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以国内外有关同类规范为参考,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多次与科研、设计、施工和使用单位进行交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国内外建筑灭火器配置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工程实际,经反复讨论、认真修改,后经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7章13节,6个附录,此次全面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 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一章:2.增加了“灭B类火灾的水型灭火器”,改变了以往我国的水型灭火器只能灭A类火,不能灭B类火的状况;3.灭火器底部离地面高度从不宜小于0.15m调整为0.08m;4.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标其位置的发光标志;5.A类灭火器配置基准;6.B类灭火器配置基准;7.灭火器的减配系数;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程序;9.将“灭火有效程度”修改为“灭火器的灭火效能和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方案审查阶段,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建筑设计研究 院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金路,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许世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科技质量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郑实对入选方案逐一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福建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技术责任单位,承担了大量技术校核、后期审改工作。福建、广东、江苏、吉林、 浙江、重庆消防总队的同志提供了大量乡镇消防队建设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王梅主任、刘婷婷副编审
本图集依据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编制,共包含5部分:07FG01《防空地下室设计荷载及结构构造》编制了作用于防空地下室各部位设计采用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防空地下室口部荷载示例,以及防空地下室结构构造:07FG02《钢筋混凝土防倒塌棚架》、07FG03《防空地下室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07FG04《钢筋混凝土门框墙》、07FG05《钢筋混凝土通风采光窗井》分别编制了可供设计、施工人员直接选用的防空地下室口部防倒塌棚架、楼梯、门框墙、通风采光窗井等结构构件详图。
07FS02《防空地下室给排水设施安装》国家建筑标准图集提供了防空地下室常用给排水设施安装详图,主要包括进、出工程管道、防护密闭套管、防护阀门、给水设备、电热(开)水器、水箱、手摇泵、洗消冲洗栓、防爆地漏、卫生设备、油管接头井、油泵、日用油箱等设施的安装。 图集可供设计人员在设计文件中直接引用,施工单位可按图集施工。
本图集为07FK01《防空地下室能风设计示例》和07FK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两册图集的合订本。图集07FK01提供了防空地下室常见的五类共六个典型工程的防护通风设计示例,还根据风量提供了典型滤毒室和进风机房设计大样图。图集07FK02包括防空地下室常用的油网滤尘器、过滤吸收器、换气堵头、防爆波活门、超压自动排气活门、密闭阀门、电动、人为两用风机等设备和毒剂监测设施的安装以及密闭穿墙管的做法详图。 图集设计示例可供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中参考,安装详图可在设计文件中直接引用,施工单位可按图集施工。
本书按照“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指导思想,阐述了消防工作“事前预防、 事发扑救、事后惩戒”三个阶段的主次关系。以“发生机率高”和“后果危害大”类火灾的消防工作为着眼点,从常用的消防基本知识入手,按照“防火规范、救火技能、火场逃生自救互救技能以及火灾的事后调查和处理”的消防活动主线,重点介绍了人们日常生活、休闲,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消防器材的配置和管理,怎样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家庭、公共场所、交通运输工具的消防安全知识,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怎样报火警、火灾的应急处置和逃生技巧、现场急救知识、火灾事故的调查统计、法律法规等内容。
陈南、雷群主编的《基于BIM的消防应用系统(模型基础篇)》以通用BIM模型设置和建模标准为切入点,对照建筑防火规范和消防施工图审查要点,初步提出建筑消防设计审查的模型和数据特点,为未来建立消防设计成果BIM数字化交付、审查及信息服务提供参考。本书共5章,分别为消防BIM概述、BIM通用建模基础软件设置、BIM通用建模规则与信息管理、BIM建模案例及建筑消防设计审查BIM软件数据接口。本书配有多幅图片,简明易懂。 本书适于消防系统的设计、施工、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07FJ01《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示例》编制了8个不同用途和防护级别的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示例以及各类出入口9例、集气室4例和防火门、防护密闭门设置详图等内容。07FJ02《防空地下室建筑构造》编制了防空地下室的楼梯式主要出入口、防倒塌棚架、通风采光窗井、竖井、扩散室、防爆波电缆井、洗消污水集水坑、临战封堵措施、防护型变形缝、防洪挡板等内容。07FJ03《防空地下室防护设备选用》编制了适用于各类防空地下室的单双扇防护密闭门、密闭门,悬板式防爆波活门、扩散箱等人防防护设备的型号选用表和平剖面图。
