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极限水平承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板和墙、裂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材、连接、焊接、钢结构的连接处、板、钢结构的柱和梁、背诵数字共15章267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以问答和图解的形式做出详细解释。每页一问一答,3分钟轻松完成。活泼的语言、简练的公式、生动的插图,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传达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有趣性。
本书包括结构概要、力和重量、力的基本说明、内力、力与变形、应力、挠度、静不定结构(框架结构)、倾角变位法、建筑中的其他外力、结构计算共11章314个建筑结构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以问答和图解的形式作出详细解释。活泼的语言、简练的公式、生动的插图,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传达建筑结构的有趣性。
本书主要依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6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16G101-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2016年版)》(GB 50011 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 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2010)等规范编写。本书共分为四章,详细地介绍了平法钢筋识图基础、施工图识读、标准构造详图以及识图实例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同时附有相关联的识图实例,便于读者加强理解。可供设计人员、施
本书阐述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的基本受力性能,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的一些主要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钢与混凝土的组合作用、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钢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组合钢板剪力墙结构、混合结构设计概论等。书中配有必要的例题和小结,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原理,掌握其工程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本科生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设计、施工和进行科研工作时参考。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的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 201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 2015)等进行编写,内容围绕着钢筋连接技术而展开,主要分为七章:钢筋材料、混凝土结构对钢筋连接的要求、钢筋连接机具、钢筋绑扎搭接、钢筋机械连接、钢筋焊接连接与钢筋连接施工安全技术。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可供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技工学校、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村镇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技术手册》介绍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国内外古今砌体结构,依据国家现行规范,对村镇砌体结构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讲述,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论述了村镇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施工方法与验收标准,专门论述了编写组对节能自保温砌块砌体工程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村镇砌体结构的设计计算实例,在附录中,还给出了村镇砌体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村镇砌体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全国抗震设防标准和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村镇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技术手册》语言朴实、易懂,图文并茂,是一本具有鲜明特色的村镇建筑结构技术人员用书,用于指导村镇建筑的材料试验、结构设计、施工与验收,部分内容也可用于城镇建筑。
陆伟东和刘杏杏和岳孔和程小武和孙小鸾等编* 的《村镇木结构建筑抗震技术手册》在介绍地震基本知识和我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等工作,对我国村镇木结构建筑的地域分布及类型样式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地震作用下村镇木结构建筑的震害特征及部位进行了总结;依据国家现行规范及相关文献,对村镇木结构建筑常用木材的树种特性及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木结构民居常用的结构形式,对各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及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和对比;根据国家现行规范,对村镇木结构的抗震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木结构梁柱节点、墙体、屋架等抗震构造措施;结合*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村镇木结构建筑新型的抗震加同和增强措施,并对加固增强后的结构性能加以论述;结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介绍了村镇木结
《建筑结构设计误区与禁忌实例(第2版)》笔者针对目前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失误,展开阐述了错误“主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正解”,分八章着力讲述了各类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与加固改造设计中的失误与“禁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失误与优化实例,通过类比与工程实例,深入浅出,力求把复杂的概念设计说深讲透。除此之外,笔者在各章节中,还提供了结构师需要掌握的不同于规范的简化手算法和需要记忆的一些经验数据与其内在规律,以及记忆这些数据的窍门。 本书适用于有丰富或工程经验的结构设计师与刚跨进设计院的年轻结构设计人员以及一些在读的学生使用。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为读者系统地介绍了3D 打印建筑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分11 章,包括:3D 打印技术与3D 打印建筑的基础知识;3D 打印和 3D 打印建筑中的成型技术;3D 打印建筑与打印建筑的材料;3D 建筑打印机;3D 建筑打印机的软件及软件配置技术;3D 模型设计与建模工具;3D 打印建筑技术中的三维反求工程;BIM 与 3D 打印建筑;建筑模具的制造;3D 打印建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3D 打印建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 本书可作为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自动化、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建筑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3D 打印建筑技术教材,也可以作为建筑行业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学习3D 打印建筑技术的参考书。
《工程荷载与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二维码版 平台课课程群)/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包括了荷载、结构抗力和结构设计方法三部分内容。工程结构重要的功能,就是承受其服役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荷载、荷载值大小如何确定,以及各类荷载将如何应用于结构设计计算等,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工程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荷载的种类、产生的背景和计算方法是一名结构工程从业者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了更好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及《工程抗震》等专业课程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地下工程结构》在编写上注重实用性、可读性、系统性和新颖性等,结合结构力学和混凝土结构等知识,着重介绍了地下工程结构涵盖的基坑工程结构、浅埋地下工程结构、盾构隧道结构、顶管法工程结构、沉井结构、沉管结构、新奥法与锚喷支护、岩石巷道工程结构和地下工程结构信息化施工。每一章节的内容都针对实际工程问题,阐述了地下工程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变化规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力求概念准确、明晰,语言精练、通畅,书中例题和习题有助于读者掌握书中理论知识和复杂的计算过程,力求易读易懂。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疑难热点问题及对策》本书基于2010 版结构规范,通过大量工程实际案例对规范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全书共分9 章,包括综述、结构设计中重要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问题、建筑结构规则性如何合理界定及处理对策、结构设计主要指标合理控制、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合理确定、复杂结构设计方法及设计注意事项、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性能化设计、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等。内容涉及众多新版规范,解读通俗易懂,系统翔实,工程案例具有代表性,阐述观点精辟,有助于相关人员全面理解规范条文的准确内涵,提高设计水平。 本书可供建筑结构设计、审图、咨询、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内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计算实例两部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理论部分包括框架结构设计理论和基础设计理论等。
本书的编写充分反映了现行规范和规程的要求,反映了近年来组合结构工程应用的现状。本书共5章,较为系统的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构造措施以及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梁、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等新型结构。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周臻编著的《拉索预应力网格结构的分析理论施工控制与优化设计》结合作者近年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针对拉索预应力网格结构(Prestressed Reticulated structures,PRS)的分析理论、施工控制与优化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与讨论,主要包括:基于初弯曲单元的有限元分析理论、典型PRS结构的非线性静力稳定分析、PRS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及其半主动控制、PRS结构基于时域分析的风振响应及其风振系数、 PRS结构考虑施工误差的可靠性分析、PRS结构基于索初始形变的张拉全过程分析、PRS结构基于张拉递推系统和结构响应观测的预应力施工控制、PRS结构的全过程优化设计理论及模糊优化与可靠性优化方法、基于多向误差可调节点的 PRS结构模型试验。 《拉索预应力网格结构的分析理论施工控制与优化设计》中针对提出的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分析(求解) 过程和工程(数值)
在《索结构玻璃幕墙》一书中,彼得·赖斯和休·达顿探讨了一种玻璃应用新方法方面的进展。彼得·赖斯不再认为玻璃是一种惰性材料。在他看来,只要正确应用其对荷载的反应,它的结构特性就会因此而表现出来。 作者通过对位于拉维莱特(La Vilette)的城市科学博物馆的暖房(Serres)的描述,展示了各项工作的细节、设计的原则及所遇到困难等。《索结构玻璃幕墙》也揭示了建筑师通过对建筑艺术不倦的追求以及与工业界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 本书版在法国出版五年后,新的版本得到了休·达顿的进一步完善。它表明了拉维莱特项目的成功。本书收入了RFR小组在欧洲和日本的15个工程,RFR小组由彼得·赖斯创建。这些工程充分展示了玻璃应用的新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具有不同设计与技术限制的大体量项目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