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ArcGIS 10的软件操作与使用技巧,主要内容包括:ArcGIS 10概述、快速入门、地理数据库、数据的采集、编辑与拓扑处理、空间参考与变换、空间数据可视化、地图制图、矢量与栅格数据分析、网络分析、三维分析、水文分析、地统计分析、空间建模等。本书配有大量实例并给出其详细的操作步骤,随书光盘包含所有实例的数据,供读者参考使用。 本书强调新颖性、实用性、技巧性、全面性和实战性,既可作为高校GIS、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教材,也可供相关部门的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论述遥感原理及其应用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著作。全书共16章,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至第5章为遥感基础。重点阐述遥感系统的基本理论、物理概念、遥感数据源的获取、传输机理、成像规律及各类遥感信息的特征;并分别介绍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等。第二部分:第6至第10章为遥感分析方法。主要阐述遥感图像的解译、数字图像处理、遥感综合分析方法、数据融合与同化、遥感变化检测;并着重介绍遥感定量分析的方法及其模型等。第三部分:第11至第16章为遥感应用专题。这一部分以理论、方法、实例相结合,择用国内外典型实例,从土地、植被、水体和海洋、地表能量与辐射平衡、土壤水分、地质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映遥感信息科学的广阔应用前景。
《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第二版)》基于*的ENVI5.1版本软件,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其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和方法。全书共分16章,涵盖了ENVI软件概述、ENVI遥感图像处理基础、数据显示操作、遥感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矢量处理、制图、正射校正、面向对象图像特征提取、地形分析与可视化、遥感动态监测、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高光谱与光谱分析技术、波段运算与波谱运算以及ENVI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按照遥感图像处理流程,由浅入深,逐步引导读者掌握ENVI软件操作,部分章节设有完整实例,以帮助读者学习完整的遥感图像处理流程。《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第二版)》各个章节相对独立,读者可视个人情况选择阅读。 《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第二版)》不仅详细介绍了ENVI遥感图像处理功能,还融入了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作为ENVI软
QGIS作为广泛使用的开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集成了地理信息领域许多的思想和技术。本书通过丰富的软件使用示例,由浅入深地为读者提供了了解这些思想和技术的途径。本书主要内容涉及QGIS的基本使用、GDAL工具、GRASSGIS模块、SAGAGIS模块、Orfeo工具箱、LizMap在线地图发布和GeoHealth健康应用插件等。读者也可在本书提供的网站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
农林业是遥感和空间数据应用的重要领域。本书展示了遥感和QGIS在农林业领域的应用案例,包括农业地区土壤湿度反演、农用地块自动提取、土地覆盖分类与制图、皆伐检测与制图、特有植被分析、自然植被地貌制图等。这些应用案例阐明了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在理解与模拟不同植被和土壤演化过程以及管理农林资源方面的应用价值。本书详细介绍了每个应用案例的数据来源、方法和QGIS操作步骤,为读者提供了使用QGIS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读者亦可在本书提供的网站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
Web GIS作为互联网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是一个前沿领域,它让广大的互联网用户认识到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领域及其巨大的价值。本书以ArcGIS平台为例,全面而系统地讲授Web GIS, 兼顾理论概念和实际操作。内容涵盖从公有云ArcGIS Online到私有云的ArcGIS Enterprise, 从服务器到客户端,从浏览器到移动手机,从不需编程的模板到可以定制的JavaScript编程, 还包括从智能制图到空间分析服务,从二维到三维场景、从矢量大数据到栅格大数据、从物联网到实时GIS、从虚拟现实到增强现实等前沿。 本书既可以作为教师的Web GIS课程教材,也可以用于个人的自我学习和提升。全书各章设有概念原理和技术介绍、分步骤详解的实习教程、常见问题解答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大部分内容不涉及编程,使读者通过界面操作就可以快速创建出生动而具有吸引力的Web应用。个别章节介
本书基于ArcGIS Engine 10,以C#.NET 2010为开发语言进行讲解。内容包括ArcGIS Engine编程基础、GIS应用软件的开发方式、地图基本操作、查询统计、地图制图、数据编辑、空间分析、管网几何网络分析、交通网络分析、三维分析等。本书配有大量具有实际背景的编程案例,并给出实现思路和代码详解,随书光盘中包含所有实例的源代码和数据,供读者对照练习。 本书强调实用性、全面性和实战性,案例丰富、由易及难、便于自学,可作为高等学校GIS、测绘工程、RS等测绘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本书介绍开源WebGIS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选择了重要且技术成熟的开源GIS工具,包括MapServer、MapProxy、Leaflet等,并在第13章以自主开发的GISLite作为应用案例。作为应用方面的著作,本书对WebGIS技术体系进行了相对全面的介绍。书中内容侧重WebGIS地图发布与服务,从服务器的配置、发布到应用进行系统说明。并将技术与标准、规范进行融会贯通,在介绍技术的过程中与OGC、OSGeo等开放标准体系进行对应。原理与实例结合是本书特点,书中会用到一些数据与代码,这些资源都可以从配套网站中下载,并且网站上的内容也会有相应更新。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输入、显示和分析空间数据,进而求解空间问题的系统,广泛用于网络分析、环境调查、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地形可视化、海平面上升预测、商务定位等领域。