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 庭:枡野俊明作品集》枡野俊明先生是日本国宝级的枯山水大师,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现担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曾在多个国家设计并完成多个优秀项目。作为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杰出的设计师之一,枡野俊明先生的作品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本书收录了枡野俊明先生的全部庭院设计作品,其中包括日式传统园林、日式现代园林、日本境外作品三大板块,分别列举了枡野俊明先生相对应的作品。本书主要采用大量精心拍摄的照片和设计图片,来表现这些作品。每处园林作品配以各种细节照片,装帧设计风格清新简单。在本书中枡野先生这样说到, 作为禅僧的我一直是遵循建立在禅的精神基础上进行长年创作的, 作庭
无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的文化想象中,私人住宅都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它既是心灵的庇护之所,也是遮风挡雨的藏身之地;是家庭的交流之地、活动的场所,是生活、工作、吃饭、睡觉的地方;既是公共领地,也是私人领地。 整个西方世界,私人住宅的流行在20世纪以来盛行不衰。正如美国建筑评论家泰伦斯?瑞莱所指出的,构成私人住宅发展基础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 私密性,生活与工作的分离,家庭及家庭生活本身的特性 全都彻底改变了。 这是本书《导言》里的一段话,也是本书产生的背景。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 美 的100座住宅; 美 的标准,就是设计与场地、环境、材料的完美结合。而从中也可以看到,住宅设计的不同途径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美国,一幢私宅被看作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功标志;在澳大利亚,住
隈研吾,世界著名建筑师,日本当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设计师。1954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教授,2009年任东京大学教授。 1997年,作品森/舞台获日本建筑学会奖。2002年凭借那珂川马头町广重美术馆获芬兰国际木建筑奖。2010年,作品根津美术馆获每日艺术奖。2011年,作品梼原木桥博物馆获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近年来,隈研吾在中国的项目包括长城脚下的公社 竹屋、瑜舍、三里屯 SOHO等。 肯尼思 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1930年出生于英国,著名建筑史家及评论家,著有《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一书。曾作为一名建筑师在伦敦AA(建筑协会)建筑学院接受培训,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研究生院威
这是一部建筑巨匠的手绘力作,历时40余载集结成册;这是一部匠心之作,彭一刚院士手绘系统整理出版。精湛丰富的绘画技法和独具匠心的表现,让一栋栋建筑在大师笔下出神入化、令人震撼。收录300多幅精美绝伦的建筑手绘图,让读者尽享建筑手绘的盛宴。彭院士的手稿堪称旷世大作,他将建筑手绘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他的作品让无数建筑师顶礼膜拜、惊叹赞赏,为无数建筑学子提供可以学习、临摹的卓越范本。本书是建筑师、建筑院校师生重要参考用书,值得学习和珍藏!
本书是十二楼建筑工作室的作品集,收录了近十 年来该工作室扎根在浙江省安吉县耶吴镇完成 的十余 项建筑作品,通过对每个建筑的分析、解读以及其背 后故事的讲述,探讨场地、生活以及空 间之间的关系 ,阐述了其面向土地与日常生活的设计理念与工作方 式。
中建西北院始终坚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响应 “ ”倡议,以作品为根基推动“中国设计”不断发展。作为西北地区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头羊”,中建西北院系统思考、整体谋划,多年来提升城市品质,为人民生活谋幸福。一代代建筑师薪火相传,留下了众多传世作品。一个设计院的发展历史和档案也反映出共和国的发展和征程,见证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 本书收录的作品多为中建西北院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既是对机构成长历程的回眸、承继、品读和延续,亦是对各发展阶段取得成果的梳理、总结和思考。
本套書精選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成立30年來多種類型的30件作品,分別以系列綜合呈現,記錄我們對於構築當代形式、經營場所精神、發揮空間戲劇與提升文化意涵的努力。
贾刚主编的这本《中式样板房》是“典藏新中式”系列书之一。本书选择了*的中式风格样板房的几十例设计。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项目说明,实用丰富的实景图和平面图搭配,旨在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参考。可供室内设计师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以图片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上海外滩附近建筑沙逊大厦的过去和现在,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第二届“金莲花”杯国际设计大师邀请赛获奖作品集》收录了全球设计大咖及设计精英在2015澳门国际设计联展比赛期间脱颖而出的作品,结合了新的设计元素,涉及建筑·景观·规划类、建筑·景观方案类、酒店空间类、家居空间类、办公空间类、公共空间类、商业空间类、其他空间方案类等设计方面。它们分别运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设计理念传达了不同的设计思维、社会需求和艺术创意。相信读者们可以通过作品集了解不同文化、思维方式下的设计风格,了解大咖们的作品,开阔读者的视野,具有参考价值。
《竹材建筑与设计集成》是一本关于竹材特性及其在建筑中应用的图书,共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介绍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的历史、物理特性、技术工艺、传统和现代用途等,深入说明了竹材的一般应用和在建筑施工中的专业应用;后半部分收录60余个新的竹材建筑案例,充分展示竹材在建筑中的应用实例及创作灵感,展现出竹材建筑的发展前景。本书旨在推动这种建筑设计师及相关从业者重新关注竹材(兼具传统与现代性的建筑材料),为其设计提供灵感和指导。
“艺术”及“建筑”作品具体事物的要领,在中国和日本的历史上都是没有的,艺术是日常生活中有用的东西,建筑则是可以居住的,实用的东西,它们与近代西欧把这种概念通过制度确定得到的高级艺术是大相径庭的,原本一切都是应用艺术。因此,“黄盒子”只要恢复到过去状态的物品和建筑就行,这两者的关系如同通常所做的那样,可以解读为装饰物与场所,而这种观点也正是主张艺术应该是自立的西欧近代艺术观所要批判和争论的焦点,其代表就是“白立方”。矶崎新受东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影饗应该是根深蒂固的,但同时又在“黄盒子”之上将西欧近代的方法用自己的方式体现,“白立方”就是两者之间的矛盾结果,所以许多方案都成了未建筑。尽管如此矶崎新不悲观,因为矶崎新知道中国及非西方国家的建筑和艺术的未来只能在这个矛盾中发展和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