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精美而新颖的果实种子的视觉图鉴,书中摒弃了传统的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的图书结构,而是以呈现世界上各种不可思议的果实种子的视觉美为目标,按果实种子的分类、传播、形态三大部分来设计章节结构。 书中从全世界范围内的充满着惊人功能美和造型美的果实种子中,精选出约300种既具震撼的视觉美感又具代表性的,经专业摄影师拍摄后整理而成,书中收录的每张果实种子的照片都能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通过本书,读者能直观地观察到种子千姿百态的形状和其细微的构造,感受到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书中对种子的形态与传播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地划分,比如,长出形状如翅膀的附属物的种子,能借助风传播;有小刺或钩子的种子,可以粘在动物身上移动,也是动物传播的一种方式;皮厚且轻,能浮于水面上的种子,可以在河川和大海中
你知道吗?植物并不是傻傻地站在那里不会动的,它会睡觉、会换衣服,会生娃、会治病 这些只属于人类才有的技能出现在植物身上是不是让你大吃一惊?当听到这些奇妙的事情时,脑海中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没有想去探索个中的奥妙? 这本关于植物的小百科全书,它将带你走进奇妙无穷的植物世界 行走、换衣服、开口说话和探测矿产的植物传闻,去探寻植物世界中的真实面目。 翻开这本书,你将在神秘植物这个舞台上,看到多姿多彩的花朵、形状各异的树叶,无数的植物扮演的一个个生动而鲜明的角色,上演的一幕幕奇趣横生的动画片。
本书是一本有趣的植物解剖图鉴,收录了我们身边常见的104种开花植物,涉及近100个属。书中所有植物按四季进行分类,每个季节中的植物又按花的颜色进行了分类,既呈现出一种秩序之美,又方便检索。每种植物均配有细致的解剖图,作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从事自然教育工作的经验,有意识地把控解剖图的细致程度,确保既不会让读者觉得太过晦涩难懂,又能带大家深入地了解不同花的结构。书中配图采用微距摄影进行放大,结合焦点堆栈技术,使肉眼难以分辨的小花的各个细节也能纤毫毕现,让读者借助微观的视角重新认识身边植物的构造和肌理,感受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书中每种植物还配有简单有趣的文字讲解和通俗易懂的识别要点标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识别这些植物。
我们如何看待一棵树?尽管树沉默不语,但它们身上有令人惊叹的发现,比如:树能长到100多米高,重可超过1000吨 这是蓝鲸重量的六倍还多。它们覆盖了约1/3的陆地表面,在我们的环境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影响着从水、营养和碳循环到全球气候的一切。 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在林地、灌木丛、草原、海岸和岩石生态系统、沙漠、大草原和湿地中扎根,也被人类种植在人工和城市环境中。其中,森林为各种各样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家园,养活了地球上至少一半的陆地植物和动物物种。 这本书所讲述和赞叹的,正是树木非凡的多样性,这对我们人类的生命和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来说都至关重要。它们为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灵感来源。 这本书全面讲述了树木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和形态到花朵、果实和叶
这是一部有关香味的博物志,讲述了熏香、香料、花园、香水等有关香味的一切。 长期以来,植物利用芳香族化合物的化学特性来塑造周围的世界。乳香树通过分泌乳香脂密封受伤的组织,以保护树木免受入侵病原体侵害;茉莉会产生一种含有芳樟醇分子的花香以吸引授粉的蛾子;花烟草则通过一种类似的芳香族化合物苄基丙酮来吸引传粉者。就植物而言,它们产生香味分子只是为了自己 繁殖、抵御和健康。但就人类而言,香味是一种良善的力量,并一直在寻找气味的来源和秘密。 珀尔斯汀将故事和科学融合在一起,调查植物产生的气味强烈的分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本书颠覆了我们以人为中心的对香味的感知,并研究了植物产生芳香分子的原因,引导读者重新看待我们所处的芳香世界。
