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自然的秩序,重建我们与万物的联系。 关注自然,便是关注地球和人类自身的未来。所以当 绿水青山 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国家的主旋律时,我们更需要从思想层面建立对自然的认知,进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未来发展的进路。这便是 自然文库 存在的意义。 具体而言, 自然文库 关注历史上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与方式,注重现实中环境与世界观的相互作用,此外,亦会抛开宏大的叙事,将个人纳入生命网络中去讲述自然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仰望星空、俯首大地的意义,进而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安放,让忙碌的城市生活变得生动而鲜明。当 同自然和谐相处 的理念内化为我们的生存方式,我们就自然展开的思辨便会越深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也会越光明。 这是一次全球冰川科考之旅 冰川,覆盖了地球表面约十分之一的陆
这是一部描述河流的自然生态文学作品。作者基于从2014年到2021年8年间的观察,以一年时间为线索,用随笔形式纪录了靳江流域(湘江一级支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万物生长及物候变化,铺展开一幅新世纪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与博物学画卷、一段人与自然的传奇历程、一张河流生命共同体的巨大关系网。它讲述的既是一条河流的生命历程,同时也是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次觉醒,歌颂了 人与河流、动植物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倡导融入大自然去体验大自然更深层次的奥妙与乐趣,以更平等,更和谐的方式去保护河流生态系统。 《醒来的河流》已入围湖南省 碧水青山新湖南 自然生态文学专题创作扶持计划。
海洋是当之无愧的地球生命摇篮。 化石记录告诉我们:五次大灭绝抹去了地球上超过3/4的物种,不过,每当地球上的生存条件再次变得可以忍受时,新物种就会重新在海洋中繁衍。在全面回顾了海洋的曲折变迁史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无论情况变得多么糟糕,海洋中的生命肯定会延续下去。 可是,进入人类世以后,地球发生了深刻的环境变化,海洋自然无法幸免。过去几十年,每隔十年,北极海冰的面积缩小13%,海洋中背景噪声的强度翻倍;包括洪水、干旱和热浪在内的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近4亿吨塑料制品,其中绝大部分的归宿是海洋 人类活动带来的复杂影响远超从前海洋面临的危机,而且没有任何先例可以援引。 因此,海洋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现在的行动。这本书将会带我们进入鲸类、鲨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奠定现代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基础的书。书中描述了人类滥用农药和杀虫剂将会造成的后果:春天变得寂静,虫鸟不再名叫,整个地球了无生趣。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人类环境大会 ,并由各国签署了 人类环境宣言 ,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这是一枚鹅卵石的故事,它属于一枚普通的鹅卵石,就像你度假时在海滩上随手捡到的一样。 这也是关于地球本身的宏大叙事,追溯小小鹅卵石悠久历史的过程将带我们回顾地球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穿越到空间的深处和地球生命起源之时,领略深时之美。 我们会跟随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扎拉斯维奇,在书中一同见证平凡鹅卵石的不平凡 石生 ? 组成卵石的粒子在遥远的宇宙另一端形成,它们来自激烈的大爆炸和超新星爆炸; ? 在太阳系的构建中,这些粒子穿越太空而来; ? 我们现在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形成后,这些穿越地球上的山与海的星尘,终于在一枚鹅卵石中相遇 ? 在遥远的未来,它们也将头也不回地离开,相隔越来越远;大部分颗粒将留在地球上,融入新的地层,随着时间推移,无数新的鹅卵石将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点出现,每一块鹅卵石上都有
本书是上世纪美国重要的地理学家亨廷顿的代表作,也是一本环境历史先锋著作,主要解释区域性的气候对人种体质和文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以充实的实地考察、调查数据为基础。他以宏大的视野探索环境与人类文明的互动,论证了世界上气候带的分布与文明中心的分布二者之间的联系。地理位置、土壤、植被、气候等环境要素对人类文化和基因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种观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据地理学的主流,该书正是在当时学术环境下写成的。这种学术取向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只不过发生了量化研究的转向。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淡化,亨廷顿的这一著作正是以大胆创新的思路研讨大尺度地理空间上人地关系的经典之作。
