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导则紧紧围绕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提出的 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长寿化、智慧化 要求,围绕建筑设计正向流程全面展示当下较为先进的绿色设计方法,结合各专业人员阅读习惯,以文字、概念图结合实际案例的方式呈现,图文并茂,让建筑师或相关从业人员可以快速切入各自专长领域,得到切实有效的设计指导?本导则分为上册(建筑分册)与下册(其他专业分册)两部分,本册(建筑分册)包含4个章节,其中T[Theory]、P[Process]为2个前置章节,阐释绿色设计的基础理论及时序;A[Architecture]章节为建筑专业绿建设计主体内容,包含从前期策划到后期运维全生命周期范围内的各项绿色设计要点。 [附]为辅助阅读,包含五大气候区相关绿建策略回应,以及在本导则指导框架下对绿色建筑的落实评估方法。
《绿色建筑的国际合作与技术应用》共分四篇。 第一篇为概述,分为两章。回顾了世界绿色建筑与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第二篇为标准,分为两章。介绍了中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美国LEED评价体系、英国BREEAM评价体系、德国DGNB评价体系、法国HQE评价体系以及部分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将中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与其他国家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进行了比较,帮助读者了解中外绿色建筑标准的异同。 第三篇为技术,分为五章。以 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五大指标为架构,从发展概述、技术内容、适用范围与应用前景、效益等角度介绍了研发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为读者在实际项目中
本书主要围绕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结合重庆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情况,针对小型离网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活动式遮阳系统以及光伏导光、通风一体化集成技术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和论证,得出了相应的技术应用效果和应用控制策略。本书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光伏发电系统在重庆地区的节能效益及实际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本书以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建筑节能墙体节能工程施工、幕墙节能工程施工、门窗节能工程施工、屋面节能工程施工、楼地面节能工程施工、采暖节能工程施工、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施工、建筑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施工、空调与采暖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施工、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施工等内容。本书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实用性强,可供从事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检测、质检等领域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河岸绿色空间涵盖维护河流生态特性的内侧河岸缓冲带和服务邻近城乡功能区的外侧河岸协调绿带,是山地城市重要的环境要素与特色景观载体,也是城乡建设焦点地带。因认知缺失,利益博弈,掠夺式资源利用和 一刀切 后退式河岸管控手段,诱发种种山地城市河岸生态环境问题和潜在社会经济价值流失问题,如何合理规划和管控值得研究。 生态优先与城乡全域空间资源管控背景下,本书希望借鉴生态学与城乡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以保护与利用相融合为基点,探讨遵从河流自然特性并恰当植入城乡建设诉求的河岸绿色空间规划与管控方法:在顺应河网内在生态特性和维护生态过程的基础上,发掘与平衡不同河区绿色空间的外在城乡服务功用价值,以此指导个案河段绿色空间的用地功能和空间设计,形成融合河岸自然生态特征与 城乡建设诉求的分区差异化规划
VincentCallebaut总是从新异和好奇的视角提出问题,他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整体,并将其引入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他将个人的愿望传递给全世界,同时尝试展开一扇通向未来的门。 Vincent的方案中为普遍的策略就是将建筑固有的特性全部组合到生态系统当中,去创造一种新的具有生态兼容性的、混血的、可升级的、多样性的全球化原型。 如果将建筑的存在与发展过程看作有生命的动、植物的发育过程,则项目进展的结幕就变得无法预见,如同它的空间结构一样是开放式的,并处于持续性的变化中。这个进程是不稳定的、不平衡的、流动的、多重方向的、带有遗传性编码以及具有生态适应性的。
本书是气候建筑学领域众多国际知名建筑师和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晶,它正视了在建筑设计和自然相结合的整体设计过程中,气候应该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来考虑的因素。 本书分两个部分从气候角度及用实际工程设计案例详细论述了建筑气候的设计方法及节能问题、设计工具、*的节能建筑材料的开发等内容,涉及了建筑形体、平面规划布置、围护结构、采光、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低能耗建筑的适用技术以及设计过程中使用的计算分析工具。本书特别给出了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六个气候区的气候与环境设计资料参数,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湿度、空气温度、风和降水等基础数据。 本书实用性强,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建筑师、环境工程师和相关专业在校师生进行建筑设计具有很大的帮助,书中的工程实例对建筑设计也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报告(2013-2014)》 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全书共11篇 ,分别为建筑 节能标准和质检、建筑节能规划、建筑节能服务、建 筑保温隔热、建筑遮阳与 门窗幕墙、暖通空调、地源热泵、太阳能建筑应用、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屋顶 绿化、部分地方协会相关报告。全面总结了2013年我 国建筑节能行业的现状 与发展情况。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节能行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 员参考使用。
《太阳能建筑系列丛书:太阳能建筑经典设计图册》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能.体化备选技术简介,以及欧罗波罗斯住宅、东锡拉住宅、“太阳伞”住宅、Bnrkle、B1eiche老年活动中心、瑞士比尔公寓等经典案例的介绍。 《太阳能建筑系列丛书:太阳能建筑经典设计图册》主要针对建筑师群体编写,开发商、设备厂商以及建筑设计院其他专业上程师均可从《太阳能建筑系列丛书:太阳能建筑经典设计图册》中获得丰富的启迪。
本书基于重庆市近6年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经验,总结了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用能特征分布,提出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体系,总结梳理了国内外节能效果验证方法,评价了各项节能改造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对节能改造的市场化机制进行了探究,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工程参考案例,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借鉴。
