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是Internet和Intranet中计算机或相关设备之间进行“交流”的协议,Winsock是应用为广泛的,基于TCP/IP的网络程序的编程接口。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了TCP/IP及其工作原理,以简单明了的编程实例全面介绍了基于Winsock的网络程序设计技术。具体内容主要包含TCP/IP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网络接口层基本知识、网络层技术及其协议、传输层技术及其协议、应用层常用协议、TCP/IP的实现技术、网络程序设计基本知识、TCP编程、UDP编程、网络综合程序设计、Winsock常用函数介绍及其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网络协议及其网络编程”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网络相关工作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或作为IT培训机构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教程使用。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IPv6路由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和MBGP的专业图书,具体内容包含IPv6 BGP、RIPng、EIGRPv6、OSPFv3、IS-ISv6、IPv6组播和IPv6过渡技术。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掌握路由技术,本书配有光盘,以增强其实用性和可读性。
GB/T 19760《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系列目前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第2部分:CC—Link实现; ——第3部分:CC—Link行规; ——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 本部分为GB/T 19760的第4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CC—Link协会标准BAP-05031-F《CC-Link/LT协议规范》,其技术内容与BAP-05031-F完全一致。 GB/T 19760-2008与GB/Z 19760-2005比较,在技术内容上未作调整,在结构上划分成4个部分,以适应不同用户单独使用的需求。本部分代替GB/Z 19760-2005《控制与通信总线CC—Link规范》中的“CC—Link/LT协议规范”部分。 为了使用方便,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根据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按照GB/T 1.1—2000的规定,对原文本进行了编辑性的修改,技术内容完全一致; b)对原文引用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
本书以复杂系统的人工智能诊断问题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论述了基本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的理论、方法、系统与实践。全书8篇,内容涉及神经网络智能诊断的产生、发展、现状与动向,复杂系统智能诊断问题的概念和策略;基于小波变换的*新信号处理技术;神经网络结构优化和算法改进;演化算法及其在智能诊断中的应用;小波神经网络;演化多层感智器;集成神经网络;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系统的开发和实践。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从现代计算机网络概念出发,基于从干中学习、从研究开发中学习、从现代信息资源中学习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开发应用能力和模拟实验分析能力为目标,把计算机网络的实验与实践归纳为工程实习、开发实践和模拟分析研究3大部分,每一部分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或实践内容。全书共18个实验和实践,从组网、设备配置、数据捕获、网络监控,到各层协议编程,以及使用NS-2仿真,基本上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实践要求的全部内容。 本书提倡开放性,引入了全新的实验与实践教学观念。书中将每个实验与实践均分成准备、预约、实施和讨论4个过程;并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建议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实验的准备和实验后的讨论上;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开发实验和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本书所选的实验和实践,可
本书按照*的“工作过程导向”编写模式,采用虚拟课堂的讲解形式(每本书都配有多媒体教学光盘),把工作环境和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课堂任务”、“课堂练习”、“知识拓展”和“课后作业”四个环节,让读者坐在家里就可以得到身临课堂、工作现场的学习感受。 本书讲解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基础知识、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协议、局域网(LAN)、Internet的接入、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络新技术简介,后进行课业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讲解。 本书十分适合初次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或初次接触计算机网络的读者阅读,也适合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使用。 读者可以登录本书的教学服务网站www.heimofang.com,下载学习资料或与他人进行交流。
GB/T 19760《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目前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第2部分:CC-Link实现; ——第3部分:CC-Link行规; ——第4部分:CC-Link/IT协议规范。 本部分为GB/T 19760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CC-Link协会标准BAP-05027-F《CC-Link规范实现》,其技术内容与BAP-05027-F完全一致。 GB/T 19760-2008与GB/Z 19760-2005比较,在技术内容上未作调整,在结构上划分成4个部分,以适应不同用户单独使用的需求。本部分代替GB/Z 19760-20056控制与通信总线CC-Link规范》中的“CC-Link实现”部分。 为了使用方便,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根据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按照GB/T 1.1~2000的规定,对原文本进行了编辑性的修改; b)对原文引用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部分用我国标准编号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编号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电磁场与电磁兼容的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包括矢量分析、时变电磁场、电磁波、天线基础、传输线、电磁兼容概述、电磁骚扰的传输途径、电磁兼容测试、接地和搭接、屏蔽、滤波等。 