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中国著名的建筑夫妇。一个是中国现代建筑学之父,一个是中国历史上位女建筑学家。他们自始至终,比翼齐飞,一起出国求学,学成回国后携手走遍大半中国,调查中国古建筑;一起著书立学,让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赢得应有的地位。他们推动中国建筑学从蒙昧进入现代科学,开创了中国建筑系。他们创办的清华建筑学院,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极重要的建筑学府。他们终生为保护中华古建筑奔走,拳拳之心,令人动容。 集齐梁思成重要作品的 梁思成建筑大系 从书中,也包含林徽因建筑作品。两人的作品和两人情感一样,水乳难分。
《了不起的中国建筑》是一本以 人居环境艺术 为视角的中国古建筑艺术普及类书籍,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六个章节,介绍了不同派系的古建筑,包括京派、徽派、闽派、苏派、晋派和川派,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中国悠久以及丰富的古建资源。第二部分四个章节,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包括形制样式(形)、建筑功能(器)、材料工艺(材)和装饰艺术(艺)。本书不仅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更突破传统宏观讲解的专业壁垒,着重以图景教学的思路,直观地普及建筑的美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住宅物语 本书分为十章,详细讲述了十所住宅的设计、生活故事。全书从第三人的视角出发,以参观、采访、交谈的形式书写正文内容,剖析设计师在设计房屋时的理念,以及业主对于某些设计要求背后的理由。全书以真实而亲和的语言向室内设计从业人员传递何为个性化的设计、如何满足居住者的多元需求。10个案例从房屋的外观、庭院的一草一木、家中厨房、沙发等细节进行解说,附有多幅富有生活情趣和烟火气的照片,还配有设计师亲笔绘制的俯瞰图、平面图和截面图。 京都美学考 日本染织史家吉冈幸雄,在本书中以深厚的美学素养细数存在于京都的建筑,探究建筑与美学元素的根源,记录面临消失危机的美丽日本传统风景。全书分为两个篇章,章讲述京都的住宅与生活设计,如玄关、窗、坪庭等;第二章讲述京都的街景与建筑设计,如门、塀、垣、
2022年是梁思成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三联将陆续出推出梁思成作品的新版图书。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在梁思成于1931年加入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之前,中国古建筑研究这一领域一直为日本和西方的学者所 垄断 ,梁思成在学术领域奋起直追,1932年到1941年,梁思成与营造学社的同仁一起,在那个社会动荡、物质资料匮乏、交通极其不便的条件下,总计调查了190个县市;1937年以前详细测绘的古建筑有206组建筑物2738座,西南地区的调查工作未做统计。这些抢救下来的调查成果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宝贵资料,是前辈学者为中国文化的存续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书收入的调查报告,从《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到《广西容县真武阁的 杠杆结构 》,共计十五篇,其中《西南建筑图说》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大量古代建筑相关术语的演变比较复杂,人们往往容易觉得深奥难懂或茫然。因此《营造法式》即用了三卷篇幅对术语加以解释。由此可见建筑名词术语的解释与考订,在中国古代营造技术与艺术方面的重要性。 本书以宋《营造法式》的释义条目为逻辑顺序,对唐宋古代建筑相关术语进行梳理和系统解析,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名称一般、房屋基础、平面剖面体系、梁柱体系、斗栱体系、屋顶营造、装饰装修等版块收录324个词条,配合450余幅适当的图片详解术语起源、演变、含义等要点。 本书是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建筑辞解 中的一本,内容全面,释义详实,用典**,深入浅出,图照丰富,是广大读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部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自人类走出洞穴,就不断改造着自己的栖居之地 新石器时代的泥坯房、中世纪的村庄、巴洛克时期的奢华建筑、工业革命的城市规划、1968年的乌托邦大楼以及20世纪的现代摩天大楼,一直到21世纪的科技住宅。 在这3000年的漫长旅程中,我们逐渐征服了 住宅 ,使之从一个纯粹的空间概念渐渐演化成带有情感的、标识身份的地方,它成了 家 。 作为一个物质上的实体,住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遮蔽风雨、阻隔外人的容身之处。同时它也是精神上的堡垒,给我们提供认同感,告诉其他人我是谁,告诉自己我是谁。
