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水利工程师、景观设计师们将会发现,本书为建筑和社区的营造提供了的实践借鉴和经验总结,使得建筑和社区在面对严峻的天气状况、气候变化和预期出现的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时能够具备更富有弹性的应对方式。 本书涵盖技术和制度两大层面——以及新的设计和商业机遇——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天气、雨洪和洪泛区管理的基本原则 抗洪设计和适应海平面上升的实践 整合了正确的生态和工程原理的多学科设计方法 以保护和改善水的安全性为主旨的创新性设计和营造方式 获奖设计作品集中的各项作品阐释了很多已付诸实践或正待孕育而生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为了未来的弹性应对而准备的,包括: “气候对波士顿地铁沿线的长期影响”案例为应对气候变化准备了四种可替代的方法。 由纽约区域规划协会赞助的设计
《建筑消防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结合作者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十余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及对建设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个人体会,并根据现行标准从建筑防火、安全疏散、消防供水、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配电、防排烟系统、建设工程消防相关细节七个方面,对消防技术标准中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条文、消防施工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和不到位之处进行解析,对已建成的难以按设计要求施工的常见问题,列举了一些使之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相同安全水平的变通的整改措施。同时,还介绍了消防安全基础理论和消防科研领域新的研究成果。 《建筑消防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可供消防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人员使用,也可供消防监管人员、消防技术咨询人员和消防培训人员使用,还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在建设上海航空枢纽的战略定位指导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的设计和建设,确立了以满足航空公司中枢运作,方便旅客使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目标。 在二号航站楼紧张的设计过程中,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充分依靠社会及行业力量,进行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和技术设计的分包咨询,并将这些研究和咨询成果转化落实到了具体的设计和建设中。本书力图从功能流程、系统设计及建筑空间设计等几方面对二号航站楼设计进行总结,着重突出设计亮点和创新之处,以期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的同时,也有利于航站楼今后的使用。
《重建中国》最初于1981年用法文写成,在法国出版。今由新华社驻巴黎记者李颖译成中文,并由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使中国读者能有机会看到这本书。我对此感到非常荣幸。 本书介绍的是解放后直至70年代末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及新中国历次运动在这些领域造成的影响,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原书面向的是法国读者,所以有些内容中国读者耳郭能详。而另一些内容因为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一些年轻的中国读者对当时的情况也许还不甚了解,对他们来说遥远而陌生,希望他们看后能培加知识,有所收获。 因为这本书是70年代末开始编写的,当时中国的改革天放尚末实行,近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内容和观点显然已经过时,比如说,书中提到的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已经不复存在。但有些内容还是有保留
本书首先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乡村社会经济变迁的一般趋向,就是乡村性逐渐减弱,城市性逐渐增强,双从中观角度推出了乡村性演变过程中,空间结构在苏南的演变过程:经济活动空间系统、聚落空间结构、社会空间结构,并分析了导致乡村空间系统演变的主导动力及其对应的结构模式,在微观层次上则尚未进一步展开,如社会空间结构中人的社会行为的变化,经济活动空间系统中各个产业部门的影响及其结构模式,聚落空间结构中也大多未深入到村、镇内部的分化等。
我国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仍然以静力学为基础,虽然计入了材料疲劳特性以及现场情况和室内试验条件的差异,但是力学控制指标仍然由静态计算得到,与路面的真实受力状况具有较大的偏差。随着我国高等级道路的不断建设,路面出现了大量的早期病害,引起工程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并有学者开始采用结构动力学原理分析路面结构的响应,以更加准确地得到路面的受力状态。为了使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参数更能反映路面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并与国际接轨,许多科研单位系统地开展材料动态性能的研究和动态参数试验研究,以便在沥青路面的设计中,逐渐用动态参数取代静态参数。 路面结构动力学是从动力学的角度探讨路面结构动态响应,是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研究领域。以静力学为依据的设计方法不能全面反映路面受力特性,越来越
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东南亚建筑图景,旨在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建筑和城市提供借鉴。 全书分为概述,东南亚城市特色形成背景,东南亚城市特色构成要素,东南亚城市风貌与特色,东南亚城市特色研究借鉴5章,深刻揭示了对研究该地区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书主要包括火灾中的热化学、控制体中的守恒方程、预混火焰和着火理论、固体火焰传播、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羽流、室内火灾以及火灾模拟等内容,重点突出了火灾现象中的基本原理,同时介绍了许多经验公式并做了理论解释,每章均附有丰富的参考文献和习题,便于广大读者使用。 本书内容新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结构合理,内容编排符合一般教学规律,有利于组织教学和广大读者的自学,可作为消防或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消防工程、安全工程、保险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一般参考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