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R单片机自学笔记》以ATmega128单片机为核心,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和指导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经验编写而成。 《AVR单片机自学笔记》继续保持《51单片机自学笔记》一书的写作风格。以任务为中心,并在书中配有多幅卡通图片,以轻松诙谐的语言渐进式地讲述了AVR单片机的使用方法。本书不但讲述了AVR单片机的常用知识,还重点讲述了Bootl.oader及嵌入式操作系统AVRX的使用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书中还包括单色图形液晶屏绘图函数库的应用,同时将许多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内容及调试经验融人到本书。 本书既可以作为单片机爱好者的自学用书,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自动化、电子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51单片机开发与应用基础教程(C语言版)》详细介绍了89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及T作原理,从实际开发与应用人手,以实验过程和工程项目为主导,循序渐进地介绍了51单片机并行口的输入/输出、外中断、定时/计数控制、串行通信、LED静态显示、LED动态显示、独立键盘检测、行列式键盘检测、LCD显示字符、LCD显示汉字、A/D、D/A及12C总线通信等各种实例的C语言编程方法,这些C语言程序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后介绍了两个综合应用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单片机的C语言去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51单片机开发与应用基础教程(C语言版)》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单片机教学的教学用书,适合具有数字电子技术和C语言基本知识的初学者使用,也可供自动控制、智能仪器仪表、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与单片机有关项
《匠人手记一个单片机工作者的实践与思考(第2版)》是作者在从事单片机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将实际经验教训和心得感悟加以总结、整理而成的工作手记。每篇手记论述一个专题,独立成篇,同时又相互关联。全书内容包含入门基础、经验技巧、设计案例及网络杂文四个部分。第2版仍旧保留了第1版中的一些经典篇章,增补了一些新的手记内容,并增加了配套光盘。 《匠人手记一个单片机工作者的实践与思考(第2版)》将网络中自由的语言艺术与现实中严谨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全书的风格以轻松诙谐的笔调为主。作者力图摆脱传统技术类书籍说教式的表述形式,让读者耳目一新,在轻松的交流过程中获得共鸣。 《匠人手记一个单片机工作者的实践与思考(第2版)》的读者对象为单片机领域的开发工作者以及有志于学习、钻研单片机技术的所有人员。
本书内容以飞思卡尔(Freescale)公司的HC08/S08/RS08为主。内容包括:08系列单片机概述;08系列单片机特点及模块应用;C语言应用实例;汇编语言应用实例;开发工具自制以及编程仿真环境建立过程。书中所有程序均通过调试,相关功能模块和参考资料编写力求准确、详细、完整,尽量使读者能在开发工程中“一册解决”。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Freescale单片机开发者的技术参考书。
《TMS320C674xDSP应用开发》以TI公司的浮点DSP芯片C6 74x系列为平台,详细介绍了DSP的软硬件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DSP的基本原理、DSP的结构和指令系统、DSP的仿真软件、DSP的片内外设、DSP的软硬件设计以及基于DSP的算法实现等。 本书内容全面、实用,讲解通俗易懂,书中的所有软硬件设计略作修改即可在工程中直接应用。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电气工程以及自动控制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DSP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USB协议、StellariUSB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多个USB开发实例,详细介绍了USB开发思路、流程及编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嵌入式USB主机、USBOTG开发。全书共分15章:第1章介绍USB系统基础知识、基本术语、USB基本结构、开发流程、USB枚举、USB描述符格式、主机和设备开发过程等。第2章介绍Cortex-M3内核的USB处理器,包括USB基本模块、工作方式、USB寄存器操作、寄存器级编程等。第3章介绍使用设备驱动库函数进行Cortex-m3编程,包括内核操作、中断控制、GPIO编程、USB基本编程等。第4章介绍TI的USB库使用及编程。第5章至第10章介绍USB设备开发。第11章介绍USB主机开发。第12章介绍USBOTG开发。第13章介绍USB设备开发总结及注意事项。第14章介绍USB主机开发总结及注意事项。第15章USB系统开发总结,包括常见概念性问题、开发问题
针对目前介绍飞思卡尔MC9S12(X)系列单片机的教材不多、初学者入门困难的现状,作者撰写了此书,旨在将初学者领入飞思卡尔的殿堂。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循序渐进、从原理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主要讲解了MC9S12(X)系列单片机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寄存器定义,并通过实例讲解使读者掌握模块的使用方法,尤其针对“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进行了大量实例讲解。 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强,为读者提供全部实例的测试代码。这些代码可以在飞翔科技系列开发板上进行调试。读者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例的调试,迅速入门飞思卡尔单片机。 本书可作为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单片机教材,也适用于该系列单片机的自学者和开发人员。
