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一部关于上海近代建筑的全景式论著。全书系统阐述了上海近代建筑和城市的发展演变、中国和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中国传统建筑的转型、东西方建筑文化在上海的融合。对于近代盛行于上海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装饰艺术派风格、中国传统建筑复兴风格、近代建筑中的地域风格及其源流作了全面的论述和考证。全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书中列有上海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附表。本书对于建筑师、规划师、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广大建筑爱好者具有参考价值。本书的出版对于优秀近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以及上海的城市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
敦煌石窟是闻名世界的文化艺术宝库,壁画中保存了从十六国至元代大量建筑形象资料,本书分两编:*编详尽论述了壁画中的佛寺、阙、城垣、塔、住宅和其它多种建筑类型,以及建筑部件与装饰、建筑施工、建筑画等专题;第二编对古代丝绸之路重镇敦煌古城、玉门关与阳关、敦煌石窟洞窟形制、莫高窟唐宋窟檐、窟前宋代建筑遗址和敦煌十六国到清代的古塔等建筑实例和遗址,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强调将对象置回到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特别关注对象的艺术与文化层面,并对有关名物进行了系统考订和纵横不同方面的广泛联系与论证,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祖先在福州这片土地上生存,营造必要的生活、宗教、生产等建筑物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沧海桑田,岁月流转,现如今福州汉唐之前的建筑物已经没有实物遗存,宋明时期的建筑还有一定遗存,十分珍贵。本书对福州宋代、明代遗存的古建逐一进行田野调查后,绘制平面或剖面图,并介绍建筑的方位、特点、历史价值等,间或叙述古建筑厚重的文化积淀,全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难得的文物文献资料。
本书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通过对丰富的传统与现代建筑案例的调研与总结,深入梳理并解析优秀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文化渊源,提炼并阐释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弘扬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为当代与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创作提供信息和借鉴。
江西是我国中部江南腹地的一个大省,属地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有过杰出的贡献。与历史发展同步,江西相继出现不少历史文化名人和古今不朽大家。显赫的历史文化成就也直接影响城镇建设和聚落的发展。虽在近代几百年经岁月磨砺和在战火烟硝中大多数已经不复存在或容光顿失,但是从现存有限的古建和残物中,不论城墎古墙、古塔桥梁,宫观寺庙、书院戏台,特别是为数众多的祠堂民居,都充分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中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与建筑技艺水平,也使我们重新认识它们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江西古建筑》为《中国古建筑丛书》的分卷, 系统论述我国江西地区古代建筑发展、各类型建筑的分布及特点。 具体包括绪论、城镇与村落 、 衙署与学校 、 宗教建筑 、 居住建筑 、 民间祠祀及戏台 、 工商业建筑 、 其他建筑 、
梦是夜的眼睛,冥冥中传递着心灵的玄奥;梦是个人的神话,依稀中述说着人生的故事;梦是无意识的舞台,缤纷中上演着生活的戏剧。本书将古代梦学珍品融入现代梦学理论、荣格心理学的框架中,揭示其文化象征的真义。书中纳天、地、人之梦象,以全新的视角开启梦幻世界以点化梦象迷津,破解各种神奇的心理原型,从而发现真正的自我,返回精神的故乡。
工业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的保护是承载工业文化、传承工业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如何让工业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作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工业遗产丛书 为国内套反映十多年来中国各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资源再利用的成果的系列丛书,丛书作者均为国内重点高校工业遗产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本套丛书以省和直辖市为单位,每卷独立成书编辑出版,主要内容包括回顾工业建设的历史,介绍里程碑式的工业企业,认定工业遗产的价值,总结各地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汇集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典型案例。 《中国工业遗产史录 北京卷》为 中国工业遗产丛书 的卷,不仅包括了对北京工业建设历史的回顾、工业遗产现状的记录和
据近年之统计,中国台湾被指定为古迹的建筑物,已有820处,被登录为历史建筑者也达1204座,而聚落及遗址也有56个。《台湾古建筑》为《中国古建筑丛书》的分卷, 系统论述我国 台湾 地区古代建筑发展、各类型建筑的分布及特点。 按古建筑类型分类编写,每一种类型选择台湾当地*代表性的建筑,按其历史年代、构造类型、细部装饰等方面全面阐述,不仅展现我国古建筑的建造知识,还对其历史文化、人文特点等作综合介绍,使其全面反映台湾古建筑的卓越成就。具体包括绪论、 聚落与城市 、 宗教寺庙 、 民居 、 祠堂 、 书院 、 园林 、 牌坊与陵墓 、 建筑结构与营造技术 、 建筑装饰特色与类型 、台湾古建筑地点及年代索引等内容 。本书既适合于建筑史学研究、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参考阅读,也适合于各大图书馆馆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
本书是由作者在历时十五年进行乡土建筑调查的基础上按专题编写而成,文字凝练、平实,并配有丰富的手工绘图和精美的照片,具有历史档案价值和极强的观赏性。 本书为“乡土瑰宝系列”之一,介绍了中国乡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宗祠的性质、形制、建造、风水,以及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祀仪式,陈志华教授在[宗法社会与宗祠]中还有对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及宗祠的历史和性质的精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