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入选2022 2023年度年安德鲁 马丁国际室内设计大奖的100个设计师/设计公司的作品,1500余幅彩图,配以每位入选设计师的背景介绍,为读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灵感。 安德鲁 马丁奖的作品来自世界各地,都是各国设计师的新作品。这些作品中,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还是空间的规划、软装物品的使用,无一处不美,无一处不让人惊艳。第27届 ANDREW MARTIN 国际室内设计大奖从全球30多个国家征集作品,评选出了全球100位设计师,其中本次中国区共有21组设计师入选。在ANDREW MARTIN 国际室内设计大奖成立的27年中,入选奖项的华人设计师、设计团队不断增加,如今已有200多位。不但从数量和质量上是亚洲之ZUI,更让华人设计成为推动全球室内设计发展的中坚力量。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编著的《CIID学会奖 --2013年第十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优秀作品集》收集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2013年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CIID“学会奖”各类获奖作品。 全书内容包括酒店、宾馆,办公,商业,文教、医疗,住宅、别墅、公寓等工程类和方案类所有获奖作品。 本书适合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环艺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设计师和院校师生借鉴参考。
本书收录了中国有成就的资深室内建筑师和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的作品,并主要按照样板房、酒店、办公、会所、休闲等空间类型进行分类,计划收录100例*作品。 本书图文并茂,适合室内设计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汇集了2015年安德鲁·马丁国际室内设计大奖的100个设计师/设计公司的优秀作品,1000余幅彩图,配以每位获奖设计师的背景介绍,为读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灵感。 安德鲁·马丁奖作品来自世界各地的室内设计师们。每一位获奖设计师的风格都可谓自成一体,从空间光感的协调处理到突破性的材料运用,从善于融合中西方精神的设计思想到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从简洁的线条运用到完整的配饰设计,每个人所特有的设计语言,为国内设计师借鉴世界设计理念的重要参考。
本书内容简介:安德鲁·马丁是世界上有名的家具品牌之一,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安德鲁·马丁国际年度室内设计师大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设计公司,被《泰晤士报》称为室内设计界的奥斯卡奖。 作为一项高水准的室内设计大奖,安德鲁·马丁奖并不仅仅邀请那些室内设计大师进入大赛评审团,还邀请了许多时尚界的精英担负这一重任。评委们来自不同领域,既有建筑师、服装设计师,也有艺术家、时尚媒体的主编,能够经得起来自不同视界挑剔眼光的甄选,可见每一件获奖作品都绝非等闲之作。 安德鲁·马丁奖一直力图融合世界各地的设计文化,除了被欧美国家的设计师们持续关注外,每年还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室内设计师们的积极参与。每一位获奖设计师的风格都可谓自成一体,从空间光感的协调处理到突破性的材料运用,从善于融
以巴黎为标志的奢华、品位和优雅的传统,贯穿艺术行业领域。如今,在众多法国高等设计院校的教育培养下,法国已涌现了十余位现代设计*人才推广法国设计理念。他们力求多元化地表达设计理念,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科技的发展、社会文化因素、环保意识的觉醒和艺术创作等因素的影响,法国现代室内设计产生了十一大流派,比如翻新传统风格、计算机风格、异域风情设计等。 本书选择了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师的作品,安德瑞·普特曼、马蒂尔德·布勒蒂欧、克里斯蒂安·嘉瓦、欧拉—伊托等,以此来展现法国室内设计、装饰设计及生活设计的水风格。
这是一本教授国内软装设计师如何设计思考的书。被誉为室内设计的奥斯卡安德鲁 . 马丁奖的获得者 KET KEMP 、 MARY CANNOM 、 LIGIA CASANOVA 和迪奥套房的设计师 NATHALIE RYAN ,在书中通过和记者对话的方式,详细介绍他们是如何热爱生活,表现设计的。从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体悟“在设计中享受生命,又用生命来实践设计”这句话的内涵。 凯特·肯普( Kit Kemp )所设计的每一个空间都充满热情,她接手的项目很多都涉及老建筑的重新翻新。 在遇到难点时,她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结合改造后建筑的实际需求进行再评估、再创造、再设计,融入更多高质量的艺术和设计成分,不仅不会令人感到麻烦,还会产生画龙点睛、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妙效果。 丽吉娅·凯萨诺娃( L gia Casanova )的所有设计都围绕着“制造快乐空间”而展开,在她的设计中可以看到很多夸张和有趣的
《中国室内设计年鉴:域(下)》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的室内设计图书。里面收集了华东、香港和台湾三地的室内设计作品,涵盖了酒店、办公、住宅、餐厅、茶馆、咖啡厅、售楼处、酒吧、会所等商业空间和文教医疗空间的设计案例。
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的主办权的落户中国,以及中国经济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中国酒店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图书市场对酒店设计类图书,尤其是高端、高质量的酒店设计类图书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本书精选世界上奢华的25个酒店,类型涵盖商务酒店、度假酒店和精品酒店,市场前景看好。