本书收录了历史上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建筑师 扎哈 哈迪德生前所设计的所有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了如其人的风格,表现强烈,感性与理性兼具,并以流畅的线条取代传统建筑的几何架构。书中收纳了她从早期的作品、草图到近期的建筑设计图稿,总计200多个设计方案、600余张精美图片,其中包含巨幅画作、建筑模型、多点透视图以及电脑效果动态图等等。 虽然哈迪德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却设计出了大量的作品,她通过自己的素描、绘画以及设计改变了建筑界。她是一位才女,她所设计的作品包括船只、水龙头、高楼大厦以及遍布全世界的城市规划。更有意义的是,她所设计的作品不仅辨识度高,而且还被人们争相模仿。她是全世界*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她从打造 十分之一秒的爆破 ,成长到以结构容纳、赞美文化,并使之永存;计算机技术为她
《梁思成的作业》的主要内容是梁思成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史课的笔记和作业,从1925年9月28日开始至1926年3月22日,一共有36节课,是否是完整的建筑史课的笔记和作业,目前不可考。 《梁思成的作业》这些笔记内容分为三部分,*部分是梁思成先生上课的笔记内容,第二部分是建筑图,第三部分是梁先生根据上课的内容,课后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后做的摘录和笔记。 《梁思成的作业》在摘录的文字前有一个括号,括号里是这些摘录文字的来源,比如(芒茨),就代表这部分文字的内容来自于法国作家芒茨的著作。 有一点特别需要向读者朋友们说明的是,因为西方建筑的中文译名众多,为了防止混淆,我们按梁先生当年修读这门课时的指定参考书《弗莱彻建筑史》(Sir Banister Fletcher s: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中的译名来做了统一。 《梁思成的作业》涵盖的文
"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历时十余年,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携国内建筑领域知名学者潜心打造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知识普及读物,包括 北京古建筑五书 中国民居五书 中国古都五书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 中国古典园林五书 以及 中国古建筑地图 等子系列。 中国古建筑地图 系列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将全国范围内目前现存的古建筑遗存进行梳理。介绍各文物建筑所在地概况、历史沿革、建筑形制、平面格局、建筑风格、保存状况等,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做出既具学术性,又通俗易懂的说明。既是一套科普性读物,也是一套实用性的旅游工具书。 《内蒙古古建筑地图》以内蒙古自治区现存1949年以前建成的文物建筑作为基本的写作、调研范围。《内蒙古古建筑地图》所收录的写作点以自治区级以上的古建筑类文保单位为主,也包括世界文化遗产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古建筑研究、设计、施工的技术积累和总结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的表达方法总结我国古代传统木作营造技术的一部专著。主要内容包括:传统木构建筑的种类、构造、权衡尺度、设计方法、传统工艺技术和营造施工技术、明清木构建筑的主要区别、仿木构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等等。在内容的编排上,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介绍古建筑的名称、部位、通则,进而介绍各种木构建筑的构造方式、构架功能,直至制作安装的具体技术问题,各部分内容都附有详细的插图和权衡尺寸表,用起来十分方便。本书对古建筑文物保护、修缮、仿古建筑设计有直接指导作用,对建筑史、建筑技术史的研究,古建筑教学、技术人才培训亦有直接指导和重要参考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历时十余年,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携国内建筑领域知名学者潜心打造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知识普及读物,包括 北京古建筑五书 中国民居五书 中国古都五书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 中国古典园林五书 以及 中国古建筑地图 等子系列。 中国古建筑地图 系列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将全国范围内目前现存的古建筑遗存进行梳理。介绍各文物建筑所在地概况、历史沿革、建筑形制、平面格局、建筑风格、保存状况等,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做出既具学术性,又通俗易懂的说明。既是一套科普性读物,也是一套实用性的旅游工具书。 《贵州古建筑地图》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贵州省9个市州的209处古代建筑,主要为目前保存完好、文化和营造参考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并对贵州省各地重要古建筑的分布进行了列表汇总。书中通过作者近
