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自传,内容从以前他写过的《设计的周边》《从设计工作台联想开来》和《设计的前后左右》三本书中精选,书中回顾他从业四十余年的设计历程与思考感悟。 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世俗化的娱乐精神开始蔓延,能让人静下心的凝视之美,正逐渐消失。艺术如何恢复本真?设计要如何重新审视对传统精神的再创造?与田中一光相遇,从艺术必不可少的感性与畅想出发,纵观古今,以博大而锐利的视角给整个时代以启示。本书阐述了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演变及社会作用、关西地区与东京的文化差异,以及作者本人对日本古典美学和现代设计的认识。另外,还有作者对艺术设计发展的建议和指引,是日本艺术设计史的参考读物。
刘青、贺晓文主编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土建类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建筑工程 标准与规范进行编写。全书共9个学习情境,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概述、建筑物的可靠性检测、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砌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钢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装饰装修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防水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及火灾后建筑的鉴定与加固。每个学习情境里面都设置大量的工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吊的参考书。
《建筑师(总靠前56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思想评论;斯蒂文·霍尔与“孔洞性”:一种现象学的空间观念;住区设计研究;从房屋产权变更的角度对本土化的英国花园郊区住宅研究;--以广州市华侨新村为例;设计研究;10×10空间几何方程--4个经典住宅案例分析;圣本尼迪克特教堂--分析卒姆托的一个设计;建筑师草图中的空间-环境-人的关系--以勒·柯布西耶方案草图为例;斯卡帕神秘华美的层叠--以建构角度分析布里昂家族墓园中的混凝土线脚等等。
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了以下内容:1.根据新版规范修订本书条款;2.改编部分章节,细化目录,更加方便查阅;3.新增建筑定额、面积指标、建筑面积计算等规定的常用数据、资料,新增建筑外墙装修、室内装修材料燃烧性能和卫生间方面的常用规范条文。 修订后的本书包括14部分,内容涉及:名词解释,建筑分类、耐火等级及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总平面,防火分区,建筑防烟及防烟分区划分,室内安全疏散,楼梯,电梯,门窗,卫生间,建筑节能,防水、排水,建筑结构和抗震,常用数据及资料。
本书通过大量的视觉笔记实例,介绍了什么是建筑视觉笔记,怎样入门、如何提高技巧及如何利用视觉笔记进行创作设计等内容。并通过这些实例展示了记录视觉信息的技巧和多样的风格。本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实例大拼盘,以供读者的参考、借鉴。
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解读古今中外建筑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文化涵义,提高建筑文化修养,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各个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认识与思考当今建筑与城市建设的现实与发展方向。本分册侧重讲解“建筑是石头的史书”,通过对西方代表地区的重要文明建筑的解读与介绍,来呈现伟大建筑所代表的文明的历史。
“建筑的文化理解”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解读古今中外建筑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文化涵义,提高建筑文化修养,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各个时期的建筑与城市,认识与思考当今建筑与城市建设的现实与发展方向。“建筑的文化理解”由秦佑国教授编著,共分为三本展开,分别为:《建筑的文化理解——科学与艺术》《建筑的文化理解——文明的史书》《建筑的文化理解——时代的反映》。 《建筑的文化理解——时代的反映(附光盘)》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20世纪建筑风云”;二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
全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有:建筑装饰设计的内容和分类,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过程,建筑装饰设计程序与思考方式,建筑装饰设计与相关学科,建筑室内空间,建筑室内界面,建筑室内色彩,建筑室内照明设计以及建筑室内环境与艺术设计等。 本书适宜作为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种建筑装饰岗位的培训教材以及装饰工程项目经理、装饰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参考用书。
如何使建筑美观?建筑设计方案怎样才能脱颖而出、稳夺头筹?世界建筑趋向何方?――在这本书里都有答案。 本书用全新的理念,较系统地论述了有生命的建筑如何与人对话;怎样营造氛围;建筑形态的各元素(体、面、线、点)、要素(形、色、质、量、场)如何发挥作用、展现姿色;建筑形态需要怎样的载体;以及表现建筑形态的基本技法等等。极力探讨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如何使建筑适应现代需要,令建筑具有内在美,有个性、内涵,有生,能与人对话,并能为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营造氛围,使建筑成为秀外慧中的美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