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王的指环》是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洛伦茨的经典科普著作。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洛伦茨说: 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而他却需要借助一枚指环。这事我也会,虽然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这是一本有关 炎症 的百科全书。 自医学产生之时,发炎便作为人类最早认识的医学症状之一,它是人体抵御微生物、外界物质及感染的自然反应。过去,我们在面对外部侵扰时,主要依赖体内免疫系统的自然防御或借助抗炎药物的辅助。然而,今日医学领域面临着一项新的挑战,即许多炎症难以被察觉且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被检测,这类炎症被称为 隐性炎症 。尽管 隐性炎症 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其与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神经退化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其潜在的威胁已不容忽视。本书作者通过深入探讨体内细胞的运作机制,对现代医学面临的这一重大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使读者对炎症的本质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与此同时,通过作者环环相扣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关于炎症的研究历程。最终,基于古往今来对炎症的各种
本书是一本精美而新颖的果实种子的视觉图鉴,书中摒弃了传统的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的图书结构,而是以呈现世界上各种不可思议的果实种子的视觉美为目标,按果实种子的分类、传播、形态三大部分来设计章节结构。 书中从全世界范围内的充满着惊人功能美和造型美的果实种子中,精选出约300种既具震撼的视觉美感又具代表性的,经专业摄影师拍摄后整理而成,书中收录的每张果实种子的照片都能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通过本书,读者能直观地观察到种子千姿百态的形状和其细微的构造,感受到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书中对种子的形态与传播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地划分,比如,长出形状如翅膀的附属物的种子,能借助风传播;有小刺或钩子的种子,可以粘在动物身上移动,也是动物传播的一种方式;皮厚且轻,能浮于水面上的种子,可以在河川和大海中
你知道吗?植物并不是傻傻地站在那里不会动的,它会睡觉、会换衣服,会生娃、会治病 这些只属于人类才有的技能出现在植物身上是不是让你大吃一惊?当听到这些奇妙的事情时,脑海中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没有想去探索个中的奥妙? 这本关于植物的小百科全书,它将带你走进奇妙无穷的植物世界 行走、换衣服、开口说话和探测矿产的植物传闻,去探寻植物世界中的真实面目。 翻开这本书,你将在神秘植物这个舞台上,看到多姿多彩的花朵、形状各异的树叶,无数的植物扮演的一个个生动而鲜明的角色,上演的一幕幕奇趣横生的动画片。
你知道吗?燕子南飞、旅鼠迁徙、螃蟹取经、小偷袋鼠 这些匪夷所思的动物行为会让你目瞪口呆。当你了解这些动物的行为时,脑海中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没有想去探索个中的奥妙? 这本关于动物的小百科全书,它将带你走进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 蜜蜂、飞蝶、狗狗、猫头鹰的奇异行为,去探寻动物世界的真实面目。 翻开这本书,你将在神秘动物这个舞台上,看到会歌唱幸福的鸟儿、用手语交流的动物、飞蝶扑火的奇观,无数的动物行为扮演的一个个生动而鲜明的角色,上演的一幕幕奇趣横生的动画片。
本书是一本有趣的植物解剖图鉴,收录了我们身边常见的104种开花植物,涉及近100个属。书中所有植物按四季进行分类,每个季节中的植物又按花的颜色进行了分类,既呈现出一种秩序之美,又方便检索。每种植物均配有细致的解剖图,作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从事自然教育工作的经验,有意识地把控解剖图的细致程度,确保既不会让读者觉得太过晦涩难懂,又能带大家深入地了解不同花的结构。书中配图采用微距摄影进行放大,结合焦点堆栈技术,使肉眼难以分辨的小花的各个细节也能纤毫毕现,让读者借助微观的视角重新认识身边植物的构造和肌理,感受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书中每种植物还配有简单有趣的文字讲解和通俗易懂的识别要点标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识别这些植物。
鲨鱼是世界上危险的生物之一。它们拥有庞大的身体和尖利的牙齿,但是,世界上有500多种鲨鱼,其中有多少种会主动攻击人类?事实上,大多数鲨鱼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本书用漫画形式介绍了60种鲨鱼,其中除了危险的鲨鱼,也有可爱的鲨鱼、濒危的鲨鱼,以及各种不可思议的鲨鱼。 这是一本简单、有趣的鲨鱼漫画图鉴,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动物科普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索并学会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会在丰富知识储备的同时,学会爱护环境,尊重物种多样性。
