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圣雨编著的《TCP\IP网络编程》涵盖操作系统、系统编程、TCP/IP协议等多种内容,结构清晰、讲解细致、通俗易懂。书中收录丰富示例,详细展现了Linux和Windows平台下套接字编程的共性与个性。特别是从代码角度说明了不同模型服务器端的区别,还包括了条件触发与边缘触发等知识,对开发实践也有很大帮助。 《TCP\IP网络编程》针对网络编程初学者,面向具备C语言基础的套接字网络编程学习者,适合所有希望学习Linux和Windows网络编程的人。
围绕网络工程师对路由交换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内容,本书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IPv6 地址、邻居发现、地址冲突检测、IPv6 静态路由、IPv6 默认路由、OSPFv3、 IPv6 访问控制列表、IPv6 隧道等知识。全书由IPv6 局域网应用篇、IPv6 园区网应用篇、IPv4 与IPv6 混合应用篇、IPv6 扩展应用篇四大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3 ~ 5 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源自一个真实的应用场景,并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展开。通过在业务场景中学习和实践,读者能快速熟悉IPv6 的相关知识及应用。本书提供了微课、PPT、练习与思考等教学资源,适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技工等院校信息技术类通识课的教材,也可作为IPv6技术与应用的培训教材,以及社会信息技术类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IPv6技术精要》从IP的发展以及IPv4的不足入手,全面阐述了IPv6的各种基本知识,包括IPv6编址、ICMPv6与邻居发现协议、IPv6路由、DHCPv6等内容,并详细讨论了包括双栈、隧道、转换在内的各种IPv4向IPv6迁移的过渡技术。为便于读者深入掌握各章所学知识,《IPv6技术精要》通过大量实用案例详细阐述了IPv6地址以及各种IPv6协议与进程的CiscoIOS配置信息和配置命令,对于理解IPv6以及从IPv4向IPv6迁移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参考内容。受篇幅限制,《IPv6技术精要》没有过多地去描述IPv4的相关内容,只是对IPv6与IPv4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因而读者应具备基本的IPv4基础知识。 《IPv6技术精要》适用于任何希望学习IPv6基础知识的读者,包括所有从事网络架构和网络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以及广大网络专业的在校学生。
本书在介绍了宽带IP网络基本概念、TCP/IP协议的基础上,全面地讲述了宽带IP网络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局域网技术、宽带IP城域网、宽带IP网络的传输技术和接入技术、路由器技术和路由选择协议,另外还研究了宽带IP网络的安全问题。 全书共有8章:第l章概述,第2章宽带IP网络的体系结构,第3章局域网技术,第4章宽带IP城域网,第5章宽带IP网络的传输技术,第6章宽带IP网络的接入技术,第7章路由器技术和路由选择协议,第8章宽带IP网络的安全。 本教材取材适宜、结构合理,并重于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且能够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在教材编写方面,力争做到阐述准确、文字简练、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另外为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归纳总结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章后都附有本章重点内容小结及习题。 本
本书是TCP/IP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重点讲述高级协议,覆盖了当今TCP/IP编程人员和网络管理员必须熟练掌握的T/TCP(TCP事务协议)、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NNTP(网络新闻传送协议)和UNIX域协议。与前面两卷一样,本书有丰富的例子和实现的细节。
本书是TCP/IP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重点讲述高级协议,覆盖了当今TCP/IP编程人员和网络管理员必须熟练掌握的T/TCP(TCP事务协议)、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NNTP(网络新闻传送协议)和Unix域协议。与前面两卷一样,本书有丰富的例子和实现的细节。 本书适合希望了解TCP/IP协议如何实现的读者阅读,是TCP/IP领域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权威参考书。
本书系统详细介绍网络协议的原理、功能及实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分层体系结构; 典型的物理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机制、局域网协议和广域网协议; IP协议、ARP协议、Internet控制协议、路由选择协议; TCP协议、UDP协议; DNS协议、文件传输协议、邮件传输协议、远程登录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网络管理协议等。每章结束对本章重点内容进行了简要概括并附有习题,部分章节附有实验。内容丰富、概念清晰、系统性强、重点突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本书的特点。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和应用的开发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W5500是WIZnet公司*新推出的以太网接入芯片,内嵌全硬件TCP/IP协议栈。崔建峰、陈海峰主编的这本《物联网TCP\IP技术详解》以当前流行的 STM32F103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着眼于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深入浅出地讲解物联网开发中所需要的TCP/ IP知识,同时又通过实际的案例介绍如何使用W5500 在STM32F103单片机上实现这些协议。本书除讲解常用的TCP/IP应用层协议(如DHCP、DNS和HTTP等协议) 外,还详细介绍如何与物联网云平台通信,如何实现设备固件的远程*新,以及如何实现ZigBee网关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物联网开发时常用的TCP/IP 技术,对读者从事物联网技术开发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实例出发,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特别适合作为普通高校物联网类、计算机类、电子类以及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