《Cortex-M3之STM32嵌入式系统设计》介绍了以ARMCortex-M3为内核的STM32F103增强型微控制器的特点,深入讲解其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本书分为STM32基础开发、STM32深入开发以及STM32高级开发三部分。基础开发部分介绍了嵌入式系统概述、STM32小系统设计、STM32程序设计入门、GPIO应用、GCC编译器的安装与应用、STM32外部中断、面向对象设计的本质、USART通信等内容;深入开发部分介绍了深入STM32的工作原理、定时器与日历、ADC应用、DMA应用、备份寄存器与看门狗程序、TFT驱动与显示、触摸屏驱动、SD卡驱动与FAT文件系统等;在高级开发部分介绍?C/OS-II在STM32上的移植、汉字与图形图像显示、摄像头驱动与图像采集、以太网及Web远程控制系统设计等内容。 本书配套光盘中附有所有章节的源程序。本书适合于嵌入式开发人员作为开发参考资料,也适合于高校师生作为单片
《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LED显示屏开发技术(第2版)》以当今广告媒体中较为流行的单色、双色、彩色和条形(门头)LED显示屏控制系统为背景,结合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控制系统,对LED显示屏数据组织方式和灰度、亮度控制作深度剖析,详细讲解如何根据LED单元板驱动控制方式高效率地排列存储器中的数据。并且在相应章节中附有经过实际应用项目验证的完整开发实例,以供读者参考。在简要讲述普通51单片机和C51编程的基础上,《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LED显示屏开发技术(第2版)》还对具有40MHz工作频率、单指令周期的增强型51单片机——VRS51L3074及其在LED显示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做了详细介绍。该书也是国内本铁电单片机相关的中文书籍,为初学铁电单片机或是希望了解该单片机的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中文资料和开发例程。另外还对通用LED显示屏上位机控制软件设
《DSP嵌入式项目开发三位一体实战精讲》以TIDSP系列为写作平台,通过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DSP嵌入式项目开发的方法与技巧。全书共分12章,篇(第1、2章)为DSP开发基础,简要介绍了DSP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以及CCS集成开发工具,引导读者掌握必要的技术基础;第二篇(第3~12章)为项目实例,通过12个实例,详细阐述了DSP在接口扩展与传输、工业控制、图形图像、数字消费与网络通信领域的开发原理、流程思路和技巧。实例全部来自于项目实践,代表性和指导性强,读者通过学习后举一反三,设计水平将得到快速提高,步入高级工程师的行列。本书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实例典型,技术先进热门。不但详细介绍了DSP嵌入式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而且提供了完善的设计思路与方案,总结了开发心得和注意事项,对实例的程序代码做了详细注释,方便读者
本书内容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做了适度增删。删去了第2版中有关16位单片机的介绍,而对8位单片机的内容进行了扩充,特别是扩充了有关串行扩展的知识。本书着重讲述8位单片机的典型代表80C51系列,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应用。主要包括:80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及串并行扩展、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以及单片机的发展和应用等。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通俗易懂,适于初学者。可作为本科、专科、函授或培训班的教材,同样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或业余智能产品开发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本书配套教学课件。
本书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夜的变革背景,总结*的数据中心设计/应用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基于国内、国际*的数据中心建设标准,为中国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提供全新的理论架构、设计逻辑和方法、评估模型与实践。 本书秉承技术中立,尊重国标及行业通用规范,强调标准与规范在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创建合理的理论体系,也提出在实践中可操作的评估方法与具体实践步骤。 本书供数据中心建设运营方(包括金融、通信、政府、企业、军队、公共设施、社会机构等)、各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系统集成/智能建筑/IT等行业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校与研究院所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从嵌入式DSP应用系统设计的性能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出发,提出了基于单元基体的嵌入式系统结构概念集合,并在此概念集合上建立了嵌入式系统的功能、功耗评估及系统优化设计‘框架,在此框架上提出了嵌入式系统设计优化方法。同时,本书针对Tl公司TMS320C/DM64x系列DSP芯片的特点,利用15个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剖析了嵌入式DSP应用系统设计、评估、优化要点,使读者能够从实例的结构分析中逐渐领悟嵌入式DSP应用系统的设计精髓。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于大专院校DSP技术教学及实验、DSP应用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很好的助益。 本书适合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嵌入式系统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及从事嵌入式理论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阅读。