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著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8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共分两篇,将以公共建筑节能作为专篇进行阐述,主要内容包括:章中国建筑能耗基本现状;第2章公共建筑节能专
杨洪兴、姜希猛等编著的《绿色建筑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应用》集合了近年来靠前外建筑领域近期新的绿色节能材料、技术、施工方法和实例,系统论述了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光明前景。全书主要论述了绿色
马素贞主编的《绿色建筑技术实施指南》依据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D/T 50378—2014进行编写,并与其配合使用,为绿色建筑设计咨询工作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本书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排章节框架及梳理相关的绿色建筑技术,并从技术简介、适用范围、技术要点、相关标准规范及图集、参考案例等方面对每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详细阐述,给读者以实战性指导。 本书可供绿色建筑的决策者、投资者、建设者、设计人员、咨询人员、施工人员、运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绿色建筑技术相关的产品供应商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等参考。
《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报告(2012)》(作者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报告(2012)》包括附录共11篇,分别为建筑节能标准和质检、建筑节能规划、建筑节能服务、建筑保温隔热、建筑遮阳与节能门窗幕墙、暖通空调、地源热泵、太阳能建筑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节能现状与技术发展、地方篇和附录。全面总结了2012年我国建筑节能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情况。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节能行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组织编撰的 4本绿色建筑年度发展报告,旨在全面系统总结我国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指导我国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评价、实用及维护,在 大范围内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与实践。本书包括综合篇、标准篇、科研篇、交流篇、实践篇和附录篇,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现我国绿色建筑在2020年度的发展全景。本书可供从事绿色建筑领域技术研究、开发和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人员、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乡村景观实践之精品线路”是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为背景,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浙江美丽乡村实践为基础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实用型规划设计指导用书,随着乡村振兴大幕的徐徐拉开,此类实用书籍将有较大需求。本书也是专业领域 系统阐述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一本专著。
一体化的设计方法为实现 加 的绿色建筑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一些会威胁到生命系统的复杂问题:由约翰·伯克尔、斯科特·霍斯特、汤姆·凯特、安德鲁·劳、马库斯·谢费尔等著的《绿色建筑一体化设计指南--可持续性建筑实践新解》中,七人小组的负责人以及一体化设计理论先驱比尔·里德先生,为建筑设计与施工专业人员介绍了整体设计与整体系统的概念。通过对可持续性定义综合的思考,他们为建筑师、设计师、工程师、开发商、施丁单位以及其他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框架,结合具体建设项目所进行的每一个阶段,对一体化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 解释了高效的一体化设计的哲学及基础,从整体生命系统的角度,探讨有关系统性思考、建造以及社区设计等议题。 从探索阶段一直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本书通过介绍方法纲要
本手册主要介绍了建筑热工和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的方法和参数选择,共分12章,主要包括:术语、符号、量纲;建筑气候与分区;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建筑热工设计基本计算参数和方法;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和计算参数;建筑与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原则;建筑保温设计;建筑隔热设计;建筑防潮设计;自然通风设计;建筑遮阳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示例。此外,本手册还包括两个附录,分别是建筑热工与节能设计用气象参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和封闭阳台温差修正系数。本手册适合于建筑节能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基于 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民用建筑“四节一环保”大数据及数据获取机制构建》研究成果,研究目标为建立民用建筑节能数据统计指标体系,形成年度动态采集和数据统计分析标准;建立大规模、多维度、多渠道、多方式的数据协同获取及保障机制,建成可持续稳定接收数据的实际状况数据库、持续采集和统计的建筑节能数据平台,实现我国民用建筑节能基础数据的持续 新和共享。主要内容包括: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的标准化;多渠道获取方法和机制;大数据集成与管理关键技术;大数据实况数据库建设应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大数据应用与发展;建筑节能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等。
本书从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的视角,详细地阐述了低碳校园概念的提出、基本构成、规划及设计方法、评价体系等。主要包括绪论、低碳校园实施策略、低碳规划、低碳建筑设计与施工、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水资源的利用、校内交通减碳、低碳校园文化的传播与实践、校园固碳措施、低碳校园评价体系与方法。全方面、多视角地展现了在低碳校园建设方面的探索,以及将低碳校园建设融入教学、科研、对外服务、文化传承与 方面进行的尝试,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为高校的管理者、设计者、建造者、投资方等提供有关绿色低碳建设技术方面的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3个方面:首先,为实现绿色改造所要求的改善人居环境,以及绿色建筑所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构建了包括呈现场所文化特征和延续场所精神在内的人文绿色理念。其次,从广州旧城湿热气候和地域文化特征出发,识别了影响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关健设计要素。书中分析各种关键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关系网络图,根据关键因素在绿色改造过程中所呈现的绩效优劣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本书尝试建构了以整体性、多元性、空间生产、环境责任与伦理为核心的人文绿色改造途径。 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城乡规划师、城市设计师以及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等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