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建筑》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批量生产精神 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本书的*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
阿道夫·路斯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锋人物,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更加清醒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建筑困境,并提出了创造性的应对策略,柯布西耶称赞路斯“就像荷马一般用其思想和实践创造了现代建筑的史诗”。《言入空谷(路斯1897-1900年文集)》是路斯生前出版的仅有的两本文集之一,收录了路斯为1898年维也纳博览会所写文章和同时期其他的一些评论。其中著名的文章有“饰面原则”和“一个可怜富人的故事”。路斯的文章观点尖锐激烈、充满文采,抓住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某些本质特征,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他是那个时代伟大的作家之一。
本书是著名建筑学家汉宝德的作品,他将自己对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建筑文化的思考以及他进入建筑行业的多年经验汇成给青年建筑师的十封信。
1
皮埃尔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 2002年)对文化与实践的研究,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对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致力于对人类行为的动因与方式进行解读,这一研究虽然与许多法国同行 包括加斯东 巴舍拉、米歇尔 德 塞杜、米歇尔 福柯和亨利 列斐伏尔等 相似。但他的研究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导向,广泛采用摄影、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来探索现实世界,这在当时过度崇尚华辞丽句的哲学界,显得尤为令人耳目一新。 不得不说,建筑界对皮埃尔 布迪厄的*作关注甚少。他的大部分*作聚焦于如下这些问题:文化观念如何建构、文化如何作为 资本 在社会中流通以及宰制群体如何利用这种 文化资本 来维持其宰制地位。 海伦娜 韦伯斯特*林溪、林源译的《建筑师解读布迪厄/给建筑师的思想家读本》旨在向读者介绍皮埃尔 布迪厄在
建筑手绘图是绘画艺术与建筑艺术的高度结合,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使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建筑模型所不能替代的。建筑手绘图对于设计方案的比较、设计意图的深化、设计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建筑手绘图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种手段。其表现技法带有的专业特点,除艺术性的要求外,必须准确、真实地介绍实体,不带任何主观随意性。 准确,是指所表现的实体必须符合建筑结构的逻辑性、建筑尺度的准确性和建筑形体的严密性。真实,是指所表现的处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建筑,其形体、质感和环境要符合该设计实现后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所以,建筑手绘图是沟通建筑师和建设单位或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也是建筑师研究建筑的造型和研究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自古以来,建筑同时被列为艺术范畴。也许由于建筑的造型
《建筑论与大师思想》是一本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选定91个条目作为关键词并加以必要解释的专业理论图书。《建筑论与大师思想》的特点在于每个条目的解释都比较长,这是因为执笔者不但从语意上,而且要从建筑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其次,《建筑论与大师思想》不仅便于目录查询或索引查询,而且也便于全书阅读或部分查阅。 在部分“建筑理论的方法与范畴”中,通过建筑理论固有的课题或现代思想的方法概念,展望建筑理论的主题拓展,论述其成果及可能性。第二部分“建筑师的思想”,通过对作为理论家、创作者或实践者的建筑师的“语言”和“作品”的分析,解读其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且广泛讨论建筑理论和设计行为或造型构思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联。
本书是大师系列丛书的《伊东丰雄的作品与思想》分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部分是伊东丰雄的生平简介、所获奖项和主要作品列表等;第二部分介绍了伊东丰雄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第三部分是伊东丰雄的4个经典作品赏析;第四部分对伊东丰雄的其他22个主要作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伊东丰雄有一个相对完整了解。 本书内容丰富,版式新颖,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介绍了曾先后荣获1978、1979年AIA颁发的建筑设计金质奖章和相当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凯奖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菲利浦·约翰逊的建筑思想和其作品、言论著作。本书部分评述中,作者以“探索、创新、不断进取”为题,结合大师的作品,详细、精辟地论述了大师建筑哲学观的转变过程;第二部分汇集了大师的41个优秀作品,附有简要说明和精美插图照片近200幅,彩色图版8页,形象地展示出大师高超的构思才能和精湛技艺;第三部分收入16篇论文,是从大师100多篇文章中精选而来的。
当“复杂性”这个术语出现在建筑语境中,我们立刻就会明白这个术语有不止一种的定义,有不止一种的解释,有不止一种的建筑概念化。和其他文化学科相比,建筑或许在为多元化的层面上遭遇复杂性。显然,这是一个更深层面上复杂性的模型问题,而且因此也是构思出一个不同的世界图像的问题,而不是精确地分类或是分析现存的一切。所需要的是解读复杂性的模型——尽管或许正是由于其差异——不可阻挡地导致关涉它们各自相关性系统的问题:哪个情境产生哪个复杂性概念?哪个复杂性概念产生哪个情境? 书中收录了克莱门斯贝鲁特约翰费施特安德里娅格莱尼哲 克劳斯迈因策尔、丹尼斯斯科特布朗 考斯塔斯泰兹迪斯、罗伯特文丘里和格奥尔格瓦赫里奥提斯的文章。
