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通用术语;3风景名胜区;4城市绿地系统;5风景园林史;6风景园林设计;7园林工程;8管理。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16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 91-2002同时废止。
针对国务院发布的 水十条 所提出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任务,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至二〇三五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将作为我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系统总结了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技术选择不合理、控制参数不明确、治理理念存误区等共性问题,通过工程跟踪调查和技术应用验证,提出了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流域统筹 的城市水体治理及工程实施理念,明确了基于污染源调查和解析的技术选择需求,提出了匹配水体功能定位和水资源特征、基于技术效果与适用性评估的技术选择依据,形成了基于参数控制和误区识别工程实施技术要点,为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工程实施、运维管理和效果评估提供全过程科学支撑。
设计中易用性的运用包括控制器与显示器的对应关系以及控制器运动方向的设置,这与空间刺激-反应相容性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者采用Simon任务等范式研究刺激-反应相容性中的冲突控制与调节,以及这一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过程的神经机制。本书从刺激-反应联结学习与认知控制的角色出发,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调节认知控制的神经基础,以期揭示刺激-反应相容性的内在心理机制与神经基础,为认知科学和设计学提供经验性证据。
园林景观工程质量通病: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管理不严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其特点是具有普遍性、反复性,且往往不容易引起重视。为了减少质量通病,主要从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和掌握质量通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实践技能两方面入手,即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和掌握质量通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实践技能。为了提高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景观工程质量通病,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各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特总结出相关质量现象及原因分析、防治措施,供现场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国内游,出境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休闲放松方式之一。其中,景区景点、风景园林更是成为人们休闲、游乐、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中国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但是人们对园林的认识参差不齐。本书以园林发展的历史为线,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采用大量的图片直观地介绍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园林特色,并介绍国外园林发展的特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中外园林特色。图书内容简明生动,图文并茂,普通用户或专业工作者都可以在书中了解园林的建设、发展历史以及各时期的园林特点。
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建筑现代转型进程一直持续至今。以前的相关研究工作较多关注建筑的形式及风格,而本书试图跳出狭隘的“建筑学”专业领域,开拓全新的视角,以近代中国建筑技术及相关制度与观念作为切人口,全面回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通过文献发掘、实物调研和人物访谈获取大量史料,并加以分析与归纳,从而勾勒出近代中国建筑技术体系发展进程的轮廓及其与相关制度、观念演变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理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的发展脉络,挖掘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并试图寻找规律性线索,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这将有助于我们判明中国建筑及其相关行业在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策略,选择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书因其信息量大面广,图文并茂,故不仅适合以建筑学为专业背景的建筑师、教师、学生
本书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理论与实践并举,系统介绍了环境绿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全书共七章,分别阐述了城市环境绿化设计、中外园林环境绿化风格和流派、园林设计制图、植物造景、绿色空间的利用、室内绿化设计和城市园林式绿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与园林设计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建筑规划部门、园林绿化行业、花卉种植行业等相关专业岗位的培训教材和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通用术语;3风景名胜区;4城市绿地系统;5风景园林史;6风景园林设计;7园林工程;8管理。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调整标准名称;2.调整标准的章节体系;3.扩充和删减术语词条;4.调整、补充和修订部分原术语的定义;5.调整部分原术语的英文翻译;6.修订部分词条的定义说明。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16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同时废止。【读者对象】风景园林行业从业人员。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结构重构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较全面的研究得到重要结论:在转型背景下,区域经济的空间接哦古重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在全球化的力量、关联产业的集聚力和空间相互作用等三组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有秩序的产业空间转移等不同途径得以实现;全球尺度、中国的宏观区域尺度、省级区域尺度和地方级区域尺度等不同尺度的区域空间应分别遵循不同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逻辑和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重组核心问题。 本书可供城市建设、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等研究人员使用,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城市环境景观设计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以其开放性的特征在城市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休闲、交流的主要场所。在本书中笔者以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几大类型:道路、广场、公园、滨水区为研究对象,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地对这几类开放空间设计的相关内容做了阐述,包括其类型、景观特征、设计原则以及景观各要素的设计等。本书对从事景观设计工作和研究的人员有所帮助,并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本书以北欧当代景观设计作品为切入点,研究自然化景观设计,从景观空间、景观路径、景观要素与景观功能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本书以北欧当代景观设计作品为切入点,研究自然化景观设计,这也是她在地域性景观设计领域的第三本著作。 本书内容包括:景观空间·从“此空间”到“无空间”;景观路径;景观要素;景观功能等等。
本书以北欧当代景观设计作品为切入点,研究自然化景观设计,从景观空间、景观路径、景观要素与景观功能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园林建筑各项设施要求日益完善,使行园林景观的效果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因此,我们的教材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技能实践,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本书是在多年的工作实践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和需求,经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精心编写而。汇集了我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典型园林建筑。本书力求实用性、科学性、创造性、特色性、先进性相结合。全书包括园林建筑小品、亭、廊、榭、舫、花架、园桥、园林大门等园林建筑。
《园林种植设计(第2版)/高等院校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规划教材》以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动手绘图能力为目的,从园林种植设计理论到设计步骤,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学习、设计作图,为今后种植设计的具体操作提供规范性的指导。 书后还附有附录,尤其是植物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符合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并对进一步规范种植程序和图纸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分为7章,包括绪论、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园林种植设计的植物选择、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园林种植设计的一般技法、其他造园要素的植物种植、园林种植设计程序。每章后都有复习思考题和推荐阅读书目,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本教材新增了数字资源,更加适合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 《园林种植设计(第2版)/高等院校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规划教材