廖义奎编著的《STM32F207高性能网络型MCU嵌入式系统设计》介绍了STM32F2系列处理器的特点与应用,共16章,分别讲解ARMCortex处理器概述、从STM32F1到STM32F2的硬件兼容性设计、从STM32F1到STM32F2的程序设计、STM32F2固件库的使用、STM32F2的启动原理及时钟控制、STM32F2新增的FSMC接口及LCD屏控制、STM32F2新增的日历功能及应用、STM32F2中断及SysTick应用、STM32F2增强的闹钟、时间戳与篡改检测、STM32F2增强的定时器、STM32F2新增的ETH以太网接口及LwIP应用、STM32F2新增的DCMI数码相机接口及应用、STM32F2增强的USART接口与应用、STM32F2增强的ADC模块及应用、一步一步设计自己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一步一步设计自己的嵌入式GUI库。《STM32F207高性能网络型MCU嵌入式系统设计》配套资料中附有所有章节的源程序。本书适合于嵌入式开发人员作为开发参考资料,也适合于高校师生作为单片机、嵌入式
随着个人常上电脑Pocket PC、智能手机(SmartPhone)及工业控制器等各种嵌入式产品的不断发展,人们对Microsoft Windows CE也越发关注起来,使用WinCE可以为新一代智能设备设计高性能的应用程序。本书深入举一反三出地讲述了WinCE开发的各个方面,并解决了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全书共分13章,分别为WinCE及EVC概述、图形编程、对话框控件、进程、线程、文件和注册表、WinCE基础数据库编程、WinCE扩展数据库编程、通讯编程、UDP和PING编程、TCP编程、DLL编程以及COM编程。读者在具有一定C++和WinCE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快速提高WinCE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开发水平。 本书适用于具有WinCE初级编程能力的读者,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自学参考书和毕业设计的指导书,也可作为相关软件开发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简要介绍了51单片机C语言的基本知识,演练了大量适宜初学者入门的典型实例,并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了书中主要实验的演示过程和现象。《玩转单片机:51单片机新颖实例非常入门与视频演练》主要特色是边学边做,不进行过多的理论讲解,《玩转单片机:51单片机新颖实例非常入门与视频演练》大部分的内容均来自作者的项目经验,因而许多C语言代码能够直接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去,且代码风格良好。书中介绍的很多实例都是踏入社会工作经常要接触到的,可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单片机的应用与开发技巧。 需要说明的是,《玩转单片机:51单片机新颖实例非常入门与视频演练》中的所有实例均有相应的开发板,如果读者需要实际演示,可登录顶顶电子网站查看。 本书语言通俗,实例丰富,图文结合,简单明了,适合具有一定51单片机基础的读者,也可作
本书基于PROLTEUST.8SP2软件,以实际操作过程为写作顺序,以丰富的实例贯穿全书进行全面的讲解和分析。内容包括PROFEUS软件的操作、电路仿真、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片机电路的软硬件调试技术以及PCB设计方法。 本书面向实际、图文并茂、内容详细具体、通俗易懂、层次分明、易于掌握,可以为从事电路系统教学及相关实验、课程设计等人员提供较大的帮助。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职业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自学的参考书。
全书由九章及附录组成,章介绍了PLC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第二章和第五章讲述了PLC的硬件系统;第三章和第四章讲述了PLC的软件系统;第六章是PLC的通信及网络技术;第七章和第八章是PLC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第九章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基础训练;后是附录,供读者阅读时查阅。 本书站在PLC应用系统的角度上,将系统分成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进行介绍,然后通过应用系统设计和应用实例,使读者能尽快地学会并掌握PLC应用系统的设计技能。书中内容由浅入深;从单台PLC过渡到PLC网络;从指令学习、简单编程过渡到利用计算机编制PLC应用软件,使读者逐渐将硬件和软件结合在一起,学会设计一个可用于实际的PLC应用系统的能力。 本书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可作为大专院校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气技术及其他有关专业
粒计算是一种模拟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理论方法,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书从覆盖的角度基于粗糙集理论对粒计算理论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具体内容包括:研究覆盖近似空间中概念近似的各种方法,并给出这些近似方法的主要特点;研究基于覆盖的知识表示的知识粒度层次关系,从定性比较和量化度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多粒度覆盖近似空间中概念的描述方法,并给出不同方法所构成的格结构;基于覆盖粒计算理论研究知识获取的方法。