自然文库 旨在复兴博物学的传统,追溯人类对自然也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历程,将 绿色生存 的理念寓于求知与实践的乐趣之中,最终通过阅读激发都市人重拾对有灵万物的信仰和谦卑。 这本书通过记录树木以及回荡在树木上的声音,讲述树木与人类居住社区的故事。作者把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带到了环绕世界各地十几种不同树木的错综复杂的生物网络中,探索树木连接的植物、真菌、细菌群落,以及动物、鸟类,着力审视人类在这些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树木所诉说的生命记忆,展现了生命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我们人类也归属其中。每一个生命体不仅由生物连接维持,而且是由这些关系构成的。这种网络化的人生观,丰富了我们对生物学的理解,促进了我们对人性与伦理的思考。树木,看似远离人烟,可它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不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互相紧
橡树,植物学上的正名为栎树,是壳斗科栎属植物的统称。 本书从10月开始,逐月记录橡树的生长状况,突出了生命、死亡和更新的季节性循环。此外,书中还围绕橡树引申出丰富而多样的物种生态群落的变化,比如象甲在橡子中产卵,蚂蚁借象甲留下的带孔橡子壳做巢,又如橡树维持支撑起的生态圈,从春天的莺类飞鸟,夏日的蝉类,秋天的蟋蟀,从春到夏的毛毛虫及毛毛虫捕食者,以及落叶层中丰富多样的分解者腐生物。书里给读者展示了围绕橡树自然生成的复杂而迷人的野生动物网络,进而体会到大自然的精妙与保护本土物种的生态意义。
官方授权的珍品画作 《水果:一部图文史》包含了来自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林德利图书馆官方授权的 300多幅精美画作。书中画作涵盖了近六十个种类,几百个品种的水果,每一幅都栩栩如生。 迷宫游戏般的演化历程 苹果是如何从一个生长在中亚地区的野生物种到风靡了全世界的水果,并在几百年间发展出了成千上万个品种?梨子和橙子的故事和苹果有着怎样的相同与不同?又有哪些水果起源于中国却又披上了别国的名字? 水果演化的历程就像一个迷宫游戏,复杂而有趣。 一本让你更加爱水果的书 这是一本属于 吃货 的书,看书时*好准备纸巾擦口水!《水果:一部图文史》的文字风趣易读,全书每一张精致的图片和完美的印刷,令人几乎能透过纸面,闻到阵阵果香。阅读这本书,很容易会勾起你想吃水果的欲望!
博物学,标识着一种认知传统,也提示着一种生存方式。在人类个体与大自然之间,古老的博物学扮演着现代自然科学不可替代的 具身 实践角色。何谓博物,它与natural history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复兴博物学文化?刘华杰教授通过为诸多中外博物类图书撰写序言和评论,阐发他对上述问题的多年思考。在此过程中,他的观点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关于博物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先后经历了从属论、适当切割论再到平行论。透过这些序言和评论,读者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博物学作品,并通过阅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国家植物园的物候韵律》利用在国家植物园亲自观测获得的100余种观赏植物的第一手物候观测资料,首先,编制了涵盖114种1136个植物物候现象的国家植物园物候日历,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编制的时间序列最长、项目最丰富的一份物候日历,在确定当地的物候二十四节气、指示农业生产的时宜、物候期预测、植物物候造景和展示植物物候时序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次,划分了国家植物园的12个物候季节,并阐述了各季节内的植物形态、色彩和韵律美特征,探讨了极端低温事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揭示了国家植物园主要植物物候现象发生的节律性及其与气温节律性的关系,包括顺序相关性节律、准年周期性节律和多年波动性节律。最后,利用统计与过程模型的方法,模拟了主要观赏植物春季开花和秋季叶变色日期年际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奥托手绘彩色植物图谱(秘密花园科普版)》1885年首次印刷,包含700幅彩色手绘图,涉及697种。该书在1903年由Walter Migula补充后再版。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每幅图均给出了所绘植物的拉丁学名和所隶属的科名,差不多每张图除了植物外形图外,都配有花、果的解剖图,这对于植物分类学工作者,尤其是对植物学爱好者或高校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京大学出版社对该书进行了编辑和整理,从中精选了298幅图片,这些图片分属于112科277属,并且对原书中的拉丁学名进行了翻译,给出了中文名和隶属的等级。本书中科的概念采用了克朗奎斯特系统。书中所选择的植物一方面在科、属分布上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基本上是国内有分布或在国内能见到的植物,因此实用性较强。重新编辑后的植物排列分为 石松类及蕨类植物 、 祼子植物 、 被子植物 三个
