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倒塌,在目前地震短期预报尚无法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人们自然寄希望于将居住的房屋建造得足够结实,以减少地震发生时房屋的倒塌伤人。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3册,主要介绍了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共含6章内容: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建筑场地的选择、各类房屋结构的抗震措施、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措施,后给出了房屋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本书可作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和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面对突如其来的核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正确避难?如何展开自救和等待救援?这些常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面对核灾难时,避险逃生的基本方法。故此,刘励军精心编写了《图说核与辐射事故》图册,目的就是让公众学习了解核突发事件相关知识,掌握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方法。
当遭遇海啸时,如何迅速脱离险境,如何积极、快速、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等,这些防灾避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技巧,是面对灾难时避免悲剧发生的根本。灾难无情,防灾有道,掌握科学的避灾、自救方法,可以*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樊毫军精心制作了《海啸》图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掌握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方法。
全球气候在变暖,每年夏季我们都要面对*高温的考验。*高温是指环境温度持续高于35℃的状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所导致的高温中暑或热射病对工农业生产活动、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及时有效地防治高温中暑、热射病,对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和建设平安社区十分重要。可是,对于如何防暑降温、如何预防或急救中暑患者的常识,老百姓往往了解不多或者说很不全面。 《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高温》介绍了*高温灾害的发生原因;中暑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用预防治疗方法。希望它的发行能对高温中暑的预防治疗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本书开始介绍了塑造我们的星球的地质力,尔后讨论了由地震断层引起的地面震动的影响,接着分析了火山活动及它对人类文明的危险。之后,本书叙述了由地面的破坏和灾害性塌陷引起的地质灾害。洪水,可能是广泛的地质灾害,本书中亦详细地介绍了它的方方面面。冰川消融引起海平面升高,本书也关注运动的冰川的影响。可能*破坏性的地质力是陨石对地球的撞击。人类是影响环境的另一个重大因素,地球上的动植物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 修订后的版本对人类文明面临的地质灾害作了更为广阔的描述。爱好科学的人对这一课题格外地感兴趣,同时,阅读本书,也能使他们获得关于这些自然力如何作用于地球的更好认识。学习地质和地球科学的学生将会发现本书对今后的学习颇有帮助。读者将享受该书作者精心组织的清楚易懂的文字。本书还配
《火灾》针对不同灾难发生时的具体生活与工作场景,如何开展逃生与救助,现场感与针对性强;本书采用看图说话、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本书通过对以往灾难救援经验的总结,宣介逃生、救助常识与技巧,实用性强;本书介绍正确的逃生原则与常识的同时纠正公众的一些错误的逃生观念与方法,正反结合;本书便于集中宣介,并根据灾难高发的地区和人群进行宣介。
本书主要介绍在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该如何展开,从地震应急基础知识,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地震发生后的生存、卫生和防疫措施,地震受灾人员心理状况的调整及经典地震案例等五大方面着手,详细地向读者介绍地震发生后被埋压在废墟中的人该如何应付、逃生和实施抢救,未脱险者如何设法延缓生命,震后如何互救等,让读者对地震发生后该如何应急逃生有一个基本全面的了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灾荒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远古时期,灾荒就已存在,华夏的先祖大禹就是囚治水而出名。说它现实是因为每一个王朝都面临着灾荒的威胁,救荒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治国安邦的大政。 本书之所以取名为《山东近代灾荒史》,其用意即在于强调自然灾害发生后造成的饥荒、死亡、生产停滞和社会动荡,以及人为因素对灾荒的影响。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山东近代灾荒。选择山东近代重大灾荒进行个案研究,并在形状作一概述,结尾作一综论,并附有灾荒年表。这种总分总结合的论述体例也行能使读者对山东近代灾荒有一个大致清晰的了解。另外,每次灾荒发生后,当时的政府和社会各界都会进行一些救济活动。
