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洁净技术与工程应用(第2版)》立足于空气洁净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讲理论、授方法、传技巧,内容鲜活,架构新颖,节能理念渗透于字里行间,每个章节都从工程应用角度进行阐述、分析;列举大量案例,分析其设计缺陷并给出改善措施;对一些错误的理念、不切合实际的规定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新理念、新观点;列举了制药车间及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工程设计实例,对每个设计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2版中增加了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并给出设计实例;对单向流与非单向流洁净室合用一个系统的利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设计方法与步骤;详细介绍了净化空调施工组织设计,并给出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用手工彩钢夹芯板建造洁净室的施工技术及方法;对净化空调系统的安装,提倡与时
该书描述了景观、用地和自然资源的形成原则、方法和技术,以使人类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得以持续发展。作者通过的教学和专业实践,以泛专业的视角,针对普通市民、景观师、规划师和其它行业人员关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完整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构架,并完成了一系列实践项目。本书是对这一理论、方法和各项实践案例的全面介绍。本书是著名生态学著作《环境再生设计: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篇。适用于建筑、城规与园林专业的广大师生以及相关设计人员,生态保护决策者等。
本书分为三章。章讲述了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理论及人体在室内与周围物体热湿交换的物理数学描述等相关内容的基础知识,又针对本书的中心内容——空气源热泵供暖、空调讲述了相关的传热与热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第二章讲述了蒸汽压缩式热泵的原理、组件、制冷剂和替代物和热力循环在温熵图与压焓图上的表达方法,以及中小型压缩机的种类、特性及适应低温气候的热泵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讲述了如何选择、设计空气源热泵机组的主要参数,即蒸发温度(压力)、冷凝温度(压力)、过冷度、过热度、压缩机出口参数及与之相关的压缩机的效率、功率、能效比等确定方法。第三章重点讲述了建筑中的辐射供冷暖的结构、原理及特性,给出了空气源热泵辐射地板供暖的系统图示、设计参数,特别针对北方寒冷地区气象条件、建筑能耗及常用的水盘管式辐射供暖地
国内建筑幕墙从1984年开始起步,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幕墙生产大国。2003年我国生产了约1000万平米建筑幕墙,约占全世界当年用量的2/3左右,到2017年我国建成了约6亿多平方米各式建筑幕墙(包括采光屋面)工程,占世界总量的一半还多。与传统的建筑相比,建筑幕墙是融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建筑功能为一体的一种外围护结构。建筑幕墙已成为现代建筑文化、建筑个性、建筑艺术、建筑科学的重要标志。本书主要是节能型建筑幕墙的设计、施工中的安全事项进行总结提炼。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建筑墙体、建筑门窗、建筑屋面和建筑地面的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也包括与建筑节能相关的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以及空调节能技术;书中还针对目前新型的相变储能节能材料的原理、制备以及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做了详尽描述;此外,还详尽介绍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相关技术和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技术。 本书旨在为建筑行业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生产厂家提供各类建筑节能体系的基本知识、设计与施工基本要领;也可作为土木工程有关专业学生的教材或参考读物,以拓展其建筑节能方面的知识。
《村镇太阳能及住宅设备标准化设计技术》(作者李安桂、李海明、赵志安)关于村镇住宅的设备标准化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太阳能系统设计(主动式太阳能供热、采暖设计),二是给水排水设计,三是强电弱电相关的电气系统设计。《村镇太阳能及住宅设备标准化设计技术》中通过不同建筑气候区、不同地域的典型住宅工程案例对村镇住宅设备标准化设计技术包含太阳能供热、村镇住宅给水排水、强电弱电设计等多专业进行了标准化示范设计。本书基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村镇住宅设备标准化设计技术与软件开发”项目,研发了村镇住宅太阳能应用模块化设计技术软件、村镇住宅给水排水系统模块化设计技术软件、村镇住宅电气系统模块化设计技术软件、村镇住宅弱电系统模块化设计技术软件等一系列标准模块化设计软件。旨在通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文件一本通》是一本编制节能工程施工文件和质量验收文件的实用工具书,是一本内容齐全的节能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文件资料。施工文件部分包括设计、材料、隐蔽工程、分项工程、施工试验等;质量验收文件部分针对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时的资料内容,阐述了节能工程质量验收、分项工程和检验批质量验收的要求与实施。完全按照专业规范逐条编制的每一份检验批验收表式,包括:通用验收表式、检查数量、检查方法和验收时应提供的核查资料及其检查方法,并附有验收有关的规范条文和图示。一册在手,即可基本解决节能工程施工和质量验收文件编制的有关问题。
全书共分为十章,章主要介绍了课题在生物质能的资源与使用现状方面所开展的调研情况;第二章阐述了国内外的一些生物质能利用方法;第三章介绍了沼气与沼气具的有关内容;第四章重点阐述了一种新的将沼气与液化石油气掺混、进行管道供应的技术路线,包括关键的掺混设备与燃烧特性;第五章介绍了村镇各种常见的釆暖方法;第六章介绍各种空调设备;第七章介绍热水的获得方法与设备节能问题;第八章通过村镇住宅现状调查与实测分析了一些农村住宅的用能情况,尤其是目前研究比较少的川西地区的特色建筑;第九章使用建筑能耗模拟计算软件。分析了两个典型村镇住宅的能耗情况,并对农村住宅的自然通风潜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第十章提供了一种新的能耗分析方法(RealBin法)用于预估农村住宅的能耗,以便为建筑师在方案设计阶段提供依据。第
建筑节能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集成了城乡规划、建筑学及土木、设备、机电、材料、环境、热能、电子、信息、生态等工程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又与技术经济、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密不可分。但在当前高校学科设置的背景下。各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还没有条件掌握建筑节能的跨学科知识,也不具备建筑节能技术集成的能力。社会上也存在着对建筑节能的错误理解和模糊认识。因此,迫切需要一本跨学科的、能够让各专业“各取所需”的、反映建筑节能技术概况的选修课教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编写了这本《建筑节能技术》教材。这本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用于土建类、机电类和公共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作为选修课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在使用这本书时,可以将自己专业学过的或者比较熟悉
