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景、建筑、花道、陈设、料理与款待之心,名宿和文化的极zhi,是客人与民宿主人的一期一会。细腻贴心的服务、沉静典雅的陈设与富季节感的料理,日本独特的品味在旅馆文化中表露无遗。不论是传统的数寄屋造旅亭,或时尚的和洋融合摩登Villa,从走进民宿大门的那一刻起,即感受到无所不在的日式美学,在一泊二食的体验中,享受远离日常的风情。这几年去日本旅游是非常热门,但多数旅游者已无法满足于一般的旅行团行程,更期待的是知性人文的深度探究。作者造访日本超过百余次,有计划安排住宿各地知名的老铺旅馆、汤宿旅馆、料亭旅馆等名宿,累积无数心得与照片,费时两年完成本书,为读者访日提供新航标。
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邹瑚莹、袁镔所*的《设计师的视觉笔记(3叙 利亚黎巴嫩土耳其)》为设计师视觉笔记的第三辑, 依然从设计师的视角展开,以大量精美照片配以轻松 有趣但具有丰富专业内涵的文字,记录了设计师在叙 利亚、黎巴嫩、土耳其旅行时的所见所闻,不仅讲述 了这些地区充满特色的景观、建筑、人物等,还讲解 了他们背后的文化故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作为设计 师的视觉感受和内心思考。本书适合设计师群体、旅 游及摄影爱好者欣赏阅读。
王昀,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后留校任教,20世纪90年代初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1995年取得硕士学位,1999年获博士学位,他曾用10多年的时间持续地研究世界聚落,21世纪初回国,进入北京大学任教并成立工作室,开始其个人在国内的建筑实践工作,他的工作室取名为方体空间。方体空间工作室编著的《王昀(精)》从建筑师印象、作品介绍、建筑师访谈、作品年表四个部分来介绍著名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和作品。
建筑形式侧重于建筑体量与表皮的表达,平面与剖面则更强调对建筑空间的塑造、对光影的把握,同时反映了建筑与场所的关系、建筑与大地的关系,以及建筑与环境深层次的关联。本书诚邀24位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师提供各自近十年内的优秀作品,通过不同建筑师对平面与剖面的雕琢塑造具有震撼力的空间光影关系,反映建筑本质的内涵,以期促进建筑教学的正向发展,培养正确的设计观。
2014年,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法国AS建筑工作室也迎来了它第40个生日以及进驻中国10年的里程碑。本书与工作室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办的《另一种角度——可持续城市by法国AS建筑工作室》(2014年10月27日至儿月9日)展览同时出版。《别样营造:50项50想》由中、法、英三语撰写,内容包括了工作室在全世界范围内的50个精选项目,特别是在中法两国针对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以及生态城市规划主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本书是20世纪30年代由一些权wei建筑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在当时美国已经完成的建筑中,对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进行筛选,从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对于中国读者尤其具有特殊意义的是,其中的两件优秀建筑作品由克雷教授设计并为本书作序。克雷教授是当时美国负盛名的建筑师和教育家,他在巴黎美术学院接受的教育,能力超群,艺术天赋极高。他是老一辈建筑大师杨廷宝、梁思成、童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时的老师。我们以前从几位先生的文章中或者介绍材料中听说过克雷教授的名字,现在一睹克雷教授的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当时建筑设计实践的全貌和高的艺术水平。
文以载道,《建筑空间组合论》以空间组合为线索,系统地论述厂作者对建筑中诸矛盾关系的看法,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来探讨建筑形式美的法则以及这些法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可以院是理论与实际并重、图文并茂的学术专著。出版之后再次获得好评,许多学校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册,成为教材之外的主要参考书。该书于1983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二等奖和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这对于作者来讲自然又是一次更大的鼓舞,于是紧接着又写了一本《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这也是一本以近代空间理论和构图原理为参照系而对我国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详尽分析的著作。由于在研究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深受学术界好评,台湾著名学者东海大学王锦堂教授认为:“彭一刚的这本园林分析可以说是一本园林建筑新局面的展现,而打破了过去描述性的叙述
