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倒塌,在目前地震短期预报尚无法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人们自然寄希望于将居住的房屋建造得足够结实,以减少地震发生时房屋的倒塌伤人。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3册,主要介绍了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共含6章内容: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建筑场地的选择、各类房屋结构的抗震措施、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措施,后给出了房屋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本书可作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和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面对突如其来的核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正确避难?如何展开自救和等待救援?这些常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面对核灾难时,避险逃生的基本方法。故此,刘励军精心编写了《图说核与辐射事故》图册,目的就是让公众学习了解核突发事件相关知识,掌握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方法。
当遭遇海啸时,如何迅速脱离险境,如何积极、快速、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等,这些防灾避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技巧,是面对灾难时避免悲剧发生的根本。灾难无情,防灾有道,掌握科学的避灾、自救方法,可以*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樊毫军精心制作了《海啸》图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掌握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方法。
全球气候在变暖,每年夏季我们都要面对*高温的考验。*高温是指环境温度持续高于35℃的状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所导致的高温中暑或热射病对工农业生产活动、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及时有效地防治高温中暑、热射病,对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和建设平安社区十分重要。可是,对于如何防暑降温、如何预防或急救中暑患者的常识,老百姓往往了解不多或者说很不全面。 《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高温》介绍了*高温灾害的发生原因;中暑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用预防治疗方法。希望它的发行能对高温中暑的预防治疗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本书开始介绍了塑造我们的星球的地质力,尔后讨论了由地震断层引起的地面震动的影响,接着分析了火山活动及它对人类文明的危险。之后,本书叙述了由地面的破坏和灾害性塌陷引起的地质灾害。洪水,可能是广泛的地质灾害,本书中亦详细地介绍了它的方方面面。冰川消融引起海平面升高,本书也关注运动的冰川的影响。可能*破坏性的地质力是陨石对地球的撞击。人类是影响环境的另一个重大因素,地球上的动植物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 修订后的版本对人类文明面临的地质灾害作了更为广阔的描述。爱好科学的人对这一课题格外地感兴趣,同时,阅读本书,也能使他们获得关于这些自然力如何作用于地球的更好认识。学习地质和地球科学的学生将会发现本书对今后的学习颇有帮助。读者将享受该书作者精心组织的清楚易懂的文字。本书还配
《火灾》针对不同灾难发生时的具体生活与工作场景,如何开展逃生与救助,现场感与针对性强;本书采用看图说话、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本书通过对以往灾难救援经验的总结,宣介逃生、救助常识与技巧,实用性强;本书介绍正确的逃生原则与常识的同时纠正公众的一些错误的逃生观念与方法,正反结合;本书便于集中宣介,并根据灾难高发的地区和人群进行宣介。
本书是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后“国际地震预报专家委员会”提交意大利政府的、题为《可操作的地震预报》的报告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支持肯定、讨论补充以及强烈反对该报告的文章汇编。该报告涉及地震预报的定义与概念、地震的可预测性、断层相互作用的可预测性、地震概率预报模型与预报方法验证等有关地震预报的重大科学问题,总结评估了有关地震概率预报的需求、地震监测、地震可预测性、地震长期与短期预报模型的发展、方法验证和预报方法的运用等许多主要结果,并针对这些研究工作及其主要结果提出了不仅适用于意大利,而且也适用于可能实施可操作地震预报的其他地震活动地区的进一步改进提高的具体建议,以及实施可操作地震预报的路线图。 本书可供关注地震预报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2008年汶川地震,数万灵动的生命在 5 12 那个下午戛然而止。汶川地震后,国家地震局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灾区民众避震逃生与自救互救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中,被地震埋压的伤员中只有25%通过自救互救被救出。灾难面前,多一次自救就会多一次生还机会,多一秒救援就会多一分生的希望,而这些机会和希望可能就掌握在被困人员自己的手中。因此,灾难自救互救科普知识普及非常重要,势在必行。 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牵头,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的《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应运而生,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向普通民众全面系统宣传灾难逃生自救互救教育的空白。 《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全套15册,涵盖了地震、水灾、交通事故、火灾、风灾、雪灾、海啸、煤气中毒、化学品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矿难、
近年来,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龙卷风等灾难事件不断在全球各地上演,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面对灾难的肆虐,人们不禁要问:灾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人类在灾难面前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本书作者用浅显的语言,从地质学的视角,揭开灾难发生的原因,书中就常见的灾难如地震、火山、海啸、滑坡、飓风等形成的原因作了详细介绍。了解灾难发生的机制,人类就能更好地做出准备,防范灾难的发生或将此造成的损失降到*。本书也促使读者思索地球上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人类作为其中的主角如何在确保现在和未来的地球健康方面发挥作用。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指南》涵盖了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内容包括新时期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震情与灾情的收集和速报,防震减灾宣传,村镇民居抗震设防等。《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指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广大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者的有力助手;同时也是一本很好的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普及读物,书中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对社会公众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增强灾害预防能力大有裨益。
冰雪灾害由冰川引起的冰灾和积雪、降雪引起的雪灾两部分组成。包括冰雪洪水、冰川泥石流、冰湖溃决、河流冰凌与凌汛、海冰、暴风雪、风吹雪、雪崩等。张庆阳编著的《灾害来临怎么办:冰雪灾避险自救》内容主要介绍了冰雪灾害的种类、分布、特点、危害、预防、应对措施、避险的基本技能以及警报、自救、逃生等方面的知识,还调研了国外10个国家防御雪灾的经验,结合国情给出我国及...显示全部 一、冰雪灾害的基础知识 1. 你知道冰雪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吗? 2. 什么是冰雪灾害? 3. 我国冰雪灾害的时空分布 4. 我国冰雪灾害的类型及分布 5. 我国冰雪灾害具有哪些特征? 6. 冰雪天气到来之前应注意哪些事项? 7. 冰雪灾害有哪些预防措施? 8. 什么是冰雪洪水?