运行大规模服务所需的计算平台已经不再是十多年前的那种比萨饼盒大小的服务器或者冰箱大小的高端多处理器系统了。这样一个平台的硬件是由成千上万的独立计算节点和与之对应的网络和存储子系统、配电、空调设备和巨大的制冷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所在的建筑也已经成为系统的一部分,和一个大型仓库没有什么区别。 《数据中心设计与运营实战》的中心思想很简单:这一计算平台不能简单地看作一堆放在一起的机器。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资源必须协同工作,以提供高水平的互联网服务,而高水平的互联网服务只能通过整体的设计和部署来实现。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把数据中心本身看作是一台庞大的计算机。 计算正在移动到云端,进入仓储式数据中心(WSC,Warehoase-Scale Computer),软件和硬件架构师必须了解端到端的整个系统才能设计良好的解决方案。
本书在比较51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上,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原理、思路和流程,并对利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进行了详细讲解。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含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原理图设计、芯片选择、驱动程序设计、上层应用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的指令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嵌入式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等,重点介绍了基于S3C44B0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单元设计和软件模块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实时操作系统 C/OS-II在S3C44B0上的移植。对读者而言,只需要具备模拟、数字电路和单片机的基础,就能通过本书熟练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开发技术。 本书兼顾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原理、关键芯片的使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具体项目的硬软件开发,可供通信、电子、控制及计算机
本书是ARM应用系统开发实践优秀的指导书。全书针对目前通用流行的32位微处理器——ARM7处理器,介绍了ARM体系结构、系统开发流程、调试方法等。这些实例都具有代表性、技术领先性以及应用广泛和热门性,是作者多年开发经验的推广与总结。 本书盘书结合,光盘中附有丰富的实例硬件原图文件和程序源代码,读者稍加修改,便可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去,*物超所值。 本书实例典型、内容丰富,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时穿插经验、技巧与注意事项,有很强的工作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特别适合从事ARM开发的设计人员以及计算机、电子及硬件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使用。
周中孝、周永福、陈赵云、潘晓利、何宙兴编著的《嵌入式ARM系统开发与实战》主要面向学习嵌入式ARM开发的初学者、嵌入式爱好者,以及刚从单片机向ARM处理器转型的电子工程师等,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介绍了在ARM开发中常用的一些模块,结合具体的实例,给大家建立一个完整的ARM知识架构,包括对C、汇编语言的灵活运用,以及芯片内部寄存器的使用。本书共享源代码和相关资料,详细请登录网站www.edull8.com。 本书内容完整,注重实践性,都是从实际项目中抽取实例,读者可在开发过程中直接作为参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例丰富、步骤详细,适合嵌入式开发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校嵌入式相关专业教材使用。
本书是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科电子类专业本科生学习。微型算机原理与系统一课程编写的教材,是作者在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吸取各家之长,并结全多年教学和应用研究的经验,精心组织编写而成。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撞。并附有大量的实例和习题,既可用作教材,也适合于自学,被列入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 和 中国科学院指定考研参考书 。 全书13章,内容安排上注重系统性、先进性与实用性。前4章介绍8086/8088微型机系统的组成原理、体系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第5章讨论存储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第6章讲述I/O接口和系统总线;从第7章开始论述中断系统和接口技术,重点分析了中断控制器8259A、计数器/定时器8253和8254、通用并行接口8255A、通用串行接口8251A、数/模和模/数
本书以单片机的功能为模块,以外围器件、相关电路设计的实际应用为内容,以实例问答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如何将单片机硬件、程序和外围器件的选择合理地实施到项目开发中。 本书共分8章,所选案例涵盖了单片机的主要应用技术,例如单片机中断和定时器的使用、单片机的输入/输出、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功能、单片机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单片机的通信以及单片机的算法和信号处理等,所有案例均来自于实际应用项目。 阅读本书,读者除可以掌握单片机的具体应用方法外,还可以掌握如何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需求设计解决方案以及如何运用单片机的关键技术满足项目的需求。 本书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对于利用单片机进行实际项目开发人员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中、高级程序员、单片机开发人员和系统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