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应对水源突发性污染的城市供水应急处理的技术要求和国内外应急处理技术的发展情况,首次建立了由以下六类应急处理技术组成的城市供水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包括:应对可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应对金属非金属污染物的化学沉淀技术、应对还原性污染物的化学氧化技术、应对微生物污染的强化消毒技术、应对挥发性污染物的曝气吹托技术、应对藻类暴发的综合应急处理技术等。全书内容翔实权威,对我国饮用水相关标准中全部149种有毒有害污染物研究了备选应急处理技术。 本书可供各大供水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作为专业指导书使用。
本书基于公园城市建设实践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对城市文明发展过程中已有城市发展理念的梳理,试图回答公园城市理念产生背景、公园城市的内涵、公园城市理论构成、公园城市实践意义等理论问题。本书引言部分阐述了公园城市理念提出的背景。第1章公园城市的内涵和理论探索,介绍了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过程,剖析了公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特征,梳理了公园城市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第2章公园城市的发展背景,从城市文明发展史角度,梳理了古代文明、近代工业文明背景下,花园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国内外城市发展理念的特征、成果和对公园城市的借鉴价值。第3章公园城市的意义和价值,从战略、现实和实践等角度,阐述了公园城市的意义。第4章公园城市的建设探索,全面介绍了成都、贵阳、深圳、上海等国内城市的
本书为2023年工程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讨会以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韧性 为主题展开。本书收录了以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韧性、城市能源综合规划、海绵城市与排水防涝、市政规划与实施等议题的论文。总结近年来在工程规划领域的研究和规划实践,分享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力求为促进专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和排水防涝等领域的规划设计技术进步作出贡献,与国内学术同仁共同探讨我国工程规划领域如何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的韧性发展。
我国新时代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给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公共机构的房地产、基建、资产、行政、后勤等领域传统业务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设施管理(Facility Management,FM) 旨在建成环境中整合人员、空间和流程,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核心业务生产率,是一门跨学科、多专业交叉的新兴学科。尽管我国设施管理行业发展比较晚,但市场对设施管理高标准服务和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综合设施管理理论与方法》是同济大学设施管理研究团队研究成果,本书共分为13章,系统的介绍了设施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阐述了设施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收录当前FM的很多热点话题,如整合设施管理模式、GMP合同机制、外包治理、工作空间变革、EHS、数据驱动智慧设施管理、业务持续管理(BCM)、基准分析、项目交接、客
本书对苏北8个地级市具有较高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现状记录,包括图像记录、测绘记录等,并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对传统建筑的形制、工艺、技术等重要信息进行探讨,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以大量案例分析城镇街巷、建筑群和建筑单体的营造,对比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建筑特征,最后汇总为对苏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全面审视,重新思考其价值和地位,唤起学界对此类文化遗产的关注。
本书面向城市设计的广大从业者和城市设计专业学生,根据不同阶段城市设计知识体系的特点和工作目标,采用工作手册式的编排方式,较为全面地概述了城市设计的发展背景、演变历程、基础理论和主要的设计方法,为读者系统了解城市设计的知识构成提供了全景式的阅读参考框架。
《首都计划》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所编写的建设首都南京的计划大纲。《首都计划》吸收当时古今中外的建设理念,对抗日战争前的民国南京城的各项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今天的城市建设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无
尼尔·史密斯著的《新城市前沿(士绅化与恢复失地运动者之城)》是一部有关城市重构和转型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从阶级分析的视角解读了西方主要城市在20世纪的转型努力。传统观点认为,士绅化是新中产阶级出现的结果,是城市生活的一种需求;而本书认为,士绅化是20世纪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巨大转型的一部分。作者巨细无遗地记录了士绅化所造成的新城市前沿的冲突,探讨了城市政策、投资模式、驱逐和无家可归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由此得出结论:自由主义的城市政策已然失败,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繁荣也已结束,20世纪末的城市变得更加黑暗和危险。城市的公共政策与自由市场联合起来,共谋反对少数族裔、劳工、穷人和无家可归者,这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在新兴的恢复失地运动者之城,士绅化已成为这种复仇政策的一部分。
《工业节水案例与技术集成》,旨在为生产企业的节水改造及用水管理部门的用水管理提供指南。全书共分九章,章概述性地介绍了当前我国的用水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指出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第二章介绍了工业节水的几种途径;第三章深入讲述了循环用水与废水再生回用;第四章至第九章分别详细介绍了火力发电行业、纺织印染行业、造纸行业、钢铁行业、化学工业行业和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用水节点及水质水量要求、目前已实施的节水案例、归纳出的节水集成技术,并对采用节水集成技术后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了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