文明的城市地下,暗流涌动 下水道,滋生细菌,也孕育文明。我们生产的每一滴废水,最终都汇入这座地下城市。这里藏污纳垢、臭气弥漫。又是在同一座地下城市里,废水经过收集、输送、净化,最后以 人畜无害 的方式回归自然。下水道是城市的静脉,有时因疾风骤雨而外溢,有时因污物沉积而堵塞,考验着考验着市民的觉悟、工程师的智慧、管理者的胆识。下水道是人类文明的显微镜,从5000多年前巴比伦简单的深坑式厕所,到现代便捷卫生的抽水马桶;从古罗马的马克西姆下水道,到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等巨型城市庞大的地下管网系统;从中世纪夜间出没的掏粪工,到21世纪大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厂 作为不断进化的超级工程,下水道的发展几乎与人类文明进程同步。下水道也是一座城市的显微镜,见证了一个个历史事件、一次次技术革新、一段段城市秘
本书聚焦于 编木拱桥 ,一种用木材交织起拱的结构形式、在人类历史上罕见而非凡的桥梁建筑。尽管特异,编木拱桥广泛存在于不同建筑文明、历史时期中,并在各个文化语境中被视为独创或特例。这种 普世的独特性 ,使它成为人类文明中的一种奇特的建筑现象。 本书将探讨来自不同时间与空间的编木拱桥,讲述它们的故事与历史。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下两篇设计为五个独立的 故事 链环,分别涉及意大利、日本、中国宋代和明清以降的桥梁案例或学术史。笔者化身为一位 侦探 ,引导读者观察各异的桥梁案例、解读不同的匠师头脑、体验不同的文化历史。每一段时空叙事都是独立的,围绕着相同的内核:它们如何诞生于世?又因何等的原由、以何等的姿态生长于各自的文化土壤中?而在结论篇,五个独立的链节将终于聚合在一起 召唤神龙 。 以编木拱桥作
《禅庭设计 枡野俊明作品集》 本书介绍了日本枯山水代表人物枡野俊明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思想,深入分析了枡野俊明自2012 2018年间,在5个国家完成的15个独特的庭园和景观作品,并从这些项目中分别提炼出15个设计原则,配以实景和图纸做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书中既有对位于不同场合枯山水庭园实例的介绍,又有对不同设计原则的归纳,还包括对枡野俊明景观设计工作方法的专题阐述及访谈记录。 本书有利于风景园林设计师加深对枯山水庭园的认知,可为景观设计师提供灵感参考,学习禅意庭院的设计,深入了解枡野俊明的设计思想,方便设计师掌握设计的本质。同时,也有助于读者在当今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缓解压力,直面生活的迷茫,独自思考并找寻宁静与真理。 《禅 庭:枡野俊明作品集》枡野俊明先生是日本国宝级的枯山水大师,曾被美
本书以现代材料学为基础,针对石质文物保护工作涉及的 病害机理 保护技术 和 保护材料 中的难点问题,从基本原理的探讨入手,以实际应用为目的进行了系列 研究,包括检测与监测技术、清洗与脱盐技术、表面防护与渗透加固、粘结和灌浆材料、 表面彩绘与涂层、生物病害及防治技术等。研发的技术和材料已在许多石质文物修缮保 护工程中应用。相关调研、实验和工程应用涉及的文物点包括:钱王陵、飞来峰造像、 云冈石窟、安岳石窟、乐山大佛、西泠印社、故宫和敦煌莫高窟等几十处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 本书可以为人们了解石质文物保护技术与材料提供专业知识;可以作为文物保护专 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为文物保护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技术与材料应用的借鉴。
建筑彩画包括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继承,二是创新,但这都离不开对彩画整体理念的深入理解。因此《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第2版)》也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彩画的相关理论,以使读者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而不是只限于模仿书中有限的图例。
敦煌石窟是闻名世界的文化艺术宝库,壁画中保存了从十六国至元代大量建筑形象资料,本书分两编:*编详尽论述了壁画中的佛寺、阙、城垣、塔、住宅和其它多种建筑类型,以及建筑部件与装饰、建筑施工、建筑画等专题;第二编对古代丝绸之路重镇敦煌古城、玉门关与阳关、敦煌石窟洞窟形制、莫高窟唐宋窟檐、窟前宋代建筑遗址和敦煌十六国到清代的古塔等建筑实例和遗址,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强调将对象置回到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特别关注对象的艺术与文化层面,并对有关名物进行了系统考订和纵横不同方面的广泛联系与论证,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我国古代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 发明了许多被称为 复合灰浆 的建筑胶凝材料,如糯米灰浆、桐油灰浆、蛋清灰浆等。不仅满足了当时人们修筑建筑的需求, 也使许多古代建筑物和装饰艺术能够留存至今。 这些经历了千百年时间考验的古代灰浆, 不仅是建筑材料史的宝贵证物, 而且由于它们优良的耐久性和与古建筑本体的相容性, 当今又成为文物保护领域优先考虑使用的修复保护材料, 并启迪着新一代 绿色低碳 建筑材料的诞生。 本书是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10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的资助下, 经过数届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老师的持续研究, 已在认知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本书包括以下内容: ◆ 为挖掘古代传统灰浆工艺, 收集了包括春秋、汉代、唐代、宋代等古文献中涉及 石灰 和 复合灰浆 的记载,
