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重庆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研究成果在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出版,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工作自2004年在全国展开以来,各地分别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上看,这项工作处于探索之中,尚有诸多学术讨论和争论,如“近现代”概念、工作阶段和范围的界定、保护与发展矛盾的协调等,同时,保护对象也游离在传统的保护体制之外。 给予有保护意义的建筑以足够的重视,乃当务之急,我们希望让这一批建筑更早、更清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社会各界对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关注,若能引起广泛的学术研究和讨论,也有利于促进近现代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希望以此为快速发展的年轻直辖市十周年庆典献上这份微薄之礼,为继承和弘扬重庆城市历史文化尽绵薄之力!
别墅因为其独特的建筑特点,设计跟一般的居家住宅有着明显的区别。别墅设计不仅要注重室内,还需要注重室外的设计,因为空间范围大大增加,所以在别墅的设计中,需要侧重的是一个整体的效果。《经典别墅外观》收录了国外和国内的别墅图样约800例,除多角度外观图的直接展示外,有些还配附了各楼层的平面设计图,希望尽量给读者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效果。这些别墅实例,既有简洁大气、集各种建筑精华于一身的北美风格别墅,又有尽显豪华、富有古典神韵的欧洲风格别墅,也有外观色彩亮丽、造型美观的澳大利亚风格别墅,还有体现中西文化结合的本土别墅等。本书为《经典别墅外观(1)》,由常青、曾映军编著。
《建筑设计的1001种形式》内容包括对形状的思考、立体空间形式特性的思考,以及为什么会存在、特点如何,后通过案例具体分析了如何才能将创意更好的应用。《建筑设计的1001种形式》肯定了记录的价值和必要性,是一本建筑参考书籍。它对所有的设计工作者都非常有启发,同时提供了一种经常记录下对形状的感受和思考的设计方法,对于个人积累会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提案时互相分享彼此的记录,收获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本书是“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丛书”之一,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详细地介绍了西点军校的历史和文化。书中将西点校园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章的篇幅就其历史、建筑及风格进行讲解。文章配有精美的全彩图片150多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欣赏建筑的全景和细部。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西点的历史,领略到西点的魅力,感悟到西点的精神。
《现代中式:传承、融合与创新》列举当下*的传承、融合、创新风格设计案例,展示现代中式风格的三种不同的发展趋势。首先阐述现代中式风格的总体特点——“古典中的创新”,再分别介绍传承、融合、创新风格设计的特点,后再通过精彩的案例来详细展示三种风格具体的设计思路,以供读者学习和研究,实现对现代中式风格的创新与突破。 传承:所谓“合乎自然,传承佛、道、儒家之文化精髓”,常常以佛像、枯枝、考究的中式家具、精美的瓷器与茶具为媒介,营造充满静、空、禅等中式意蕴的精神交流空间。 融合:无论东形西韵还是东韵西形,都追求二者的有机融合,多运用软装与配饰,并将其予以巧妙的结合,使“物与物”的搭配升华为“文化与文化”的融合,营造多元、包容的新体验。 创新:以浓郁的东方文化为基础,运用现代营造手
主题馆、中国国家馆、土库曼斯坦馆日本馆、乌兹别克斯坦馆、巴基斯坦馆、以色列馆、卡塔尔馆、印度馆、尼泊尔馆、亚洲联合馆一等等。
文以载道,《建筑空间组合论》以空间组合为线索,系统地论述厂作者对建筑中诸矛盾关系的看法,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来探讨建筑形式美的法则以及这些法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可以院是理论与实际并重、图文并茂的学术专著。出版之后再次获得好评,许多学校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册,成为教材之外的主要参考书。该书于1983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二等奖和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这对于作者来讲自然又是一次更大的鼓舞,于是紧接着又写了一本《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这也是一本以近代空间理论和构图原理为参照系而对我国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详尽分析的著作。由于在研究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深受学术界好评,台湾著名学者东海大学王锦堂教授认为:“彭一刚的这本园林分析可以说是一本园林建筑新局面的展现,而打破了过去描述性的叙述
值此教学评估之际,编者把教师作品和学生作品结集出版,希望通过这些作品的内容能够反映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师生在近年来所作的科研和教学上的努力,特别是检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成立以来的办学成果。本书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学生作品集》,学生作品则选自近年来课程教学的优秀作业和部分各类竞赛的获奖作品。望读者能够在有限的图片和文字中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工作和学习以及思考状态,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书收录了深圳建筑研究总院历年来的规划设计作品中的精品,给予集中展示,是面向社会出版发行的优秀建筑书籍。通过此书的设计,让我们了解了深圳建筑研究总院的不凡实力,创造成出如此众多的优秀建筑,为中国大地增添了如此多的人文风景。多一次合作,凭添一份敬意!