官方授权的珍品画作 《花卉:一部图文史》包含了来自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林德利图书馆官方授权的近300幅精美画作。精致插图不乏一些植物学艺术大师的作品,它们的宝贵之处不但在于描绘花园花卉发展的历史价值,也在于它们纯粹的美。 园艺花卉的前世今生 数百年来,随着欧洲向自己的疆域之外探索,勇猛无畏的冒险家和植物猎人从遥远的异国搜集了众多植物种子和样本。这些植物学先驱将成千上万的花卉样本运送回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收藏。这些受到精心保护的植物会由当时*好的画家绘制插图。而苗圃主和贵族园艺爱好者开始用新引进的每一拨植物材料进行试验,创造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园艺花卉。 一本让你更爱花卉的书 这是一本属于爱花人的书。来了解你所种植的花卉的历史吧。无论是来自中国的月季,来自南非的天竺葵,
《兰花档案》是《画笔下的鸟类学》、《水果:一部图文史》、《花卉:一部图文史》、《蔷薇秘事》同系列图书。 兰花 ,一种具有神秘魅力的植物。东方的兰花优雅、安静、谦逊,如同谦谦君子形象; 而西方的兰花,在历史中饱含着欲望,被认为是昂贵的奢侈品,游走于显贵之列,诱惑着人们克服艰难险阻去探寻它。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兰花委员会 ,从 1897 年至今委托画家们为在评比中获奖的兰花绘制漂亮的画作, 这些绝美的画作首次出版亮相于世,成为本书的*珍贵的 兰花档案 。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兰花馆精心收藏了独一无二的六千余幅兰花画像,本书从这些丰富的档案中精选了三百多幅插图,通过绝美的插图和富于启发性的文字 ,讲述了这些关于兰花的故事。
《中国常见海洋生物原色图典》是一套系统介绍中国常见海洋生物的工具书。 本丛书分《植物》《腔肠动物 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6册,分别收录了153种海洋植物,61种海洋腔肠动物和72种棘皮动物,205种海洋软体动物,151种海洋节肢动物,172种海洋鱼类,11种海洋爬行类、118种海洋鸟类和18种哺乳类。针对每种海洋生物,书中均简明扼要地介绍其学名、学术界常用的中文名、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地理分布等,并配以原色图片,为大众了解相关海洋生物提供帮助。 《植物》 海藻、海草和红树植物因生活在海洋及沿海滩涂中,行使着作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功能,而被统称为海洋植物。本书遴选了我国沿海常见海藻、海草和红树植物共153种。对于每一物种,书中都有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
一次采摘之旅,我们满载而归,咬一口鲜脆的野果,欲罢不能!难道我们因为爱吃,才爱上了大自然?大自然馈赠我们的美食之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本书兴致盎然地向我们述说采摘的趣事和历史,介绍各种野生浆果及水果栽植的原产地、特点,从野草莓到野车厘子、从犬蔷薇到意大利山楂、从蓝莓到越橘、从锦葵到榅桲、从黑刺李到黑莓、从花楸果到无花果、从山茱萸到仙人球、从覆盆子到沙枣、从榛子到栗子、从枇杷到葡萄、橄榄,不胜枚举 让我们揭开它们的面纱,认识它们,找到它们,尝到它们本来的味道,并用它们制作上好的糖浆、果酱、美酒、点心,就在这收获的季节,分享这一切甜美的滋味。
美容,对于爱美的女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书中追溯了美容的历史文化,通过祖母美容的经验,告诉你千年美容秘方天然的来源 植物。它指教你认识天然的植物所具备的各种功效,从中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所需的那一种!你可知道,扁桃对于皮肤干燥有奇效;榅桲籽儿是面膜极好的原料;柠檬可助你改善脸部的痤疮、暗淡的肤色,以及膝盖、手肘和脚部皮肤的粗糙;鸢尾花是极佳的牙齿美白品;薰衣草能够缓解剃须后的灼烧感;荨麻可用于防止头发出油;虞美人有着较强的抗衰老效果。还有许多富含油脂、维生素、抗氧化成分的坚果,用手按压即可释放出神奇的成分,可令肌肤更柔软、滋润、年轻 让我们来认识并使用这些美容植物吧。愿你家的花园为你的至臻护肤品提供鲜的植物。本书还附有一个能让人变美配方集。