超实用小庭院景观设计 《超实用!小庭院景观设计》 是一本 小白 也能轻松上手的庭院设计参考书。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章是 小庭院设计与施工的基础 ,从空间布局、地面铺装、水景设计、植物配置和草坪打造等方面详解庭院打造的基础知识,其中植物配置一节特别推荐了 48种 小庭院常见、易栽培 植物的搭配技巧和养护要点 ,如绣球花、玉簪、铁线莲、藤本月季、肾蕨、鼠尾草、马蹄莲等,对于零基础的园艺爱好者和景观设计师来说也简单、易懂。第二章为 小庭院设计实例 ,详解 17个优秀小庭院实景 ,包括现代简约风格、中式禅意风格、日式禅意风格和自然风,每个案例均附有详细的平面设计图纸,为园艺初学者快速上手提供灵感参考。 无论您是 园艺爱好者 ,还是专业的 景观设计师 ,本书都将勾起你源源不绝的灵感。 庭院设计解析 本书汇
155226 638 SL/T631.1-2025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40 155226 655 SL/T631.2-2025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2部分:混凝土工程 50 155226 653 SL/T631.3-2025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3部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52 155226 652 SL/T631.4-2025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4部分:堤防与河道整治工程 42
《规矩方圆 天地之和》对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群与单体建筑构图比例的研究方法正是延续先辈指点的途径,在多位专家研究的基础上,进而通过对6座都城,118处建筑群和276座单体建筑(共计400个实例)的大量实测图进行几何作图、数据分析,找出一系列构图比例,以探索古代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规律。
本书符合美国质量协会(ASQ)认证可靠性工程师课程的要求,包括可靠性工程简介,可靠性中的数学,寿命数据分析和概率绘图,蒙特卡洛仿真,载荷-强度干涉,可靠性预测与建模,可靠性设计,机械零件和系统的可靠性,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软件可靠性,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数据分析,可靠性演示与增长,制造过程中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维护和可用性,可靠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了与所有质量保证和可靠性课程的持续相关性。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学生和从事可靠性工程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维护等的专业人士阅读使用。
25805山西古建筑(上) 《山西古建筑》为《中国古建筑丛书》的分卷, 系统论述我国 山西 地区古代建筑发展、各类型建筑的分布及特点。分为上、下两卷, 按古建筑类型分类编写,每一种类型选择山西当地*代表性的建筑,按其历史年代、构造类型、细部装饰等方面全面阐述,不仅展现我国古建筑的建造知识,还对其历史文化、人文特点等作综合介绍,使其全面反映山西古建筑的卓越成就。 本书 涉及山西全省境 119个县、市、区现存的古建筑,插图计1904张。上册包括 绪论 、 城乡聚落 、 民居建筑 、 书院建筑 、 衙署建筑 、 宫观建筑 、 寺庙建筑 、 山西古建筑地点及年代索引 等内容。 本书既适合于建筑史学研究、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参考阅读,也适合于各大图书馆馆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水泥基材料3D打印关键技术》一书共分为10章,总结归纳了3D打印的基本概念、优势特点、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典型工业级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打印机类别、材料特性及发展应用等;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发展应用,同时分析了水泥基材料3D打印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系统探讨了水泥基材料3D可打印性的量化指标和测试方法,明确了材料配制的思路;借助超声等无损检测方法,建立了基于水泥基材料流变特性的参数化调控方法;同时,总结了三维模型的创建方法、模型设计与分层切片算法等,以及3D打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如路径规划设计、精度控制等;以尾矿砂纤维混凝土的制备为例,详细探讨了水泥基材料3D打印的制备与测量,并建立了基于挤出性和建造性的设计方法;实验测试了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各向异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