天气将成常态?南极冰川会大崩解?全球变暖引发了超级寒冬?可燃冰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妙方? 环境问题、气候问题、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全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亟需在全社会传播新环境科知识,认清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共同的家园。 《2036,气候或将灾变:环境与能源新解》精选近年来发表在《科学美国人》上的17篇文章,讲述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气温升高所导致的天气,以及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在新能源开发中所作的各种尝试。阅读本书将有助于提高广大读者对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 《科学美国人》自1845年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用生动而严谨的文字和丰富优美的图片向大众报道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展动态,传播科学理念。《203
此前我们只能在遥远的度假胜地感受到的热浪、暴雨和毁灭性的风暴,是否意味着气候变化,抑或它们只是正常的天气现象?物理学家弗丽德里克 奥托女士参与了归因科学的建立。借助这种革命性的方法,她可以准确计算出气候变化何时会发挥作用。像 哈维 飓风这样的灾难是人为的吗?干旱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还是像往常一样,只是一段难耐的酷暑?数据显示,由于气候变化,2018 年在德国出现的热浪再次出现的概率至少是以前的两倍。在澳大利亚, 2019 2020 年摧毁整个大陆的丛林大火再次发生的概率至少增加了30%。好消息是,借助归因科学的数据,人们可以追溯导致天气现象的具体原因。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都可能被告上法庭。而且,气候变化不再被滥用为借口:政客不能再用它来掩盖管理不善和自身的失败。这本书让那些激烈的辩论变得清晰明了。
本书讲述了一次名为 MOSAIC 的北极科考。这是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北极科考,由20个国家300多名科学家组成,耗资1.4亿欧元。科考破冰船 极地之星 号于2019年9月出发,在被北极海冰牢牢封锁的状态下乘浮冰流抵达北极点并穿越北冰洋 漂流中破冰船的动力来源只有浮冰流的自然力。此次科考的成败掌握在大自然手中。科考队员们可谓历经了 九九八十一难 :不断出现的冰裂隙、骤然隆起的巨大冰山、肆虐的暴风雪、极度的寒冷、极夜里伸手不见五指且长达数月的黑暗还有与凶猛北极熊的屡次遭遇。而在科考期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科考濒临绝境。马库斯 雷克斯用扣人心弦的文字,记述了他的团队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又如何获取了具有开创性的关于北极腹地气候过程的知识,从而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认识北极地区剧烈的气候变化现象。
本书通过塑料瓶 平平 被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带领小朋友们了解塑料循环的价值和潜力。每一个塑料瓶的 循环之旅 都是一次微小的环保实践,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一从分类投放一个小小的塑料瓶做起。如果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那么汇聚起来的力量将会为地球环境带来巨大的改变。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洪涝灾害常识、国家和个人如何应对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中自救和互救的相关知识并给出了自救互救的成功案例。全书共分为七个专题120个小节。前六个专题共计114个小节以问答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阐述,专题七共计6个小节列举了自救和互救的成功案例。本书对于群防群策抵御洪涝灾害,并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书可供防洪减灾工作人员与潜在受灾群众,特别是具有防洪任务的政府部门进行参考阅读。同时,也可作为中学生、大学生的课外扩展读物及普通民众的日常科普读物。
金星为什么被称为地球的姊妹星,它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金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却又如此不同?金星厚厚的云层里藏着什么,有可能存在生命吗?金星表面有什么奇特之处,其天气为何如此极端? 从早期的天文观测到未来的太空任务,本书回顾了人类对金星观察探索的整个历史,讲解了有关金星的天文和文化知识,解答了许多似是而非、疑点重重的问题。在本书最后,作者还为业余天文爱好者观测金星提供了实用建议。
《奇妙生物圈》介绍热液生态系统、冷泉生态系统、海山生态系统、超深渊生态系统和鲸落中的生物群落、物理环境和能量来源,讲述生物(包括刺胞动物、栉水母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简述了当前人们关心的深海污染问题。 让人忧心的深海污染 部分简明扼要地讲述了值得关注的深海污染问题。本书内容丰富,语言自然、流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适合小学以上儿童、青少年阅读,对于提高孩子们的海洋知识水平和海洋意识有积极的作用,市场前景广阔。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中出现的许多不定因素与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关注。 本书主要介绍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及污染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一、二章主要介绍人类环境的概念和分类、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等内容。第三章至第九章主要介绍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常见重金属污染、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护措施。第十章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家用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