存在于普通大众身边的辐射有哪些?辐射在工、农业及医学领域有哪些应用?普通大众在接触这些辐射时该如何防护?辐射和核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及其对环境和健康有哪些影响?万一发生核与辐射异常事件时,普通民众应该如何自我保护?2011年3月,在发生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哄抢碘盐现象折射出目前公众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出版一本适合普通大众的电离辐射普及读本,让人们更多地认识辐射和了解辐射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卫生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本书融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科普知识于一体,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著作的基础上,告诉普通民众如何应对核或放射突发事件。全书采用问答的形式,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提高了通俗性和可读性。
《祸从天降》是以“天灾”和“人祸”为主题的知识性读物,分“天灾”和“人祸”两册。“天灾”以地球历史上发生过的巨大自然灾难为主题,主要介绍灾难发生时的情况,发生的原因和其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其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威胁。“人祸”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认为因素导致的灾祸为主题,主要介绍灾祸发生时的情景,导致灾祸发生的人为因素和其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人类从中得到的启示。本书作者具有相当的文字素养和科学知识。本书文稿严谨,文字生动,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文稿内容新颖有趣,寓教于乐,科学性与娱乐性并存。并配以震撼力强、质量上乘的图片700多张。相信本书会受到求知欲强和好奇心强的年轻读者的欢迎。
《灾难逃生手册》分七章,包括自然灾害、心理准备、事故和紧急状况、野外生存危机、工具和装备、体能训练和急救等。在每个章节中,专家分析可能发生的危机,就应对糟糕的情况.在灾难来袭时该如何行事提供了提示和建议。本书图解清晰,告诉读者如何在家中做好应对紧急情况准备,比如说在大火、水灾和风暴来临时如何应对?出现火车事故时该怎么办?在身处险境,如面临海上突发事件、野外宿营时如何自我防护,等等。
当遭遇泥石流时,如何迅速脱离险境,如何积极、快速、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掌握这些防灾避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技巧,是面对灾难、避免悲剧发生的根本,才可以*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侯世科精心制作了《泥石流》图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掌握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方法。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大灾难——预测灾难的科学》汇总了历史上的重大灾难记载以及曾经的种种预测。这些灾难不仅曾使成千上万的人遇难,还会摧毁经济或者席卷地球上的芸芸众生。如果说过去我们面对这些灾难束手无策的话,现代的科学与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远远优于过去的方法和机会保护我们自己。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而又具有*科学知识的书,抓住了灾难场景背后的人性特征,紧随专家的*成果,为每一个想要了解做预测的时机、可信度以及在灾难中如何保护自己的人提供了翔实而又实用知识。 读者们这样评价这本书:“在《大灾难——预测灾难的科学》中,作者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揭示了各种自然力对我们物种的蹂躏,促使我们珍惜每一天,珍惜地球没有把我们致于死地的每一天。”“就像科学探测器一样,作者深入地探
本书是卓越的气候科学家James Hansen(詹姆斯·汉森)对全人类因应气候变迁提出的一个迫切的行动呼吁。这是首度由科学家揭露温室效应将带来全球变暖大灾变的真相,以及如何把握后一次机会,拯救全人类免遭这场环境浩劫。 本书不仅以一位科学家谨慎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揭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而且作者还以一位祖父的身份,娓娓道来,人类的不适当的行为即将给气候带来的大灾变,将祸延子孙,“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显著地改变我们地球的生态,可怕的危险正在慢慢逼近我们的星球,现在我们只剩下后的机会”!
《人类历史上的核灾难》(编者盛文林)从世界上已经发生的众多核事故、核爆炸、核泄漏事件中,选取其中对人类造成巨大损失的七次核灾难。按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将历次核灾难的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损失、后续影响等,以写实的风格逐项呈现给读者。 具体内容包括:广岛长崎核爆炸,太平洋上的核试验、核潜艇危机、三里岛、切尔诺贝利、戈亚尼亚以及现在仍无法估计损失程度的日本福岛核泄漏等七次人类史上遭遇的巨大核灾难。 《人类历史上的核灾难》资料翔实,许多图片是次在公众面前披露,真实程度震撼无比!