草坪里的四叶草、庭园里的铃兰花、圣诞壁炉旁的冬青,还有可以随身携带的大蒜 神话和传说中那些能给人带来幸运的植物,是我们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和祖先相比,许多现代人虽丢却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她仍有一份热烈的爱心。 本书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幸运植物及其相关知识,追溯它们鲜为人知或湮没已久的故事,不仅带我们远渡重洋,探寻西方世界极富生命力的槲寄生、亦正亦邪的曼德拉草,同时也带我们涉猎东方人的竹子、水榕,述说人们对这些幸运植物的憧憬与偏爱。书中汇聚了人们对植物的不同态度,印证了世界各地绚丽多姿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人类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从茴芹到薄荷,从虞美人到桉树,从药蜀葵到甘草,从香草到香菫菜 在这部包含珍贵图片的糖果植物简史里,作者将有关糖果、植物的历史和逸事,还有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娓娓道来,用文字帮你品尝几十种数百年来令人唇齿留香的奇妙植物。它不仅能丰富你对植物的理解,说不定还能勾起你的童年回忆。
这本书是一篇在植物学与酒的婚礼之上朗诵的充满激情的祝酒词 清酒始于米粒,苏格兰威士忌源于大麦,特基拉来自龙舌兰,朗姆酒酿自甘蔗,而波本酒出自玉米。你已经渴了吗?在《醉酒的植物学家》这本书中,艾米 斯图尔特考察了许多能让人晕眩的花草、树木、果实和真菌,几千年来,人类用他们的才智和激情,不顾一切地把这些植物转化成酒精。 在所有被发酵和蒸馏的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植物中,有些是危险的,有些极为古怪,还有一种和恐龙一样古老 但是每一种植物都为全球的饮酒传统和人类历史做出了独特的文化贡献。 这部融生物学、化学、历史、词源和调酒术于一体的迷人著作 其中还有50多种调酒配方和可供园艺爱好者参考的种植诀窍 会让你在任何一场鸡尾酒宴会上都成为*受欢迎的嘉宾。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植物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数亿年。它们是地球的原住民,比人类更加了解和适应这个星球。本书侧重于植物的环境适应性,揭示植物感知、响应、利用环境因素的独特机制及由此形成的强大生存本领。
本书选取40种常见食(药)源性植物,置于现代科学的透镜之下,探微动物与植物两大生命形式之间相互较量、相互适应的永恒张力,揭示人类在驯化和改造自然的崎岖长路上展现出的勇气、毅力与智慧。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介绍野菜的识别与利用,下册介绍野果的识别与利用。全书收录8000余种可食用野菜、野果,本书是目前我国野菜、野果研究集大成的优秀著作,由王文才院士作序推荐。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绘谱 *卷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以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绘制的植物图画为主,配以简略文字介绍每种植物的产地、特征、习性等科学内容,加入总论对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现状、分布特点进行论述。以植物为描绘对象的标本画在西方已是历史悠久的一个画种,对近代植物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普及学科基础知识、提高人民的科学素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虽然植物早已出现在中国人绘画中,但以科学为目的的画作却迟迟没有出现(虽有本草图集等,但均以药学研究为基础且画工较差)。现我社将专业的画家和植物学家结合,开创以严谨的科学数据为基础的绘画表现形式,即科学画。与传统的植物标本画不同,科学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且更为生动。对于传统的花鸟、静物画来说,科学画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它是在各领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