本书结合1992-1997年中国-奥地利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荒溪治理”的研究,以北京山区大面积荒溪分类与山洪泥石流危险区制图详细调查成果为基础,论述了一般山洪、高含沙山洪、泥石流、破坏力强的泥石流等4类荒溪的分类方法与危险区制图技术。以北京山区为例,研制了荒溪分类与危险区制图信息管理系统和暴雨泥石流临界雨量模型。在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降水预测模式开发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山洪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 本书可作为山区水土保持、山地灾害防治、国土整治、林业生态工程等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关部门的教学、科研、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由徐汉云主编,全书共分为四章,介绍了地震与地震灾害、地震预报和监测、地震宏观异常、地震应急救援等内容,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翔实、是一本大家学习防震科普的教学手册,并配有简易的图片,可供读者阅读学习。
滑坡是一种地质作用,是地貌演化的一种方式,滑坡作用的结果可能造成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等。因此,滑坡也是一种灾害。滑坡问题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属性。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滑坡及其灾害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滑坡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主要原因是在滑坡灾害高易发区所进行的切坡、加载、地下采矿、灌溉、水库工程建设等各种人类工程生活使得自然科坡的地质、地形和水文地质等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加速了处于平衡状态或准平衡状态的斜坡体向不稳定性方面发展,从而导致滑坡的产生并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等灾害。 本书是笔者结合过去20年来主持或参与的有关滑坡问题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
当遭遇泥石流时,如何迅速脱离险境,如何积极、快速、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掌握这些防灾避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技巧,是面对灾难、避免悲剧发生的根本,才可以*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侯世科精心制作了《泥石流》图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掌握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方法。
本书主要介绍在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该如何展开,从地震应急基础知识,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地震发生后的生存、卫生和防疫措施,地震受灾人员心理状况的调整及经典地震案例等五大方面着手,详细地向读者介绍地震发生后被埋压在废墟中的人该如何应付、逃生和实施抢救,未脱险者如何设法延缓生命,震后如何互救等,让读者对地震发生后该如何应急逃生有一个基本全面的了解。
“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神秘莫测的玛雅预言,隔着遮天蔽日的中美丛林,仿若洞彻万物的先知一般,描述着未知的明天。正像N所代表的含义,无限中的有限,偶然中的必然。黑暗来袭,我们要如何应对?生命的路途将指向何方?这套小书涉及地震、泥石流、海啸、火山喷发等常见的自然灾害,内设灾难回顾、知识链接、幸存者手记、当黑暗降临、抗灾要诀、2012预言几个版块,旨在为大家提供为实用的防灾避险常识和逃生技能;并试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提醒大家提高抗灾意识。生存的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2012、2013……201N,我们要的,不是无尽的猜想,而是积极的行动,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中。如果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关爱地球,那么人类将迎来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仍旧不管不顾地破坏环境,那么灾难就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让“核辐射”这个词从曾经的专业词汇迅速地变成了人们荼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可是,由于人们以往对核与辐射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对于究竟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有什么用,核辐射又能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核辐射的危害等问题,又基本一无所知,只能道听途说,甚至听信谣言,前一段时间出现的“抢盐”风波就是好的例子。为了提高人们对放射性及安全防护方法的认识,使人们理性科学地看待核辐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核恐慌,缪正强、李忠良编著的《放射性常识和安全防护方法你知多少》采用了通俗的语言及简洁的描述向人们介绍了有关核能、核辐射利用以及核安全防护的科普常识。本书分为7章,解释了近200个常见的知识点。书后附录介绍了核能相关的常见术语、物理量和单位。《放射性常识和安全防
本书选取了人类历史上影响为深远的十大重大自然灾难案例,逐一做客观的记录,阐述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刻骨铭心的伤痛,详细分析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告诉人们灾难背后的故事,以期给世人以警策。
地球灾难——一个听起来很大、很沉重的话题!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大地震过后留下遍地“残骸”,大海啸过后四处遗留着“人类垃圾”,大干旱、大洪水过后…… 本书的创作初衷源于我和编辑的一次聊天,聊天的内容就是前一段时间发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陨石雨”,我们探讨这种事情会经常发生吗?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吗?“陨石雨”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能够对它们进行监测甚至控制吗?就我所知,人类监测着运行在地球轨道附近的大约10万颗小天体,怎么这一次这么大的一颗陨石冲入地球轨道就没有预测预报呢?!我和编辑谈了自己的想法,我俩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向公众解释、阐述这一类足以造成人类恐慌的、来自大自然的或者是来源于人类本身的地球灾难事件的想法。开始时给出的提纲很大,涉及了地球上的种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