本书为“数字建构:2008年国际青年建筑师及学生作品展”建筑师作品集。“数字建构”建筑展试图为57个极具潜力的建筑事务所提供一个展示的窗口,着重展示新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该展览的另一部分为学生建筑作品展,展示26所国际著名建筑院校的学生作品。作为本书的系列,同时出版的还有学生建筑设计作品集。 “数字建构”指在建筑生产过程中使用物质或非物质的数字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及建造。非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脚本、编程和参数化模型软件: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建造技术,例如数控切削、3D打印和激光切割。 这次展览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并作为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一部分:双年展由罗丽博士领导。展览开幕的同时还将举办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
本书为“数字建构:2008年国际青年建筑师及学生作品展”建筑师作品集。“数字建构”建筑展试图为57个极具潜力的建筑事务所提供一个展示的窗口,着重展示新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该展览的另一部分为学生建筑作品展,展示26所国际著名建筑院校的学生作品。作为本书的系列,同时出版的还有学生建筑设计作品集。 “数字建构”指在建筑生产过程中使用物质或非物质的数字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及建造。非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脚本、编程和参数化模型软件: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建造技术,例如数控切削、3D打印和激光切割。 这次展览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并作为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一部分:双年展由罗丽博士领导。展览开幕的同时还将举办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
《日本建筑院校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集(3)》收录了日本112所建筑院校本科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130件,每个作品除了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外,还有“设计者的话”和“推荐者的话”。设计者讲述了作品的设计概要、主题与构思的出发点、创意与方法、作品总数、创作天数、费用、创作回顾、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等,其中包括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推荐者对学生作品进行了点评、推介。 《日本建筑院校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集(3)》收录的作品包含着日本建筑院校毕业生丰富的创意、新颖的观念、对周围环境的客观认识,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感受一下日本学生的卓越创意、奇思异想,以及客观务实、精益求精的慎密严谨态度等等。打开本书如同进入琳琅满目的创意博物馆或绚丽多彩的创意花
本书介绍了美国波士顿的dA 事务所的近期作品,他们的业务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家具设计。本书详细介绍了dA事务的二十余个设计作品,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工作草图和设计过程中的电脑模型分析图。本书对于国内的规划师、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以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本书将特别呈现金贝尔美术馆的建筑手稿集。 金贝尔美术馆,竣工于1972年,是路易斯·康后期作品之一。本书将重点介绍一批创作于1969—1971年的施工图,它们来自普雷斯顿·格伦事务所的收藏。这家事务所从项目设计初期开始便参与其中,协助康一同完成了这座建筑。 书中收录了对格伦事务所两位建筑师的专访,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他们都曾在金贝尔项目中与康的事务所密切合作。而借助这些施工图,可以愈发清楚地看到康的理念如何一步步化为现实。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建筑学院的劳伦斯·斯佩克教授的文章,则向我们介绍了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合作。作为美术馆馆长的理查德·布朗所创建的伟大计划无疑给设计带来了诸多影响;而其他人,例如康事务所的马歇尔·梅耶、照明顾问理查德·凯利、结构工程师奥古斯特·科曼丹及普雷斯顿·格伦事
本书内容包括作为文化的历史、地理与项目背景、贺兰山房:思想与作品、观点与评论、贺兰山房:环境与历史等。
芬兰不仅有阿尔瓦·阿尔托、伊利尔·沙里宁这样的*大师,更以其卓越的整体实力荣登20世纪现代建筑水平之榜首(K·弗半普敦评),其促进优秀建筑设计的良好机制,稳健、实用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现代建筑及其发展历程,都值得我们借鉴,遗憾的是我们对其知之甚少。 本书是2002年出版的《芬兰新建筑》的续集,突出表现芬兰当代建筑(建成于2000-2004年间)的*成就。作者方海博士特撰写前言介绍了芬兰建筑的两极学派及其后来的发展情况,并精选了24个来自21世纪的典型。与辑一样,本书中的精美图片由北欧首席建筑摄影家尤西·第艾宁摄制,并由方海博士提供介绍文字及线图。阅读它是对建筑美的巡礼,更可启迪设计思路,激发创作灵感,相信广大建筑设计专业的师生、建筑师都会喜欢它。
