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修订第五版。书中介绍了流体静力学、一元流动动力学、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绕流运动、孔口和管路计算的基本理论、气体射流、相似性原理和因此分析以及常用泵与风机的原理和特性,并附录了常用泵和风机的运行和性能资料。每章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书末有部分习题答案。 本次修订保持了第四版的基本内容和特色。增添了思考题:对概念的表述和公式的条件等进一步作了修正;强调了变频泵和风机的应用基础,更新了陈旧的型号。
本书包括绪论、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滚动轴承与孔和轴结合的互换性、尺寸链、圆锥结合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互换性、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圆柱齿轮的互换性等共十二章,并另附习题及实验指导书。本书概括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分析介绍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新标准,阐述了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新的测量技术。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作为专业教材,并可供其他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计量、检验人员参考。本书另有习题参考解答,向授课教师免费提供,需要者请参见书末的信息反馈表。
《地基处理监测技术》次全面阐述了地基处 理中的现场监测技术,是作者娄炎、何宁30多年软土 特性研究和软土加固现场实践经验和心得的总结。全 书共8章:第1章为总论,主要从总体上阐述地基处理 中监测的目的、意义、对象和内容;首次提出了监测 应遵循的真实性、及时性、整体性和统一性原则;介 绍了监测手段、监测系统、仪器布置、仪器安装以及 预警值设定和资料整理分析的原则,特别提出了搞好 监测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面7章分别就地表 沉降、分层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土压力、 地下水位和真空度的监测做了详细介绍,内容包括监 测的具体目的、监测仪器、埋设技术、监测要求、资 料整理与成果应用,以及工程应用实例。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详尽具体,技术实用,理论 与实践结合紧密。可供建筑、水利、电力、交通、铁
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较为常用的几种测量方法,主要几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放线、布点的施工控制测量方法,高程、角度、距离的测量实际操作,以及测量数据的内业计算等内容。全书内容的编写主要针对刚入行的测量技术人员,以贴近现场的实用知识和现场图片,将建筑工程现场测量技术讲述明白,达到快速上手、参考施工的目的。在介绍基本测量知识的同时,辅以丰富的现场经验总结和指导,让读者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现场测量技术。本书内容简明实用,图文并茂,实用性和实际操作性较强,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教材。
本书是作者在*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应独立学院和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内涵提升和教学建设的需要,围绕“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现代行业的岗位需求,以“易、新、实”为编写原则,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以“易懂、够用”为度,深入浅出地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书对传统测量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精简和梳理,保留了基础知识,秉承了经典理论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现代测量新仪器和新方法,体现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突出实用,体现应用型本科生培养的特点。各章后均附有习题,重点章节还附有“案例分析”或“应用案例”。此外,全书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便于师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书分三篇共20章,篇为基础部分
《建筑环境测量(第2版)》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供热、通风、空调、制冷等各项实验与测试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共9章。第1章在介绍测量、测量误差和测量系统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测量所用仪表的基本性能。第2章介绍了测量数据处理,并通过误差分析对测量结果作出客观评价。第3章主要介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常用的温度、湿度、热量等热工参数的测量,重点介绍了各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测量仪器等。第4章介绍了流体特征的相关参数(压力、流速、流量和液位),并重点介绍了测量这些参数常用的方法和所使用的仪器。第5章介绍了在建筑空气环境中对人类构成危害的各种有害物的来源、形成途径、允许标准、常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仪器设备。第6章介绍了建筑环境中噪声的危害、
本书编写严格参照现行行业规范及标准,并引入行业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如全站仪测量、GPS定位技术以及数字化测图等。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识图基础知识、测量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施工测量基础知识、建筑施工测量、建筑物变形测量及建筑施工测量管理等。本书适合作为行业企业的培训教材、自学用书,也可作为职业学校土木水利类专业的教材和参考用书。
本书内容简介:针对性强:切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技能传授,弱化理论,强化实践内容。体例新颖:从人类常规的思维模式出发,对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全新的尝试,打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框架;符合老师的教学要求,方便学生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内容立体: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内容一改以往的惯例,不仅有知识的讲解,还有动手操作、知识衔接、特别提示、自问自答、人文小知识、生活小知识等。注重人文:注重人文与科技的结合,在传统的理论教材中适当地增加人文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教学:全套教材以立体化精品教材为构建目标,部分课程配套实训教材;网上提供完备的电子课件、习题参考答案等教学资源,适合教学需要。
复合土钉支护是一种公认先进的岩土工程加固、支护工法,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大有取代单一土钉支护的趋势。本书总结归纳了近十余年来复合土钉支护在我国边坡、基坑、隧道、地基等工程中应用的主要成果和经验,其内容涉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方面技术工作,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系列规划教材,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现行工程测量教学大纲要求,围绕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进行编写的。为使本书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技能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在编写本书过程中,编者多次与多所高校的老师进行研讨和交流,以及广泛征求一些测绘仪器单位、测绘行业单位和施工单位测量专家的意见;并结合测量相关规范,力求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特别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书主要特点如下: (1)通用性:本书适用于土建大类各专业的测量教学,各个专业可根据其专业性质和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地选择。 (2)技能性:注重测量基本技能的叙述,概念阐述准确、简明扼要;仪器操作和
本书主要介绍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勘测设计方法等。全书共分13章,包括汽车行驶理论,公路与城市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道路选线与定线,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小桥涵勘测设计等。本书以*的现行标准、规范为依据,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系统性强,内容丰富,叙述翔实,图文并茂。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吸取国内外道路勘测设计的经验与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并可作为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教材。
