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本着 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浅显易懂 的原则,对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述。共分三个部分。*章详细讲述了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基础知识、时期、原则、工具及使用、基本技术和方法及常见问题。第二章详细讲述了园林树木的整形方式和不同类型园林树木的修剪方法。第三章详细介绍了乔木、灌木、及藤本类共54种常见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技术。本书适于园林绿化工及相关管理、技术培训人员参考阅读。
水族造景又可以细分为水草造景、水陆造景、雨林造景、微景观造景等不同类型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景。本书既有面向水族造景爱好者的易维护打理的水陆缸和雨林缸,也有面向资深玩家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水草缸。内容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基本涵盖了水族造景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具体包括水族箱、过滤系统、光照系统、二氧化碳系统、温控系统、除油膜系统、保湿系统、底床、石材、木材、植物等的选择与搭配,以及景观后期的维护。详细的造景技巧和丰富的开缸案例是本书重量级的内容。本书可作为水族造景行业的自学书籍和培训教材,也适合普通造景爱好者学习阅读。
《园冶》在中国古代造园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全书共分三卷,*卷分相地、立基、室宇、装折四篇;第二卷全志栏杆;第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其中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四篇,为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并附图235幅。本书由我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为《园冶》一书所做的注释。陈植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注释工作,还与许多知名学者,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人,相互切磋,分别增补、订正,力求作到真实反映该书的特色。本书对于今天的园林设计人员和园林专业师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江南园林志(第2版典藏版)》是一本论述和介绍中国苏、杭、沪、宁一带古典园林的专门着作。 本书分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篇,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阐释假山艺术,介绍江南各地着名园林的沿革、现状、艺术特点并作出评价。 本书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摄影的园林专着。书中述及的一部分园林现已残破或者废弃,这方面的资料尤具历史价值。
本书系美国景观的权威机构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组织编写的景观设计书籍,作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用新的视角重点介绍一些实用的设计方法,是国内景观设计师较理想的参考资料。本书引领了景观设计的时代潮流,将为推动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本书也可作为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本书综合应用人居环境、文化艺术、空间信息与认知等多学科知识,从叙事的基本要素出发,围绕景观的物质空间与文学语义来解析海派古典园林中的特征密码。全书以??多万字、???多张图片,从整体到局部,从纵向到横向,理性分析了海派古典园林中的复杂性与艺术性??园中园、景中景、画中画、故事中的故事,并探讨叙事系统在空间体验、视觉认知中的价值、规律与评测。本书的创新点在于:系统揭示了古典园林物质空间与文学语义间的关联模式及其组合特点,规避了以往园林研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可言传但不能意会”的分离现象。特别是,本书综合应用了空间句法与视线追踪技术,理性认知与评测园林叙事的效果,使得园林中的隐性信息可视化。这些基于前沿方法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不仅对有效挖掘、传承海派古典园林文化基
本书紧跟前沿设计节奏,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在讲述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概念、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将展示空间分为服装类、书刊类、百货类、食品类、电子产品类等,详细分析其设计因素、内容;从橱窗、店面陈列、人体工学、色彩、光环境、材料、道具详细分析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要素;通过创意思维、主题、内容与形式、具体表现来讲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创意表达;又通过实际案例,重点讲述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方法与程序;并与时俱进地展示了国内外优秀的商业空间展示范例。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艺术与科技等专业,也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展示展览行业从业者、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苏州园林营造技艺是吴地工匠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技 与 艺 的完美结合。本书由苏州园林发展有限公司、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一批高级技师,充分发挥多年来在造园、修园中积累的经验,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编写而成。全书分为:石作、瓦作、木作、假山、油漆、砌街铺地等六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江南古建筑施工技术,及新工艺和新材料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本书在体例上不采用断代通史的写法,而是把园林的全部演进过程划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好处在于 源 与 流 的脉络较为清晰,前因后果较为明确,读者易于把握到中国古典园林即使在 超稳定 的封建社会的漫长而缓慢的演进岁月中亦非一成不变的情况。
日本历史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同时也有着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将中日园林作为东方园林体系中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客观地看待园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明成果。与中国古典园林一样,日本传统园林艺术实际上是东方哲学文化、宗教与具体的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东方园林之树的重要分支,而古典造园文献是其造园技法、理念及象征意义等传播的重要载体。 本书采用解译、归类、图文对照、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书中所解译的日本造园古籍,是指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造园书,原书不仅专业性强,且晦涩难懂。本书结合作者的专业背景,采取直译结合意译的方法对这些造园古籍进行解读和翻译,并按照风格、章法、象征、技法、实例进行归类,对于技法内容再按照池泉、筑山立石、茶庭露地等造园要素类型分别论述。 本书聚焦日本
为了解决年轻设计师苦于对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全流程无从下手的问题,本书以横向广泛、纵向深入的方式涵盖了相关园林景观方案设计及工程施工常识,以列举工程实例的方式对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现场的把控步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本书主要讲解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的场地竖向、园路及场地铺装设计、水景设计的知识,取材于编者参与的实际设计工程中已按照施工图完成的项目,同时符合国家施工图绘制标准。本书可以作为初涉园林景观施工图设计者的设计绘制指导,对初入职场人员有较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作为具有园林景观设计能力和常识的学生进行方案及施工图深化设计的自学材料。
明代长城是中国*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宏伟的气势和律动的美感震撼人心。但长城并非人们传统上所理解的狭义的线性防御墙体,而是隶属于更庞大的复杂系统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本书基于分形理论,精确解析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核心要素 军事防御聚落和长城墙体 的宏观系统关系,研究发现两者通过分形自组织结构耦合形成复杂的协同系统,基于此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军队的快速调动以及系统的协同防御等功能;同时,从系统关系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原真价值。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通用术语;3风景名胜区;4城市绿地系统;5风景园林史;6风景园林设计;7园林工程;8管理。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16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 91-2002同时废止。
本书内容取材于鲁班奖工程。内容包括土建篇、设备篇、电气篇。每个优秀做法从工艺名称、规范要求、工艺要点、节点详图及实例照片几个方面展开描述。每个节点图文并茂、直观明了、便于理解,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对广大建筑业企业深入开展创精品工程活动,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分析体系的建立,会将设计变得有理有据且逻辑更清晰。本书所讲的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设计的来龙去脉的过程:基于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基于什么样的原则进行分析。在一个完整的设计文本中,除了平面图效果图等直观呈现,剩下的部分是怎么来的?该怎样完成才是科学的?这本书会给出一个全面的答案,并且为设计者在项目汇报中如何做到更具说服力,提供系统参考,助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本书涵盖了多种类型和尺度项目所需要的分析方法与思路。几位作者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设计一线的工作经验,本书是他们富有价值的分享。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科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识别并利用空间、场所和景观的独有特征,以达到所期望的环境质量。本书提供了一个介绍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书中列举了许多国家的城市和乡村的实例,说明了各种各
毛华松*的《礼乐的风景 城市文明演变下的宋代公共园林》以宋代城市文明演变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的定性定量解读,建构宋代城市生活的文化图景,进而结合方志图文、园林遗迹中的系统案例来分析、归纳公共园林建设的智慧经验,有助于拓展以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线的历史园林研究现状,对反映我国在风景园林建设方面的历史成就及提升当前城市风景保护和建设,具有理论拓展和实践指导的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