本书紧密联系我国已颁布的节能标准,及某些地区的施工图节能审查要点,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节能建筑能耗构成和节能的基本途径,建筑节能设计应从哪些方面着手,须掌握哪些知识(如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基本知识、常用的基本术语、常用的热工计算方法及能耗分析软件)。能力培养贯穿本书编写的全过程。针对建筑规划及施工图设计的不同阶段、考虑不同地区特点,分述了建筑规划设计和单体建筑设计的节能原理和技术;强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其利用原理与技术、可再生能源和建筑设计的结合、建筑师和设备(含暖通空调、电气)工程师的通力协作与分工。介绍了一些不同地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成功案例,通过对这些成功案例的分析,启迪学生思维。本书还对节能建筑的效益评估及投资回收预计作了介绍,以培养学生建筑节能设计中的经济观点
住宅节能是我国科技界、建筑建材界关注的重点。本书主要论述了住宅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检测计算以及新型建材的应用,包括严寒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的节能设计,既有建筑的节能优化改造,节能住宅墙材产品的应用等内容,并列举了7个国内典型的建筑节能实例。 本书可供建筑行业设计、施工、装修和检测人员参考,也适合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各地墙改办、建筑和墙材协会等相关人员阅读使用。
建筑物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同时排放相当的温室气体。然而,亚洲大部分的建筑物仍使用低效能的照明、采暖和制冷系统。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建筑坐落于中国和印度境内,但建筑业对于提高能敦可带来的潜在效益尚未实现。推广提高能效的政策与方法,可以避免兴建大型发电厂所花费的巨资和对环境的破坏。《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对亚洲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内容深入探讨亚太地区在节能方而的挑战和机会。这份创新性的研究包括了70多位来自亚洲和海外专家的访谈意见,分析如何改善建筑设计及营运,提高能源效率。研究探讨各种已实行的措施,并提出亚太各地区企业和政府寻求改善能效政策与方法,务求实现经济收益和环境效益。
廉小亲、于重重、张晓力、段振刚在多年从事监测系统相关研究、教学及工程应用的基础上,编著的这本《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工程远程监测系统》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中课题“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工程”的子课题“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建筑运行监测与分析”为依托,针对5个气候区,10幢示范工程设计远程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实现常规及可再生能源设备、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测、存储、显示和处理,通过对建筑为期1年的监测,以掌握可再生能源对建筑能耗的贡献率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工程远程监测系统》可供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建筑智能设备研发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设备、智能建筑相关专业师生的辅导用
本书介绍了节能材料、建筑构件及建筑物实体等节能检测的原理、主要设备、检测技术,内容包括建筑节能检测的基础知识、建筑节能中基本参数的检测、建筑材料导热性能的检测、建筑构件热工性能的检测、建筑物实体的节能检测、供热(供冷)系统的检测以及检测设备的选用、标定等。 本书在考虑取材的深度和广度时,主要着眼于以实际操作为主,以理论指导为辅,突出实际应用。同时,为了适应建筑节能检测技术及检测设备日新月异的发展,反映建筑节能检测技术与检测设备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及应用成果,本书尽可能地介绍了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和新出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
绿色生态村镇建设是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的重要问题。《绿色生态村镇环境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立足于绿色生态村镇,以环境为侧重点,利用文献调研、实地走访、模型分析等方法,筛选绿色生态村镇环境影响指标因子,构建绿色生态村镇环境指标体系,并提出对应的评价方法,用于评估绿色生态村镇建设各阶段的环境状况,引导和支撑绿色生态村镇的建设。同时,《绿色生态村镇环境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还针对村镇能源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两方面的典型问题,构建了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辅以案例分析。
1987 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 既满足当代需求,同时又不损及后代子孙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发展”。作为“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建筑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战略背景下被赋予了多重内涵。“ 在当代需求的驱动下,主动式电子设备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建筑能耗增量及环境持续恶化问题”是建筑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生态建筑、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等新兴建筑形式从不同视角为城市建筑提供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先城市后农村”是建设部提出的建筑可持续发展工作策略,在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工作初见成效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1 —会发展第十三个
尹波、许杰峰主编的《海南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实例集》结合海南省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方面的多年实践与探索,对其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以及太阳能光热应用等方面的案例进行详细梳理,筛选绿色建筑案例12项、太阳能光热应用案例15 项、建筑节能案例6项,分别从项目概况、技术应用策略、节能效果分析以及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期为读者充分展现海南省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技术探索,以及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为未来海南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本书所*案例可为海南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咨询、设计、施工等技术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br/
本书围绕关于营造自然循环型环境规划设计的诸多事项,归纳总结了一些与水环境、资源、能源以及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课题。同时,从实践的角度还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利用水和绿化带动地域再生的自然再生、群落生境营造以及作为要素来使用的水景观设施的相关规划设计事项等方面的优秀案例,以力图启发和普及自然循环型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