人人都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吗?但你真的观察过红花槭上精巧的花朵吗?或是鹅掌楸正在萌发的嫩叶?水青冈的枝条?当你仔细观察一棵树时,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 你将看见你不曾知晓的美,你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树木。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怎样观察一棵树》邀你将细致敏锐的目光投向身边最常见的树木,并关注一些罕见却易于观察的树木特征。作者将定期细致观察树木的收获娓娓道来,清晰地列举了改进观察方法的策略,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树木微妙而常被忽略的细节构造。对美国白栎、荷花玉兰、北美乔松、北美鹅掌楸等10种常见树木的深入描摹会让你感受到许多小小的震动,重新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
从基因世纪到细胞世纪 探索医学和新人类的无限可能 我们的外表千差万别,生活经历各有不同,但构成我们生命的,是同样的基本单元 细胞。在我们的身体里,细胞协作、守护、防御、修复、再生;当细胞功能出现障碍,稳态遭到破坏,身体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而我们对更好自我的追求,或许也有赖于对细胞之歌的理解。 讲述发现细胞和细胞作用的故事,也是在回顾人类自我探索的历程。其实,细胞进入我们的视野只有几个世纪,但如今,人类已经初具操控细胞的能力,尽管仍不完备,但已能让我们憧憬未来的医学,以及可能由此诞生的新型人类。 在普利策奖得主、细胞生物学家与医生悉达多 穆克吉笔下,探究细胞的历程与科学家、医生、患者的人生经历融合在了一起。从发现细胞、了解细胞到利用细胞进行治疗,在伤痛与希望的交织中,经历了百转千回
《行走在非洲丛林》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非洲圣人 阿尔伯特 史怀哲在20世纪前期于赤道非洲地区行医的见闻杂记,具有自传性质,书中对中非的自然景观、社会风俗、人文面貌以及当地原住民的生活、病痛及医治情况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河马是人们在非洲行船时蕞危险的敌人;非洲丛林树木茂盛,但木材贸易却因伐木的困难而受到阻碍;在 勤劳的 欧洲人眼中,非洲原住民是 懒惰的 ,因为他们很少以赚钱为目的进行劳动,而这只是由于非洲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这本书既是史怀哲的生活记录,也是中非的民族志,它会使你如亲临其境一般,感受到当地生活的奥妙。
记忆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高效运用知识?如何才能获得学习动机?本书为 考试脑科学 系列的漫画版,书中精选了 考试脑科学 系列中关于记忆与学习方法相关的内容,以趣味漫画的形式呈现了大脑在学习、记忆、动机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原理与机制,讲述了 狮子记忆法 行动兴奋 等通过 欺骗大脑 实现高效学习的方法,并增补了 激发学习动机 打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考前注意事项与技巧 等新内容。 本书可作为学生和职员复习备考的指导,也可作为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 高效学习法 指南。
这是一个离奇而真实的狐狸驯化故事: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动物实验,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定历史时期下科学家的灵光一现。几代科学家殚精竭虑,用60年时间,复刻了人类祖先如何驯化我们最忠实的动物朋友 狗。实验、政治阴谋、悲剧、爱情故事和幕后花絮,都将在其中呈现。 然而在毛茸茸的温情和催人泪下的悲剧背后,在恢弘壮阔的科学野心和历史图景之下,还有更多耐人寻味的事实。科学家试图了解的,与其说是狐狸抑或犬类的基因和进化秘密,毋宁说是一个更少有人敢于直面的话题:人的驯化,以及自我驯化。无论狐狸、狗还是人,我们都处在一旦开启就飞速运行的驯化过程中,无一例外。
这本书的底本源自作者蔡丸子在三联中读的音频课程《花园生活美学指南》(收听人次近百万),旨在推广作者多年来倡导并践行的花园生活方式。 本书按照季节顺序,以节气为线索,描述了不同时节的代表性花草,串联起12个月的园艺实践与生活提案。作为 花园生活美学 理念的提出者,作者对应每个月份都提炼了主题花草,共计介绍了100多种花草的种植养护知识以及中西文化意涵,即便是零基础新手,也能因地制宜打造属于自己的花园秘密基地;在花草的运用方面,也通过多样化的手作灵感为我们呈现出全新的视角,花草入馔、中式草木染、丁香橙丸、柑橘花环 清风拂面一般的文字书写,配合极富生活气息的趣味手绘,作者手把手地引领我们将花园的美好融入日常生活,在一花一叶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仪式感。
本书包括薛定谔的两篇著名演讲,是20世纪有影响的科学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生命是什么?》用物理学的观念探讨了生物体遗传现象的本质,对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心灵与物质》结合东西方的古代哲学思想,探讨了意识在生命演化中的位置,以及心灵在道德中的角色。
这是一些来自异国他乡的生物,它们就在我们的周围。夏季夜市里被追捧的小龙虾在大约100nian前进入中国,一方面作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另一方面则成为生态系统中面目可憎的入侵者;看起来非常可爱的小兔子进入澳大利亚大陆的生态环境中,引发了有史以来严重的生物入侵事件之一;家猫跟随海员们来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群岛的某个特有鹿鼠的种群只因被带上岛的一只猫而整体灭绝;绿色植物并不一定意味着好的生态,大片的绿色同样可以是生态的荒漠 在全世界范围内,经由人类携带、大宗货物交易、交通工具携带等途径,原本定居本地的物种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入侵之地的不速之客。它们或者寄隅一角,安于现状,或者反客为主,在新的环境中胡作非为。生物入侵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普通人似乎毫无察觉。实际上,一些城
