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建筑》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批量生产精神 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本书的*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
阿道夫·路斯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锋人物,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更加清醒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建筑困境,并提出了创造性的应对策略,柯布西耶称赞路斯“就像荷马一般用其思想和实践创造了现代建筑的史诗”。《言入空谷(路斯1897-1900年文集)》是路斯生前出版的仅有的两本文集之一,收录了路斯为1898年维也纳博览会所写文章和同时期其他的一些评论。其中著名的文章有“饰面原则”和“一个可怜富人的故事”。路斯的文章观点尖锐激烈、充满文采,抓住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某些本质特征,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他是那个时代伟大的作家之一。
本书是著名建筑学家汉宝德的作品,他将自己对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建筑文化的思考以及他进入建筑行业的多年经验汇成给青年建筑师的十封信。
皮埃尔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 2002年)对文化与实践的研究,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对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致力于对人类行为的动因与方式进行解读,这一研究虽然与许多法国同行 包括加斯东 巴舍拉、米歇尔 德 塞杜、米歇尔 福柯和亨利 列斐伏尔等 相似。但他的研究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导向,广泛采用摄影、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来探索现实世界,这在当时过度崇尚华辞丽句的哲学界,显得尤为令人耳目一新。 不得不说,建筑界对皮埃尔 布迪厄的*作关注甚少。他的大部分*作聚焦于如下这些问题:文化观念如何建构、文化如何作为 资本 在社会中流通以及宰制群体如何利用这种 文化资本 来维持其宰制地位。 海伦娜 韦伯斯特*林溪、林源译的《建筑师解读布迪厄/给建筑师的思想家读本》旨在向读者介绍皮埃尔 布迪厄在
1
这是一本有关“会走的房屋”的建筑小史。活动房屋(MobileHomes)在现代社会中又称作“房车”、“拖车屋”等,但其实无论是古埃及靠人力拉动的可移动的金字塔、古希腊用马拉的帕克城,还是现代靠发动机驱动的房车,都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角。本书是职业建筑师、漫画家史蒂夫·谢克尔的“大师的建筑小品”系列绘本之一。
本书以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理查德.迈耶所设计的建筑一一罗马“千禧教堂”为实例,详细介绍如何一步步使用RevitArchitecture软件进行“干禧教堂”施工图和效果图的绘制,让读者在学习Revit软件的同时,也对大师的建筑作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体验。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历史背景介绍、标高与轴网、体量的搭建、地下一层平面、地上模型、幕墙与楼梯、墙体与屋顶、添加室内构件、场地与漫游等。本书附带学习光盘,包括制图需要的Revit文件和族文件及漫游动画,帮助读者设身处地地体验大师所设计的建筑,更便于理解和学习。 本书可作为建筑设计人员、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三维设计爱好者等人群的自学用书,也可作为RevitArchitecture软件培训课程的配套教材。
赖特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是美国“草原式住宅”的缔造者。他承袭了北美地方传统,善于运用天然的材料,进行建筑创作。他提出了新的建筑空间概念,这是对摩登建筑的*贡献。他认为,空间可以内外贯穿,运用区域和隔断划分,巧妙地变化天花和地坪的标高,会有不同的空间感受。一个单一的空间可以有多种功能,不用封闭的办法去限定空间,而是运用空间的相互关系组织空间。1920年以后,赖特开始尝试设计直角以外的其他形体的建筑,这些形式初出现时遭到嘲笑,但20世纪30年代以后却成为摩登的特征。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天才建筑师系列”之一,由荆其敏、张丽安编著。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用传记的体裁、通俗的方式,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全面系统地介绍给广大读者,试图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让读者对建筑的摩登运动