中国刺绣、京萨摩烧、工笔画、印度布艺画、阿兹勒赫瓷砖画、教堂及宫廷里的彩绘玻璃窗、拜庭马赛克、波斯地毯、泥金装饰手抄书 以上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不胜枚举,其工艺精湛、画面精美,无不令人惊叹留恋,心醉神迷。面对这些艺术品,我们该用什么辞藻才能准确地捕捉它们的美?动人心魄?豪华壮观?引人入胜?炫目迷人?不可思议? 也许,这些艺术品的美之惊艳,无论用什么词描述都会相见逊色。但词不达之处,心至之,每当看到这样的艺术品,我们的内心总会无法抑制地为这样的美震撼。如此精雕细琢的艺术创作不仅凝聚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域*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宝贵资源,见证了无数工匠大师倾注其中的对美的卓绝追求,更折射出制作它们的伟大文明。在本书中,我们希望追随前人的脚印,认识他们对这一精美艺术风格的诠释,并试图探索这一风
本书汇集了2018年安德鲁 马丁国际室内设计大奖的100个设计师/设计公司的优秀作品,1000余幅彩图,配以每位获奖设计师的背景介绍,为读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灵感。 安德鲁 马丁奖作品来自世界各地,都是各国国宝级设计师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还是空间的规划、软装物品的使用,无一处不美,无一处不让人惊艳。而随着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中国设计师在马丁奖的表现也越来越让人惊喜,22届马丁奖中,吴滨、郦波、张清平、邵唯晏、罗灵杰、龙慧祺等十几位中国设计师再次入围,中国设计再次让世界瞩目。
本书精选国内外各知名室内设计事务所*会所设计案例39个,以完成后漂亮的实景图片为主,介绍国内外名家设计的优秀会所室内设计作品。全书分为高级私人会所、休闲娱乐会所、特色餐饮会所、运动养生会所、豪华酒店会所、高端社区会所、经典售楼会所等七大类,配合平面图详细说明其设计理念和设计特色,内容丰富、图片精美,是国内室内设计行业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图集,代表了全球室内设计*水准,必将成为室内设计行业内从业人员收藏力作。
《2013中国室内设计年鉴(套装共2册)》是2013年中国室内设计的优秀作品集锦,包括了酒店、办公、娱乐、休闲、住宅、别墅、样板间、公共、餐厅等十大类空间类型。作品质量较高,能全面地反映2013年中国室内设计的高端水平,是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者参考借鉴的一本好书。
33年来,每个项目高先生都用心去做设计;每位客人,他都用心去沟通与交流。今天,在62个城市中,没有业主对高先生昂贵的设计费提出异议,因为他除了设计,还帮助业主培训销售人员,并参与楼盘推广销售。这些都提高了没计的附加值,他相信自己是好的,有时在未签合同时,他也会做设计并嘱咐属下将图纸交给业主,他深信业主不仅仅需要图纸,更需要凭僧他所具有的影响力促进楼盘的推广在。 已过花甲之年的高先生,每年仍出差超过150次。他说:只要身体状况好,市场认可,就一直会将设计做下去。使命感让他希望用设讨。来回报社会,高先生不仅仅在做着设计,更在推动着中国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向前发展。 高文安先生是香港位由建筑师转行做室内设计师的,在近30年的室内设计生涯里,设计了超过1000个室内设计项目,被誉为“香港室内设计之父
IAI AWARDS作为一个颇具影响的国际性室内设计竞赛,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包括2006年、2008年亚太室内设计双年大奖赛,以及2009年中国风亚太室内设计精英邀请赛。IAI AWARDS每届竞赛都会设立不同主题,如2008年以“绿色设计”为主题,2009年以“中国风”为竞赛主题,2010年则以“低碳设计”为竞赛主题,进一步深化了IAI AWARDS2008年的“绿色设计”竞赛主题。大赛主办机构IAI亚太设计师联盟旨在通过设计竞赛,让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到低碳减排的实际行动中来,共同面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资源及自然和生活环境,用设计师的智慧与全球社会一道逐步改变生活环境,创造出不仅舒适、宜居,而且环保、节能的绿色生活环境。 本作品集共收录了11个参赛类别中的200多项参赛优秀作品,包括住宅空间、样板房空间、商业空间、展览空间、酒店空间、酒吧空间、餐馆空
SCDA事务所编,时雨译的《SCDA室内设计作品集(精)》包含了33个公寓设计作品和酒店设计作品,这些项目体现了SCDA事务所的设计原则:突显建筑空间,强调材料的本质,同时展现优雅舒适的生活理念。本书还介绍了SCDA事务所所设计的家具和产品,以及材料配色的创意,用精美的图片和详实的文字,为读者详细地展示了SCDA事务所对舒适、精致、宁静与永恒的不懈追求。
《对话经典:现代室内设计》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室内设计作品。这本书提供了在不同环境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案例研究平台,并记录了设计师们在给“传统”正名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书中所选作品优秀突出,能充分表现该书两个部分——东方设计和西方设计的清晰对比。上文提到过的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日益明显,而它的解决方法却并不少。这些作品虽然仅仅代表了一小部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它们却充分阐释了问题解决方案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同时记录了自“威尼斯宪章”以来这一领域的种种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