本书是GIS科学专业学生的教材,内容涉及GIS简介、地理坐标参考、GIS数据获取、数据质量、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统计与空间数据测度、三维数据的空间分析、GIS制图、GIS硬/软件和程序设计、未来展望等。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评价一个GIS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立有效的空间分析模型,为GIS提供更多更强大的功能,已成为当前GIS研究和应用中十分重要的任务。《BR》 本书是作者在从事空间分析基本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和教学基础上撰写完成的。书中对空间分析建模和原理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空间分析基本概念、数学基础、空间叠置分析模型、缓冲区分析模型、统计分析模型、网络分析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建模及其精度分析模型、三维地形分析模型、小波分析应用模型等。在模型论述中,特别着重建模的思想、原理的阐述,方法的推导,同时充分应用了数学的思想和观点去建立空间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本书综合介绍不同GIS软件平台在制图、空间建模、地理设计、三维建模等方面的操作和应用,配备大量GIS专业竞赛案例并进行分析。全书共8章,第1章主要介绍基于MapGIS、SuperMap、ArcGIS平台的业界主流三大专业竞赛;第2、3章分别介绍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的MapGIS矢量制图与三维建模;第4、5章分别介绍SuperMap大赛的地图制图与地理设计;第6、7章分别介绍Esri竞赛的ArcGIS地理设计、CityEngine三维建模;第8章讲解Esri竞赛的ENVI/IDL遥感应用开发相关内容和方法。此外,随书光盘中包含大量案例,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共11章,内容涉及GIS发展简史、地图学基础、数据结构、数据获取与录入、GIS的管理、空间分析、地理表面问题、地图学问题、G1S的功能、GIS软件及基于服务器的工具,然后提供四个案例研究来梳理GIS行业的全貌。 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大地测量学、地图投影、比例尺及坐标系统相关知识,掌握查找GIS数据的关键,知道如何把地图输入GIS,如何更高效地制作更精美的地图。本书适合高等院校GIS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和参考,也适合GIS从业人员阅读。
本书论述国民经济动员时空信息生态链协同的发展现状、相关理论基础、协同方法和协同机制等问题,重点介绍国民经济动员时空信息生态链模型、协同方法和协同机制。同时,以“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分别针对国民经济动员时空信息生态链模型、协同方法及协同机制,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实际存在的信息生态要素及时空信息应急服务保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协同机制进行验证,对部分未在实际中应用的协同机制进行仿真。
本书以Visual Basic作为开发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详细介绍了ArcEngine进行GIS二次开发的方法和过程。书中在讲述利用ArcEngine实现GIS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在ArcEngine环境下空间数据的符号化显示、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管理等功能的实现方法,并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为例重点讲述了ArcEngine的行业应用。每个章节都对应一个具体GIS功能,先介绍基本概念,然后讲述ArcEngine实现这个功能所提供的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实现过程。 本书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辅导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教师、学生、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矢量图形特征的空间数据挖掘这一研究领域内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与相关方法,及其在姜寨遗址一期文化聚落中的应用。全书共包括12章,主要内容涉及姜寨一期聚落的空间分析、基于GIS数据库的剖面数据挖掘、矢量特征的空间分类挖掘、矢量特征的空间聚类挖掘、基于属性数据库的关联挖掘、基于属性数据库的泛化挖掘、矢量特征的神经网络空间分类、矢量特征的遗传算法空间分类、矢量特征的模糊空间聚类、空间知识推理、矢量特征的模糊空间推理等。 本书内容丰富,组织严谨,逻辑性强,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结合紧密,图表丰富,可读性强。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数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书,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数学专业和数据挖掘相关软件开发的
本书是作者从事多年项目开发和实践的经验总结,从对supermapobjects知之甚少到精通,作者通过自己亲历的学习过程,摸索出一条有效的学习捷径。书中结合实际应用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如何学习使用supermapobjects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案例的需求让读者了解如何采用gis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本书每章都可以独立成篇,读者可以跳过某些暂时不需要的章节,有选择地阅读自己更感兴趣的内容。 本书共分为15章,内容包括:预备知识、快速入门、空间数据管理、数据交换、查询、空间数据表达、布局排版、数据编辑、投影与投影转换、拓扑、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栅格分析、系统分发。 本书主要面向gis相关专业师生,supermapgis的上百家二次开发商和近200所合作高校中对组件式gis开发感兴趣的人。本书可作为gis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