《景观启示录:吴欣与当代设计师访谈》的采访对象有七位,涉及中国、美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家的景观设计师。全书围绕景观设计的一些思想,环环相扣,并无冗笔。采访的设计者——吴欣教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很好地让被采访者准确谈出其设计的思想精华;被采访大师们都能简洁地凝聚他们思想的精髓。
本书是大师系列丛书的《伊东丰雄的作品与思想》分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部分是伊东丰雄的生平简介、所获奖项和主要作品列表等;第二部分介绍了伊东丰雄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第三部分是伊东丰雄的4个经典作品赏析;第四部分对伊东丰雄的其他22个主要作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伊东丰雄有一个相对完整了解。 本书内容丰富,版式新颖,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冯纪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冯先生的著作和设计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建筑的一种新文人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其深邃的建筑哲学思想融入建筑教育和文化传播系统中,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意义不可低估。
现在的建筑师们比以前有更多环球旅行的经历,许多国家委托外国建筑师在他们无名的土地上建设。倘若建筑变得越来越同那些形成建筑的局部与总体关系、形成建筑的内涵与感知的基本原理相断离,《锚》阐释的这些基本哲理就相当于阐明一个相关的、具有内涵的建筑概念。面临变化多端的土地、文化、气候以及它们的城乡环境等形成的挑战,对于如何能使建筑锚结于场地而言仍然是一项新的任务。
勒 柯布西耶,一个学习现代建筑的人无法绕过的名字,就像读哲学的人*绕不过康德。柯布是这样的一枚种子,催生了燎燎的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又由于他那带有摩尼教印记的思辨体系,其思想在饱涨的激情下是暗流涌动的复杂、悖别、矛盾。 《勒 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是他次尝试(他在战后以一个建筑师的身份所写的书中,以一种与日俱增的确信反复进行尝试)去重写故事——在失败之光的照耀下,借此来解释和重整他的理论、传记和他的历史。柯布始终如一地努力将其经验纳入一个整体。他从未放弃任何早年的信念或源泉,他总是在修改、在重组、在改装他那不断扩展的命运,使其成为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并获得某种历史的支持。这样的一种历史,不仅证明了他存在的价值,而且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这本《勒 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以一种有序
在《三大师》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篇幅长的一篇,也是茨威格怀着强烈的激情写就的。一九一六年二月八日,他在致赫·黑塞的信中称,《世界建筑师(套装上下册)》凝聚着他三年的劳动和心血。比起巴尔扎克,特别是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更富戏剧性,经历更为坎坷,命运也更残酷。茨威格把他六十年的生活看做是一场与命运之间的无休止的斗争并把自己对命运的操纵权交还给了命运:茨威格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成是一个性格分裂的人,是一个完善的矛盾产物,是人类中,也是艺术中的一个伟大的二元论者。“淫欲产生纯洁,罪行产生伟大,喜悦产生痛苦,而痛苦又产生喜悦。矛盾永远都是互相牵连的。他的世界横跨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在上帝和魔鬼之间。”茨威格用诗一样的语言对陀恩妥耶夫斯基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散文化而非学究式的
本书是大师系列丛书的《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与思想》分册,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部分是哈迪德的成长历程、荣誉列表和作品列表;第二部分介绍了哈迪德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包含访谈和评论;第三部分对哈迪德的4个经典作品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第四部分则简要展示了哈迪德的其他15个主要作品;第五部分是哈迪德的展览集合。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扎哈·哈迪德有一个相对完整了解。 本书内容丰富,版式新颖,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槙文彦于1928年出生于东京,他被看作是日本现代建筑的先行者。在东京大学取得他的个学位之后,槙文彦又进入了哈佛大学和匡溪艺术学院学习。1965年,在SOM事务所和约瑟夫·路易斯·塞特的手下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在东京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他被看作是新陈代谢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并且从那时候起就一直保留着他在建筑界的崇高地位。1993 年,槙文彦被授予了普利茨克奖。 槙文彦的建筑语言以理性、精确而不失想像力的形式为特征。对于槙文彦来说,设计与环境尤其是城市之间值得称道的关系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他老练的空间和形式中充满了从日本文化中继承的感性。 在本书中,詹妮弗·泰勒把槙文彦的作品放进现代建筑,周围环境和日本文脉的视角之中。她阐述了作为确定模文彦作品参数的空间、城市、秩序和建造;它们像丝线一样编织成了建
