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建筑》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批量生产精神 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本书的*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
阿道夫·路斯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锋人物,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更加清醒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建筑困境,并提出了创造性的应对策略,柯布西耶称赞路斯“就像荷马一般用其思想和实践创造了现代建筑的史诗”。《言入空谷(路斯1897-1900年文集)》是路斯生前出版的仅有的两本文集之一,收录了路斯为1898年维也纳博览会所写文章和同时期其他的一些评论。其中著名的文章有“饰面原则”和“一个可怜富人的故事”。路斯的文章观点尖锐激烈、充满文采,抓住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某些本质特征,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他是那个时代伟大的作家之一。
本书是著名建筑学家汉宝德的作品,他将自己对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建筑文化的思考以及他进入建筑行业的多年经验汇成给青年建筑师的十封信。
1
皮埃尔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 2002年)对文化与实践的研究,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对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致力于对人类行为的动因与方式进行解读,这一研究虽然与许多法国同行 包括加斯东 巴舍拉、米歇尔 德 塞杜、米歇尔 福柯和亨利 列斐伏尔等 相似。但他的研究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导向,广泛采用摄影、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来探索现实世界,这在当时过度崇尚华辞丽句的哲学界,显得尤为令人耳目一新。 不得不说,建筑界对皮埃尔 布迪厄的*作关注甚少。他的大部分*作聚焦于如下这些问题:文化观念如何建构、文化如何作为 资本 在社会中流通以及宰制群体如何利用这种 文化资本 来维持其宰制地位。 海伦娜 韦伯斯特*林溪、林源译的《建筑师解读布迪厄/给建筑师的思想家读本》旨在向读者介绍皮埃尔 布迪厄在
建筑手绘图是绘画艺术与建筑艺术的高度结合,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使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建筑模型所不能替代的。建筑手绘图对于设计方案的比较、设计意图的深化、设计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建筑手绘图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种手段。其表现技法带有的专业特点,除艺术性的要求外,必须准确、真实地介绍实体,不带任何主观随意性。 准确,是指所表现的实体必须符合建筑结构的逻辑性、建筑尺度的准确性和建筑形体的严密性。真实,是指所表现的处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建筑,其形体、质感和环境要符合该设计实现后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所以,建筑手绘图是沟通建筑师和建设单位或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也是建筑师研究建筑的造型和研究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自古以来,建筑同时被列为艺术范畴。也许由于建筑的造型
这是一本有关“会走的房屋”的建筑小史。活动房屋(MobileHomes)在现代社会中又称作“房车”、“拖车屋”等,但其实无论是古埃及靠人力拉动的可移动的金字塔、古希腊用马拉的帕克城,还是现代靠发动机驱动的房车,都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角。本书是职业建筑师、漫画家史蒂夫·谢克尔的“大师的建筑小品”系列绘本之一。
本书以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理查德.迈耶所设计的建筑一一罗马“千禧教堂”为实例,详细介绍如何一步步使用RevitArchitecture软件进行“干禧教堂”施工图和效果图的绘制,让读者在学习Revit软件的同时,也对大师的建筑作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体验。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历史背景介绍、标高与轴网、体量的搭建、地下一层平面、地上模型、幕墙与楼梯、墙体与屋顶、添加室内构件、场地与漫游等。本书附带学习光盘,包括制图需要的Revit文件和族文件及漫游动画,帮助读者设身处地地体验大师所设计的建筑,更便于理解和学习。 本书可作为建筑设计人员、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三维设计爱好者等人群的自学用书,也可作为RevitArchitecture软件培训课程的配套教材。
当“复杂性”这个术语出现在建筑语境中,我们立刻就会明白这个术语有不止一种的定义,有不止一种的解释,有不止一种的建筑概念化。和其他文化学科相比,建筑或许在为多元化的层面上遭遇复杂性。显然,这是一个更深层面上复杂性的模型问题,而且因此也是构思出一个不同的世界图像的问题,而不是精确地分类或是分析现存的一切。所需要的是解读复杂性的模型——尽管或许正是由于其差异——不可阻挡地导致关涉它们各自相关性系统的问题:哪个情境产生哪个复杂性概念?哪个复杂性概念产生哪个情境? 书中收录了克莱门斯贝鲁特约翰费施特安德里娅格莱尼哲 克劳斯迈因策尔、丹尼斯斯科特布朗 考斯塔斯泰兹迪斯、罗伯特文丘里和格奥尔格瓦赫里奥提斯的文章。
赖特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是美国“草原式住宅”的缔造者。他承袭了北美地方传统,善于运用天然的材料,进行建筑创作。他提出了新的建筑空间概念,这是对摩登建筑的*贡献。他认为,空间可以内外贯穿,运用区域和隔断划分,巧妙地变化天花和地坪的标高,会有不同的空间感受。一个单一的空间可以有多种功能,不用封闭的办法去限定空间,而是运用空间的相互关系组织空间。1920年以后,赖特开始尝试设计直角以外的其他形体的建筑,这些形式初出现时遭到嘲笑,但20世纪30年代以后却成为摩登的特征。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天才建筑师系列”之一,由荆其敏、张丽安编著。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用传记的体裁、通俗的方式,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全面系统地介绍给广大读者,试图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让读者对建筑的摩登运动