数千年来,特别是近数十年来人类与自然灾害周旋的经历和经验告诉我们,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灾害管理以及依靠公众参与是能否取得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三个关键环节,而科技进步则是其中的核心,因为灾害的管理和公众的参与都需要以科技为基础。人们必须了解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后果,才有可能找到预防和减轻灾害的途径。作为《当代科普精品书系》的组成部分,《当大地发怒的时候——认识地震火山与海啸》讲述有关地震、火山喷发与海啸灾害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科学内容。编者希望通过《当大地发怒的时候——认识地震火山与海啸》这本小册子向读者传递相关的知识,增强读者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本书由何永年等编著。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甚至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灾害固然可怕,但只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就可以减少伤亡。什么是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前兆是什么?如何识别防范滑坡、泥石流事故?滑坡、泥石流爆发后如何逃生?滑坡、泥石流来临时有哪些避险措施?针对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有哪些简易的监测方法?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揭开了滑坡和泥石流深藏的 秘密 ,旨在普及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常识和预防措施,强化人们的减灾防灾意识。
地震、潮汐、喷发中的火山…… 当发生超级自然灾害时,世界各地的头版头条都会予以关注;当自然处于失控状态时,人类、生物以及环境都会受到影响……那些遭遇自然灾害的人也将长时间受到困扰。但是今天的科学家们基本掌握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并告诉人们怎样保护自己以及他人。 《可怕的自然灾害》 正是与小读者一起回顾历史上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它介绍了灾害发生的原因、对文明社会的影响以及今天的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办法。小读者还能自己动手做震动台、蛋糕糊熔岩流,并模拟风洞、雪崩呢!
我国和周边地震地质情况目前处于较活跃期,民众的地震安全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书特别搜集了这几年群众对地震安全经常进行问询的热门问题进行设问解答,还提供了直观生动的事例,带来*的防震观点、社会信息,内容深入浅出,准确精练。内容分为认识篇和应急篇,上篇介绍地震科学观、建筑安全、地震谣言等主题,下篇介绍地震应急知识。
冰雪灾害由冰川引起的冰灾和积雪、降雪引起的雪灾两部分组成。包括冰雪洪水、冰川泥石流、冰湖溃决、河流冰凌与凌汛、海冰、暴风雪、风吹雪、雪崩等。张庆阳编著的《灾害来临怎么办:冰雪灾避险自救》内容主要介绍了冰雪灾害的种类、分布、特点、危害、预防、应对措施、避险的基本技能以及警报、自救、逃生等方面的知识,还调研了国外10个国家防御雪灾的经验,结合国情给出我国及...显示全部 一、冰雪灾害的基础知识 1. 你知道冰雪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吗? 2. 什么是冰雪灾害? 3. 我国冰雪灾害的时空分布 4. 我国冰雪灾害的类型及分布 5. 我国冰雪灾害具有哪些特征? 6. 冰雪天气到来之前应注意哪些事项? 7. 冰雪灾害有哪些预防措施? 8. 什么是冰雪洪水?
l 社会生物学之父 、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进化生物学先驱、殿堂级的科学巨星爱德华 威尔逊,深情讲述全球的物种灭绝故事,探索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出路与方法。 l 阅读《半个地球》,就如同威尔逊在带领我们领略地球多种多样的生物多样性。整个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生物多样性发展史。但随着人类足迹的扩展,我们也逐渐将众多物种带向了濒危与灭绝的不归路。只有将半个地球交还给大自然,我们才能保护地球上众多的生命形式,拯救现存的有生力量,实现人类生存所需的稳定与发展。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日本福岛核电站也在地震中受损,并发生爆炸。这是无法预料的,但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祸。近日,有传言无限夸大福岛核电站爆炸带来的危害,加之公众对核辐射防护知识的缺乏,造成民众抢购含碘食盐,引发社会秩序混乱。为了让社会各界和公众了解核与核辐射方面的常识,我们组织编写了《核辐射健康知识手册》,希望能为大家的健康安全防护提供正确的信息。 一级分类:大众生活 二级分类:大众健康 三级分类:大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