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让华夏民族屡屡从废墟重建文明的 天书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极点,宋朝建筑学集大成者《营造法式》,被史家称为 天书 。一方面指其难懂,二方面喻指读懂了可造出天堂。梁思成先生从父亲梁启超处获赠此书,发誓要读懂并让别人也能读懂。本书完全保留梁先生多年研究所作的注释、解说以及手绘图,并新增全本译文以及图文并茂的知识小链接。曾经连大学教授都挠头难读的 天书 ,现在人人都能读懂了。
本书是查询中国建筑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建筑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屋顶、斗拱、梁架、铺地、瓦件、彩画,宫殿、城池、坛庙、陵寝、民居 29大建筑样式,超过1000个建筑词条,手绘建筑局部图示,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中国建筑匠心。 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老师编写与绘制,精美的手绘图,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古建筑艺术讲解,让您看到中国古建筑之美。本书以词条式编排,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建筑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您看得懂!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了长时间的、科学的调查,他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一起,在那个社会动荡、物质资料匮乏、交通极其不便的条件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对全国近两百个县城的两千余个古建筑项目进行了考察和详细的测绘,为中国古建筑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翔实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并撰写了详尽的科学研究报告。 《图像中国建筑史》是与《中国建筑史》一起,抗日战争时期写作于四川省李庄,其时 宿不蔽风雨,食只见菜粝 , 贫病交加,故人寥落 ,而梁思成正是怀抱着殉国者的心态,为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保存发奋著述。因种种原因,书稿未能及时出版。梁思成逝世十多年后,在费慰梅的努力下,这本著作终于得以面世。 《图像中国
本书作者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解读,以通俗而感性的笔触,深入挖掘颐和园背后的历史、造园手法和人物逸事,生动展现了这座园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和可视化图表,帮助读者更直观地领略颐和园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全书共分八章。上半部分讲述前身清漪园的建造过程,还有整体山水构架、建筑布局,以及造园的意境和手法。其中乾隆年间的盛世风华,洋溢在字里行间,甚至于乾隆对西湖胜景的偏爱,对海外仙山的向往等造园轶事,都被作者亦庄亦谐的笔调娓娓道来。下半部分深入挖掘颐和园的重建过程、帝后生活空间,以及现今景区的概况。作者笔调转为沉重,湖光山色、亭台楼阁、砖石土木都散发着人文气息。
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70%的明以前大木构建筑,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更是高居全国之冠,晋南地区唐、五代、宋、金、元等早期古建筑不胜枚举,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更是数量极为庞大,被誉为 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 。本书按地域划分,以绘画和游记的形式将晋东南、晋南的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展现给读者,同时也记录了众多古民居的现状,希望唤起更多读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关注、热爱和保护。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但梁先生的思想和视野其实不止停留在建筑这一路径,他希望由建筑开始,对中国艺术史做一个整全的贯通。因此他1943年所著的《中国建筑史》,原名为《中国艺术史 建筑篇》。但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他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有太多精神上的探索有待完成。本书是他在建筑之外,或者亦是依托其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留给读者的一部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论著。 从严格意义上讲,本书并不算梁思成先生的正式著述,它只是梁先生在东北大学讲课时的讲义,因此这本书的内容显得异常 简约 ,很多内容只是提纲挈领,没有充分地展开论述。但通过傅熹年、陈明达等先生的注释,通过林洙老师为文字选配的一百七十余张图片,已经能够明晰地见出梁思成对中
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70%的明以前大木构建筑,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更是高居全国之冠,唐、五代、宋、金、元等早期古建筑不胜枚举,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更是数量极为庞大,被誉为 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 。本书按地域划分,以绘画和游记的形式将晋中、晋北的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展现给读者,同时也记录了众多古民居的现状,希望唤起更多读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关注、热爱和保护。
这部由本地达人 地头蛇 原创的《南京民国建筑地图》,用图文并茂的便携口袋本的形式,汇集了南京民国建筑的全部精华。 全书介绍的南京优秀民国建筑多达630余处,并独创将分散的民国建筑串连设计成了7条完整的参观路线,首次具备了实用功能。 书中将南京民国建筑按街巷沿线门牌号码,一个不漏地有一处讲一处。不仅提供每处建筑的精确地址、背景信息和欣赏看点,还给出了具体寻访路径,细致到告知你*近的地铁站的几号口、如何转弯、相距多少米,且手绘了多幅街巷小地图,便于读者按图索骥。作者还以亲身经验,给出了参观每处建筑的注意事项。 书中展示的近300处南京民国建筑的精美实景照片,均由专业摄影家拍摄。其中很多建筑形象是读者前所未见的,皆由本书首发,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该书既是一部南京民国建筑资料大全,又是一本人文旅
城市里大部分建筑和景观设计因为不起眼而游离于日常的视线之外,却处处都有门道 这就是这部非典型城市漫游指南的主题。 本书将带你饱览城市建筑背后的秘密:为什么电线杆总是一撞就断?为什么有些垃圾箱带锁?想让超速的汽车主动减速有哪些方法?公园和机场的座椅为什么让人难受?这些看似平凡之物之中蕴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新、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想象,守护着城市的平和与活力。它们是留给城市漫步者的彩蛋,是让设计细节控会心一笑的暗号,也是写给人文爱好者的谜语。 让我们跟随 99%视线之外 播客的创始人罗曼 马尔斯,开启这场大开眼界的city walk!