100℃的土壤里,植物为什么能存活?蚂蚁为什么会在巢穴里种真菌?鲸吃虾时怎么剥壳?不洗手或勤洗手,都容易让人生病?身材的胖瘦,与肠胃微生物群落有关?细菌可以改变人的心情? 借助大量生动的实例,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马克-安德烈 瑟罗斯在书中讨论了微生物共生,向我们展现了微生物如何在动植物体内生活,帮助它们完成各种时常关乎性命的任务,以及微生物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文化。我们会发现,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仅与疾病或物质腐烂有关,还秘密地参与构造了植物、动物和文明。
大多数人是通过海洋馆、陈列标本以及餐桌上的食物等渠道接触海洋生物的。相对于陆生物种来说,海洋生物较为陌生。因为陌生,所以它们更加让人好奇。本书收录了我国沿海常见的100种海洋生物,具体包括61种鱼类、11种节肢动物、22种软体动物以及6种其他类群的生物。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海洋生物研究,他们以严谨的态度和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这些物种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生态习性、受保护情况、经济价值等内容。更为难得的是,书中通过精美的手绘插图展示了这些海洋生物的形体特征,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 本书可作为读者了解我国海洋生物的通俗科普读物,亦具有较高的鉴赏性和收藏价值。
我们如何看待一棵树?尽管树沉默不语,但它们身上有令人惊叹的发现,比如:树能长到100多米高,重可超过1000吨 这是蓝鲸重量的六倍还多。它们覆盖了约1/3的陆地表面,在我们的环境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影响着从水、营养和碳循环到全球气候的一切。 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在林地、灌木丛、草原、海岸和岩石生态系统、沙漠、大草原和湿地中扎根,也被人类种植在人工和城市环境中。其中,森林为各种各样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家园,养活了地球上至少一半的陆地植物和动物物种。 这本书所讲述和赞叹的,正是树木非凡的多样性,这对我们人类的生命和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来说都至关重要。它们为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灵感来源。 这本书全面讲述了树木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和形态到花朵、果实和叶
这是一部有关香味的博物志,讲述了熏香、香料、花园、香水等有关香味的一切。 长期以来,植物利用芳香族化合物的化学特性来塑造周围的世界。乳香树通过分泌乳香脂密封受伤的组织,以保护树木免受入侵病原体侵害;茉莉会产生一种含有芳樟醇分子的花香以吸引授粉的蛾子;花烟草则通过一种类似的芳香族化合物苄基丙酮来吸引传粉者。就植物而言,它们产生香味分子只是为了自己 繁殖、抵御和健康。但就人类而言,香味是一种良善的力量,并一直在寻找气味的来源和秘密。 珀尔斯汀将故事和科学融合在一起,调查植物产生的气味强烈的分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本书颠覆了我们以人为中心的对香味的感知,并研究了植物产生芳香分子的原因,引导读者重新看待我们所处的芳香世界。
彼得 渥雷本是德国知名森林学家和科普作家,长年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这本《树的呼吸》是他较新一部作品。作者根据自己在德国从事林业工作的经验,介绍了树木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特点,并揭露了现代林业经济的弊病和对森林生态造成的破坏,以及这些事实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全书分为 树的智慧 林业的无知 未来森林 三章。第一章 树的智慧 主要讲述的便是树木为了生存所发展出的能力与智慧。树木面对自然环境不是束手无策的:它们将上万年来积累的经验存储在种子里,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还会通过树根识别自己的亲友,为彼此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携手调节区域气候,以便整个族群的茁壮生长,哪怕是面对气候变暖,森林也展示了一定的应对之道。 第二章 林业的无知 主要以德国林业为对象,揭露了林业(人类)对森林(树木)的自主性的忽视
细胞,而不是DNA,掌握着理解生命的过去和现在的关键。 是什么定义了我们?几十年来,答案似乎显而易见:我们的基因,它们被称为 生命蓝图 。从詹姆斯 沃森和弗朗西斯 克里克于1953 年揭示DNA双螺旋结构起,我们就开始对基因顶礼膜拜。从眼睛的颜色到某种疾病的易感性,甚至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性格,很多人认为自身的一切都是由DNA决定的。 在这本书中,细胞生物学家阿方索 马丁内斯 阿里亚斯指出,我们一直看得不够远,没有注意到更大的场景。决定我们是谁的,不是我们的基因,而是我们的细胞。 让我们来类比一下:有一栋房子,如果我们移走承重墙上的几块砖头,随后房子轰然倒塌,想必谁都不会认为砖头是这栋房子的建筑师。那么,如果从基因组里移除一个基因,然后看到生物体停止发育或出现功能障碍,我们就能认为基因就是生命的建筑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