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已故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 林奇的经典著作。书中包括对总体设计程序的论述,典型实例的分析和十章相关问题的研究,即用户分析、设计纲要、修建场所和总体设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及规划含义、造价估算、发展中国家住宅建设的总体设计、设计战略和环境分析等,各部分都有照片、墨线图和旁注草图加以说明。书后的大量附录论述了专门的技术,提供了详尽的原始资料和标准数据简表。 本书条理清晰、资料丰富,适合建筑规划管理和设计人员以及建筑院系师生阅读,对基地开发、规划设计管理的策划组织以及社区维护管理者,则是简明的专业指引。
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早期的作品为意大利的艺术设计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给诸如好利获得(Olivetti)和艾烈希(Alessi)这样的大公司设计的许多作品以及后来作为创始人之一组建孟斐斯(Memphis)事务所的作品,为今天的许多设计师开辟了艺术道路,并在这个领域中继续引领新的潮流。 这本回顾性专辑收录了索特萨斯从1980年到现在的作品。作品涵盖了这位多产的设计师所涉足的各个设计领域,包括建筑、室内以及工艺美术设计。从灯饰、电器到浴室,从比利时的内诺恩住宅(Nanon House)到米兰新国际机场的室内。 本书适用于广大建筑院校师生及从业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工业设计人员。
2015年将迎来新加坡建国50周年。建国以来,新加坡不但获得了非凡的经济增长,而且作为成功的城市开发典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筑与都市(057)郑联成/新加坡缔博建筑师事务所——创造可持续的公民社会》介绍了缔博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总监郑联成先生设计的项目。缔博建筑师事务所是新加坡著名的建筑事务所之一,自新加坡建国以来,缔博与国家共同成长。郑联成先生作为一位成功的职业建筑师曾经历了城市的成长与成熟,是新加坡受尊敬的建筑师之一。
本书是我们建筑事务所自1965年成立以来的出版的第五本专集,记录了1991至1995年竣工的几乎所有项目。我们继续出书意在记录我们完成的设计项目,设计如何进行以及设计的实施过程是如何遵循初的设计构想的。 设计手法的风格及对建筑理解、方面的统一对我们设计和建造的每幢建筑都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设计理念和设计具体内容的立场。我们不希望制造一台兼容并包的设计机器,而是主张设计师们体现各自的观点坚持各自的设计风格。
本书介绍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4个欧洲国家的9位建筑大师的部分作品,展示了当代欧洲建筑发展的现状,也勾勒出当代欧洲建筑思潮演变的历史以及建筑大师们对建筑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建筑系师生、建筑界专业人士以及对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感兴趣的其他读者。
迪埃斯特是一名工程师。在迪埃斯特的时代,很少有人了解他选择的技术 配筋的砖结构,把它用于实践者更是少而 又少。他利用这一结构技术,大胆地创造出与之匹配的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建造者,创新是他在结构 科学领域的洞察力的必然结果。迪埃斯特勤奋而多产。虽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是朴实无华的仓库或市 场,但是他把这些平凡的建筑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惊人的空间跨度是它们的典型特征,但并非 其魅力的全部。除了整体的比例、材料的经济性、优雅的表现力和丰富的细部,他的作品*重要的特 征是利用自然光塑造建筑。尤其当光线射入室内时,空间获得了神奇的力量。所有这些,正是一个高 超的建筑师的作品应有的品质。虽然只有寥寥几次机会承担建筑师的角色,但是无可否认,迪埃斯特 就是一位建筑师。
本书精选了当今世界幕墙设计杰出的实践者——西萨·佩里及其合伙人事务所的具有代表性的23个*作品,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全书在简要介绍西萨·佩里幕墙艺术和技术的基础上,将这些作品按照玻璃、金属、石材的不同材质进行归类,详细介绍了每个项目的背景和基地条件、设计思想和已完成的幕墙构件以及每个单体立面的概念和发展过程。本书图文并茂,所有的施工细部都辅以数张线图和照片,使读者在了解西萨·佩里设计思想的同时,欣赏到其作品独特的魅力。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全集》第2卷的起止时间为1989~1991年,上承两位建筑师在巴塞尔建筑博物馆的展览。标题“建筑思维形式”将建筑标榜为一种态度,取形于设计建构和客观的世界。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创建他们的建筑事务所10年后,这种重要的思维被充分地探索和巩固。
傅诚编著的《槇文彦(精)》由评论,作品,论文三部份构成,该书的出版将向靠前外学者、建筑专业师生、建筑师传播槇文彦的经历及在现代主义主流中发展现代主义的创作道路,同时介绍了槇“都市是建筑创作的原点”这一重要的槇的创作缘由。希望通过本书编选的槇的作品及论文会使读者受到启发,为学者研究槇文彦提供资料。本书也希望对建筑系同学确定设计方向有所启示。
本文延续系列丛书*本《匀质的秩序与 清晰 的建造 密斯凡 德 罗》中 建造秩序 的独特视角对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斯 康的建构体系进行研究,对从1951年的耶鲁大学美术馆到1974年康去世前的几乎所有成熟期作品进行全景式的分类归纳,总结出 并置 、 阵列 、 集中 、 散落 和 连缀 五种秩序模式,进而按这一线索详解每一模式代表作品,同时涵盖其余,并暗示其中演变历程,既深刻又全面。