本书注重将电磁场理论与电磁兼容实际应用相结合。对于静电场和恒定磁场以及场的计算方法,本书不作为重要内容介绍。在介绍电磁场理论时,不以全面、系统作为目标。本书旨在深入分析理论概念,简化推导,以介绍解决实际的电磁兼容问题所需的基础理论作为重点。本书配套有电子课件,可供任课教师使用。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自动控制和电子类本科生,也可供其他专业本科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TCP/IP协议与网络编程》Interllet的核心技术是TCP/IP协议,由于当前Intemet的普及,TCP/IP程序设计已经成为当前*热门和应用*广泛的程序设计技术。《TCP/IP协议与网络编程》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首先介绍了进行TCP/IP程序设计所必须掌握的 TCP/IP协议的有关知识,然后就网络程序设计的API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讲解,并且每一章都有一些简单易懂的实例,*后通过几种典型的1'CP/IP程序设计实例的介绍和分析,使没有TCP/IP知识或对TCP/IP知识了解较少的读者通过《TCP/IP协议与网络编程》的学习,也能在短期内掌握TCP/IP知识,并能进行一些简单实用的 rcPftP程序的开发工作。
本书分成五章,按照应用层次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网络辅助软件”部分主要介绍在网络应用中经常要用到的辅助工具,包括网络搜索软件、网络加速软件以及其他网络辅助软件等内容。 “网络通讯软件”部分主要介绍与风络通讯有关的各种软件,包括网络聊天软件、网络电话软件以及网络传真软件等内容。 “网站构建软件”部分主要介绍与构建自己网站有关的各种应用软件、网页制作辅助软件、网络器软件以及代理服务器软件等内容。 “网络检测软件”部分主要介绍了对网络性能以及网络数据流检测的各种工具软件,包括网络侦测软件以及IP检查软件。 “网络安全软件”部分主要介绍与网络安全有关的软件,涉及了各种远程控制软件和网络防护软件等内容。
本书编写的目的是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通用性的计算机网络实训教材,在编写体系上考虑到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特点,兼顾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达到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提高网络应用技术水平的目的。 本书共包括19章,其中第1部分(1-10章)包含了Internet应用的主要内容;第2部分(11-16章)针对当前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进行了详细介绍;第3部分(17-19章)为组网工程实践,讲述了组网过程中的一些实用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爱好者的参考书,还可以作为各种网络技术短训班的培训教材。
本书根据作者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及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经验,本着力求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编写。全书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OSI参考模型、数据通信基础、编码技术、局域网基本知识、介质访问控制、局域同组网技术、广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与连接技术、计算机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网络互连设备的功能与应用、网络互连协议TCP/lP、全球*的互联网Internet的基本知识及各种信息服务与应用、各种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与配置等。书中重点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网络互连、路由器、TCP/IP、Internet等内容。本书在局域网和广域网章节中,讲解了*高速广域网技术(如POS、WDM),并着重讲解了交换局域网技术和以太网
《机会网络路由算法》从实用和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了近几年机会网络的*研究、应用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机会网络路由算法。 全书分8章和1个附录,第1章概述了机会网络的特点、应用场景;第2章介绍了典型路由算法的机理,分析比较了典型路由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第3章和第4章分析了机会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从网络性能和能量消耗角度评价了泛洪攻击的影响;第5章讨论了节点间协作问题,以及节点协作对机会网络的影响;第6~8章针对不同场景给出了4种新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通过ONE仿真平台对新路由算法进行了分析评价;后在附录中介绍了ONE仿真平台的使用方法。 《机会网络路由算法》可作为机会网络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爱好者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
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解决了全球IPv4地址空间耗尽的问题,使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IPv4 向IPv6平滑过渡成为决定下一代互联网成功与否的关键。 《下一代互联网与IPv6过渡(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作者崔勇、吴建平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深入探讨了IPv4向IPv6过渡的各类技术方案,全面介绍IPv6过渡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重点讲述了国际首创的4over6隧道过渡技术。全书共分为10章,第 1章~第3章讲述IPv6及过渡基础知识;第4章和第5章阐述各类过渡技术,包括双栈、翻译和隧道技术,并分析不同过渡技术特点、性能和安全等优劣势;第6 章和第7章分别讲解主干网和接入网隧道技术,阐述了4over6隧道过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重要作用;第8 章和第9章分别讲述过渡技术关键问题和过渡应用场景;第10章讲述下一代互联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下一代
TCP/IP协议实际上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TCP/IP协议已经是核心内容。在描述OSI模型中的各层次时,也是围绕各层次所对应的协议展开的。本书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涵盖了TCP/IP协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网桥、路由器、LAN、静态和动态路由、多播和实时服务、网络管理和安全等。作者教授计算机网络课程8年多,书中的内容来源于作者实际的授课经验。所有实验均经过广泛且有效的测试,其中的实验环境是Linux操作系统。本书有配套的教辅材料。 本书适合作为本科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配套教材,也适合作为专科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介绍了主要的路由协议和交换技术,包括cdp、rip、ospf、eigrp、bgp、ppp、帧中继、nat、acl、stp、mstp、hsrp和vrrp等,并详细介绍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三层交换技术、ip路由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路由重分布等基本原理和技术。 本书以园区网作为应用重点,提供了大量的、能在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5.3上实现的网络配置案例,给出了网络拓扑结构、实验目的和要求、主要配置步骤、知识点验证说明和网络功能效果检测等。 本书集理论知识与实例配置于一体,可作为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的教材,也可作为网络专业从业人员的自学指导书。