本书以独特的编排形式共收录了网络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词汇4300多条,并附有精要的定义及必要的插图,以及刊登有关释义部分内容的网址。本书可供从事网络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翻译工作者及大专院校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作者曾写过GUI设计禁忌,这本书在总结那本书的经验基础E,以大量实例详细讨论了60个常见和严童的Web设计错误。作者紧紧围绕可用性问题,指出了人们在网站设计中常犯的错误或容易忽视的问题。本书没有长篇大论地描述Web设计错误,而是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r合理的解决方法。本书涵盖了Web设计中的重要主题,包括内容、任务驱动、导航、表单、搜索、文字牺写、链接外观、图形设计和布局等,阅读本书有助于把网站设计得更完美。本书适合Web设计、开发及评估人员阅读,也适合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Jeff Johnson是UL Wizards有限公司的一名顾问,该公司是一家产品可用性咨询公司(www.uiwizards.com)。1978年,他开始从事人机交互方面的工作。并在许多知名公司任过软件设计人员、可用性测试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他也是《GUL Bloopers:Dont's for
本书是一本详细介绍IPv4路由协议的专业图书,其内容包含RIPv1、RIPv2、IGRP、EIGRP、OSPF和集成IS-IS。本书还详细介绍了路由协议重分布技术和高级路由信息调控技术。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掌握路由技术,本书配有光盘,以增强其实用性和可读性。
作为本IEEE 1888协议的著作,《IEEE 1888智慧能源标准及开发指南》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该协议的内容及应用方法。 全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IEEE 1888协议的发展过程、应用领域、系统架构、通信方法、设计及开发方法、应用案例、管理控制,以及协议安全性等内容。全书的后包括两个附录,详细介绍了协议参考代码的阅读和使用方法,以及配套示例源代码,以方便读者参考使用。 《IEEE 1888智慧能源标准及开发指南》适合具有一定编程基础的读者阅读,对ICT和智慧能源领域的从业人员,以及计算机、通信领域的科研人员,具有切实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无线传感器网络轻量级密码算法与协议》围绕无线传感器网络轻量级密码算法与应用协议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特点,综述了加密算法的研究现状;接着分别介绍了神经网络密码、整数型混沌密码、优化的身份公钥等新型轻量级算法,并详细阐述了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及其他若干轻量安全协议设计;后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的形式化方法与工具,并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实例。 《无线传感器网络轻量级密码算法与协议》研究的内容兼具理论深度和工程实用性,内容叙述专业性较强、逻辑联系较紧密,尤其是后面若干安全协议的设计依赖于前面提出的各种算法,应用创新性较强。 《无线传感器网络轻量级密码算法与协议》适合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等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
本教程全面描述了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和实现技术。全书共分为11章,深入介绍了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的通信系统、通信模型、网络模型、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信号与编码、传输介质、接口标准、局域网技术、局域网互联技术、VLAN、通信子网交换技术、网络层协议、路由协议、IP计算、IP交换、IP安全、MPLS、传输层协议、SSL、RTP/RTCP、应用层功能协议、SIP、QoS等技术。本教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流畅、协议格式翔实,主要面向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初学者,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的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授课教材,以及数据通信网络技术服务人员的参考书。
什么是IP?简单说来,IP就是知识产权,可以是一首歌,比如《同桌的你》;可以是一部小说,比如《鬼吹灯》;可以是一台话剧,比如《夏洛特烦恼》;可以是某个人,比如周星驰 本书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互联网营销经验,通过papi酱、罗振宇、咪蒙、吴晓波等成功案例的分析,由理论到实践,从魅力人格体、超强内容力、极致传播力、粉丝运营、商业变现、自品牌生命力六个方面,详细介绍超级IP的打造与运营方法,全书通过典型性的生动例证和颇具独到见地的理论总结,使其可读性得到明显的提高。IP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一个 个体崛起 的互联网商业时代已经来临,让我们把握风口,借势而飞!