马来西亚的杨经文博士是当今以生态设计思想和方法闻名于世的不多的几位著名建筑师之一。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杨经文的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内容包括其代表作品,主要文章的摘选,以及杨经文的简历与作品评述。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尤其在绿色生态建筑理念已成潮流的今天,本书更具学术与实用价值,可供建筑院校师生以及广大建筑设计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为“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之一,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杨经文的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内容包括其代表作品,主要文章的摘选,以及杨经文的简历与作品评述。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英国伦敦大学巴特莱特(Bartlett)建筑学院是世界上领先的建筑教学研究机构之一。每年,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计的学生汇聚在此,参与到这些极具试验性并且涉及范围广泛的建筑设计课程中来。其毕业生在国际竞赛中屡获大奖、表现非凡,这也使他们在全球建筑实践领域广受赞誉,成为各大建筑事务所竞相追逐的宠儿。 《Bartlett设计:关于建筑的思索》一书收录了过去10年间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出色的学生作品。书中详细展示了100余份学生作业,每份都附有指导教师的简单解释。通过这种展示,该书向我们表明建筑学如何通过建筑物或其他形式的建筑创作,有创意地应对当今世界紧迫的城市及社会问题。他们在建筑的语境下创造出激动人心的趣味形式和极为丰富的美学语汇,并通过其想象力,有创造性地响应了诸如文化认同、住房问题、气候变化、健康、
若泽 保罗 多斯 桑托斯不同于其他众多当代建筑师,他们以独特的形式彰显自身的非凡;而多斯 桑托斯 的作品却浸润着一种毫不出众的典雅。他的建筑决非对个人技巧的称颂炫耀,他也从不自视为重要人物。准确地说,在创作过程中,他的解决之道既令人称奇又不言自明,而此时,其个人自身的作用却逐渐消退;他的作品仿佛一段清峻简朴的《圣经》日课,反对任何修辞上的自吹自擂,并把建筑师确切定位为一名好工匠。
《关于建筑的思考:探索建筑的哲学与实践》(Architectural Reflections) 一书重新发掘了现代建筑兴起的本意与原则,而这些本意与原则在上世纪30 年代中被打压、排挤,到了60 年代更是被揶揄、嘲笑。接下去的后现代主义则是以偏概全地试图否定现代建筑。作为杰出的学者和功力深厚的建筑师,威尔逊教授通过理论与实践,向人们阐述了现代建筑中被正统派忽略了的人文主义基础,论述了只有坚持人文主义,现代建筑才有未来。
王小红编著的《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三维动画版)》主要介绍了16位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书中对这些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三维动画版在纸质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这16个代表作品的三维动画文件及文字图片资料,模拟人在其中行走所产生的视觉感受,运用富媒体的手段,给读者更加直观和丰富的多感官体验,从而加深对纸质图书内容的理解。
本书精选了当代世界为主流的、*的著名建筑师及事务所的*作品,其中包括:美国洛杉矶奥运会项目、圣迭戈广场建筑群、特尔玛广场、好莱坞总体规划、洛杉矶步行路总体规划、鹿特丹城市项目、墨西哥城市中心规划、拉斯韦加斯步行路设计、日本大阪总体规划、日本运河城设计、韩国汉城项目、中国台北太平洋城项目等。这些项目有的重视城市整体环境,有的则注重单体设计,它们都反映了当今国际建筑界多元思潮并存的趋势。 本书是建筑师、规划师、建筑专业在校师生的不可多得的参考图书。
本书收录了现代建筑形式语言先驱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重要的建筑手绘作品,共计200多幅精美设计图,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他的作品消除历史上各种形式语言的冲突,强调线条与构成,影响巨大。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对他极为推崇。大量的理念设计和未建成设计持续影响着普鲁士,被大量文人和建筑师当作规范。他开创了大柏林规划的先河,后世的数次规划均以此为蓝本,简洁粗犷的设计风格一直影响至今。
本书用精美的图文介绍了当代建筑界的先驱之一——赖特的众多优秀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先锋运动所遗留下来的影响,也充分体现了赖特创作和组织艺术语言的能力。此外,赖特对于新材料应用技术的创造性发展和他将功能性赋予各种空间的技巧都十分出众。
埃德温?勒琴斯( Edwin Landseer Lutyens,1869-1944)1918年被封为爵士,192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院院士。他是二十世纪英国领先技术的建筑师,他依靠他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尤其在传统建筑的风格上。勒琴斯爵士的建筑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对于英国传统建筑的热衷,尤其是对都铎时期的半木构架结构形式的青睐,通过不同建筑体型的组合,来追求一种绘画构图般的效果。后一个时期则是追求一种古典建筑的安静与高贵。他的建筑设计的创新是基于传统文化上基础上,是一种真正的创新,是在保存、延续人类建筑智慧的前提下的进行创新。我们在一百多年后,重温勒琴斯爵士的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懂得什么才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有生活基础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
本书所收集的保罗·鲁道夫先生的晚期作品是由他亲自挑选,次出版面向读者,包括住宅、高层建筑、小教堂、社团办公楼以及城市设计等等,许多已建成。所有的建筑作品都展现出复杂的空间、光影与体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些特点又成为保罗·鲁道夫天才的标识。通过作者罗伯托·德艾尔巴与建筑师逝世前的多次交流,保罗·鲁道夫拥有的个人观念已经通过作者朴实的语言和大量图片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