由王卫红、高德政和张飞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共分为十章:前六章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及其二次开发的基本知识”,后四章主要介绍“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选取了西南科技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四个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区域环境污染源统计分析系统(开发平台ArcEngine9.2,开发语言Vb.net)、公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MapObjects,开发语言VisualBasic)、国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 SuperMap Objects 5.0,开发语言VisualC++)、公交查询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平台SuperMapObjects 2008,开发语言Visual Basic)。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或相关专业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教材,也可供广大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科学实践、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科技成果而写成的。全书由20章组成,对遥感科学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重点论述了遥感数据获取、专题信息挖掘、业务应用集成、网络共享服务的相关理论、技术、系统和方法。
本书是作者在总结多年来所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两年来从事Web GIS应用系统开发的实际经验编写而成,内容侧重于Web GIS的实际应用及系统开发方法。全书共分八章,首先在介绍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互联网和GIS技术发展起来的Web GIS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然后重点剖析国际上四种主要Web GIS平台的设计原理及开发方法,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后给出四种Web GIS平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并配有完整、详细的应用源程序。 本书内容实用,可供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者、管理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本书以服务于ArcGIS初学者自学为基本目标,在系统分析了其他相关教材在内容构成、形式表达以及在教学、科研及行业应用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为ArcGIS软件的基础编辑、高级编辑、数据制图和空间分析四大篇,每篇通过丰富的基础实验操作案例来讲述GIS功能与软件实现。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转换与处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符号化制图、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等。本书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与易读性的结合,通过100个经典的基础实验案例,由浅入深、由专题到综合,涵盖了ArcGIS软件应用多方面的知识与操作技巧。全书以文字及图解详细介绍软件操作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并配备典型的实验练习数据,留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与开拓空间。
本书着重研究在GIS技术平台的支撑下,应用景观生态学、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空间统计学以及分形等理论和方法于江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内容主要分为4个部分: 一、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区域景观格局与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结果,评价市域生态现状,从而提出保护市域生态系统的建议与措施,为生态建设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依据。 二、根据城镇体系组织结构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模型,基于GIS技术平台,应用GIS空间数据库,判断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评价城镇间职能类型强度、划分空间组合聚集区、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等城镇体系规划核心内容的实践方法。 三、基于空间统计学理论的空间自相关原理,应用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系数,分析城镇经济空间关联特征,为城镇体系空间分析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 四、引入城镇体系的分形原理,计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全书共分13章,重点介绍了空间数据结构、GIS的地理数学基础、GIS数据输入、GIS数据处理、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数字高程模型、网络GIS、三维GIS、空间数据挖掘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GIS的输出与地图可视化、GIS发展趋势等内容。本书提供电子课件,请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 www.hxedu.com.cn )注册后免费下载。
城市扩张及其依托城市的相关人类活动是全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量。城市的动态变化是全球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用地变化及其模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智能计算技术被不断引入地理计算中,用于解决复杂地理问题,并被成功地应用于遥感分类、土地覆被变化模拟、景观生态评价、城市动态模拟等方面。本书以城市用地变化和开发强度模拟为主线,介绍传统的用地转换规则提取方法,更关注人工智能方法在城市用地转换规则提取及开发强度评估与预测方面的应用,内容包括城市用地动态变化检测与分析、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及规律、城市用地动态模拟、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分布及驱动因子分析、城市土地开发强度预测模型构建与模拟五大方面。本书所涉及的各种方法与模型均有真实案例和数据。 刘明皓和王耀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