为适应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以及我国普通高校安全、采矿、地质、环境等专业的培养目标,编者编写了《防灾减灾工程(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规划教材)》。教材是作者李树刚遵照大纲规定和要求,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的。全书由8个部分组成:其中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工程,第3章为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工程,第4章为风灾害与防风减灾工程,第5章为洪水灾害与防洪减灾工程,第6章为火灾害与防灾减灾工程,第7章为爆炸灾害与防灾减灾工程,第8章为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全书内容系统翔实、深入浅出,可使读者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原理和专门技术,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消防工作是一项知识性、科学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密切相关。只有在全社会普及消防法规和消防科技知识,提高全民消防意识,增强全民防范与扑救能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危害。 《消防安全知识(第2版)》(作者黄郑华、李建华 )以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为依据,介绍了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全书分为火灾危险、火灾预防、火灾扑救、火场逃生和消防管理共五个篇章,重点阐述了燃烧与爆炸、火灾危险性分类、防火防爆原理与措施、灭火原理与方法、灭火器具使用、消防安全设施使用、初起火灾扑救与紧急情况处置、火场逃生方法,以及基层消防管理、教育和培训的基本知识。该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采用问答的形式,力求做到
《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手册》以国家住建部*颁布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2)等规范、标准为依据,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建筑消防设计的完整框架。结合建筑防火设计的思想,分析了建筑火灾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围绕建筑防火的技术措施,系统地阐述了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消防系统、建筑防排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点。 《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手册》可作为高等院校消防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和建筑电气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建筑施工现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学习参考。
09FS01《防空地下室给排水设计示例》国家建筑标准图集主要包括五类六个典型的防空地下室给排水设计示例,分别为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一、二等人员掩蔽所、人防物资库和人防汽车库的给排水设计,呵供设计人员在防空地下室战时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参考使用。 相关图集介绍: 07FS02《防空地下室给排水设施安装》图集提供了防空地下室常用给排水设施安装详图,包括进、出工程管道、防护密闭套管、防护阀门、给水设备、电热(开)水器、水箱、手摇泵、洗消冲洗栓、防爆地漏、卫生设备、油管接头井、油泵、日用油箱等设施。 07FJ05《防空地下室移动柴油电站》提供了防空地下室常用1×120kW内部移动柴油电站设计示例,包括建筑、通风、给排水和电气各专业的设计内容。 08FJ04《防空地下室固定柴油电站》提供了一个独立式的、柴油发电机组容量为
本书是作者自己多年的科学研究工作的经验总结。全书具有可读性强、内容新颖、学术价值高的特点。对隧道施工的安全性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性,是该领域不可多得的一本专著。全书内容主要共包括:隧道通风与火灾排烟中的基本概念,隧道通风排烟的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隧道火灾烟气蔓延与层化特性,隧道火灾毒性气体生成与运输特性,隧道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理论,水下隧道通风排烟方式分析与集中排烟的优化,城市交通环廊隧道火灾排烟模式与实验研究,城市交通环廊隧道通风排烟设计方法。本书适合隧道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与此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阅读使用。
本书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20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2013),结合电气消防设计与施工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编写的。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消防基础知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案例,本书包含了很多前沿的设备,如视频火灾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本书以海湾系列产品编写了十四个实践项目,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可掌握电气消防系统的基本设计与施工能力。结合本书实践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消防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自学考试、成人教育、中职学校、职业岗位培训的教材,还是消防工程技术人员的一本较好的参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生命”的基本理念,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设计目标,结合社会、经济和消防产品的发展现状,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的实践经验,充分吸收应用成熟可靠的新产品、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更加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充分体现了火灾早期探测和防控的设计概念和思路,对于更好地发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