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分别从临时配套设施、建筑工程常用设备、各分项工程施工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施工安全文明操作进行解析。全书在内容上首先从建筑工程的配套设施安全文明布置进行讲解,其次介绍建筑工程中常用设备的安全文明操作,*后对建筑工程中的各分项安全文明施工的细节进行详细的剖析,这样层级分明,可以快速帮助读者找到自身需要的知识点,从而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本书内容简明实用、图文并茂,适用性和实际操作性较强,可作为从事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企业培训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鉴定机构和鉴定人、鉴定事项委托接受与中止、鉴定组织、回避、鉴定准备、鉴定期限、出庭作证)、鉴定依据、鉴定、鉴定意见书、档案管理等。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8年3月1日开始实施。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不适用于古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室内环境;6.建筑设备。 本规范局部修订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237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8、4.1.3、4.1.9、4.1.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通过科学规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安全、创新、绿色、高效的城镇水务系统,城市水问题得到总体解决,饮用水安全、排水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城市水净岸美、特色彰显,水务行业整体发展质量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水务行业技术发展在基础研究支撑、创新引领、技术融合等方面达到*水平。《规划纲要》由总论和饮用水安全、城市水环境、排水防涝、资源节约与利用和智慧水务等五个专业篇章组成。《规划纲要》从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当前的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按着国家2035年的总体部署,明确今后15年城镇水务行业的发展目标和指标,以问题、目标和结果为导向,凝练任务,提出实施路径与方法。
这是一本关于 建筑学的绝世武功秘笈 的目录的目录。 建筑学是一门古老而庞杂的学科,其博大精深时常让初学者倍感困惑。作为一本写给建筑学新生的入门指南,作者通过自己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思考,力图以简单直接的方式描绘建筑学的知识技能体系框架,概括建筑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和路线,在浩如烟海的建筑知识体系中筛选出合适新手的起步区,并推荐了*基本的阅读书目。 本书适用于建筑学本科一~三年级同学参考,主要侧重建筑学基础知识和建筑设计实践技能,有助于初学者从宏观上理解建筑学,从而解决常见困惑,更顺利地迈入建筑学的知识殿堂。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图纸幅面规格与图纸编排顺序;4.图线;5.字体;6.比例;7.符号;8.定位轴线;9.常用建筑材料图例;10.图样画法;11.尺寸标注;12.计算机辅助制图文件;13.计算机辅助制图文件图层;14.计算机辅助制图规则;15.协同设计。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18年5月1日实施。原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同时废止。
根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要求,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建标[2016]166号),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构建强制性标准体系、研究编制强制性工程规范工作,本册为供热工程。 本规范对供热工程的规划布局、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行技术规定,是城乡和农村供热工程的要求,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主要内容为:总则,基本规定,热源厂和供热管网。
本书依据新版的标准规范,全面讲述了桥(门)式起重机的构造、安装、调试、保养及其安全操作技术和管理知识。书中附有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事故案例、处置方法。本书适合作为建筑施工现场桥(门)式起重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学习使用。
本标准共分15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地基与基础;5.砌体结构;6.混凝土结构;7.钢结构;8.木结构;9.防水;10.装饰装修;11.门窗;12.楼面及地面;13.给水排水;1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5.电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JGJ/T 112 ,自年月日起施行。原行业标准《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CJJ/T 53-93同时废止。