Hardening系列是美国McGraw-Hill公司新近推出的又一套信息安全系列丛书,与久负盛名的“黑客大曝光”系列携手,为信息安全界奉献了一道饕餮大餐。 本书是Hardening系列成员之一,由数位信息安全领域的著名专家编写,通过四段式系统加 固教学法,从技术和策略两方面,详细介绍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并对系统管理员容易疏忽或犯错的细节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把网络系统建设成信息安全堡垒。 全书共分4大部分22章。第1部分给出降低系统威胁的7个关键步骤,是系统阻止入侵的必要措施;第2部分则是本书的重中之重,自顶向下系统讲述加固网络系统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其中涉及了如何用深度防御、身份管理系统、加密、入侵检测与响应等方法来提高网络安全性,并详尽描述了如何加固跨平台认证、Web服务、移动环境、数据传输、远程客户端、无线网
在当今的互联网络世界中,TCP/IP协议已经成为计算机通信的标准。本书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在现代网络中管理TCP/IP并且指导其运行的所有常见模型、协议、服务和标准。全书主要介绍了TCP/IP基础、ISO/OSI和TCP/IP模型、链路层协议模型、网络层和IP协议、ICMP协议、DHCP协议、传输层的TCP和UDP协议、域名系统DNS、IP组播知识、IPv6协议、管理TCP环境、NetBIOS和WINS知识,后介绍了网络接口的知识。本书各章都提供了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以巩固每章中介绍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和网络通信专业的教程,也可供自学读者使用。
本书是在作者总结多年的TCP/IP协议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案的基础上,结合从事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实践教学的经历,按照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的从低到高顺序讲述各层的协议及相关的编程技术,并给出了“近似实战”的应用实例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本书共10章,其中,第l章在概述TCP/IP协议原理的基础上,讲述了基于TCP/IP的网络通信过程;第2~3章讲解了套接口编程的基础知识,并重点讲述了Winsock编程技术;第4~9章分别讲述了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协议原理及相关的编程技术,并给出了“近似实战”的应用实例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第10章通过实例,剖析了当前较热的P2P编程技术。 本书可以作为大学本科、大专及高职院校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网络研发人员的参考
本书从使用者的角度,通过大量而详尽的图解,系统地介绍了Internet协议概念与实践,内容包括:以太网介绍、PPP、Internet Protocol(IP)、IP地址、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ICMP、IP路由、静态与动态路由、UDP、TCP、DHCP、DNS、HTTP、SMTP、POP3、Telnet、FTP、网络监视器的安装与使用以及Windows2000的TCP/IP设置等。 本书内容介面、叙述清晰,讲解透彻,通俗易懂,实例简洁明了,图例丰富,适合各层次的网络管理人员和广大电脑爱好者。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所介绍的内容是针对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认证项目之一— CCNA安全课程,作为思科网络学院的指定教材,本书面向的读者群需要具备CCNA水平的知识。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共分10章,第1章介绍了现代网络安全威胁相关的知识,让大家了解网络安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病毒、蠕虫和木马为典型代表的各种攻击的特点和防范。随后的3章主要侧重于如何防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攻击,比如如何加强对路由器的保护、AAA认证以及防火墙技术和部署。第5章介绍了如何对内部网络自身的保护,强调了网络入侵防御系统(IPS)的特点和在思科设备上的实现。第6章是针对局域网的安全防护,主要侧重于对于交换网络的安全部署及配置。第7章介绍了加密算法,普及了加密技术的基本知识。第8章是本
本书共分五篇15章。系统地全面介绍了安全协议实施生成与验证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及*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协议协议规范形式化分析与验证技术、安全协议实施的生成与验证技术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应用PI演算、一阶定理证明器ProVerif及应用、概率进程演算Blanchet演算、自动化安全协议证明器CryptoVerif及应用、基于计算模型自动化验证安全协议Java实施认证性、基于计算模型生成密码学安全的安全协议Java实施、基于符号模型生成密码学安全的安全协议Java实施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与数据管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及数据管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重点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簇策略、路由算法及节点数据管理技术。本书大部分内容是作者近年来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文献。 全书分为三部分,共9章:部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述,即第1章,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系统结构、体系结构、特点、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等;第二部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包括第2章~第6章,介绍基于PSO的两层分簇路由协议、基于PSO的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分布式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和基于参数优化的分簇算法等内容;第三部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研究,包括第7章~第9章,介绍基于感知数据综合支持度的节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