《适合》是一本关于建筑和社会的书,它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建筑师和公众对设计这项工作的认识。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罗伯特?格迪斯认为,建筑、景观和城市的设计应当遵循“适合”的原则:与建筑目的相适合,与周围环境相适合,与未来改建相适合。本书认为,建筑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真正的、动态的、复杂的对话关系,如果运用知识和技巧来加以诠释,会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本书用“适合”原则取代了诸如“形式服从功能”“少即多”等旧原则。 《适合》是一本面向大众的书,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某种结构中——房屋、景观,乃至数量越来越多的城市。它可以启发建筑师和规划师,人类学者和自然学者,公民领袖和普通市民,让他们重新思考建筑的关键是什么,建筑为什么让我们倍感愉悦。 《适合》是一本关于建筑和社会
受计算机编码操作功能的影响,如今编码的概念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这特别适用于建筑设计方案的生成,因为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方案是由程序的算法定义的。同时,编码的概念开始在建筑功能和意义这两个*之间摇摆。关于这种重要发展趋势的问题成为我们研究编码那些多样化的、与建筑学概念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基础。
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早年曾赴意大利和法国学习美术。他的作品具有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从他使用的材料和构造技术来看,他更注重实用主义。本书介绍辛克尔的作品有果树女神庙、路易斯王后陵园、宫殿桥、老博物馆、辛克尔馆、格利尼克城堡、波茨坦圣尼古拉教堂等十余个案例。内容包含每个设计案例的设计建造地点、施工时间及设计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建筑大师的成就。
该书试图延续阿尔伯蒂的名句中所蕴涵的那种崇高感,以此表达对建筑与建筑师的尊敬。书中的内容试图解释少许几个建筑现象,进而完成从敬畏到愉悦的转换,记录了作者如何尝试着在建筑的阴影中展开故事的情节,讲给身旁愿意驻足的人听。
柯布西耶是出生于瑞士的法国人。青年时学习实用美术,1910年,曾和格鲁比乌斯、密斯·凡·德·罗一起在柏林拜伦斯(Behrens)的事务所中工作。他同时又是画家、作家、旅行家、演说家、城市规划家、木刻家、家具设计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建筑大师。他有高深的艺术修养,惊人的工作效率,奇特而吸引人的设计构思。他的作品非常大胆,而又像梦境般的优美,他的追随者遍布全世界。柯布西耶是一位摩登建筑的宣传家。 《勒·柯布西耶》是“天才建筑师系列”之一,由荆其敏、张丽安编著。 《勒·柯布西耶》用传记的体裁、通俗的方式,把勒·柯布西耶特全面系统地介绍给广大读者,试图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让读者对建筑的摩登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奥托·瓦格纳的作品代表了一个在20世纪早期占主导地位的新趋势, 他的建筑风格讲究建筑与城市整体和功能的和谐。他的城市设计理念体现了巴洛克和复古主义的风格,这种风格也渗透在开放空间的设计和建筑的有序布局上。本书介绍奥托·瓦格纳的作品有奥地利州银行、瓦格纳别墅、维也纳地铁站、霍夫亭车站、奥地利邮局储蓄银行等十余个案例。内容包含每个设计案例的设计建造地点、施工时间及设计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建筑大师的成就。
1853年,法国国王路易·拿破仑指派塞纳河省长乔治-欧仁·奥斯曼开启了一项庞大而雄心勃勃的市政改造公共工程。这项改造计划——尽管其间夹杂着战争、革命、腐败和破产——不但让巴黎的面貌焕然一新,还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树立了一个典范,并开创了现代巴黎经久不衰的城市布局。 林荫大道、公园、广场、火车站、百货商店,以及全新的公共卫生系统,缀成了它的生命。这场历时十五年的城市革新项目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的城市建设者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让城市变得 宜居、 人性?本书作者鲁伯特·克里斯琴将带领我们回到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巴黎,看它如何从一个污水横流、贫民窟遍地、疾病缠绕的中世纪破旧城市,一跃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光之城”。
本书部分是藤本壮介对他历年来作品的介绍和阐释,第二部分是藤本对其建筑理念更为系统而深入的表达,包括一些建筑文论和相关访谈。 藤本壮介在此阐释的建筑理念,或者说创作野心,在于构建一种由局部产生的秩序。他偏爱自然产生的“洞窟”,而非刻意搭建的“巢穴”,他使用语意模糊的“居所”,取代具有终结色彩的“房间”,他一心一意想要成为勒?柯布西耶和米开朗基罗那样伟大的建筑家,在这些作品和文字中,我们似乎可以隐约看到他试图实现的效果:人类创造出的物体可以超越人类控制的范围。
本文集收录了作者在过去十年间写的有关建筑领域和城市的各种文章,既是一部个人写作的历史档案,也是作者观察和了解当代中国建筑史的一个窗口。景框是一种呈现机制,它生产出千变万化的风景。以个人呈现历史,以评论呈现学科,以建筑呈现城市,这是三种看不见的景框,也是这本文集所隐藏的多重景。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部分向读者大致介绍了瑞姆·库哈斯(RemKoolhaas)的生平及影响,在这里读者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从一个记者转变为一名建筑师,如何组建并发展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OMA,以及他双重身份下的一些惊人思想。第二部分以他的访谈、演讲及著作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使读者对其建筑思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三部分为CCTV大楼、波尔多住宅和康索现代艺术中心这三个方案的深入分析,通过创作思想和具体案例的结合,使读者可以从感性和理性双重意义上理解库哈斯。第四部分简要介绍了库哈斯的21个作品,包括方案设计、建成作品及城市设计。
这是一本有关电话亭的建筑小史。随着手机的普及,可怜的电话亭(PhoneBooths)已经慢慢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可是这个小巧玲珑的建筑盒子实在带给我们太多美好记忆,无论是遍布伦敦各处的英式红色电话亭,还是超人用来换装的美式电话亭,都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角。本书是职业建筑师、漫画家史蒂夫·谢克尔的“大师的建筑小品”系列绘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