《融合与开放的下一代网络丛书》系统地描述了作者在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中,对下一代网络原理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本书在前几册的介绍基础之上,力争从下一代网络通信协议角度对下一代网络进行深入的阐述。为此,本书对通信网络,特别是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及相关的通信协议位置与作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同时,选取SIP、MGCP/H.248、BICC、SIGTRAN四类下一代网络中的核心信令协议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信令协议的历史发展(设计目的与目标)、信令协议的核心设计思想(结构模型与功能模型)、信令协议的处理过程(基本语义与处理规则)、信令协议的具体内容(基本语法规则)、信令协议在网络中的协作流程(基本时序规则)的研究,对各个信令协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本书是一本详细介绍网络服务器的架设与配置的书籍,书中介绍了目前常用的11种网络服务的具体配置步骤,同时还涵盖了硬盘的分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基本网络命令的使用等网络从业人员的知识。 本书涉及的网络服务包括DNS服务、DHCP服务、WWW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Telnet服务、RAS服务、NNTP服务、即时通信服务、代理服务和VOD服务等。书中的实战操作均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其中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平台以Windows 2000 Server和Windows Server 2003为主,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平台以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和Windows XP为主。此外,书中还精选了许多目前成熟的第三方软件用于服务器的架设与配置。 本书内容实用、结构清晰、实战案例丰富,适用于网络管理员、网络维护人员和网络爱好者学习和阅读。
本书是在2000年第1版的基础上改编而成。重点介绍以Internet为背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软硬件核心技术与*发展动态。 全书共分六篇18章,按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第1章简介一般概貌;第2章和第3章为篇,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原理;第4章至第8章为第二篇,介绍计算机局域网、计算机广域网技术和宽带接入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第9章和第10章为第三篇,讲述网络互连技术,包括TCP/IP协议以及网络互连基本原理与方法;第四篇包括第11章和第12章两章介绍网络协议工程的数学基础与网络协议开发过程;第五篇是网络管理与应用篇,由第13 章至第15章组成,主要介绍Internet的网管方法、原理以及网络安全等;第六篇由第16章至第18章组成,介绍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Internet的主要发展方向与动态,包括下一代IP协议IPv6、服务质量(QoS)控制技术、区分服务、多标签
本书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理论知识与方案实例。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概述,系统集成环境,广域组网技术,各类网络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等。 本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反映了当前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方面的新技术。适合从事计算机网络集成的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网络课程的设计理念和基本开发流程也有其全新的特点。本书结合国内外的网络课程案例,探讨了网络教学的各种模式和网络课程类型,介绍了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法与流程以及相应的建设规范和评价标准,并对网络课程的开发技术进行了介绍。本书还专门选取了不同学科领域的几门网络课程进行详细的解析,供老师借鉴和参考。
《网络应用协议与实践教程/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介绍TCP/IP中的应用层协议及其应用,既包括了历史久的域名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也包括了近些年发展较快的P2P应用、即时通信应用、VoIP应用,并对应用层中重要的Web应用,按基本协议、开发技术以及应用的发展线索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网络应用协议与实践教程/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将理论和应用相结合,既给出了网络应用的标准协议架构,又给出了应用实例。在本书的学习过程中,要求读者通过实践观察,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协议实现的理解。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掌握网络协议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网络协议开发、网络安全分析奠定基矗 《网络应用协议与实践教程/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可作为
W5500是WIZnet公司*新推出的以太网接入芯片,内嵌全硬件TCP/IP协议栈。崔建峰、陈海峰主编的这本《物联网TCP\IP技术详解》以当前流行的 STM32F103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着眼于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深入浅出地讲解物联网开发中所需要的TCP/ IP知识,同时又通过实际的案例介绍如何使用W5500 在STM32F103单片机上实现这些协议。本书除讲解常用的TCP/IP应用层协议(如DHCP、DNS和HTTP等协议) 外,还详细介绍如何与物联网云平台通信,如何实现设备固件的远程*新,以及如何实现ZigBee网关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物联网开发时常用的TCP/IP 技术,对读者从事物联网技术开发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实例出发,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特别适合作为普通高校物联网类、计算机类、电子类以及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