本书是对苏俄转型解体期间展开的纪念碑综合体个案研究。莫斯科俯首山胜利纪念碑综合体的设计建造持续了近50年(1943-1995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了建造工程,此时恰逢苏联转型时期,胜利纪念碑的设计建造在苏联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改变。本书试图分析还原这一史实,其中重点研究了1985-1995这10年间的设计建造的改变过程。另外本书从纪念艺术的角度对胜利纪念碑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等进行了总结,剖析了俄罗斯纪念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邓蜀阳、朱宇恒等编著的《走在十八梯——2011八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记录了重庆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八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延续与创新:山地建筑与空间特色再创造”的教学内容。该课题包括城市设计、地块整体设计以及建筑单体设计三部分内容。学生从整体区域研究出发,通过现场调研、问题分析、项目策划,提出城市设计的方案,有选择地完成建筑单体方案的设计,达到扩初的深度,并完成场地总体模型与单体建筑模型的制作。 《走在十八梯——2011八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内容有教学过程的介绍,教师的解题,作业的评析以及30份精彩的毕业设计,可供国内外建筑院系建筑学教学交流、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毕借鉴与学习。
《未来建筑竞标(中国第3辑试验趋势)》关于未来建筑试验趋势的学术书籍,本书汇聚了众多世界优秀建筑设计的精彩概念,包括台湾塔、流行音乐中心、旧厂区设计、摩天大楼等一系列的详细设计案,让你领略建筑设计的前沿风采。
想把一份精彩记忆带回家吗?那就让自己拥有这本世博设计未来启示录吧!该书公开了15个国家馆设计密钥,介绍了媒体眼中值得典藏的海外设计。 本书由多国外交官联手推荐,还附赠16张世博园豪华夜景明信片。
《建筑地图:东京》集合了多位著名建筑设计师和建筑事务所在东京设计的优秀建筑,设计师包括安藤忠雄、坂茂、彼得·艾森曼、诺曼·福斯特、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矶崎新、伊东丰雄、隈研吾、黑川纪章、槙文彦、MVRDV、让·努维尔、西萨·佩里、伦佐·皮亚诺、凯文·罗奇、理查德·罗杰斯、阿尔多·罗西、SANAA、SOM、菲利普·史塔克、高松伸、丹下健三、谷口吉生、谷口吉郎、拉菲尔·维诺里等,建筑作品包括LV表参道店、Dior银座店、TOD’S表参道店、爱马仕大楼、香奈儿银座店、Gucci银座店、资生堂大楼、表参道之丘等著名建筑,带你游览东京这个魅力大都市中潮有趣的建筑,这本小书既是从时尚角度游览东京的指南,又是供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爱好者学习参考的不二选择。
伟大的建筑不仅仅在于其雄伟的外观,更在于其背后的故事,故事就在这里。《全球美的伟大建筑(第4版)》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从神的指引、王朝的荣耀、帝国的背影、个性的魅力4个方面,为您讲述全球美的伟大建筑的故事。 本书为《全球美的伟大建筑》的全新改版,不仅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而且还更新了实用信息,包括交通指南、周边环境、风土人情等。《全球美的伟大建筑(第4版)》定会成为您增长知识,进行文明之旅的上佳实用指南。
《建筑地图:上海》中建筑的选取原则为:①著名建筑;②著名设计师(设计单位)的代表性建筑作品;③优秀历史建筑;④作者认为有价值有特色的建筑。其中还包含少量正在建或即将建的建筑,并加以标示。其中所有场馆均附有照片,并将永久性建筑加以特别介绍。我们亲自走访每一个列在书中的建筑,进行资料收集、拍照、绘制图表,并在必要时与相关部门直接沟通联系,力争获取比较权威的手资料。对于收录入书中的建筑,主要介绍其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关于建筑与环境基本信息,包括建筑名称、用途、地理位置、开放时间及电话、公共交通及停车场等建筑自身特点则包括设计者、建成时间、面积、层数、结构等,后还附有一个简短的介绍。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79年,隶属国家*,持有多项甲级资质证书,包括:建筑工程设计甲级、工程咨询甲级、工程总承包甲级、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甲级、岩土工程甲级、房屋建筑工程监甲级、市政工程监理甲级、公路与桥梁工程监理甲级以及城市规划编制乙级、市政工程设计(风景园林、道路、给水)乙级、公路行业(公路)丙级、水利行业(城市防洪、河道整治、引调水工程、水库枢纽工程)丙级等。 该院现有正、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04名,工程师42名,其中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2名,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1名,二级注册建筑师5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24名,国家特许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名;取得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3人;取得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7人;取得国家注册公用设备(给排水)工程师资格4人,取得国家注册
青岛里院是青岛地区一种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居住建筑集落形式。从整体上看,具有相同的院落围合式特征。从个体间的对比来看,由于不同殖民国家分别建造,导致各里院建筑在空间尺度和建构特征等方面呈现了差异性。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青岛地区的里院建筑由于无法保证良好的居住生活需求,正在逐步的进行改造和新建。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快速的消失对我国传统集落研究工作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基于这样的认识,《青岛里院》一书中全面的搜集了现保存良好的里院建筑的图像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以*说明性的图片来呈现青岛里院的共性与差异性。通过这些图像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和说明,可以从多个角度读解出里院的空间特征以及不同国家建造尺度、美学偏好等内容。 本书对调研成果采取的呈现方式兼具了学术研究成果和科研资料两种特征,这样
这是一本介绍日本建筑概况的书籍,书中以大量的手绘插图为主,配以详尽的文字说明。 这里的建筑是从广义上而言: 不仅包括各式各样独立成栋的建筑物,传统的日式建筑,融入中国古建元素的建筑,西洋风格的建筑,可谓博采众家之长; 还包括一座城市受地形地势影响呈现出的样貌,如地势起伏造就的或缓或急的坡道,岔路口上标识道路的路标,台地边缘的泉瀑和洼地处的水井; 更有迷人的建筑细节和装饰,形状功能各异的屋瓦、编织技术精湛的格子门、绚烂华丽的镘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