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开发者的学习习惯,首先简明扼要说明了串口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讲述了MCGSE系统组成、MCGSE中的数据类型、串口分类、串口标准等,该部分为学习串口开发的功底;其次,通过微型打印机、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开发实例,详细说明了如何利用MCGSE提供的串口函数灵活地访问各种协议接口,该部分提供了一种 *通信 方式,即无论什么样的数据格式、什么样的收发方式,利用该类函数都可以解决问题;*后,重点详细讲解基于Modbus标准协议的通信,即只要仪表采用的是标准Modbus协议,都可以利用这部分的指令解决,充分利用嵌入式MCGSE底层的驱动,完美实现通信互联。书中以实例形式引导读者逐步完成串口通信编程开发,同时配套视频演示和讲解,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易懂、易学。本书可供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测控
本书详细介绍了亚马逊AWS云服务特性、适用场景及操作方法等,通过列举大量详细案例,旨在让读者全面了解如何利用亚马逊云计算平台完成客户的业务需求和IT需求;如何在数分钟内建立属于自己的虚拟数据中心;如何便捷地利用数台到数千台服务器和服务完成传统机房无法想象完成的任务。
本书首先从介绍网络、网络经济和企业网络等核心术语入手,强调企业网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借助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对企业网络进行人类行为视角的解读,奠定后续章节的逻辑基础;再次,分析企业网络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揭示其合作的本质特征;然后,介绍企业间各种合作网络的具体形式和优势;随后,对企业在网络中的定位和演化进行研究;再者,对企业如何构建网络及其边界进行分析;后,对企业合作网络的竞争优势和未来进行展望。总之,全书贯彻一种思想,即将网络作为一种策略、一种行为,重在研究网络化的过程,而不是网络化的结果。
本书为专著,致力于计算机信息协议的研究。针对目前协议中存在的不具有实用性或过于复杂等问题,本书以UC属性作为主要对象,研究zk协议及对它的形式化甚至自动行分析验证,主要工作有:研究uC模型的可描述性及uC模型中协议模块化设计与分析方法,利用uc模型分析密码协议的性,主要是利用协议严格证明协议是否能实现特定任务;研究通用可组合零知识证明协议,可规约到通用可组合不经意传输(UCOT)协议的实现;研究基于零知识证明的通用可组合形式化分析模型的扩展和形式化分析。
本书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全面地介绍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和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基础知识、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现代数字调制技术、差错控制编码、同步技术。 本书内容简练,理论联系实际,对基本原理的分析深入浅出,并注重应用和吸收新的技术成果。文中配有大量的典型例题和习题,并附有大部分习题答案,便于教学与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双学位的教材,还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借鉴国内物联网课程的教材和业界新技术及动态,全面介绍了物联网工程相关知识和实践项目。全书共分为10章,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状况、物联网产业及物联网相关技术及应用等。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物联网技术培训教材,还可作为物联网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书重点介绍匿名通信与暗网,内容涵盖匿名通信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典型匿名通信系统工作原理,以及暗网的工作原理、实现机理,阐述暗网空间测绘研究内容、关键技术、暗网建模和理论分析等前沿研究问题。内容涉及当前匿名通信研究领域各个方面的热点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匿名通信基本概念、实现机理、匿名表示和度量等基础知识;Tor、I2P等典型匿名通信系统及其可访问性技术;暗网以及暗网空间测绘;匿名追踪等。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图文结合,书中的内容既涵盖了当前匿名通信技术的前沿研究工作,又有大量实际的应用实例可供参考,对于全面了解和掌握网络空间通信隐私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以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为主要对象,以基于CC2530芯片(TI公司)为核心的硬件平台,在介绍了常用传感器编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TI的Z-Stack协议栈架构和编程接口,并详细讲述了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的ZigBee项目。 本书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单片机、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ZigBee技术等项目开发的学习、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计算机、电子、自动化、无线通信等课程的教材。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结合内容特点,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感受,本书内容构建了 三模块、一保障 的 结构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主要性能。全书 分为信号与信道分析、信号发送与接收、基于性能的编码3部分(三模块),以及同步系统(一保障), 共9章,具体内容包括绪论、信道分析、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及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接收、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同步系统,理论联系实际,讲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概念清晰,重点突出,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 编者从事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主持参与了 通信原理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并于2013年完成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转化工作,2016年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习资源,具体内容可登录 爱课程 网站(http://www.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