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吴传钧院士的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国土整治、持续发展、区域地理、地理教育等多方面,再加上吴传钧院士为缅怀师友所写的纪念短文,以及各种媒体对吴传钧院士活动的评介的材料。
《九洲》第三辑为历史地理先秦专号。共有十六篇论文,按基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围绕《禹贡》有关大禹传说与九洲之画的,有刘起于,胡阿祥、曲英杰四篇论文。第二部分是殷商卜辞专题。文章大都以卜辞为基本文献,对上古地理问题考订辨析,其中为绕宗颐先生提交的四篇论文(并作两篇)学术价值较高;第四部分是关于固代西周都域及各列国都域,疆域论文,最后一篇单列内容是古钱中地名研究。本辑论述集中,作者为历史地理领域专中青三代学者,从不同侧面论述先秦地理,学术价值,其中对《禹贡》及九洲之画问题的讨论。
我希望你与我一起去做一次的探险,探索人类在地球眼中的潜力,分享我对我们进化未来的憧憬。这次探险旅行将事业领我们时空,使我们站开来,重新注视人类,思考新的方式来看待我们自己与整个进化进程的关系。我们将看到奇迹可能在地球上发生,在我们这颗蓝色珍珠上发生。人类可能处在一个进化飞跃的边缘,数亿年才发生一次的跃进,可能会在进化的一瞬间发生。导致这个跃进的变化就在我们的眼前——或眼睛的后面的心智里。本书从理性的层面探讨了地球存在的本源和意义,是一部关于现代信息革命如何改变人类的心灵,以及如何影响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巨著。
本书《人文地理学词典》,组织了20多位中青年地理学者通力协作,进行译述。他们行文比较严谨,其表达就不如长于编教科书的美国学者那么通俗易懂,因此要保证译文质量亦大不易。该词典包括了一些目前尚难定译的名词和术语。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研究人文地理学的实践中不断加深体会和更好地消化与吸收后,才能逐步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和定论。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变化剧烈、发展迅速的一个世纪。19世纪中期以来的近代化进程到20世纪开始加速,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换。学术研究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同样经历、体现着这种历史的变化。20世纪中国人文学科涌现出了众多的学术名家和大批的字术经典,中国的学术研究也在这一世纪从学术观念到著述形式逐步建立起现代学术思想研究的体系。研究、总结20世纪人文学科学市发展的历史,不仅是对各个学科学术研究百年成就的审视,也是对中国学术研究现代化进程的一次集体回顾,意义深远。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至三章属于历史地理学发展史的内容,分别论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历史地理学思想等相关问题;四至六章属于现代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分别论述了历史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历史社会地理学与区域社会史的若干理论问题,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七至十二章属于历史地理学实证研究,即以专题研究性质的学术实践案例,具体探讨了区域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互动、古代历史地理文献的考证与研究、多重证据法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碑刻文献资料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中外史料与古旧地图文献互证法的应用等相关问题。
世界上的地名很多,而地名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名的来源,与人类的航海探险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本书中所介绍的1700多个地名,就是由300多位世界的探险家、航海家在航海探险中所发现和命名的。
对于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在古代不同民族的先民那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意义。以往介绍星空的书,大多是介绍古希腊传统的星座及其故事,即使涉及中国古代星名,除少数几个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具有故事情节外,其余大都不知中国星名的含义。为了弥补这一缺撼,《泄露天机--中西星空对话》一书,采用30个对话的方式,将中国的大多数星座与古希腊的48个星座对应起来。因此,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认识中国星座,了解中国星名的含义,同时也可以从中认识与其对应的希腊星座,以及星座本身所隐含着的中西文化历史上的神话故事。 本书力求浅显和生动,作者沿着一条精心选定的主线,从最浅显的星座知识入手,讲述星座中一个个神话故事,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星座知识,熟悉各自喜爱的星座。 本书适合于各种文化程度的成年人以及青少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