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研究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的诸多测试手段,包括了量热法、化学收缩法、X 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固体核磁和氢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压汞法以及激光衍射与气体吸附等测试方法和技术。这些测试技术主要用于研究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既包括材料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分子原子尺度的晶态和非晶态结构表征,又包括材料孔结构、颗粒形貌和尺寸分布等微米和亚微米尺度的聚集态结构表征。书中提及的诸多测试技术可用于水泥水化、体积变形乃至水泥基材料耐久性等的相关研究中。本书论及仪器测试原理、制样中的注意事项、测试结果分析举例,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手册性参考书。
本书针对现代混凝土材料组成和土木工程结构的特点,采用水化-温度-湿度-约束多场耦合作用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从混凝土原材料分析、配合比设计、生产控制,以及施工的环境、工艺、现场质量控制和验收的各个环节,阐释施工期裂缝产生的机理和风险预测模型,介绍施工期裂缝控制的新材料、新技术;结合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论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提出了集材料-设计-施工-检测于一体的现代混凝土结构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方法,并结合我国轨道交通、桥梁、水利等重大工程的具体应用案例,验证了理论和方法的适用效果。
张金喜等著的《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构造及其作 用》以水泥混凝土的重要构造特征之一微观孔隙 结构为核心,在 对国内外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 要介绍的基础上,介 绍了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的分类、常用测试方法和微 观孔隙的分形理论与 方法;针对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特殊混凝土集料的微 观孔隙特征进行了试验 研究,探讨了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特征与宏观性能的 关系,并进行了通过调 节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来改善水泥混凝土宏观性 能的试验研究,在水 泥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 ;集中探讨了微观孔 隙结构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对特殊混凝土和特 殊混凝土集料的微观 孔隙结构进行了介绍,探讨了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结 构的调节方法和途径。 《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构造及其作用》可供土木 工程
离散元颗粒流方法,能实现数值模型宏观力学响应特性逼近真实材料的力学响应特征,在各种数值模拟方法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应运而生而广受关注。PFC5.0软件,充分利用了复杂颗粒、空间裂隙网络几何构造方法,是对原有版本软件的巨大提高,优化了计算速度,改进了算法,大大拓展了颗粒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本人看来,其可应用范围,小到微观尺度、大可到星系空间,无所不能。
2019年1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公告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自2019年9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为我国引领性建筑节能国家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46家科研、设计、产品部品制造单位59位专家历时3年联合研究编制完成。《标准》主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专业总工、环能院院长徐伟表示:本标准是国际上首次通过国家标准形式对零能耗建筑相关定义进行明确规定,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体系,提出中国解决方案。《标准》的实施将对推动建筑节能减排、提升建筑室内环境水平、调整建筑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建筑节能产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本书为《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落实贯彻的重要技术支撑。
本书主要介绍常用建筑材料的原材料、生产工艺、组成、结构及构造、性能及应用、检验及验收、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要点。重点介绍水泥、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等内容,对预拌砂浆、气硬性胶凝材料、墙体和屋面材料、保温隔热与吸声材料、装饰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特别是建材部品也作了相应的介绍,并对建筑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作了简介。每一章内容后面附有适量习题与复习思考题。建筑材料试验部分介绍了试验原理、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本书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可作为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和海洋工程等专业本科教学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建没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工作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就我国墙体材料工程应用现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某些课题进行了必要的试验验证,与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质检单位及有关管理部门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吸纳了近年来墙材革新及建筑应用的新成果与经验,充分考虑了我国墙体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着重对墙体材料品质与建筑工程应用的需要进行了技术整合,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反复讨论、修改和充实,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墙体材料、建筑及建筑节能设计、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系列教材暨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 十二五 规划教材。 本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巡检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从水泥设备巡检工作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入手,围绕水泥设备巡检典型工作任务,将水泥设备巡检工作分为生料制备工段巡检、熟料煅烧工段巡检及水泥制成工段巡检。每一工段按巡检线路讲述主要设备工作原理、结构,设备的开、停机检查与维护及运行中的检查,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本书既可作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 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现代水泥企业设备巡检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