本书是一本介绍SketchUp软件使用方法与技巧的图书。SketchUp是一种全新理念的3D模型设计工具。它可以轻松地在三维空间中画出尺寸精准的图形,并且能够快速地生成3D模型,使用户能更多地关注于设计,应用软件的过程类似于徒手绘画。 全书由19章组成。第1~12章介绍SketchUp软件的基础知识;第12~19 章,用实例讲解SketchUp软件制作建筑表现的整个流程和制作技法。 本书内容丰富,讲解详尽,图文并茂,由浅入深,可操作性强,书中案例基本涵盖了建筑表现的主要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书特别适合建筑设计人员、装修设计人员及爱好者阅读,同时也适合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与参考使用。 随书光盘内容为书中部分案例所使用的素材和成品文件。
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建筑和设计的奠基人之一。麦金托什因他的设计和室内装饰作品而备受瞩目。他设计的家具混合了苏格兰传统和新兴现代作品的精妙之处。他作品中独特的刨新风格影响了维也纳分离派的的设计师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发展。本书介绍的麦金托什的作品有格拉斯哥先驱报业大厦、殉道者公立学校、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女王十字教堂、风之丘别墅、每日纪事报大楼、小山住宅等10余个案例。内容包括每个设计案例的设计建造地点、施工时间及设计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大师的成就。
《适合》是一本关于建筑和社会的书,它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建筑师和公众对设计这项工作的认识。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罗伯特?格迪斯认为,建筑、景观和城市的设计应当遵循“适合”的原则:与建筑目的相适合,与周围环境相适合,与未来改建相适合。本书认为,建筑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真正的、动态的、复杂的对话关系,如果运用知识和技巧来加以诠释,会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本书用“适合”原则取代了诸如“形式服从功能”“少即多”等旧原则。 《适合》是一本面向大众的书,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某种结构中——房屋、景观,乃至数量越来越多的城市。它可以启发建筑师和规划师,人类学者和自然学者,公民领袖和普通市民,让他们重新思考建筑的关键是什么,建筑为什么让我们倍感愉悦。 《适合》是一本关于建筑和社会
本文集收录了作者在过去十年间写的有关建筑领域和城市的各种文章,既是一部个人写作的历史档案,也是作者观察和了解当代中国建筑史的一个窗口。景框是一种呈现机制,它生产出千变万化的风景。以个人呈现历史,以评论呈现学科,以建筑呈现城市,这是三种看不见的景框,也是这本文集所隐藏的多重景。
本书是对特拉尼活跃时期(1926-1940年)建筑设计及实践的研究。 通过对这个时期的政治与艺术背景进行相对客观的认识,从而确定本研究 的视角。在这个基础上,将特拉尼置于一个合适的历史位置,展开对其作 品的研究。本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1.对20世纪初期欧洲及意大利的背景和与特拉尼相关的先锋派思想 的阐述(详见第二章)。 这部分的研究分析了特拉尼的思想源泉与发展:一方面源自于法西斯 政治对于国家建筑的需求;另一方面揭示出特拉尼所代表的 理性主义 作为先锋运动的探索。这是影响特拉尼设计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以此梳 理出特拉尼立足本国民族主义的建筑表达与在欧洲先锋派运动中的建筑表 达两条线索,指出特拉尼的建筑思想所体现出的两面性。 2.将特拉尼的部分设计归纳到上述两条线索中分别叙述(详见第三 童、第四章)。 这部
安东尼·高迪·伊·高内,于1852年6月25日出生于里思。父亲是弗朗西斯科·高迪·伊·萨热,母亲是安东尼娅·高内·伊·伯特朗。在里思的一所教会学校学习,10年后,1873年他到巴塞罗纳大学科学系学习建筑。1878年1月完成学业,1878年3月15日获得毕业证书。 还是建筑专业学生的高迪,同其他人一样,已经开始在建筑师工作室工作。例如:在约瑟夫·弗特埃尔工作室,他协助完成后来在巴塞罗纳施的伟大的设计之一“帕克·德拉·斯坦德拉(the Parc de la Ciutadella)” 他首次独立完成的作品是普拉萨·兰尔工程设计的灯柱以及为穆罗拉·德玛工程设计的照明系统。两项工程都位于巴塞罗纳,项目由玛塔罗的工人协作完成。 经历了多次修改的未完成设计,位于阿斯特哥的主教教堂;还有位于利昂的公寓大楼——被世人称为“珍藏珠宝”的房子。1883年回到巴塞罗纳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