这是一本从历史到现代,从建筑到规划,从文化到生活,多角度梳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建筑和艺术美学等特质的可视化百科。 全书共分3个章节,分别讲述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历史、建筑发展和生活文化。通过将大量的文献、论文进行梳理、加工,共汇集成39个主题 关于北京中轴线,人们关心、希望了解的主题。它们包括了14个北京中轴线上的 明星 建筑场景,14个中轴线上古今都市生活画面的纵向对比,11张独特角度的城市历史信息图。古今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尽在其中。 在本书中,不仅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还探讨了北京中轴线所展示的中国都城建造和发展观。硬核解析中轴线的宏大与市井、古老与鲜活。 全书90%以上页面采取竖式阅读方式,通过极强的形式感、线性的阅读体验,达成逻辑与设计感的结合,于画面中感知北京中轴线内含的东方美学和
北京中轴线 的概念最早由梁思成先生提出,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是北京城规划、建造的主要依据。2018年,北京中轴线申遗确定了14处遗产点,《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即以此为线索展开,对北京中轴线上大家关心的小问题给予深入浅出的解答,侧重于建筑营造与古迹保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北京中轴线沿线的古建筑,了解古人如何通过规划布局来表达对政治理念、文化象征和生活空间的认识。
中国古代建筑史
本书是查询中国园林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园林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石、水、花、木、窗、廊、亭、桥,颐和园、避暑山庄、寄畅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超过800个园林词条,手绘园林局部图示,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中国园林匠心。 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编写与绘制,精美的手绘图,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园林艺术讲解,让您看到中国园林之美。本书以词条式编排,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园林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您看得懂!
本书是一本中国古建筑科普图书,用活泼的语言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发展。通过 是如何演变的 如何欣赏一个 有话说 等问答方式,讲解中国古建筑的类型、历史、文化、欣赏方式等。同时结合二维码动图,将古建筑一一拆解,让中国古建筑 活 起来。 全书共分8章,从中国古建筑起源讲起,涵盖城池、宫殿、民居、坛庙、陵墓和园林6大类型,另有5种中国古建筑的趣味结构和构筑物等您发现。浅显易懂的图解形式搭配拆解动图,适合中国古建筑爱好者以及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和遗产的大朋友小朋友阅读。
《藏在木头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建筑作为衣食住行中的一个支柱,自是其中重要一环。不过对于想要了解传统建筑的大众读者来说,要么被建筑典籍的古体字及拗口的建筑构件名称所吓退,要么被散文化的优美文字弄得云里雾里。似乎存在一个缺口,即以建筑设计为视角来审视古建筑,从而对当下的建筑设计及生活有所启发。本书试图以建筑设计为视角,回归到人的生活与建造活动。一旦回归到基本的生活及建造,许多曾经习以为常却不知所以然的东西,以及需要耗费心神来记忆的那些知识点,一下子便有趣生动起来。于是,个中的生活智慧、建造智慧便不再是冷冻的过期食品,而是应季的生鲜,对当下的建筑设计更有营养。在此意义上,本书为填补 缺口 贡献了一方木料。 本书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制
日本染织史家吉冈幸雄,在本书中以深厚的美学素养细数存在于京都的建筑,探究建筑与美学元素的根源,记录面临消失危机的美丽日本传统风景。全书分为两个篇章,章讲述京都的住宅与生活设计,如玄关、窗、坪庭等;第二章讲述京都的街景与建筑设计,如门、塀、垣、屋顶、小径等。全书收录超过320张专业摄影照片,并附有京都美学散步地图,读者可从摄影师喜多章所拍摄的珍贵照片中,窥见留存在京都建筑中的怀旧风景与装点京都街道的日本传统设计
本书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西方建筑,是查询西方建筑相关词汇的知识图典,以历史断代为框架,内容涵盖从古埃及到近现代建筑的主要流派和建筑风格。全书汇集1000多个词条,常用的西方建筑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每个词条均附有精心绘制的插图。本书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知识辞书,是实用的西方建筑史图典,对设计和历史理论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本书有助于直观认识西方建筑,也是大众读者解读西方建筑艺术的读物。
以圭璧钟鼎为国之重器的礼制艺术时代如何兴起,又如何逐渐衰亡,演变成以宗庙、宫殿与墓葬为主体的建筑性纪念碑时代?长安,这个从土木方兴时起就不断被重塑的城市,如何彪炳不同时期统治者的荣耀?一座座零散而无言的坟茔和祠堂,如何诉说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普通家族的懿德?而这些具有明显公共意义的礼仪美术传统,又如何在汉代以后转化为艺术家打造个人历史的艺术行为?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 纪念碑性 》尝试打破美术史研究中的门类之别,以 纪念碑 这一西方古代艺术的核心概念为线索,将装饰艺术、图像艺术和建筑艺术纳入更大范围内艺术的发展变化,重构中国古代美术的宏观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