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早年曾赴意大利和法国学习美术。他的作品具有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从他使用的材料和构造技术来看,他更注重实用主义。本书介绍辛克尔的作品有果树女神庙、路易斯王后陵园、宫殿桥、老博物馆、辛克尔馆、格利尼克城堡、波茨坦圣尼古拉教堂等十余个案例。内容包含每个设计案例的设计建造地点、施工时间及设计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建筑大师的成就。
该书试图延续阿尔伯蒂的名句中所蕴涵的那种崇高感,以此表达对建筑与建筑师的尊敬。书中的内容试图解释少许几个建筑现象,进而完成从敬畏到愉悦的转换,记录了作者如何尝试着在建筑的阴影中展开故事的情节,讲给身旁愿意驻足的人听。
安德烈亚·帕拉第奥是一个在人文知识方面具有坚实基础的技师,也是一个不单纯依靠理论而富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他的个大型作品之一是维琴察的巴西利卡教堂。本书介绍的作品有他10十余个案例。内容包含每个设计案例的设计建造地点、施工时间及设计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建筑大师的成就。
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在15世纪晚期充满新柏拉图派哲学思想的佛罗伦萨接受了早期教育,这样的环境影响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米开朗慕罗作为一位敏感的建筑师,他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去唤起人们的意识:他创作的空间和柱体是有表现力的,当你看着它们时,你会被复杂的情感所包围——庄重、怀旧、有力而又脆弱。本书介绍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墓、洛伦佐图书馆、美第奇礼拜堂、法尔内塞宫、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等10余个案例。内容包括每个设计案例的设计建造地点、施工时间及设计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建筑大师的成就。
《景观启示录:吴欣与当代设计师访谈》的采访对象有七位,涉及中国、美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家的景观设计师。全书围绕景观设计的一些思想,环环相扣,并无冗笔。采访的设计者——吴欣教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很好地让被采访者准确谈出其设计的思想精华;被采访大师们都能简洁地凝聚他们思想的精髓。
在西方20世纪建筑的摩登运动中,*代表性的人物有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和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本书分别讲述了三位建筑大师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情感生活、设计理念和经典建筑作品,对建筑师、设计师、建筑学师生及建筑爱好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赖特的这本手绘图集是赖特本人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花了一年的时间整理完成,然后交由德国的Wasmuth出版商于1910年出版发行。本书汇集了当时赖特的全部有价值的作品,图集中的绘画本身也是精美的建筑透视艺术品,成为一代又一代建筑师临摹的范本。据吴良镛先生回忆,杨廷宝先生在推敲国家图书馆设计方案的时候,透视图中的建筑和树木就都受到赖特这本画集的影响,每一个细部都反复打出小草稿,然后再画到正是图纸上去。 通过他的作品,赖特向我们展现了有机建筑和人文主义精神的生命力。
回顾作品初阶段(X团队期间,从1953年Doorn Manifesto到1977年在Bonnieux附近乔治Candilis房屋的后会议)的目的是受限于这样的警语中的:建筑的首要任务是组成建筑的结构。我们的目的是使建筑朝着特性转变,其形式的出现注意到人物及地点。第二阶段(llaud阶估,从1978年至今)是指聚结秩序的出现。在这个阶段,对于建筑在地域塑造以及地域自身的空间塑造作用的理解应该是我们工作的中心。 希望Marco Vidotto一书所论述的将支持这种解释并且遵循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自然流动。
丹下健三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近半个世纪来,他设计的近二百个作品和方案遍及多个国家;发表过大量的专著;荣获了日本文化勋章,三十多次国际金奖和大奖,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个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十二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的二十三个名誉称号。正值当前信息技术引起建筑思想上的第二次革命时,是丹下提出了“城市轴”、“锁状交通系统”、“能够交流的立体建筑”等等新概念,给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活力,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他在世界近代建筑史上留下的许多丰碑名作,更象“燃烧着历史尖端的火焰”,熠熠发光,激励着建筑师们去大胆探索,执意求新,把建筑艺术的价值观不断深化到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 本书作者马国馨曾受业于丹下健三事务所,亲聆过大师的言教,系统研究过大师的理
受计算机编码操作功能的影响,如今编码的概念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这特别适用于建筑设计方案的生成,因为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方案是由程序的算法定义的。同时,编码的概念开始在建筑功能和意义这两个*之间摇摆。关于这种重要发展趋势的问题成为我们研究编码那些多样化的、与建筑学概念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