本书是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及其他有关规范、规则,并结合作者从事造价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编撰的。书中主要介绍房屋建筑工程量的速算方法与工程量清单编制方法及应用,特别突出了土方、砌体、钢筋及混凝土工程量的疑难点计算。 本书内容既注重理论性,又注重实用性,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书中所介绍的快速计算方法的核心,是利用工程量数表(表A)、工程量计算专用表(表B),以及各种公式加以技巧计算。该计算方法与传统方法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突破了传统方法,是工程量计算的一项创新。读者如果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该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必将体会到由此带来的快速、便捷和乐趣,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
本书根据建筑工程水、暖、电施工的特点,以职场新人的角度介绍刚入职的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日后所需提高的能力。本书首先对建筑从业环境进行了剖析,对不同岗位的晋升做了一定阶段的分析,尽可能地帮助刚毕业的新人快速了解所处的工作环境,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规划。在施工技术方面,将不同的施工节点分为 技能 和 提升技能 两个层级,从而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积累,快速掌握基础的相关技能,尽快地开展手头的工作,同时对今后的工作需要掌握的能力,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本书内容简明实用、图文并茂,适用性和实际操作性较强,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教材。
《园林工程测量(第2版)》根据园林工程建设对 测量知识与测绘技能的需要,将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技 术应用到具体的园林工程。全书共分12章:1~10章 为测量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的应用,分别介绍了测 量学的基本知识、水准测量、经纬仪与角度测量、距 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小地区控制测量、GPS定位技术应用、大比例尺地 形图测绘、数字化测图、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等普通 测量学的内容;11~12章为普通测量学的知识与技能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介绍了园林规划 设计测量与园林工程的施工测量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供教师教学参考。本书可作 为高等院校的风景园林、观赏园艺及其相关的林学、 果树等专业测量学科课程的基本教材,还可作为园林 建设及管理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本
胡伍生主编的《土木工程测量学(第2版高等学 校土木建筑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划教材)》根据高 等学校土木建筑类各专业测量学教学大纲及国家*新 测量规范编写,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 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全站仪及其使用、全球定 位系统的定位技术、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 工测量的基本知识、建筑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 桥隧及水利施工测量等。 本书具有较宽的专业适应面,既有较完整的理论 ,又注重工程实用性;既有基本测绘技术与方法,又 力求反映当代测量学科的*新技术。每章开头有本章 知识要点,每章结尾附有习题与思考题,方便读者使 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或其他相关专 业的教材,既适用于本科和专科的教学,也适用于电 大、职
本书是根据国家有关建筑工程施工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全国建设行业全面实行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的要求编写的。以测量放线工职业资格三级的要求为基础,兼顾一、二级和四、五级的要求。全书分为十三章,分别是: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筑构造与识图,测量放线基础应用数学,测量误差基础知识,测量坐标系,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准直测量,测量放线,仪器安全与保养,测量技术标准,安全生产与班组管理。本书注重突出职业技能教材的实用性,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部分都有适当的编写,尽量做到图文结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避免教科书式的理论阐述、公式推导和演算。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职业技能鉴定和考核的培训教材,适合建筑工人自学使用,也可供大中专学生参考使用。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基本上保持了1994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现分为14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适用范围增加了“核电厂”的勘察;2.增加了“术语和符号”章;3.增加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修订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及“桩基础”勘察的要求;5.修订了“地下洞室”、“岸边工程”、“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勘察的规定;6.将“尾矿坝和贮灰坝”节改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勘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基本上保持了1994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现分为14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适用范围增加了“核电厂”的勘察;2.增加了“术语和符号”章;3.增加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修订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及“桩基础”勘察的要求;5.修订了“地下洞室”、“岸边工程”、“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勘察的规定;6.将“尾矿坝和贮灰坝”节改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勘
本书以一典型土石混合体滑坡为例,系统分析了滑坡推移式渐进破坏的力学特征及表现形式,将可靠性理论与模糊数学有机结合,同时考虑了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和失稳事件的模糊随机性,建立了具有渐进破坏面的滑坡模糊随机可靠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滑坡局部破坏的产生、扩展至破坏的渐进过程;并结合颗粒流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印证了渐进破坏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的合理性,再现了滑坡渐进失稳过程。
搅拌桩是软基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作者刘松玉针对常规搅拌桩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创新,发明了双向搅拌桩、钉形搅拌桩、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系列新技术,对这些新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形成了成套的创新技术。 《新型搅拌桩复合地基理论与技术》内容包括:绪论,双向搅拌桩技术原理,双向湿喷桩施工技术与工程应用,双向粉喷桩施工技术与工程应用,钉形搅拌桩原理与施工技术,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性与设计方法,钉形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工程应用,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原理与工程应用。 本书可供土木交通行业岩土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