖了中国地理知识的诸多方面。全书共分10册,选取了5000多个知识点,插配了2000多张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生动、真实、客观、全面地再现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和中国的美丽与神奇。生动流畅的文字、异彩纷呈的图片、精美的装帧设计,使广大青少年在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尽享全方位多角度的阅读感受。
1945年8月6日8时16分02秒,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被引爆,爆炸当量相当于1.25万吨TNT。3天后,原子的伟力降临长崎。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两枚不起眼的炸弹为死伤人数过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号。 论及原子弹的诞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美国于1942年发起,倾举国之力的 曼哈顿工程 。但事实上,要想追溯原子弹的孕育之路,还需要把时间往前推半个世纪。 在《横空出世:核物理与原子弹的诞生》中,作者理查德 罗兹从J. J. 汤姆孙发现电子,拉开人类对原子构成认识的帷幕讲起,之后,在物理学史上最群星闪耀的半个世纪里,卢瑟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玻尔、海森伯、薛定谔、查德威克、奥托 哈恩和莉泽 迈特纳等一个个科学巨人粉墨登场,随之而来的是质子和中子、放射性、质能关系、量子世界以及核裂变的发现
我们如何看待一棵树?尽管树沉默不语,但它们身上有令人惊叹的发现,比如:树能长到100多米高,重可超过1000吨 这是蓝鲸重量的六倍还多。它们覆盖了约1/3的陆地表面,在我们的环境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影响着从水、营养和碳循环到全球气候的一切。 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在林地、灌木丛、草原、海岸和岩石生态系统、沙漠、大草原和湿地中扎根,也被人类种植在人工和城市环境中。其中,森林为各种各样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家园,养活了地球上至少一半的陆地植物和动物物种。 这本书所讲述和赞叹的,正是树木非凡的多样性,这对我们人类的生命和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来说都至关重要。它们为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灵感来源。 这本书全面讲述了树木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和形态到花朵、果实和叶
《这里是中国3》从中华文明的角度,讲述正在或曾经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200亿中国人,如何用智慧缔造出独属于自己的非凡家园,形成独属于中国人的文明基因,从此瓜瓞延绵,赓续文脉。 一万年以来,农业起源后, 我们创造了蓝色星球上最灿烂的文明之一, 为了养育更多人口,我们建设农田、开发山地, 为了居住,我们建起各式家园, 为了安全,我们修筑大小城池,筑城以守民 为了交流,为了记录,我们发明文字 我们创造了文明,文明也定义了我们, 我们希望,用极致视觉与内容,为中华文明做一份真诚的注脚。
从丰饶的雨林到严酷的沙漠,从积雪的高山森林到湿气腾腾的沼泽,地球上的植物过着独属于自己的秘密生活。然而,植物世界并不像我们看上去那样简单:他们会为争夺阳光与养分而殊死搏斗,某些寄生植物会吞噬宿主,沙漠仙人掌与蝙蝠微妙的共生关系等等。《绿色星球》跨越十七个国家和地区,深入五大生态系统,揭示了植物与动物一样具有的侵略性、竞争性和戏剧性。结合近二十年来植物科学的最新发现,本书将带领我们探索地球上最隐秘也最奇妙的绿色世界。
重庆如何被山封锁?被水塑造?生活在此的人们是如何打破地理封锁?如何创造出一座绝无仅有,难以复刻的超级都市?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从山、水、人、城四个角度来呈现重庆的山水奇绝,追寻重庆和重庆人的前世今生 ?,西南大地的琴弦。 水,三重天地的塑造。 ?,千里江山的解锁。 城,立体都市的诞生。 本书从重庆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讲述自古以来,重庆人在今天重庆这片土地上的适应、塑造与创造,带领读者一书读懂重庆和重庆人的前世今生。书中用200余幅极致摄影作品沉浸式呈现重庆的山水人间,展现重庆的空间广度;以几十幅内容丰富的科学制图,剖析重庆的地理文化深度;用文字阐释重庆的长度,向读者展现,重庆绝不仅仅是一时的 网红 之地,其背后还有更广阔的内涵等待着我们探索。