为什么芬兰的建筑如此出色?它的秘密何在?《40/40》提供了一本当代芬兰新建筑的地图,它是芬兰青年建筑师和画家的“HP”、“HOP”以及“HOUSE”。“HIP”可以理解为“酷 ”,“HOP”可以理解为一种跳跃或转换,而“HOUSE”则是终将把人们包裹其中的建筑的目的。除了听上去存在差别,今天,HOUSE通常被当作建筑的目的,这其实仅仅是建筑的部分功能。建筑应该是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的空间,然而却不是! 正如建筑物可以改变其形式、元素或关联,年轻的建筑师们似乎也可以。年轻人经常游走于世界和本土之间,一个地方的地区特点变得没有特点。然而,正如阿尔瓦·阿尔托意识到的那样,建筑师也提供了别处的特点。然而目前,恰如在爵士乐的即兴表演中所体现的那样,对于建筑,过去的传承和相互间的关联是重要而且是必需的。 如果不能与当今建筑
由安腾直见、柴田晃宏、比护结子*的《建筑构 造--从图纸模型3D详解世界四大名宅》通过图纸、模 型与3DCG(计算机三维制图)对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四 大*名住宅 住吉长屋 、 萨伏伊別墅 、 范斯沃斯住宅 、 白之家 的建筑构成进行了深刻 的剖析与解读。世界四大*名住宅不同的构成形式造 就了无与伦比的美妙空间与形态。 在第、章中,讲述了建筑的简单模型 箱形 建筑 模型的制作,并学习了如何绘制图纸的基础知 识。 在第2章中,对 住吉长屋 进行了模型制作, 并通过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的绘制,学习钢筋混 凝土墙结构的构成。 在第3章的 萨伏伊別墅 中,在对图纸进行理 解的同时,对模型进行了组装并学习了钢筋混凝土框 架结构的相关知识。 在第4章的 范斯沃斯住宅 中,通过模型与 3DCG的制作,学习了钢结构的相关知识。 在第5章中,通过
值此教学评估之际,编者把教师作品和学生作品结集出版,希望通过这些作品的内容能够反映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师生在近年来所作的科研和教学上的努力,特别是检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成立以来的办学成果。本书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学生作品集》,学生作品则选自近年来课程教学的优秀作业和部分各类竞赛的获奖作品。望读者能够在有限的图片和文字中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工作和学习以及思考状态,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都市建筑设计分院成立于2005年,是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设置的建筑设计领域内的合作机构,本书精心辑选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近期完成的九十余项创作项目,汇集成册,其内容涵盖了办公、文化、教育、体育、住宅等建筑类型和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等设计层面。该书突出设计年鉴的即时性,注重表达鲜活的设计动态,在整体介绍每一项目基本构成的同时,力求反映作者的创作思想,以及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
从2005年的“‘英特尔杯’21世纪计算机创新设计大赛”,到2008年的“用数字技术展望未来”,每年一次的主题性设计大赛,从技术基础的时代概念上提出了引发思考的空间和设计创新面向的问题。 本作品集把2005~2008年的4届大赛获奖作品编辑成册,通过这种形式的呈现,把成果汇集起来,提供给大家共同学习和研究。
在21世纪,我们必须将城市视作品牌建筑的产物,而不仅仅是城际轮廓线;将建筑视作广告和目的地,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在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本身已经成为产品:我们消费的不再是实实在在的物件,而是我们的感知,甚至是生活方式。在品牌建筑的新环境,建筑物不再仅仅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而与我们想象和期望自己是谁密切相关。在《品牌 建筑》一书中,安娜?柯林曼通过考量一些有争议性的品牌建筑实践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可能造成的伤害,对它们进行了批判性的评价。 建筑的品牌化意味着身份性的表达,无论是企业的还是城市的;纽约、毕尔巴鄂和上海已经成功利用建筑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并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通过在更多的城市综合干预措施下支持标志性建筑物的创造,以及切断它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复杂性身份,今天的品牌建筑在许多情况
本书是“2004-2007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中标作品”之《外内建筑空间》,该书收录了42个优秀作品,并通过阶段性的作品汇集,将设计师个人的理念和对社会的责任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将每一个设计作品中的故事展现在大家面前。具体作品有包头市工人文化宫、赤峰民防办公楼建筑设计、固阳电力大厦、包头楼外楼大酒店、唐海职工文化中心、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在职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