全书共分8章,包括5个部分:化学建材基础(高分子材料基本概念、化学建材及其涵盖的范畴、基本性质、基础材料、化学毒性与环境协调性等);建筑塑料制品(装修装饰材料、保温隔热与吸声隔声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建筑涂料与施工;建筑胶黏剂、密封及防水卷材;聚合物混凝土和化学灌浆加固材料。书中本着材料组成及材料性质→产品种类 →加工方法→物理性能→工程应用→环境保护全新的思路,介绍化学建材方面的专业性基础知识,并适当引入当前该学科或技术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念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本书适于建筑类高校的各类本科专业《化学建材》特色课程用,也可作为综合类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高分子类专业本科教材及从事化学建材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传统平腹板受弯钢构件的腹板高度不能太大,以保证腹板的局部稳定性,使其在屈服前不发生局部屈曲。这种限制使得平腹板钢构件的腹板不能太薄,造成钢构件腹板厚度和用钢量较大。为提高钢构件腹板的稳定性,同时又不增加腹板的厚度,可用波纹腹板代替平腹板,这样在不采用加劲肋的条件下腹板就具有较大的平面外刚度和稳定性,即可确保腹板屈服前不发生局部屈曲,使腹板材料强度充分发挥作用,从而降低钢构件的用钢量。达到节材轻量、节约资源、减排环保目的。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波纹腹板钢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包括:波纹腹板抗剪性能;波纹腹板H型钢翼缘受压局部稳定;波纹腹板H型钢截面抗弯性能;波纹腹板H型钢梁整体稳定;波纹腹板H型钢梁局部承压强度;波纹腹板H型钢梁抗疲劳性能;波纹腹板H型钢组合梁受力性能;波纹腹板H型钢梁
本书针对环氧沥青热固性特点,从环氧沥青、环氧沥青砂浆、环氧沥青混合料三个层次,系统阐述了环氧沥青及混合料的材料特性。本书内容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超大跨连续大柔度桥道系结构行为特性及其铺装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和多座国家重点工程桥面环氧铺装项目研究数据进行编写,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书共分为七章。
本书共分为十章,主要介绍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施i技术、质量检测、通病预防。章主要介绍混凝土的历史与发展以及目前较注重的高性能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智能混凝土、生态混凝土。第二章分新拌混凝性能、物理力学性 能、耐久性能、变形性能和混凝土结构五个方面介绍混凝土的主要性能以及影响各种性能的因素。第三章主要介绍混凝土的各组分材料的性质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发展沿革以及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步骤。第五章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基本的四组份(水泥、砂、石、水)体系、五组份(水泥、砂、石、水、外加剂)体系、六组份(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体系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第六章介绍几种特种性能、特种材料、特种施工方法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七章介绍了配
本书着重介绍纳米智能材料发展状况、结构健康监测组成特点,不同纳米材料分散稳定工艺及性能评价方法,面向各类结构监测的压阻、压电及压阻压电复合型纳米智能块材(薄膜)不同制备、合成工艺,探讨混杂纳米导电填料对纳米智能块材(薄膜)力-电传感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系统研究纳米智能块材(薄膜)力-电传感智能特性及对各类结构健康监测效能,并尝试分析了基于纳米智能材料的海工结构智能阴极防护与自监测性能。 本书可供从事纳米智能材料与结构监测研发、生产单位以及先进工程监测系统开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与参考用书。
装饰施工图体系庞大,内容繁杂且高深,涉及的知识点多,并且关联性强。本书主题为室内细部设计中的 材料收口 ,这是每个合格设计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书中每个实例分别由三维透视图、现场照片、施工图和文字解析组成,追求以极简的方式表达内容,便于读者理解。书中每个案例都具有代表性,学会一种收口方法,那么这一类型的知识点就能基本掌握了;在表达知识方面,以透剖形式体现材料属性和施工工艺,即使没有去过现场的读者,也会很容易理解;所配实景照片,能够直观展现竣工后的效果;所配CAD施工图,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材料尺寸与施工要求,同时学会图纸排版、线型设置等知识点;而全面的文字解析,则帮助设计师在逻辑上清晰了解制图思路,进一步加深对材料收口知识的掌握,起到系统学习知识点的作用。 本书作为室内设计师常用工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3月23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城函〔2018〕65号),决定在北京市等35个城市(区)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要合理布局消纳处置、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快设施建设,推动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研究制定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政策,要求试点地区在2018年4月前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底。试点工作结束后,试点城市要及时总结试点主要做法、成效、经验以及问题和建议,形成试点报告,于2020年1月底前报送我部后全国推广。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由于大部分城市对建筑垃圾治理工作不够重视,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建筑垃圾私拉乱倒、挤占道路、侵占良田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城乡人居环境和安全运行。
本书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缺陷产生的原因、分类及检测评估标准;混凝土裂缝、破损的修补方法和修补施工工艺;混凝土结构渗漏产生的原因及部位、渗漏的调查和成因分析及处理判断,地下工程防水堵漏的施工工艺及效果检查;混凝土结构加固处理的方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粘钢板加固法等);混凝土缺陷修补材料及检测方法。书中还结合工程实例,对混凝土缺陷(裂缝)处理、结构防水处理、结构加固处理等典型工程进行了分析。 本书可供各类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借鉴参考。
本书阐述了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在设计中的作用,深入分析了如何将材料材质的表现融入到建筑与室内设计当中,尝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设计人员的问题——材料品质与价格之间的矛盾。书中探讨的“材料”是以“材料视觉艺术形象”为基点,通过协调“材料”的技术性能及肌理呈现,将材料的情感特征充分地发挥出来。本书的价值表现在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理论价值在于对有关材料外延的拓展。应用价值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能够指导实践。 本书基于笔者多年来对建筑及室内设计进行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在专业教学及设计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总结。从建筑材料到装饰材料再到综合材料艺术,覆盖范围非常广泛,所列举的实例均是在各种材料应用中具有特色的作品。本书对从事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人们均会有所启发,特别是艺术院校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