一块曲奇饼干所含的能量,其实比等量的TNT炸药还多,那为什么不用饼干去爆破大楼? 物理学上的卡、千卡,减肥人士所说的 大卡 是什么意思,有哪些物理学减肥窍门? 电动车清洁、便利,但它至今没有取代汽油车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如何利用波的知识减灾、防灾,避免台风、海啸、地震对我们的伤害? 全球变暖是真实的,还是媒体炒作的?人类要对全球变暖负责吗?要负多少责任? 核弹的 核 与核电厂的 核 ,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吗? 有人说,人类正在耗尽化石燃料,有人却矢口否认,这让你心存担忧吗? 你知道吗?物理其实是一种高科技范儿的人文教育。懂点物理,能改变生活,开阔眼界,让我们了解和关心身边的世界。大到头条国际大事,小到日常活动,都涉及许多重要和前沿的物理知识。本书源自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穆勒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这是一本由 板、环、锁、箱、数、弈 六类中国传统益智玩具组成的游戏解谜书,包含漫画手册、通关秘籍和活动材料。本书将益智游戏立体化、道具化地融入探险故事情节当中,在游戏中穿插了许多对青少年有帮助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涵盖数学、物理和工程等多个领域,使青少年能够锻炼数学思维,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本书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必胜策略、幻方、拓扑学、密铺、装箱问题、榫卯结构、密码学等,培养的技能包括计算、逻辑推理、算法设计、空间想象等。通过学与玩的有机结合,趣味与知识的密切相连,相信本书会给青少年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带来不一样的启示。
《数学与生活(修订版)》 《数学与生活(修订版)》以生动有趣的文字,系统地介绍了从数的产生到微分方程的全部数学知识,包括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方面内容之精华。这些知识是人们今后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的。书中为广大读者着想,避开了专用术语,力求结合日常逻辑来介绍数学。读来引人入胜,枯燥之感。从中不但可得益于数学,而且还可学到不少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数学与生活2 要领与方法》 本书为日本数学教育议会创立者远山启的数学教育科普作品。书中通俗解读了数学教育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用直观的方式梳理了 量与数 集合与逻辑 空间与图形 变数与函数 的知识体系,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向读者传授教学方法与学习技巧,引导学习者掌握具有发展性的思考方法,真正从原理上理解数学知识。 本书适
《分类的艺术》以超过两百张图片与图谱,讲述了一个如何将飞禽走兽更 艺术地 系统化分类的故事。人类对生物进行分类的孜孜以求,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动物,作为最早让人类引起注意的对象,对它们的研究以及传道解惑,不单单有着实践与理论基础,还有艺术与美学的驱动。从单纯视觉上的辨别与区分,到进化论诞生后的计划与分类。 《分类的艺术》将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古典时代和中世纪的民间传说与宗教故事、启蒙运动时博物学家的分门别类、十九世纪的演化树与演化线路图,以及现代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复杂化分类体系。一次又一次,我们看到人们描绘和给动物分类的热情远远超出了简单的生存所需。正是这些狂热创造出了汗牛充栋的精美艺术作品,即使穷极一生我们也难以阅尽 一次又一次,我们看到这些作品中高超的描绘精
本书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揭示了它们在严 酷的高原环境中为了生存与繁衍而焕发出的顽强生命力和为了适应环境所展现的令人惊叹的演化奇迹。全书共分为 6 章,介绍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及其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高原植物的生存智慧,以及高原植物与动物、人类紧密依存的关系,反映了高原人民与自然和谐互动、共存共生,展示了科学家和高原人民为践行当代生态文明理念和保护国家种质资源做出的努力。本书适合植物爱好者阅读,也适合对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几何原本》是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的不朽之作。本书译自国际权威的希腊数学史家希思 (Thomas Heath,1861 1940)的英译本。全书共13卷,从5条公理、5条公设、131个定义出发,以逻辑论证的方式推出465个数学命题(定理),构造了人类历史上个公理化的数学演绎系统。 《几何原本》在2000多年间已经用不同文字出版了1000版以上,出版量仅次于《圣经》。1607年,明代数学家徐光启与利玛窦shou次在中国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咸丰初年,曾国藩资助且代序推荐,数学家李善兰完成徐光启与利玛窦未竟之业,《几何原本》中文完整版shou次面世。 《几何原本》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公式、定理,而是它建立了严密的逻辑,进而演变成了一种借助数学去理解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