《建筑声学设计原理》*版自2000年付梓以来,已过了18个年头。本书出版后,深受各界的好评,曾多次重印,被许多高校采用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为广大从事建筑声学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重要的参考书。鉴于这十多年来,在建筑声学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方面都有了不少新进展,相关的规范标准也作了修订或颁布了新的规范与标准,因此,亟待利用此次再版的机会对*版的部分内容予以修改和更新。 由于时间较为紧迫,故此次修改、更新自然未能全面反映建筑声学这些年来的新进展与新变化,只能作出若干较重要的补充和修订。同时,由于编著者不在同一学校,沟通不甚方便,故此次修订与更新,采用文责自负的办法,分别由各位编著者对原先所负责的章节自行修订与更新。希望通过这次修订,能使得《建筑声学设计原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
《理论力学(第2版)》的内容体系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有一定变化。在静力学部分,用力系等效原理代替了静力学公理,并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体系。这样做既减少了内容的重复,又使体系的主线比较清晰,使学生容易对静力学的基本概念有更完整的了解。此构架已经过多年的应用和改进,希望能通过这种与传统体系的差异来体现本教材的特色。 为突出应用,该书在注重基本概念讲述的基础上,并不过分追求理论的严密与完整,适度精简和压缩了理论推导,部分复杂的理论推演列为选学内容(加*号表示),适度增加了例题和习题。例题安排由易到难,注意在题目中体现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引导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书基于建筑木材相关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常见的木结构建筑体系。第一部分“作为建筑材料的木”,从树木的生长开始,解释木材的特性和制作过程,并介绍了现代常用的木材产品。第二部分“作为建造体系的木”,顺着木结构发展和演变的线索,系统地梳理了各类木结构体系的建构逻辑和建造要点。第三部分“作为建筑构件的木”,从基础、墙体、楼板、屋顶等建筑子系统的层面,讲述木材在建筑不同部位应用时常见的构造做法。这三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内容涵盖了木结构的历史发展、力学原理、建构逻辑、构造做法乃至常用构件尺寸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本书重点鲜明、翔实全面,非常适合具有一定建筑构造知识且希望快速了解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建筑学及相关专业读者。需要注意的是,构造设计与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密切相关,因此本书
从1992年开始,笔者在阅读上述各版本及汉译本时,感觉以上各汉译本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分别于1996年[2]与2011年[3]写过两篇文章,探讨当时已有汉译本中的若干问题。 后来发现,直到今天,有些不恰当的译法仍然在讲话、文章、讨论等场合经常出现和使用。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多义词择义不当、沿袭多年但不合道理的词语仍在使用、含义不同的英文词译成同一个汉语词汇等。 多义词择义不当,例如provide、cover; 沿袭多年但不合道理的词语,如claim。 含义不同的英文词译成同一个汉语词汇,如responsibility(responsible)、liability(liable)和obligation。 FIDIC在其出版物中,用词十分谨慎。很多都经过有丰富经验的律师的审核、推敲和润色。我们在将其译成汉文时,没有理由不慎而又慎,不可屈服于社会上含义模糊的流行词语和用法。 鉴于此,笔者极力主张,在以后的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装配率计算; 5.评价等级划分。后附 条文说明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自2018 年2 月1 日实施。
图解设计思维过程小书库 引进了时下国外流行的图解类建筑设计工具书,通过轻松明快的编排方式、简单明了的图像以及分门别类的主题,使读者可以在床头案边随时翻阅,激发灵感,常读常新。 设计师对建筑体量进行操作后,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设计思考:是将体量相连,还是在体量上开洞引入光线,或是根据与地面的关系放置体量,抑或是考虑这组体量如何联系并影响场地。本书是在一番基础体量操作(如扩增、嵌套、抬升等)之后,叠加以三种建筑元素:连接、开洞和地面,并通过将建筑元素与体量操作以组合或集成的方式继续发展出更加复杂而丰富的素材,从而形成一套更为系统和清晰的建筑生成逻辑。 本书可作为建筑设计及相关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辅导书,也可以作为建筑设计从业者的灵感参考书。它为我们勾画出不同的设计可能性:从抽象
王崇杰、崔艳秋主编的《建筑设计基础(第2版) 》针对建筑类高校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 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环境工程等专业特点,根据 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在未设置“建筑制图与 识图”、“建筑材料”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使学 生能够理解并灵活掌握建筑设计的有关知识。 本书根据现行国家规范、标准,系统地介绍了建 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全书共分七章,包括建筑 制图及识图、民用建筑设计、民用建筑构造、工业建 筑设计与构造、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节能技术 与设计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校建筑工程管理、物业管理、建筑 电气与自动化、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房地产经营与 管理、建筑会计、环境艺术设计、采暖通风工程、给 水排水工程、燃气工程、建筑机械与自动化以及与建 筑业有关的法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